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火速解读!“一揽子金融政策”有何深意?

财经早餐

19小时前

5月7日上午,央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上推出多项重磅政策,涉及货币政策、金融监管、资本市场、外贸等热点内容。

当天下午,多家券商研究所火速解读,认为在内需压力与外部不确定性仍有待评估的背景下,“一行一局一会”出台了全面、清晰、务实的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释放出强烈的宏观调控信号,亦充分体现出中央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精准认知,有利于维持A股短期风险偏好。

降准降息如约而至

在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降准降息正式落地。国泰海通宏观研究团队表示,央行发布三大类10项货币政策组合,在关键时点释放出“适度宽松”来“稳增长、稳市场”的明确信号,体现了货币政策总量与结构协同发力,对实体和资本市场的全面支持。在外部关税冲击、内需还待提振的背景下,央行宽松周期预计将延续,接下来如果经济压力进一步增加,降息降准等仍有空间。

“本次降准时间和力度基本符合预期。”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总量研究负责人张继强提到,当前降准时机基本成熟。一是当前银行超储率水位不高,中长期流动性缺口有待补充;二是降准时间间隔已接近历史平均规律,上一次降准是2024年9月,根据历史规律降准间隔平均为4—8月;三是政府债进入发行高峰,特别国债启动发行,降准有助于稳定资金面。

他同时强调,此次降息幅度较为克制。一方面政策空间有限,央行仍在避免大水漫灌和强化利率下行预期。另一方面降息是大势所趋,但在关税角力的背景下,大幅降息可能被过度解读。此外,银行息差面临压力,大幅降息会进一步挤压银行息差。但前期多家银行已经补降存款利率,预计后续会通过利率自律机制,进一步引导商业银行下调存款成本。

“数量型政策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稳定市场信心,价格型政策降低融资成本,激发实体活力,结构性政策聚焦重点领域,定向发力提质增效。”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进一步指出,从总量宽松逻辑看,“适时降准降息”不仅可以稳定内需,也有利于实现外部均衡。当前中国的收益率曲线已经较为平坦,择机“降息”有利于修正10年期和30年期等长端利率隐含着经济增长预期,并打开曲线陡峭化的空间。预计新一轮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领域的新型再贷款或循序渐进创设,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则强调,本次发布会货币政策有两个重要信息值得市场关注。一是两个历史性的突破:首次将部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至0%,打破市场理解的5%的隐性下限;首次创设工具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央行对科创的支持从间接融资扩大到直接融资领域。二是央行正式阐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三个内涵:社会融资条件宽松;兼顾内外相机抉择下的动态调整;对于过去几年连续多次降准降息的状态的描述。

鼓舞长期资金入市

金融监管总局同时推出了八项增量政策,其中提到,要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近期拟批复600亿元,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将股票风险因子调降10%,推动长周期考核。华源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上述举措有望促进保险资金加仓股票,推动中国股市慢牛,服务人民群众财富增值需求。

“此次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表态传递了非常明确的实质性鼓励长期资金入市举措,明确提及更大力度‘引长钱’,协同各方继续提升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和占比。”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认为,相关表态对于当前维稳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具有积极意义。

他表示,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角度看,中长期资金通常不需要在短期内面对大额意外兑付压力,具备长期属性和投资耐心,更有能力和意愿投向周期偏长、回报短期面临不确定的创新行为,有利于进一步支持创新企业,助力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程强也指出,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的本质,是通过制度设计扭转资本市场“重短、轻长”的失衡格局。除金融监管总局鼓励保险资金入市的政策外,证监会介绍将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督促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多部门介绍将抓紧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相关监管指引,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将有望加速改善投资者结构,进一步提升市场信心和估值水平,加强对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的全链条支持,体现资本市场支持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定位。

万联证券研究所负责人、宏观首席分析师徐飞则强调,“科技创新”是此次发布会一揽子金融政策聚焦的重点方向。例如央行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证监会强调要多措并举突出服务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增强制度包容性,大力发展科技创新。通过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提振投资者信心等举措,将有助于市场风险偏好改善,更大力度保障和支持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

短期A股延续向上

“单个细项政策可能不会明显超出市场期待,但政策落地的全面性、集中性、一致性,以及金融政策布局与稳定资本市场预期直接关联,都是明显超出市场期待的。”申万宏源研究A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傅静涛对“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的态度颇为乐观。

他认为,A股市场政策布局和业绩关键验证期刚过,后续外需回落压力可能逐步显现,稳增长政策的落地执行成为影响资本市场的主要矛盾。结构上,消费修复行情已有所演绎,一季报业绩改善的科技也正在快速修复,但两类资产的后续持续性都有待观察。此时金融宽松集中落地与稳定资本市场强关联,有利于维持短期风险偏好,短期A股将演绎向上脉冲行情。

李求索同样认为,本次国新会信号较为积极,有助于进一步稳增长稳市场稳预期,在外部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环境下,助力促进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结合当前A股市场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具备较好投资吸引力,以及科技叙事和地缘叙事支持,预计A股短期有望延续4月上旬以来的回稳态势,对中期市场表现不必悲观,继续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及内部政策应对。

在中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驰看来,资本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对稳定和提振预期有重要作用。若遇到外生冲击等超预期风险,股市或是最重要的“逆周期调节”抓手。本次会议延续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预期管理”思路,政策层对资本市场以及稳定楼市股市的关注度再度上升,将使得市场指数有较强韧性。结构上仍推荐三大方向:债券、公用事业、红利;恒生科技与AI上游轮动;黄金、核电设备、军工等安全类资产。

“本轮政策类似去年9月24日前后,第一步流动性支持资本市场;第二步财政货币双宽对冲实体经济下行,本次新闻发布会可视为两阶段之间的衔接。”华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姚佩判断,后续各部委或密集召开新闻发布会,可能形成类似去年四季度一揽子政策的加速落地。对于股市来说,短期风险偏好的稳定比基本面的修复更重要,此刻不必悲观,量比价更重要。预计短期流动性充裕,小盘成长或将占优,可关注自主可控、红利内需方向。



5月7日上午,央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上推出多项重磅政策,涉及货币政策、金融监管、资本市场、外贸等热点内容。

当天下午,多家券商研究所火速解读,认为在内需压力与外部不确定性仍有待评估的背景下,“一行一局一会”出台了全面、清晰、务实的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释放出强烈的宏观调控信号,亦充分体现出中央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精准认知,有利于维持A股短期风险偏好。

降准降息如约而至

在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降准降息正式落地。国泰海通宏观研究团队表示,央行发布三大类10项货币政策组合,在关键时点释放出“适度宽松”来“稳增长、稳市场”的明确信号,体现了货币政策总量与结构协同发力,对实体和资本市场的全面支持。在外部关税冲击、内需还待提振的背景下,央行宽松周期预计将延续,接下来如果经济压力进一步增加,降息降准等仍有空间。

“本次降准时间和力度基本符合预期。”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总量研究负责人张继强提到,当前降准时机基本成熟。一是当前银行超储率水位不高,中长期流动性缺口有待补充;二是降准时间间隔已接近历史平均规律,上一次降准是2024年9月,根据历史规律降准间隔平均为4—8月;三是政府债进入发行高峰,特别国债启动发行,降准有助于稳定资金面。

他同时强调,此次降息幅度较为克制。一方面政策空间有限,央行仍在避免大水漫灌和强化利率下行预期。另一方面降息是大势所趋,但在关税角力的背景下,大幅降息可能被过度解读。此外,银行息差面临压力,大幅降息会进一步挤压银行息差。但前期多家银行已经补降存款利率,预计后续会通过利率自律机制,进一步引导商业银行下调存款成本。

“数量型政策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稳定市场信心,价格型政策降低融资成本,激发实体活力,结构性政策聚焦重点领域,定向发力提质增效。”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进一步指出,从总量宽松逻辑看,“适时降准降息”不仅可以稳定内需,也有利于实现外部均衡。当前中国的收益率曲线已经较为平坦,择机“降息”有利于修正10年期和30年期等长端利率隐含着经济增长预期,并打开曲线陡峭化的空间。预计新一轮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领域的新型再贷款或循序渐进创设,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则强调,本次发布会货币政策有两个重要信息值得市场关注。一是两个历史性的突破:首次将部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至0%,打破市场理解的5%的隐性下限;首次创设工具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央行对科创的支持从间接融资扩大到直接融资领域。二是央行正式阐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三个内涵:社会融资条件宽松;兼顾内外相机抉择下的动态调整;对于过去几年连续多次降准降息的状态的描述。

鼓舞长期资金入市

金融监管总局同时推出了八项增量政策,其中提到,要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近期拟批复600亿元,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将股票风险因子调降10%,推动长周期考核。华源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上述举措有望促进保险资金加仓股票,推动中国股市慢牛,服务人民群众财富增值需求。

“此次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表态传递了非常明确的实质性鼓励长期资金入市举措,明确提及更大力度‘引长钱’,协同各方继续提升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和占比。”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认为,相关表态对于当前维稳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具有积极意义。

他表示,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角度看,中长期资金通常不需要在短期内面对大额意外兑付压力,具备长期属性和投资耐心,更有能力和意愿投向周期偏长、回报短期面临不确定的创新行为,有利于进一步支持创新企业,助力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程强也指出,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的本质,是通过制度设计扭转资本市场“重短、轻长”的失衡格局。除金融监管总局鼓励保险资金入市的政策外,证监会介绍将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督促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多部门介绍将抓紧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相关监管指引,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将有望加速改善投资者结构,进一步提升市场信心和估值水平,加强对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的全链条支持,体现资本市场支持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定位。

万联证券研究所负责人、宏观首席分析师徐飞则强调,“科技创新”是此次发布会一揽子金融政策聚焦的重点方向。例如央行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证监会强调要多措并举突出服务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增强制度包容性,大力发展科技创新。通过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提振投资者信心等举措,将有助于市场风险偏好改善,更大力度保障和支持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

短期A股延续向上

“单个细项政策可能不会明显超出市场期待,但政策落地的全面性、集中性、一致性,以及金融政策布局与稳定资本市场预期直接关联,都是明显超出市场期待的。”申万宏源研究A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傅静涛对“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的态度颇为乐观。

他认为,A股市场政策布局和业绩关键验证期刚过,后续外需回落压力可能逐步显现,稳增长政策的落地执行成为影响资本市场的主要矛盾。结构上,消费修复行情已有所演绎,一季报业绩改善的科技也正在快速修复,但两类资产的后续持续性都有待观察。此时金融宽松集中落地与稳定资本市场强关联,有利于维持短期风险偏好,短期A股将演绎向上脉冲行情。

李求索同样认为,本次国新会信号较为积极,有助于进一步稳增长稳市场稳预期,在外部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环境下,助力促进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结合当前A股市场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具备较好投资吸引力,以及科技叙事和地缘叙事支持,预计A股短期有望延续4月上旬以来的回稳态势,对中期市场表现不必悲观,继续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及内部政策应对。

在中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驰看来,资本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对稳定和提振预期有重要作用。若遇到外生冲击等超预期风险,股市或是最重要的“逆周期调节”抓手。本次会议延续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预期管理”思路,政策层对资本市场以及稳定楼市股市的关注度再度上升,将使得市场指数有较强韧性。结构上仍推荐三大方向:债券、公用事业、红利;恒生科技与AI上游轮动;黄金、核电设备、军工等安全类资产。

“本轮政策类似去年9月24日前后,第一步流动性支持资本市场;第二步财政货币双宽对冲实体经济下行,本次新闻发布会可视为两阶段之间的衔接。”华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姚佩判断,后续各部委或密集召开新闻发布会,可能形成类似去年四季度一揽子政策的加速落地。对于股市来说,短期风险偏好的稳定比基本面的修复更重要,此刻不必悲观,量比价更重要。预计短期流动性充裕,小盘成长或将占优,可关注自主可控、红利内需方向。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