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联想凌拓负责人:存储行业的“价值重构”

通信产业网

1周前

在AI、国产化与生态协同的三重驱动下,存储行业正从“硬件竞争”转向“价值竞争”,从“技术参数”转向“场景赋能”。

随着AI技术在智能制造、生命科学、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深度应用,传统存储架构在性能弹性、跨云协同以及总体拥有成本(TCO)控制等方面的挑战日益凸显。

近日,在联想TechWorld2025的大会上,联想凌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想凌拓”)宣布推出涵盖Lenovo ThinkSystem DM系列、Lenovo ThinkSystem DG系列、Lenovo ThinkSystem DE系列、联想问天DXN分布式存储系列在内的全新存储组合,为人工智能(AI)、高性能计算(HPC)、大数据分析以及各种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应用场景提供高性能、高可靠且可扩展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AI时代全速迈向数据驱动创新之旅,收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微信图片_20250508203251.jpg

大会同期,联想凌拓首席执行官杨旭与联想凌拓产品管理与营销高级总监林佑声以一场干货满满的对话,揭示了其在AI时代存储领域的战略转型与技术创新。面对国产化浪潮与AI应用爆发的双重机遇,联想凌拓正通过品牌重构、技术深耕与生态协同,构建起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底座。

剖析品牌双轨战略

作为联想集团企业级数据基础设施版图中的关键力量,联想凌拓积极呼应大会提出的“技术突破 + 生态共建”理念,与联想在异构智算及本土化解决方案等领域形成合力。

据杨旭介绍,联想凌拓推出“联想问天”品牌,标志着其品牌战略进入“双轨并行”新阶段。杨旭指出,这一布局源于三重考量,政策导向、市场需求与生态协同。在国产化成为行业刚需的背景下,“联想问天”以自主可控为核心,聚焦本地研发、供应链与服务的深度整合,而ThinkSystem系列则延续NetApp技术基因,服务全球化需求。

这种“双品牌”策略的实质,是技术自主化与商业生态化的平衡。例如,在某高端制造项目中,联想凌拓通过“问天”品牌整合图像数据采集、存储与AI推理,将模型上线周期从数周压缩至数天,验证了本地化品牌在垂直场景中的效率优势。

当然,国产化不仅是政策要求,更是技术突围的必由之路。林佑声坦言,过去十年“国产化”标签的内涵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从品牌贴牌到供应链本土化,再到如今“本地内核+本地组件+本地软件”的全链条自主可控。

杨旭强调,双品牌并非割裂竞争,而是通过“技术同源、场景分野”实现互补:ThinkSystem 侧重基础架构能力,而“问天”则强化行业定制化与合规性,形成覆盖全场景的解决方案矩阵。

存储行业“价值重构”时代

在这场对话中,联想凌拓高管团队反复强调一个核心观点,存储的价值将不再由容量或带宽定义,而是由其与AI算力的协同效率、与行业场景的契合深度决定。

面对AI时代对存储的颠覆性需求,联想凌拓提出了“场景化深度融合”的技术路线。

林佑声以DeepSeek平台为例,揭示了存储技术从“被动承载”到“主动赋能”的演进逻辑。一是性能调优,针对AI训练与推理的I/O特性,通过软件层深度优化,使国产CPU、内存与SSD的协同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二是动态协同,通过开放存储I/O调度接口,与算力引擎形成闭环,确保在训推一体过程中带宽与缓存资源的按需分配,避免因存储瓶颈导致的训练中断;三是全链路监控,提供从存储延迟到网络带宽的端到端可观测性,显著降低运维成本。

这一技术路线背后,是联想凌拓对AI全流程的深刻理解。杨旭指出,存储的价值已从单纯的“数据容器”升级为“AI引擎”的关键组件,需深度参与数据采集、训练、推理与合规的全生命周期。

可见,在AI驱动的数字化浪潮中,存储将从“幕后支持者”走向“台前创新者”,成为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而在AI、国产化与生态协同的三重驱动下,存储行业正从“硬件竞争”转向“价值竞争”,从“技术参数”转向“场景赋能”。对于联想凌拓而言,双品牌战略的落地、全链条国产化的突破以及与AI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对市场需求的响应,更是对存储价值本质的重新定义。

在AI、国产化与生态协同的三重驱动下,存储行业正从“硬件竞争”转向“价值竞争”,从“技术参数”转向“场景赋能”。

随着AI技术在智能制造、生命科学、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深度应用,传统存储架构在性能弹性、跨云协同以及总体拥有成本(TCO)控制等方面的挑战日益凸显。

近日,在联想TechWorld2025的大会上,联想凌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想凌拓”)宣布推出涵盖Lenovo ThinkSystem DM系列、Lenovo ThinkSystem DG系列、Lenovo ThinkSystem DE系列、联想问天DXN分布式存储系列在内的全新存储组合,为人工智能(AI)、高性能计算(HPC)、大数据分析以及各种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应用场景提供高性能、高可靠且可扩展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AI时代全速迈向数据驱动创新之旅,收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微信图片_20250508203251.jpg

大会同期,联想凌拓首席执行官杨旭与联想凌拓产品管理与营销高级总监林佑声以一场干货满满的对话,揭示了其在AI时代存储领域的战略转型与技术创新。面对国产化浪潮与AI应用爆发的双重机遇,联想凌拓正通过品牌重构、技术深耕与生态协同,构建起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底座。

剖析品牌双轨战略

作为联想集团企业级数据基础设施版图中的关键力量,联想凌拓积极呼应大会提出的“技术突破 + 生态共建”理念,与联想在异构智算及本土化解决方案等领域形成合力。

据杨旭介绍,联想凌拓推出“联想问天”品牌,标志着其品牌战略进入“双轨并行”新阶段。杨旭指出,这一布局源于三重考量,政策导向、市场需求与生态协同。在国产化成为行业刚需的背景下,“联想问天”以自主可控为核心,聚焦本地研发、供应链与服务的深度整合,而ThinkSystem系列则延续NetApp技术基因,服务全球化需求。

这种“双品牌”策略的实质,是技术自主化与商业生态化的平衡。例如,在某高端制造项目中,联想凌拓通过“问天”品牌整合图像数据采集、存储与AI推理,将模型上线周期从数周压缩至数天,验证了本地化品牌在垂直场景中的效率优势。

当然,国产化不仅是政策要求,更是技术突围的必由之路。林佑声坦言,过去十年“国产化”标签的内涵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从品牌贴牌到供应链本土化,再到如今“本地内核+本地组件+本地软件”的全链条自主可控。

杨旭强调,双品牌并非割裂竞争,而是通过“技术同源、场景分野”实现互补:ThinkSystem 侧重基础架构能力,而“问天”则强化行业定制化与合规性,形成覆盖全场景的解决方案矩阵。

存储行业“价值重构”时代

在这场对话中,联想凌拓高管团队反复强调一个核心观点,存储的价值将不再由容量或带宽定义,而是由其与AI算力的协同效率、与行业场景的契合深度决定。

面对AI时代对存储的颠覆性需求,联想凌拓提出了“场景化深度融合”的技术路线。

林佑声以DeepSeek平台为例,揭示了存储技术从“被动承载”到“主动赋能”的演进逻辑。一是性能调优,针对AI训练与推理的I/O特性,通过软件层深度优化,使国产CPU、内存与SSD的协同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二是动态协同,通过开放存储I/O调度接口,与算力引擎形成闭环,确保在训推一体过程中带宽与缓存资源的按需分配,避免因存储瓶颈导致的训练中断;三是全链路监控,提供从存储延迟到网络带宽的端到端可观测性,显著降低运维成本。

这一技术路线背后,是联想凌拓对AI全流程的深刻理解。杨旭指出,存储的价值已从单纯的“数据容器”升级为“AI引擎”的关键组件,需深度参与数据采集、训练、推理与合规的全生命周期。

可见,在AI驱动的数字化浪潮中,存储将从“幕后支持者”走向“台前创新者”,成为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而在AI、国产化与生态协同的三重驱动下,存储行业正从“硬件竞争”转向“价值竞争”,从“技术参数”转向“场景赋能”。对于联想凌拓而言,双品牌战略的落地、全链条国产化的突破以及与AI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对市场需求的响应,更是对存储价值本质的重新定义。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