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银行业中,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常熟银行”,601128.SH)交出了2024年成绩单,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9.09亿元,同比增长10.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38.13亿元,同比增长16.20%。
步入2025年,一季度业绩取得“开门红”,实现营业收入29.7亿元,同比增长10.04%;归母净利润10.84亿元,同比增长13.81%。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位银行业的“优等生”却未能收获市场的一致赞誉。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部分投资者表达了对该行分红政策的不满。有投资者指出,在已公布年报的银行中,常熟银行分红率不佳,直言该行分红表现欠佳,并询问其针对股价破净状况是否有改善计划。在业绩向好的背景下,这些市场声音引发外界对常熟银行经营策略与投资者关系的思考。
从分红数据来看,2024年19.77%的分红比例跌破20%关口,创下上市以来新低,引发市场对其利润分配策略的关注。而在资产质量层面,尽管整体维持在行业较优水平,但不良贷款生成率出现上升,关注类贷款余额增至35.93亿元,占总贷款比重升至1.49%,较年初提高0.32个百分点,其迁徙率变化也反映出潜在风险压力。
图片来源:常熟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
跨区域经营成效凸显
营收结构呈鲜明地域特征
近年来,常熟银行的业绩增速已出现明显下降。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该行的营收增速分别是15.07%、12.05%、10.53%,2025年一季度营收增速降至10.04%;同期该行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是25.39%、19.6%、16.2%,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率增速仅为13.81%,无论是营收增速还是净利润增速,均出现下降。
图片来源:常熟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
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出常熟银行显著的区域营收结构特征:本地业务收入为28.89亿元,占总营收的26.48%;常熟以外的江苏省内地区贡献收入61.71亿元,江苏省外地区收入则达18.5亿元,常熟以外区域营收占比高达73.52%。
图片来源:常熟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监管明确要求农商行“机构不出县(区)、业务不跨县(区)”的背景下,常熟银行却走出了差异化发展路径。这得益于其持有的“投管行”牌照赋予的特殊资质——允许其筹建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这类银行不仅具备传统村镇银行业务功能,更增加了投资和收购村镇银行的职能。
依托这一“特权”,常熟银行得以通过吸收合并、战略投资等方式,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异地市场。目前,该行已间接控股34家村镇银行,业务版图覆盖湖北、江苏、河南、广东、海南等5个省份。
近期,常熟银行发布收购公告,宣布新增3家村镇银行纳入业务版图。其中,2家村镇银行虽非由常熟银行直接发起设立,但通过收购兼并,该行进一步拓展了业务覆盖区域。
深入分析其营收构成可见,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全年实现利息净收入91.42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83.8%;而非利息净收入17.67亿元,同比增幅达29.07%。
深入拆解其收入结构发现,投资收益已成为推动非息收入增长的核心动力,在2024年总营收中占比13.69%。
图片来源:常熟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
作为银行间市场知名的债券投资机构,常熟银行素有“炒债四小龙”之称。2024年,该行投资收益达14.9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6.03%,占非利息净收入比重高达84%。回顾近三年数据,2021-2023年投资收益分别为5.16亿元、9.78亿元和9.57亿元,投资收益规模持续扩大。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值得关注的是,债权投资在常熟银行资产配置中的扩张尤为显著。2024年末,该行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达10.51亿元,同比增长69.61%;其中债权投资规模激增至2.0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843.66%。
不过,这种激进的债券投资策略也引发监管关注,2024年该行因涉嫌国债二级市场违规操作,被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启动自律调查,为其投资业务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分红比例连续六年下滑
资产质量遭受挑战
对于常熟银行,投资者的关注点主要聚焦于两大核心领域:一是连续六年下滑的分红比例,这一趋势引发对股东回报可持续性的质疑;二是资产质量面临的潜在压力,包括不良贷款率攀升、关注类贷款余额增加等问题,这些都成为影响市场信心的关键因素。
作为资本市场分红的重要参与者,上市银行的分红政策向来备受投资者关注。常熟银行2024年度分红方案显示,拟实施10转1股派现2.50元(含税)的分配计划,合计派发现金约7.54亿元,分红比例为19.77%。这一数据引发市场热议——该比例不仅创下常熟银行上市以来新低,更折射出其近年来分红策略的显著变化。
回溯上市近九载的历程,常熟银行始终保持现金分红传统,但其分红力度却呈现出持续下滑趋势。自2016年登陆上交所起,该行分红比例从最初的38.45%逐步走低,2017~2023年分别为31.65%、33.20%、30.71%、30.40%、25.05%、24.97%、20.88%,至2024年已跌破20%关口。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比例已连续六年呈下降态势,与上市初期的高分红形成鲜明对比,引发投资者对其利润分配策略及股东回报能力的深度关注。
数据来源:Wind
针对市场关注的分红比例下滑问题,常熟银行回应称,降低分红比例主要基于三方面考量:其一,通过留存利润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强化内源性资本积累;其二,充实资本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为投资者提供更可持续的长期回报;其三,满足监管机构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从年报数据来看,2024年末常熟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19%,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2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18%,不仅满足监管要求,且较2023年末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然而,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该行资本充足率降至13.67%,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下滑至10.83%和10.78%,较2023年末出现明显下降。
图片来源:常熟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
图片来源:常熟银行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除分红比例连续下滑引发市场热议外,常熟银行资产质量面临的潜在压力同样备受关注。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该行不良贷款余额攀升至18.58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86亿元;不良贷款率同步上升至0.77%,较上一年末微增0.02个百分点。
结构拆分来看,公司与个人贷款业务呈现分化态势:公司贷款不良率降至0.65%,较2023年末下降0.18个百分点,风险管控成效初显;而个人贷款领域压力凸显,不良率攀升至0.94%,较上年末大幅提升0.16个百分点,尤其是信用卡业务不良率飙升至4.14%,折射出消费信贷领域潜在风险加剧,成为资产质量管控的关键观察点。
图片来源:常熟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
常熟银行管理层“变阵”:
孙明卸任背后
2025年3月27日晚间,常熟银行发布公告,孙明因聚焦兴福村镇银行改革发展工作,辞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战略与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委员职务。常熟银行董事会对其任职期间在战略规划、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贡献予以高度肯定,这一管理层变动迅速引发市场关注。
孙明拥有二十余年金融从业经验,从建行基层岗位起步,深耕常熟银行多个核心部门。自2020年起,他先后担任董事、董事会秘书及执行董事,深度参与银行战略决策与业务拓展,尤其在村镇银行板块的布局中发挥关键作用。此番调任,标志着其职业重心转向兴福村镇银行的深化改革。
市场对此反应不一。部分投资者担忧管理层变动会冲击公司稳定性,消息公布后股价出现小幅波动;也有观点认为,此举凸显常熟银行对村镇银行板块的战略重视。若兴福村镇银行改革成效显著,将增强市场对常熟银行的信心,助力其巩固农村金融市场优势地位。
追溯管理层变动,2023年末常熟银行经历重要人事调整,原董事长、行长相继辞任,薛文、包剑分别接棒担任董事长与行长职务。作为新管理层履职首年,2024年常熟银行延续了过往稳健的经营态势。不过,在资本市场对分红回报要求提升,以及金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如何在保障资本补充的同时优化分红机制,强化风险管控以稳定资产质量,成为摆在新任管理层面前的双重课题。(《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在竞争激烈的银行业中,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常熟银行”,601128.SH)交出了2024年成绩单,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9.09亿元,同比增长10.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38.13亿元,同比增长16.20%。
步入2025年,一季度业绩取得“开门红”,实现营业收入29.7亿元,同比增长10.04%;归母净利润10.84亿元,同比增长13.81%。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位银行业的“优等生”却未能收获市场的一致赞誉。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部分投资者表达了对该行分红政策的不满。有投资者指出,在已公布年报的银行中,常熟银行分红率不佳,直言该行分红表现欠佳,并询问其针对股价破净状况是否有改善计划。在业绩向好的背景下,这些市场声音引发外界对常熟银行经营策略与投资者关系的思考。
从分红数据来看,2024年19.77%的分红比例跌破20%关口,创下上市以来新低,引发市场对其利润分配策略的关注。而在资产质量层面,尽管整体维持在行业较优水平,但不良贷款生成率出现上升,关注类贷款余额增至35.93亿元,占总贷款比重升至1.49%,较年初提高0.32个百分点,其迁徙率变化也反映出潜在风险压力。
图片来源:常熟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
跨区域经营成效凸显
营收结构呈鲜明地域特征
近年来,常熟银行的业绩增速已出现明显下降。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该行的营收增速分别是15.07%、12.05%、10.53%,2025年一季度营收增速降至10.04%;同期该行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是25.39%、19.6%、16.2%,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率增速仅为13.81%,无论是营收增速还是净利润增速,均出现下降。
图片来源:常熟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
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出常熟银行显著的区域营收结构特征:本地业务收入为28.89亿元,占总营收的26.48%;常熟以外的江苏省内地区贡献收入61.71亿元,江苏省外地区收入则达18.5亿元,常熟以外区域营收占比高达73.52%。
图片来源:常熟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监管明确要求农商行“机构不出县(区)、业务不跨县(区)”的背景下,常熟银行却走出了差异化发展路径。这得益于其持有的“投管行”牌照赋予的特殊资质——允许其筹建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这类银行不仅具备传统村镇银行业务功能,更增加了投资和收购村镇银行的职能。
依托这一“特权”,常熟银行得以通过吸收合并、战略投资等方式,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异地市场。目前,该行已间接控股34家村镇银行,业务版图覆盖湖北、江苏、河南、广东、海南等5个省份。
近期,常熟银行发布收购公告,宣布新增3家村镇银行纳入业务版图。其中,2家村镇银行虽非由常熟银行直接发起设立,但通过收购兼并,该行进一步拓展了业务覆盖区域。
深入分析其营收构成可见,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全年实现利息净收入91.42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83.8%;而非利息净收入17.67亿元,同比增幅达29.07%。
深入拆解其收入结构发现,投资收益已成为推动非息收入增长的核心动力,在2024年总营收中占比13.69%。
图片来源:常熟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
作为银行间市场知名的债券投资机构,常熟银行素有“炒债四小龙”之称。2024年,该行投资收益达14.9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6.03%,占非利息净收入比重高达84%。回顾近三年数据,2021-2023年投资收益分别为5.16亿元、9.78亿元和9.57亿元,投资收益规模持续扩大。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值得关注的是,债权投资在常熟银行资产配置中的扩张尤为显著。2024年末,该行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达10.51亿元,同比增长69.61%;其中债权投资规模激增至2.0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843.66%。
不过,这种激进的债券投资策略也引发监管关注,2024年该行因涉嫌国债二级市场违规操作,被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启动自律调查,为其投资业务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分红比例连续六年下滑
资产质量遭受挑战
对于常熟银行,投资者的关注点主要聚焦于两大核心领域:一是连续六年下滑的分红比例,这一趋势引发对股东回报可持续性的质疑;二是资产质量面临的潜在压力,包括不良贷款率攀升、关注类贷款余额增加等问题,这些都成为影响市场信心的关键因素。
作为资本市场分红的重要参与者,上市银行的分红政策向来备受投资者关注。常熟银行2024年度分红方案显示,拟实施10转1股派现2.50元(含税)的分配计划,合计派发现金约7.54亿元,分红比例为19.77%。这一数据引发市场热议——该比例不仅创下常熟银行上市以来新低,更折射出其近年来分红策略的显著变化。
回溯上市近九载的历程,常熟银行始终保持现金分红传统,但其分红力度却呈现出持续下滑趋势。自2016年登陆上交所起,该行分红比例从最初的38.45%逐步走低,2017~2023年分别为31.65%、33.20%、30.71%、30.40%、25.05%、24.97%、20.88%,至2024年已跌破20%关口。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比例已连续六年呈下降态势,与上市初期的高分红形成鲜明对比,引发投资者对其利润分配策略及股东回报能力的深度关注。
数据来源:Wind
针对市场关注的分红比例下滑问题,常熟银行回应称,降低分红比例主要基于三方面考量:其一,通过留存利润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强化内源性资本积累;其二,充实资本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为投资者提供更可持续的长期回报;其三,满足监管机构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从年报数据来看,2024年末常熟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19%,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2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18%,不仅满足监管要求,且较2023年末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然而,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该行资本充足率降至13.67%,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下滑至10.83%和10.78%,较2023年末出现明显下降。
图片来源:常熟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
图片来源:常熟银行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除分红比例连续下滑引发市场热议外,常熟银行资产质量面临的潜在压力同样备受关注。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该行不良贷款余额攀升至18.58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86亿元;不良贷款率同步上升至0.77%,较上一年末微增0.02个百分点。
结构拆分来看,公司与个人贷款业务呈现分化态势:公司贷款不良率降至0.65%,较2023年末下降0.18个百分点,风险管控成效初显;而个人贷款领域压力凸显,不良率攀升至0.94%,较上年末大幅提升0.16个百分点,尤其是信用卡业务不良率飙升至4.14%,折射出消费信贷领域潜在风险加剧,成为资产质量管控的关键观察点。
图片来源:常熟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
常熟银行管理层“变阵”:
孙明卸任背后
2025年3月27日晚间,常熟银行发布公告,孙明因聚焦兴福村镇银行改革发展工作,辞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战略与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委员职务。常熟银行董事会对其任职期间在战略规划、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贡献予以高度肯定,这一管理层变动迅速引发市场关注。
孙明拥有二十余年金融从业经验,从建行基层岗位起步,深耕常熟银行多个核心部门。自2020年起,他先后担任董事、董事会秘书及执行董事,深度参与银行战略决策与业务拓展,尤其在村镇银行板块的布局中发挥关键作用。此番调任,标志着其职业重心转向兴福村镇银行的深化改革。
市场对此反应不一。部分投资者担忧管理层变动会冲击公司稳定性,消息公布后股价出现小幅波动;也有观点认为,此举凸显常熟银行对村镇银行板块的战略重视。若兴福村镇银行改革成效显著,将增强市场对常熟银行的信心,助力其巩固农村金融市场优势地位。
追溯管理层变动,2023年末常熟银行经历重要人事调整,原董事长、行长相继辞任,薛文、包剑分别接棒担任董事长与行长职务。作为新管理层履职首年,2024年常熟银行延续了过往稳健的经营态势。不过,在资本市场对分红回报要求提升,以及金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如何在保障资本补充的同时优化分红机制,强化风险管控以稳定资产质量,成为摆在新任管理层面前的双重课题。(《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