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低开震荡,盘中一度跳水走低。尽管午后指数探底回升,但盘中力度薄弱下,科技股受挫下,全天震荡走低。五一节后,尽管市场一度补涨,也尽管重磅政策组合拳提振,但市场整体表现不强。随着成交的萎缩以及多方不确定性的干扰,市场短期如何演绎,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我们认为,节后A股补涨之后,需谨防阶段的冲高回落:
五一节后开启补涨模式
五一假期后,A股市场在多重利好催化下开启补涨模式。一方面,港股与美股在假期期间表现强劲,科技、能源等板块领涨,叠加人民币汇率走强和外资回流预期,为A股注入信心。另一方面,国内政策端释放积极信号,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后央行降准降息落地,金融监管总局推动险资入市,政策组合拳短期提振市场情绪。此外,年报季报收官后,业绩确定性较强的能源、公共事业等红利板块成为资金避险首选,港股红利ETF因低估值和高股息吸引南下资金布局。
当前市场的多重隐忧
尽管补涨行情短期提振指数,但市场已显现出多重不利信号:一方面,量能萎缩与港股走弱成为首要隐忧。A股节后一度放量上行,但随即大幅萎缩,即便是重磅政策组合拳的提振下,成交依然不济,资金追高意愿显著减弱。此外,港股方面近期表现薄弱。港股市场作为先行指标,近期不仅重心回落,而且整体走势弱于A股,短期更是于5月7日暂时见顶。其中,恒生科技指数的走低以及科技股的领跌下,进一步加剧A股科技板块谨慎情绪。另一方面,海外关税与美联储政策的不确定性,持续压制市场风险偏好。中美经贸谈判于5月9日在瑞士进行,双方在产业政策等核心议题分歧大,关税谈判若无果将直接冲击出口企业。同时,美联储降息节奏受通胀制约,关税推高物价或延缓其宽松步伐,全球流动性预期面临压制。
除此之外,政策预期与基本面的矛盾加剧市场博弈。国内密集出台降准、降息等政策稳增长,却被部分投资者视为经济修复乏力的信号。4月制造业PMI降至49.0%,关税影响下二季度基本面或承压。在此背景下,市场调整压力凸显,投资者应谨慎应对,关注关键变量进展。
补涨动能或逐步衰减,警惕指数冲高回落风险
短期来看,多方影响下,A股补涨动能或逐步衰减,需警惕指数冲高回落风险:首先,阶段仍有技术性调整压力。当前上证指数已反弹至3350点附近,接近去年10月以来的密集成交区,上方套牢盘压力较大。若出现外资持续出逃或内部杠杆资金走弱的情况,可能引发市场技术性调整,导致市场重心回落。其次,当前市场板块轮动加快,而且杂乱无章。其中防御端资金流入银行、公用事业等高股息板块,进攻端聚焦军工、AI 算力等政策受益领域,其他板块则是随大盘而动,整体缺乏明显主线。
在此之下,短期市场方向和风向不明之际,保持观望并谨防指数可能的冲高回落。当然,这里提到的是短期节奏,如果从中期看,政策托底与流动性宽松仍是主基调。降准释放的万亿资金将逐步流入实体经济,叠加险资入市放宽、中长期资金引入等政策,市场底部支撑较强,整体向好的趋势相对明显。
如何应对短期的不确定性?
五一节后的补涨行情已阶段性兑现,但市场在成交萎缩、外部风险及政策博弈下,短期调整压力显著。投资者需保持谨慎,避免追高,重点关注中美谈判进展、量能变化及政策落地效果,灵活调整持仓结构以应对波动。在结构性行情中,均衡配置防御性资产与政策受益板块,方能在震荡市中稳中求胜。具体上,短期不追高,回避短期涨幅过大的题材股,优先配置低波动、高股息的红利资产。与此同时,紧盯港股与汇率信号:若港股持续走弱或人民币汇率再度承压,需警惕外资流出对A股的传导效应。中期上,可布局科技自主可控(半导体、人形机器人)与内需消费(家电、汽车),等待关税谈判明朗化后的估值修复行情。
作者:郭一鸣 执业证书:A0680612120002
今日,A股低开震荡,盘中一度跳水走低。尽管午后指数探底回升,但盘中力度薄弱下,科技股受挫下,全天震荡走低。五一节后,尽管市场一度补涨,也尽管重磅政策组合拳提振,但市场整体表现不强。随着成交的萎缩以及多方不确定性的干扰,市场短期如何演绎,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我们认为,节后A股补涨之后,需谨防阶段的冲高回落:
五一节后开启补涨模式
五一假期后,A股市场在多重利好催化下开启补涨模式。一方面,港股与美股在假期期间表现强劲,科技、能源等板块领涨,叠加人民币汇率走强和外资回流预期,为A股注入信心。另一方面,国内政策端释放积极信号,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后央行降准降息落地,金融监管总局推动险资入市,政策组合拳短期提振市场情绪。此外,年报季报收官后,业绩确定性较强的能源、公共事业等红利板块成为资金避险首选,港股红利ETF因低估值和高股息吸引南下资金布局。
当前市场的多重隐忧
尽管补涨行情短期提振指数,但市场已显现出多重不利信号:一方面,量能萎缩与港股走弱成为首要隐忧。A股节后一度放量上行,但随即大幅萎缩,即便是重磅政策组合拳的提振下,成交依然不济,资金追高意愿显著减弱。此外,港股方面近期表现薄弱。港股市场作为先行指标,近期不仅重心回落,而且整体走势弱于A股,短期更是于5月7日暂时见顶。其中,恒生科技指数的走低以及科技股的领跌下,进一步加剧A股科技板块谨慎情绪。另一方面,海外关税与美联储政策的不确定性,持续压制市场风险偏好。中美经贸谈判于5月9日在瑞士进行,双方在产业政策等核心议题分歧大,关税谈判若无果将直接冲击出口企业。同时,美联储降息节奏受通胀制约,关税推高物价或延缓其宽松步伐,全球流动性预期面临压制。
除此之外,政策预期与基本面的矛盾加剧市场博弈。国内密集出台降准、降息等政策稳增长,却被部分投资者视为经济修复乏力的信号。4月制造业PMI降至49.0%,关税影响下二季度基本面或承压。在此背景下,市场调整压力凸显,投资者应谨慎应对,关注关键变量进展。
补涨动能或逐步衰减,警惕指数冲高回落风险
短期来看,多方影响下,A股补涨动能或逐步衰减,需警惕指数冲高回落风险:首先,阶段仍有技术性调整压力。当前上证指数已反弹至3350点附近,接近去年10月以来的密集成交区,上方套牢盘压力较大。若出现外资持续出逃或内部杠杆资金走弱的情况,可能引发市场技术性调整,导致市场重心回落。其次,当前市场板块轮动加快,而且杂乱无章。其中防御端资金流入银行、公用事业等高股息板块,进攻端聚焦军工、AI 算力等政策受益领域,其他板块则是随大盘而动,整体缺乏明显主线。
在此之下,短期市场方向和风向不明之际,保持观望并谨防指数可能的冲高回落。当然,这里提到的是短期节奏,如果从中期看,政策托底与流动性宽松仍是主基调。降准释放的万亿资金将逐步流入实体经济,叠加险资入市放宽、中长期资金引入等政策,市场底部支撑较强,整体向好的趋势相对明显。
如何应对短期的不确定性?
五一节后的补涨行情已阶段性兑现,但市场在成交萎缩、外部风险及政策博弈下,短期调整压力显著。投资者需保持谨慎,避免追高,重点关注中美谈判进展、量能变化及政策落地效果,灵活调整持仓结构以应对波动。在结构性行情中,均衡配置防御性资产与政策受益板块,方能在震荡市中稳中求胜。具体上,短期不追高,回避短期涨幅过大的题材股,优先配置低波动、高股息的红利资产。与此同时,紧盯港股与汇率信号:若港股持续走弱或人民币汇率再度承压,需警惕外资流出对A股的传导效应。中期上,可布局科技自主可控(半导体、人形机器人)与内需消费(家电、汽车),等待关税谈判明朗化后的估值修复行情。
作者:郭一鸣 执业证书:A06806121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