2025年5月初,印度和巴基斯坦又爆发了一次非常严重的冲突。印度的雄心和底气来源于哪里?又有哪些隐患?我们今天请来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沈予加简单聊一聊。
根据多方权威机构的预测,印度GDP大概率在2027年左右能够超越德国。印度的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并且它的工业水平在不断提高。
我们先简单看一下印度GDP的构成。印度的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行业占整个GDP的55%。印度是以软件服务行业为主,长期为欧美市场提供物美价廉的软件服务。但是在最近几年的数据当中,印度第二产业的增速是非常快的,也就是说它的工业在高速发展。
根据2023年的数据来看,印度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是8.2%,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印度第二产业的增长,主要是来源于印度现在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这意味着印度正在快速地切入到全球产业链当中。
顾客在印度新德里一家市场内购物。新华社发(贾韦德·达尔摄)
我们以大家最熟悉的手机制造业来举例。在2013年,印度每年要从中国进口1.8亿部手机,到了2023年,它就全部实现了本土生产。苹果之前有95%的产能在中国,印度排第二,只占了4%,但是在2025年,苹果计划要把在印度生产的占比提升到25%。2024年印度的手机出口额增长了35.1%,而且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的手机生产国。
其实除了手机产业以外,这么多年印度政府通过PLI计划,还重点扶持了电子半导体、电动车等14个高端制造业,吸引了苹果和三星等企业的投资。
印度近年来一直在说,要成为全世界的世界制造业中心,而且特别想要趁着这一波全球供应链重置换牌的机会,取代中国的角色,成为链接全球产业上下游的一个中枢。
人们在印度新德里一处大桥下避暑。新华社发(贾韦德·达尔摄)
印度能够快速切入全球供应链,除了它自身的一些优势,比如说廉价且年轻的劳动力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地缘政治环境的改变。在过去的这几年,因为美欧在不断寻求供应链的多元化,印度工业的这种发展需求,正好承接了美欧的需求。
万斯上个月访问印度的时候,也在给印度“画饼”,表示美国人和印度人都寻求扩大制造能力,需要在军工、能源基础设施和各种尖端技术方面展开合作。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印度有许多与生俱来的问题,现实也没有那么乐观。
第一,印度各地的发展水平差异巨大。根据印度人口普查的数据,印度境内使用超过120种语言,信仰10多种宗教,宗教问题也非常多。而且它邦与邦之间,在财政分配、教育资源、基础设施方面差异也非常大。
正如南亚历史学者所说:“印度一直是文明的集合,而非国家的统一。”这句话意味着印度内部有着非常多自身的问题,这些差异会让它在建立一个非常完整而又高效的工业体系的时候,面临许多挑战。
第二,它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在印度,基础设施与物流成本都是“痛点”。印度的电力供应是非常吃紧的,在夏季用电频繁的时候,工业用电成本比中国要高30%。而且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输电损耗率达到17%,而中国只有5.7%。
在物流效率方面,它也是远远低于中国。它的港口船舶滞留时间大概是4.5天,而在中国的上海港是18个小时。更不用说印度的公路里程数也非常低。
这是5月5日在印度孟买拍摄的城市景色。 新华社/路透
第三就是它的供应链现在也是高度依赖中国,也面临着非常大的“特朗普关税”的风险。
印度的电子制造业60%的元件,以及光伏设备70%的元件都是依赖中国进口。半导体产业目前只有一座封装厂,高端钢材的自给率也不足40%。
第四,印度有非常廉价而又年轻的劳动力,但是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印度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不足8年,并且印度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覆盖劳动力需求只达到了5%,远远没有办法满足它高速发展的需求。
而且最关键的是,目前印度在地缘政治的问题上非常冒进,他在和巴基斯坦的冲突中也特别激进,那么这种比较激进的方式,是否会让资本感到害怕?会不会中断印度的国运?我们在下一期节目中再进行详细分析。
主播:沈予加
文案:沈予加
制作:周芷冰
美术:沈晓颖
校对:徐海鹏
审核:钟莉 刘若辰
川观新闻出品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2025年5月初,印度和巴基斯坦又爆发了一次非常严重的冲突。印度的雄心和底气来源于哪里?又有哪些隐患?我们今天请来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沈予加简单聊一聊。
根据多方权威机构的预测,印度GDP大概率在2027年左右能够超越德国。印度的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并且它的工业水平在不断提高。
我们先简单看一下印度GDP的构成。印度的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行业占整个GDP的55%。印度是以软件服务行业为主,长期为欧美市场提供物美价廉的软件服务。但是在最近几年的数据当中,印度第二产业的增速是非常快的,也就是说它的工业在高速发展。
根据2023年的数据来看,印度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是8.2%,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印度第二产业的增长,主要是来源于印度现在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这意味着印度正在快速地切入到全球产业链当中。
顾客在印度新德里一家市场内购物。新华社发(贾韦德·达尔摄)
我们以大家最熟悉的手机制造业来举例。在2013年,印度每年要从中国进口1.8亿部手机,到了2023年,它就全部实现了本土生产。苹果之前有95%的产能在中国,印度排第二,只占了4%,但是在2025年,苹果计划要把在印度生产的占比提升到25%。2024年印度的手机出口额增长了35.1%,而且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的手机生产国。
其实除了手机产业以外,这么多年印度政府通过PLI计划,还重点扶持了电子半导体、电动车等14个高端制造业,吸引了苹果和三星等企业的投资。
印度近年来一直在说,要成为全世界的世界制造业中心,而且特别想要趁着这一波全球供应链重置换牌的机会,取代中国的角色,成为链接全球产业上下游的一个中枢。
人们在印度新德里一处大桥下避暑。新华社发(贾韦德·达尔摄)
印度能够快速切入全球供应链,除了它自身的一些优势,比如说廉价且年轻的劳动力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地缘政治环境的改变。在过去的这几年,因为美欧在不断寻求供应链的多元化,印度工业的这种发展需求,正好承接了美欧的需求。
万斯上个月访问印度的时候,也在给印度“画饼”,表示美国人和印度人都寻求扩大制造能力,需要在军工、能源基础设施和各种尖端技术方面展开合作。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印度有许多与生俱来的问题,现实也没有那么乐观。
第一,印度各地的发展水平差异巨大。根据印度人口普查的数据,印度境内使用超过120种语言,信仰10多种宗教,宗教问题也非常多。而且它邦与邦之间,在财政分配、教育资源、基础设施方面差异也非常大。
正如南亚历史学者所说:“印度一直是文明的集合,而非国家的统一。”这句话意味着印度内部有着非常多自身的问题,这些差异会让它在建立一个非常完整而又高效的工业体系的时候,面临许多挑战。
第二,它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在印度,基础设施与物流成本都是“痛点”。印度的电力供应是非常吃紧的,在夏季用电频繁的时候,工业用电成本比中国要高30%。而且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输电损耗率达到17%,而中国只有5.7%。
在物流效率方面,它也是远远低于中国。它的港口船舶滞留时间大概是4.5天,而在中国的上海港是18个小时。更不用说印度的公路里程数也非常低。
这是5月5日在印度孟买拍摄的城市景色。 新华社/路透
第三就是它的供应链现在也是高度依赖中国,也面临着非常大的“特朗普关税”的风险。
印度的电子制造业60%的元件,以及光伏设备70%的元件都是依赖中国进口。半导体产业目前只有一座封装厂,高端钢材的自给率也不足40%。
第四,印度有非常廉价而又年轻的劳动力,但是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印度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不足8年,并且印度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覆盖劳动力需求只达到了5%,远远没有办法满足它高速发展的需求。
而且最关键的是,目前印度在地缘政治的问题上非常冒进,他在和巴基斯坦的冲突中也特别激进,那么这种比较激进的方式,是否会让资本感到害怕?会不会中断印度的国运?我们在下一期节目中再进行详细分析。
主播:沈予加
文案:沈予加
制作:周芷冰
美术:沈晓颖
校对:徐海鹏
审核:钟莉 刘若辰
川观新闻出品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