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肿瘤的诊疗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胃肠癌的诊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优化基层胃肠癌的诊断流程、提升治疗规范化水平,并加强患者长期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陆士新医学基金会和医学论坛网联合推出“2025中国肿瘤防治创新生态圈共建行动”系列访谈节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主任武爱文受邀参加了本次访谈。武爱文教授在访谈中深入探讨了基层胃肠癌诊疗的现状与挑战,并分享了肿瘤整合理念在提升基层诊疗规范化水平、优化患者长期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和实践经验。
1
基层胃肠癌诊疗
现状与挑战
胃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初诊主要集中在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多数患者因出现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进食问题等消化道症状前往基层医院的消化内科、普通外科或肛肠外科就诊。基层医生通常会按照现有流程,进行内镜检查、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初步诊断胃肠道肿瘤。然而,在实际诊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武爱文教授指出,病理检查结果的不确定性给诊断带来困扰。由于内镜活检取材的局限性,有时无法获取足够的肿瘤细胞,导致病理诊断难以确定。部分病理科医师因经验或谨慎程度,可能对病理结果持保守态度,从而影响对肿瘤的准确判断。此外,部分基层医生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存在误区。一些基层医院在发现肿瘤后,急于进行手术切除,而忽视了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估。这种传统的“手术优先”观念,已不适应现代肿瘤治疗的发展需求。武爱文教授强调,基层医生还面临着人情世故和文化风俗的影响,容易在医疗决策中受到患者家属、亲戚朋友等因素的干扰,导致治疗方案不够规范。
2
肿瘤整合理念的
内涵与价值
所谓肿瘤整合理念,是指在肿瘤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及康复的全过程中,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多学科资源,从整体出发,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一理念强调,无论患者处于肿瘤治疗的哪个阶段,医生都应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预后风险等因素,而不仅仅是局限于眼前的检查结果或局部病变。
在基层胃肠癌诊疗中,肿瘤整合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武爱文教授认为,首先,它有助于优化诊断流程,减少漏诊和误诊。首诊医生应提高对恶性肿瘤可能性的警惕性,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检查结果等进行全面分析。病理科医生在诊断时,也应参考内镜、CT等检查资料,避免因病理取材不足或诊断不准确而导致误判。其次,肿瘤整合理念能够促进基层治疗的规范化。基层医生应摒弃传统的“手术优先”观念,根据肿瘤的分期、复发转移风险等因素,合理选择手术、药物治疗、放疗等治疗手段,避免盲目手术给患者带来的潜在风险。同时,通过与上级医院、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与沟通,基层医生可以更好地整合各方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3
基层医院
在肿瘤康复管理中的作用
基层医院在肿瘤患者的康复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作用。与大型三甲医院相比,基层医院更贴近患者的生活,能够为患者提供更细致、更长期的康复指导。在胃肠癌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面临诸多问题,如饮食调整、营养支持、症状管理、心理辅导等。武爱文教授指出,基层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此外,基层医院还可以通过建立患者档案、定期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长期跟踪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复发或转移迹象,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4
搭建基层胃肠癌诊疗
培训体系的建议
为了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更好地推广肿瘤整合理念,武爱文教授建议搭建完善的基层胃肠癌诊疗培训体系。目前,基层的诊疗培训体系已取得了一定进展,线上资源不断丰富,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应整合线上线下的培训资源,通过举办线上学术会议、线下培训班、新媒体科普等形式,为基层医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渠道。另一方面,要注重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不仅包括肿瘤诊疗的新进展、新技术,更要加强对基本规范性操作的培训,帮助基层医生掌握正确的诊疗流程和方法。此外,还需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培训,让基层医生能够更好地将规范的诊疗理念传达给患者,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武爱文教授强调,专业协会和医疗机构应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医联体建设、点对点招募等方式,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协作与交流。通过这些措施,逐步建立起一套立体、高效的基层胃肠癌诊疗培训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肿瘤整合理念在基层的落地生根。
5
基层胃肠癌诊疗培训体系的
现状与完善方向
武爱文教授指出,目前基层胃肠癌的诊疗与培训体系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他提到,基层的诊疗体系和培训体系已经从传统的线下模式逐步向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向发展。线上资源的丰富为基层医生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基层医院和医生的工作负荷非常繁重,与三级医院的工作强度相当,这使得基层医生很难抽出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武爱文教授强调,尽管线上培训资源丰富且便捷,但目前真正能够形成品牌效应、系统化且高质量的培训资源仍然相对较少。他建议,专业协会和培训机构应进一步整合线上线下的培训资源,搭建更加完善和立体的培训体系。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利用电视台、新媒体平台等进行线上培训课程的推广和传播,同时结合学会的点对点招募以及医联体的建设,推动线下培训的开展。此外,培训内容不仅应涵盖肿瘤诊疗的新进展和新技术,更应注重基本规范性操作的培训,以及如何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将规范的诊疗理念落到实处。
武爱文教授还提到,目前一些大型专业协会,如中国抗癌协会、医师协会和中华医学会等,都在积极推动这一工作。这些协会通过全国性和区域性的活动,努力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缩小基层与三级医院在诊疗规范性上的差距。然而,他也指出,尽管在诊疗方案的制定上可以实现相对统一,但在具体执行层面,如药物使用和手术操作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进一步努力来提升基层医生的执行能力。
结语
肿瘤整合理念为基层胃肠癌诊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基层医疗机构在胃肠癌的诊断、治疗及康复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优化诊断流程、提升治疗规范化水平、加强患者长期管理,并搭建完善的诊疗培训体系,基层医院能够更好地应对胃肠癌诊疗的挑战,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医疗服务。未来,随着肿瘤整合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推广,相信基层胃肠癌诊疗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提高我国胃肠癌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做出更大贡献。
导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肿瘤的诊疗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胃肠癌的诊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优化基层胃肠癌的诊断流程、提升治疗规范化水平,并加强患者长期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陆士新医学基金会和医学论坛网联合推出“2025中国肿瘤防治创新生态圈共建行动”系列访谈节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主任武爱文受邀参加了本次访谈。武爱文教授在访谈中深入探讨了基层胃肠癌诊疗的现状与挑战,并分享了肿瘤整合理念在提升基层诊疗规范化水平、优化患者长期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和实践经验。
1
基层胃肠癌诊疗
现状与挑战
胃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初诊主要集中在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多数患者因出现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进食问题等消化道症状前往基层医院的消化内科、普通外科或肛肠外科就诊。基层医生通常会按照现有流程,进行内镜检查、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初步诊断胃肠道肿瘤。然而,在实际诊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武爱文教授指出,病理检查结果的不确定性给诊断带来困扰。由于内镜活检取材的局限性,有时无法获取足够的肿瘤细胞,导致病理诊断难以确定。部分病理科医师因经验或谨慎程度,可能对病理结果持保守态度,从而影响对肿瘤的准确判断。此外,部分基层医生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存在误区。一些基层医院在发现肿瘤后,急于进行手术切除,而忽视了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估。这种传统的“手术优先”观念,已不适应现代肿瘤治疗的发展需求。武爱文教授强调,基层医生还面临着人情世故和文化风俗的影响,容易在医疗决策中受到患者家属、亲戚朋友等因素的干扰,导致治疗方案不够规范。
2
肿瘤整合理念的
内涵与价值
所谓肿瘤整合理念,是指在肿瘤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及康复的全过程中,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多学科资源,从整体出发,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一理念强调,无论患者处于肿瘤治疗的哪个阶段,医生都应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预后风险等因素,而不仅仅是局限于眼前的检查结果或局部病变。
在基层胃肠癌诊疗中,肿瘤整合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武爱文教授认为,首先,它有助于优化诊断流程,减少漏诊和误诊。首诊医生应提高对恶性肿瘤可能性的警惕性,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检查结果等进行全面分析。病理科医生在诊断时,也应参考内镜、CT等检查资料,避免因病理取材不足或诊断不准确而导致误判。其次,肿瘤整合理念能够促进基层治疗的规范化。基层医生应摒弃传统的“手术优先”观念,根据肿瘤的分期、复发转移风险等因素,合理选择手术、药物治疗、放疗等治疗手段,避免盲目手术给患者带来的潜在风险。同时,通过与上级医院、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与沟通,基层医生可以更好地整合各方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3
基层医院
在肿瘤康复管理中的作用
基层医院在肿瘤患者的康复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作用。与大型三甲医院相比,基层医院更贴近患者的生活,能够为患者提供更细致、更长期的康复指导。在胃肠癌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面临诸多问题,如饮食调整、营养支持、症状管理、心理辅导等。武爱文教授指出,基层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此外,基层医院还可以通过建立患者档案、定期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长期跟踪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复发或转移迹象,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4
搭建基层胃肠癌诊疗
培训体系的建议
为了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更好地推广肿瘤整合理念,武爱文教授建议搭建完善的基层胃肠癌诊疗培训体系。目前,基层的诊疗培训体系已取得了一定进展,线上资源不断丰富,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应整合线上线下的培训资源,通过举办线上学术会议、线下培训班、新媒体科普等形式,为基层医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渠道。另一方面,要注重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不仅包括肿瘤诊疗的新进展、新技术,更要加强对基本规范性操作的培训,帮助基层医生掌握正确的诊疗流程和方法。此外,还需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培训,让基层医生能够更好地将规范的诊疗理念传达给患者,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武爱文教授强调,专业协会和医疗机构应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医联体建设、点对点招募等方式,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协作与交流。通过这些措施,逐步建立起一套立体、高效的基层胃肠癌诊疗培训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肿瘤整合理念在基层的落地生根。
5
基层胃肠癌诊疗培训体系的
现状与完善方向
武爱文教授指出,目前基层胃肠癌的诊疗与培训体系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他提到,基层的诊疗体系和培训体系已经从传统的线下模式逐步向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向发展。线上资源的丰富为基层医生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基层医院和医生的工作负荷非常繁重,与三级医院的工作强度相当,这使得基层医生很难抽出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武爱文教授强调,尽管线上培训资源丰富且便捷,但目前真正能够形成品牌效应、系统化且高质量的培训资源仍然相对较少。他建议,专业协会和培训机构应进一步整合线上线下的培训资源,搭建更加完善和立体的培训体系。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利用电视台、新媒体平台等进行线上培训课程的推广和传播,同时结合学会的点对点招募以及医联体的建设,推动线下培训的开展。此外,培训内容不仅应涵盖肿瘤诊疗的新进展和新技术,更应注重基本规范性操作的培训,以及如何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将规范的诊疗理念落到实处。
武爱文教授还提到,目前一些大型专业协会,如中国抗癌协会、医师协会和中华医学会等,都在积极推动这一工作。这些协会通过全国性和区域性的活动,努力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缩小基层与三级医院在诊疗规范性上的差距。然而,他也指出,尽管在诊疗方案的制定上可以实现相对统一,但在具体执行层面,如药物使用和手术操作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进一步努力来提升基层医生的执行能力。
结语
肿瘤整合理念为基层胃肠癌诊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基层医疗机构在胃肠癌的诊断、治疗及康复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优化诊断流程、提升治疗规范化水平、加强患者长期管理,并搭建完善的诊疗培训体系,基层医院能够更好地应对胃肠癌诊疗的挑战,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医疗服务。未来,随着肿瘤整合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推广,相信基层胃肠癌诊疗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提高我国胃肠癌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