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的开始

业谈债市

3天前

本次降息降准是宽松的开始,而非结束,广谱利率依然需要进一步下行。

图片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行长潘功胜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主要有三大类共十项措施,包括降准降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地产政策和股市政策。降准方面,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降息方面,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1.5%下调到1.4%。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随之下行0.1个百分点。同时将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相应下调存款利率。房地产方面,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结构性货币政策方面,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设立5000亿元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从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还有科创债融资支持和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工具。
降准降息对债市是直接利好,短端利率下行空间打开,将带动长端利率下行。降准降息落地,资金利率将下行。央行降准落地后,将对短期流动性稳定作用明显,同时,伴随政策利率逆回购利率的调降,LPR、存款利率等利率均有望进一步下行。资金价格有望进一步向政策利率靠拢,资金价格中枢下移,短端利率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当前1年AAA存单具有较高配置价值。4月曲线走平之后,目前曲线利差降至近几年低位,10年和1年国债利率下降至近几年低位。随着资金价格下行,短端利率的下行也将为长端利率打开空间。
本次降息降准是宽松的开始,而非结束,广谱利率依然需要进一步下行。近几次降息降准之后,债市有不同程度的止盈行情。止盈压力的大小取决于货币宽松是否结束。而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经济波动,因而经济状况是政策的依据。而近年以来,往往是基本面变化在先,而后通过融资需求反馈为广谱利率变化,进而传导到金融市场,货币政策更多是对市场反映的确认。随着经济变化,未来宽松可能会持续。当前基本面受到加征关税的冲击以及物价的压力。关税加征之后对基本面的冲击在逐步显现,关税对出口的冲击可能存在滞后,这可能带来后续一段时期出口增速的持续放缓。全球对经济前景预期转弱,基础工业品价格出现明显回落。叠加国际油价的大幅下挫,整体工业品价格回调明显,整体物价下行压力将进一步上升。货币先行体现了对宏观经济的重视。降准降息落地,资金利率回落的确定性较强,短债确定性相对较高,对长债而言,关键是宽货币能否带来信用的扩张。
广谱利率走势决定了整体利率下行趋势,债券利率相对来说并不低,未来将继续随之下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25bp,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月降至3.11%,随着LPR的同步下行,新发放房贷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行。将30年国债和新发放按揭贷款利率进行比价,如果LPR同步下调10bp,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按照3.01%计算,扣掉不良和所得税后的综合收益为1.72%,这显示当前1.85%左右的30年国债具有配置价值。央行向金融机构提供规模可观的、低成本的中长期资金,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稳定净息差,银行负债成本下行也将带来长端利率下行。
利率曲线有望整体下移,短端确定性强,长债有望创新低。4月曲线走平之后,目前曲线利差已经降至近几年低位,10年和2年国债利差下降至近几年低位附近。本次降准降息落地后市场止盈幅度有限,长债和超长债利率仅小幅上行。资金价格有望进一步向政策利率靠拢,资金价格中枢下移,短端利率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将带动长端利率下行。从广谱利率视角来看银行负债成本下行也将带来长端利率下行,债贷比价效应下超长债具有配置价值。当前基本面受到加征关税的冲击以及物价的压力,货币先行体现了对宏观经济的重视,但是信用能否扩张仍然取决于后续财政与信贷扩张政策的发力情况。5月随着基本面压力上升和资金宽松,整体利率曲线有望下移,长债利率有望创新低。

风险提示:外部风险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风险偏好恢复超预期。

图片

      

图片


5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主要有三大类共十项措施,包括降准降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地产政策和股市政策。

通过降准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通过降准可以优化央行向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的结构,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增强银行负债的稳定性。同时,阶段性降低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降至0%。这两类机构直接面向汽车消费、设备更新投资等领域提供金融支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后,将有效增强这两类机构面向特定领域的信贷供给能力。

降息方面,下调政策利率。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1.5%下调到1.4%。经过市场化的利率传导,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随之下行0.1个百分点。同时将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相应下调存款利率。

房地产方面,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其中,五年期以上的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其他期限的利率同步调整,预计每年将节省居民公积金贷款利息支出超过200亿元,有利于支持居民家庭刚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

结构型政策方面,更好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和带动作用。一是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将支农支小再贷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从目前的1.75%下调到1.5%。同时,给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从目前的2.25%下调到2%二是设立5000亿元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为提升和改善服务消费供给,人民银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并与财政及其他行业政策协同配合,更好地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三是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从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这项工具是20244月由人民银行会同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设立,初始额度500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及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这次再贷款额度增加到8000亿元,支持“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四是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增加后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支农支小再贷款总额度将达到3万亿元。

科创债方面,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可购买科技创新债券,并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等合作,通过共同担保等多样化的增信措施,分担债券的部分违约损失风险,为科技创新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融资提供支持。

股市方面,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将5000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这两个工具的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8000亿元。

图片
本次降准降息之前市场预期较强,落地后市场止盈幅度有限,长债和超长债利率仅小幅上行。2022年中以来的三次降息过程中,降息之前市场就存在一定预期,因而此前利率就有所下行。而降息后几个交易日内,10年国债利率出现下行。利率在探底之后,随着利多出尽,以及财政和信贷扩张的发力,利率出现探底回升。本次降准降息之前市场存在较强预期,降准降息落地后,市场走出短期利好出尽的止盈行情,但10年国债和3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仅1-2bp左右,上行幅度有限,因而止盈难以持续推升长端利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降准降息对债市是直接利好,短端利率下行空间打开,将带动长端利率下行。降准降息落地,资金利率将下行。央行降准落地后,将对短期流动性稳定作用明显,同时,伴随政策利率逆回购利率的调降,LPR、存款利率等利率均有望进一步下行。资金价格有望进一步向政策利率靠拢,资金价格中枢下移,短端利率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当前1AAA存单具有较高配置价值。4月曲线走平之后,目前曲线利差降至近几年低位,10年和1年国债利率下降至近几年低位。随着资金价格下行,短端利率的下行也将为长端利率打开空间。

从广谱利率视角来看长端利率有望继续下行,债贷比价效应下超长债具有配置价值。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25bp,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月降至3.11%,随着LPR的同步下行,新发放房贷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行。将30年国债和新发放按揭贷款利率进行比价,如果LPR同步下调10bp,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按照3.01%计算,扣掉不良和所得税后的综合收益为1.72%,这显示当前1.85%左右的30年国债具有配置价值。央行向金融机构提供规模可观的、低成本的中长期资金,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稳定净息差,银行负债成本下行也将带来长端利率下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风险偏好抬升给债市带来了一定压力,而股市的上涨对债市来说并不一定是利空,关键在于驱动因素是什么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提振风险偏好。而股债跷跷板并非总是成立。相对来说,如果是基本面变化驱动,则一般会呈现出股债跷跷板,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盈利和利率之间正相关。但如果是资金面驱动,即宽松的流动性驱动,则往往会出现股债双牛的格局,这是因为流动性的宽松会同时提升股市估值,并降低债券利率。降息降准落地等都是带动流动性宽松的政策,股市的上涨并非对债市利空,从资金分流来看,主流投资债市的资金也难以大幅进入股票市场。

图片

降准降息落地,货币先行体现了对宏观经济的重视,但是信用能否扩张仍然取决于后续财政与信贷扩张政策的发力情况。基本面走弱压力之下驱动了政策的落地。当前基本面受到加征关税的冲击以及物价的压力。关税加征之后对基本面的冲击却在逐步显现,4月制造业PMI回落至49.0%,其中出口新订单指数回落4.3个百分点至44.7%,是202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关税对出口的冲击可能存在滞后,这可能带来后续一段时期出口增速的持续放缓。随着关税冲突的落地,全球对经济前景预期转弱,基础工业品价格出现明显回落。叠加国际油价的大幅下挫,整体工业品价格回调明显,整体物价下行压力将进一步上升。货币先行体现了对宏观经济的重视。降准降息落地,资金利率回落的确定性较强,短债确定性相对较高,对长债而言,关键是宽货币能否带来信用的扩张。过去几个月,政府债券仍是社融的主要支撑项,贷款回升持续性有待继续观察。

图片
图片

利率曲线有望整体下移,长债有望创新低。4月曲线走平之后,目前曲线利差已经降至近几年低位,10年和2年国债利差下降至近几年低位附近。本次降准降息落地后市场止盈幅度有限,长债和超长债利率仅小幅上行。资金价格有望进一步向政策利率靠拢,资金价格中枢下移,短端利率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将带动长端利率下行。从广谱利率视角来看银行负债成本下行也将带来长端利率下行,债贷比价效应下超长债具有配置价值。当前基本面受到加征关税的冲击以及物价的压力,货币先行体现了对宏观经济的重视,但是信用能否扩张仍然取决于后续财政与信贷扩张政策的发力情况。5月随着基本面压力上升和资金宽松,整体利率曲线有望下移,长债利率有望创新低。

风险提示:外部风险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风险偏好恢复超预期。

本次降息降准是宽松的开始,而非结束,广谱利率依然需要进一步下行。

图片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行长潘功胜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主要有三大类共十项措施,包括降准降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地产政策和股市政策。降准方面,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降息方面,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1.5%下调到1.4%。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随之下行0.1个百分点。同时将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相应下调存款利率。房地产方面,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结构性货币政策方面,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设立5000亿元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从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还有科创债融资支持和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工具。
降准降息对债市是直接利好,短端利率下行空间打开,将带动长端利率下行。降准降息落地,资金利率将下行。央行降准落地后,将对短期流动性稳定作用明显,同时,伴随政策利率逆回购利率的调降,LPR、存款利率等利率均有望进一步下行。资金价格有望进一步向政策利率靠拢,资金价格中枢下移,短端利率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当前1年AAA存单具有较高配置价值。4月曲线走平之后,目前曲线利差降至近几年低位,10年和1年国债利率下降至近几年低位。随着资金价格下行,短端利率的下行也将为长端利率打开空间。
本次降息降准是宽松的开始,而非结束,广谱利率依然需要进一步下行。近几次降息降准之后,债市有不同程度的止盈行情。止盈压力的大小取决于货币宽松是否结束。而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经济波动,因而经济状况是政策的依据。而近年以来,往往是基本面变化在先,而后通过融资需求反馈为广谱利率变化,进而传导到金融市场,货币政策更多是对市场反映的确认。随着经济变化,未来宽松可能会持续。当前基本面受到加征关税的冲击以及物价的压力。关税加征之后对基本面的冲击在逐步显现,关税对出口的冲击可能存在滞后,这可能带来后续一段时期出口增速的持续放缓。全球对经济前景预期转弱,基础工业品价格出现明显回落。叠加国际油价的大幅下挫,整体工业品价格回调明显,整体物价下行压力将进一步上升。货币先行体现了对宏观经济的重视。降准降息落地,资金利率回落的确定性较强,短债确定性相对较高,对长债而言,关键是宽货币能否带来信用的扩张。
广谱利率走势决定了整体利率下行趋势,债券利率相对来说并不低,未来将继续随之下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25bp,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月降至3.11%,随着LPR的同步下行,新发放房贷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行。将30年国债和新发放按揭贷款利率进行比价,如果LPR同步下调10bp,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按照3.01%计算,扣掉不良和所得税后的综合收益为1.72%,这显示当前1.85%左右的30年国债具有配置价值。央行向金融机构提供规模可观的、低成本的中长期资金,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稳定净息差,银行负债成本下行也将带来长端利率下行。
利率曲线有望整体下移,短端确定性强,长债有望创新低。4月曲线走平之后,目前曲线利差已经降至近几年低位,10年和2年国债利差下降至近几年低位附近。本次降准降息落地后市场止盈幅度有限,长债和超长债利率仅小幅上行。资金价格有望进一步向政策利率靠拢,资金价格中枢下移,短端利率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将带动长端利率下行。从广谱利率视角来看银行负债成本下行也将带来长端利率下行,债贷比价效应下超长债具有配置价值。当前基本面受到加征关税的冲击以及物价的压力,货币先行体现了对宏观经济的重视,但是信用能否扩张仍然取决于后续财政与信贷扩张政策的发力情况。5月随着基本面压力上升和资金宽松,整体利率曲线有望下移,长债利率有望创新低。

风险提示:外部风险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风险偏好恢复超预期。

图片

      

图片


5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主要有三大类共十项措施,包括降准降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地产政策和股市政策。

通过降准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通过降准可以优化央行向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的结构,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增强银行负债的稳定性。同时,阶段性降低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降至0%。这两类机构直接面向汽车消费、设备更新投资等领域提供金融支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后,将有效增强这两类机构面向特定领域的信贷供给能力。

降息方面,下调政策利率。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1.5%下调到1.4%。经过市场化的利率传导,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随之下行0.1个百分点。同时将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相应下调存款利率。

房地产方面,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其中,五年期以上的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其他期限的利率同步调整,预计每年将节省居民公积金贷款利息支出超过200亿元,有利于支持居民家庭刚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

结构型政策方面,更好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和带动作用。一是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将支农支小再贷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从目前的1.75%下调到1.5%。同时,给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从目前的2.25%下调到2%二是设立5000亿元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为提升和改善服务消费供给,人民银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并与财政及其他行业政策协同配合,更好地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三是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从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这项工具是20244月由人民银行会同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设立,初始额度500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及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这次再贷款额度增加到8000亿元,支持“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四是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增加后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支农支小再贷款总额度将达到3万亿元。

科创债方面,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可购买科技创新债券,并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等合作,通过共同担保等多样化的增信措施,分担债券的部分违约损失风险,为科技创新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融资提供支持。

股市方面,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将5000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这两个工具的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8000亿元。

图片
本次降准降息之前市场预期较强,落地后市场止盈幅度有限,长债和超长债利率仅小幅上行。2022年中以来的三次降息过程中,降息之前市场就存在一定预期,因而此前利率就有所下行。而降息后几个交易日内,10年国债利率出现下行。利率在探底之后,随着利多出尽,以及财政和信贷扩张的发力,利率出现探底回升。本次降准降息之前市场存在较强预期,降准降息落地后,市场走出短期利好出尽的止盈行情,但10年国债和3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仅1-2bp左右,上行幅度有限,因而止盈难以持续推升长端利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降准降息对债市是直接利好,短端利率下行空间打开,将带动长端利率下行。降准降息落地,资金利率将下行。央行降准落地后,将对短期流动性稳定作用明显,同时,伴随政策利率逆回购利率的调降,LPR、存款利率等利率均有望进一步下行。资金价格有望进一步向政策利率靠拢,资金价格中枢下移,短端利率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当前1AAA存单具有较高配置价值。4月曲线走平之后,目前曲线利差降至近几年低位,10年和1年国债利率下降至近几年低位。随着资金价格下行,短端利率的下行也将为长端利率打开空间。

从广谱利率视角来看长端利率有望继续下行,债贷比价效应下超长债具有配置价值。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25bp,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月降至3.11%,随着LPR的同步下行,新发放房贷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行。将30年国债和新发放按揭贷款利率进行比价,如果LPR同步下调10bp,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按照3.01%计算,扣掉不良和所得税后的综合收益为1.72%,这显示当前1.85%左右的30年国债具有配置价值。央行向金融机构提供规模可观的、低成本的中长期资金,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稳定净息差,银行负债成本下行也将带来长端利率下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风险偏好抬升给债市带来了一定压力,而股市的上涨对债市来说并不一定是利空,关键在于驱动因素是什么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提振风险偏好。而股债跷跷板并非总是成立。相对来说,如果是基本面变化驱动,则一般会呈现出股债跷跷板,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盈利和利率之间正相关。但如果是资金面驱动,即宽松的流动性驱动,则往往会出现股债双牛的格局,这是因为流动性的宽松会同时提升股市估值,并降低债券利率。降息降准落地等都是带动流动性宽松的政策,股市的上涨并非对债市利空,从资金分流来看,主流投资债市的资金也难以大幅进入股票市场。

图片

降准降息落地,货币先行体现了对宏观经济的重视,但是信用能否扩张仍然取决于后续财政与信贷扩张政策的发力情况。基本面走弱压力之下驱动了政策的落地。当前基本面受到加征关税的冲击以及物价的压力。关税加征之后对基本面的冲击却在逐步显现,4月制造业PMI回落至49.0%,其中出口新订单指数回落4.3个百分点至44.7%,是202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关税对出口的冲击可能存在滞后,这可能带来后续一段时期出口增速的持续放缓。随着关税冲突的落地,全球对经济前景预期转弱,基础工业品价格出现明显回落。叠加国际油价的大幅下挫,整体工业品价格回调明显,整体物价下行压力将进一步上升。货币先行体现了对宏观经济的重视。降准降息落地,资金利率回落的确定性较强,短债确定性相对较高,对长债而言,关键是宽货币能否带来信用的扩张。过去几个月,政府债券仍是社融的主要支撑项,贷款回升持续性有待继续观察。

图片
图片

利率曲线有望整体下移,长债有望创新低。4月曲线走平之后,目前曲线利差已经降至近几年低位,10年和2年国债利差下降至近几年低位附近。本次降准降息落地后市场止盈幅度有限,长债和超长债利率仅小幅上行。资金价格有望进一步向政策利率靠拢,资金价格中枢下移,短端利率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将带动长端利率下行。从广谱利率视角来看银行负债成本下行也将带来长端利率下行,债贷比价效应下超长债具有配置价值。当前基本面受到加征关税的冲击以及物价的压力,货币先行体现了对宏观经济的重视,但是信用能否扩张仍然取决于后续财政与信贷扩张政策的发力情况。5月随着基本面压力上升和资金宽松,整体利率曲线有望下移,长债利率有望创新低。

风险提示:外部风险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风险偏好恢复超预期。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