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平顺县,连翘这一曾经默默无闻的山间植物,如今已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在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期间,平顺连翘将亮相大会。上一年度,平顺县全域连翘抚育面积在53万亩,连翘果年产量达3500吨,连翘产业年产值突破11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从传统的野生采摘到现代化全产业链布局,从单一的药用价值到多元化的深加工产品,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全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从“靠天吃饭”到“科学种植”
平顺县地处太行山腹地,海拔800-1500米的山区气候为连翘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过去农户采摘连翘多“各自为战”,采收时间不统一,甚至出现“抢青”现象,导致连翘药用成分含量不足,市场竞争力弱。
图为野生连翘基地
近年来,平顺县推动“野生抚育+标准化种植”模式,由龙头企业振东集团牵头建立50万亩野生抚育基地,并联合科研机构筛选出高含量、高产量的“振连”品系,使连翘苷含量稳定超过药典标准。同时,当地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技术团队指导农户按标准采收,确保青翘在8-9月最佳成熟期采摘,品质大幅提升。
“以前采连翘全凭经验,现在专家教我们科学管护,产量和价格都翻了一番。”羊老岩村村民翟付梅说,如今她每天采摘30-40斤连翘,收入可达300多元。
从“卖原料”到“深加工”
过去,平顺连翘多以初级农产品形式外销,利润微薄。如今,当地企业通过精深加工,让连翘“身价倍增”。
在山西天福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连翘叶经过杀青、揉捻、烘焙等十余道工序,被制成连翘毛尖、红茶、乌龙茶等系列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振东集团则进一步开发连翘精油、药食同源产品,并投资1.2亿元建设药茶生产基地,年产能达500吨,推动连翘从“药材”向“健康消费品”转型。
“连翘浑身都是宝,春季赏花、夏季养根、秋季采果,叶可制茶,果可入药。”上党中药材专业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平顺县中药材企业已研发出40多种药茶产品,并探索抗衰化妆品、功能食品等新赛道,让连翘的经济价值最大化。
为确保连翘品质可控,平顺县引入全程数字化溯源系统,从育苗、种植到加工、销售,每个环节均可通过二维码查询。振东集团自主研发的青翘烘干一体机,采用恒温技术,使连翘苷保留率提升40%,远超传统晾晒方式。
同时,山西省唯一的“晋产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加工实验室”落户平顺,专注于连翘等39种药材的种源优化和标准化研究,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
花香之外,是产业振兴的希望;药草之中,是农民增收的现实。在平顺,连翘不仅是一株药材。众多村民从事种植、采收、加工、销售等相关工作,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中药材产业带动了农业结构优化,也催生了“药旅融合”的新路径。赏连翘花海、探药材文化、购养生产品成为越来越多游客春游平顺的新选择。
每年4月,平顺县50万亩连翘花竞相绽放,金黄的花海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当地顺势推出“连翘花节”,结合中药材文化体验、养生茶品鉴等,打造“药旅融合”新业态。
“春赏花、夏养根、秋采果,连翘让山村一年四季都有产业。”平顺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春旺表示,通过“连翘+旅游+康养”模式,不仅带动了农家乐、民宿等配套产业,还促进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从山间野草到“黄金产业”,平顺连翘的“变身记”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通过标准化种植、深加工升级、三产融合和科技赋能,这条产业链不仅让荒山披绿、农民增收,更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范。未来,随着连翘精油、功能食品等新产品的开发,平顺连翘的“黄金之路”还将继续延伸。(李新苗)
在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平顺县,连翘这一曾经默默无闻的山间植物,如今已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在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期间,平顺连翘将亮相大会。上一年度,平顺县全域连翘抚育面积在53万亩,连翘果年产量达3500吨,连翘产业年产值突破11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从传统的野生采摘到现代化全产业链布局,从单一的药用价值到多元化的深加工产品,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全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从“靠天吃饭”到“科学种植”
平顺县地处太行山腹地,海拔800-1500米的山区气候为连翘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过去农户采摘连翘多“各自为战”,采收时间不统一,甚至出现“抢青”现象,导致连翘药用成分含量不足,市场竞争力弱。
图为野生连翘基地
近年来,平顺县推动“野生抚育+标准化种植”模式,由龙头企业振东集团牵头建立50万亩野生抚育基地,并联合科研机构筛选出高含量、高产量的“振连”品系,使连翘苷含量稳定超过药典标准。同时,当地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技术团队指导农户按标准采收,确保青翘在8-9月最佳成熟期采摘,品质大幅提升。
“以前采连翘全凭经验,现在专家教我们科学管护,产量和价格都翻了一番。”羊老岩村村民翟付梅说,如今她每天采摘30-40斤连翘,收入可达300多元。
从“卖原料”到“深加工”
过去,平顺连翘多以初级农产品形式外销,利润微薄。如今,当地企业通过精深加工,让连翘“身价倍增”。
在山西天福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连翘叶经过杀青、揉捻、烘焙等十余道工序,被制成连翘毛尖、红茶、乌龙茶等系列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振东集团则进一步开发连翘精油、药食同源产品,并投资1.2亿元建设药茶生产基地,年产能达500吨,推动连翘从“药材”向“健康消费品”转型。
“连翘浑身都是宝,春季赏花、夏季养根、秋季采果,叶可制茶,果可入药。”上党中药材专业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平顺县中药材企业已研发出40多种药茶产品,并探索抗衰化妆品、功能食品等新赛道,让连翘的经济价值最大化。
为确保连翘品质可控,平顺县引入全程数字化溯源系统,从育苗、种植到加工、销售,每个环节均可通过二维码查询。振东集团自主研发的青翘烘干一体机,采用恒温技术,使连翘苷保留率提升40%,远超传统晾晒方式。
同时,山西省唯一的“晋产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加工实验室”落户平顺,专注于连翘等39种药材的种源优化和标准化研究,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
花香之外,是产业振兴的希望;药草之中,是农民增收的现实。在平顺,连翘不仅是一株药材。众多村民从事种植、采收、加工、销售等相关工作,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中药材产业带动了农业结构优化,也催生了“药旅融合”的新路径。赏连翘花海、探药材文化、购养生产品成为越来越多游客春游平顺的新选择。
每年4月,平顺县50万亩连翘花竞相绽放,金黄的花海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当地顺势推出“连翘花节”,结合中药材文化体验、养生茶品鉴等,打造“药旅融合”新业态。
“春赏花、夏养根、秋采果,连翘让山村一年四季都有产业。”平顺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春旺表示,通过“连翘+旅游+康养”模式,不仅带动了农家乐、民宿等配套产业,还促进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从山间野草到“黄金产业”,平顺连翘的“变身记”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通过标准化种植、深加工升级、三产融合和科技赋能,这条产业链不仅让荒山披绿、农民增收,更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范。未来,随着连翘精油、功能食品等新产品的开发,平顺连翘的“黄金之路”还将继续延伸。(李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