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企业、城市:联想开启“超级智能体”时代

通信产业网

2天前

当AI技术从个人与企业走向城市,联想提出“1×N城市超级智能体”架构——1个城市核心中枢,协同多个领域智能体,核心中枢负责意图理解、任务规划、调度执行,并通过宏观层面完成计算与资源调度,实现城市治理并提供社会服务,从而形成“全局统筹+专业执行”的协作体系。

5月7日,联想Tech World 2025创新科技大会在上海正式召开,大会以“让AI成为创新生产力”为主题,正式发布覆盖全场景的超级智能体矩阵,包括联想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联想乐享企业超级智能体、联想城市超级智能体及新一代联想推理加速引擎。

图片2.png

综观整场发布会,联想向业界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即端侧AI推理能力已经比肩云端,联想的“超级智能体”从概念走向规模化落地,为全球AI产业树立新标杆。

超级智能体:卷AI,不卷人类

大会开场,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首次定义超级智能体的三大核心功能,即感知与交互、认知与决策、自主与演进。这一技术被定义为个人与企业的“认知操作系统”,标志着人工智能从工具型助手向全场景智能伙伴和“人工智能双胞胎”的跨越式进化。同时,也意味着联想混合式人工智能落地的取得关键突破。

其中,感知与交互是超级智能体的第一层能力。通过文本、语音、手势、眼动追踪等多模态协同,智能体可实时捕捉用户状态与环境信息,跨终端实现对用户意图的精准解读和响应。例如,佩戴联想智能眼镜的用户进入超市时,智能体会结合健身数据与当日饮食记录,动态推荐健康食品;若用户刚完成长跑,则会“宽容”调整推荐策略。

图片1.png

认知与决策能力则能够调用跨设备、跨生态的本地的个人和企业知识库,通过知识积累、经验反思、实时学习和高效反馈,建立并维持端边云一体的可追溯、可关联的长期记忆,从而挖掘事件和情景背后的逻辑关系,准确理解复杂意图,并能举一反三,把一个场景中的学习结果迁移到其他场景中。

自主与演进是超级智能体的终极目标。它可以结合用户意图和先验知识,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子任务,并派发给相应的领域智能体,然后自主编排执行顺序,规划执行步骤,基于智能体互联协议调用跨生态工具来主动执行任务,并通过自我学习不断演进和升级,通过自我学习不断优化决策逻辑,“用户用得越多,它越懂你”。  

在杨元庆看来,超级智能体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产力水平的下一个引爆点。

杨元庆表示,超级智能体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个人和企业的“认知操作系统”;是个人和企业亟待解决的需求与问题的总入口,令出即行;是博闻强记又擅长推理的学问家,有问必答;是拆解任务给领域智能体的总指挥,运筹帷幄;是时时刻刻都在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超级卷王。当然,它只卷AI,不卷人类!

个人、企业、城市:打通智能体矩阵

作为大会的关键,通过“个人-企业-城市”智能体矩阵,联想首次实现了超级智能体的全场景覆盖。

“端侧AI的指数级爆发增长,是算力与模型能力双螺旋驱动的结果。”杨元庆用DNA式的发展模型,揭示了联想对AI底层逻辑的洞察。大模型轻量化与推理效率提升已成行业核心痛点,对此,联想推出革命性武器——推理加速引擎,这是联想、清华大学和无问芯穹产学研合作的成果。

这款专为高效AI PC设计的软硬件协同平台,通过三大技术创新实现性能跃迁:高性能并行解码,突破传统顺序解码瓶颈,推理速度大幅提升;异构计算架构,动态分配CPU/GPU/专用AI芯片资源,降低内存占用;算子融合优化,提升能耗效率;以上这些技术,与大模型推理芯片相结合,实现深度耦合,达到“算力放大效应”。

大会现场,联想发布四款搭载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的智能终端设备,AI元启版moto razr折叠屏手机、AI元启版Yoga平板、全球首款卷轴屏AI PC ThinkBook、3D拯救者。

此外,现有联想AI智能终端用户只需设备符合特定硬件要求,即可升级并搭载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

面向企业超级智能体的核心根基在于算力支撑体系。联想构建企业智能的底层逻辑,是基于"端-边-云-网"四层架构打造混合计算基础设施——其中云平台包含公有云与私有云。该架构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将数据输送到混合云,完成企业AI模型训练,待模型培育成熟后,可弹性部署在边缘设备或终端硬件,实现分布式推理运算。

其中,联想万全异构智算平台,该平台通过突破性的GPU内核态虚拟化技术(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研发),有效地降低训练成本,加速AI推理。作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标杆成果,该平台已成为构建企业智能体的算力基座。

杨元庆表示,有了混合基础设施的支撑,联想可以基于企业私有的数据和知识库,通过模型工厂和智能体平台,使用不同的模型和工具来开发通用及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构建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应用库,所有这些汇集在一起,并赋予人工智能安全、合规和治理的要求,就构成了联想混合式人工智能优势集。通过释放优势集的潜力,帮助企业全方面实现智能化应用,联想将最终实现企业智能双胞胎的愿景。

大会上,联想正式发布首个基于这一优势集开发的企业超级智能体——联想乐享。

图片3.png

作为企业级AI的里程碑成果,"联想乐享"深度集成全域业务数据与知识资产,具备从供应链优化到市场营销的全链条智能,实现了"硅基生命"与实体业务的同频共振。杨元庆现场聘请了首位硅基员工 “联想乐享壹号”机器人。这位特殊的“员工”是首款搭载联想乐享超级智能体的机器人,成为一个“有脑子”的机器人。它不仅现场表演了一套太极拳,还对联想的各项业务了如指掌。进一步印证了联想企业超级智能体的功能特征。这也标志着混合式AI已经可以真正走进产业,推动生产力革命。

而当AI技术从个人与企业走向城市,联想提出“1×N城市超级智能体”架构——1个城市核心中枢,协同多个领域智能体,核心中枢负责意图理解、任务规划、调度执行,并通过宏观层面完成计算与资源调度,实现城市治理并提供社会服务,从而形成“全局统筹+专业执行”的协作体系。 目前,联想城市超级智能体已在武夷山、宜昌等城市验证其价值。

从“工具”到“伙伴”进化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测,到2027年,全球个人智能体市场规模将达2600亿美元。

PC作为算力最强的个人终端设备,在智能体时代具有难以取代的位置。作为全球占有率第一的PC厂商,联想凭借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解决方案,通过"硬件算力基座+软件智能中枢"的双轮驱动,正构建从个人电脑到智能体服务的价值闭环,潜力巨大。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CTO)Tolga Kurtoglu在演讲中描绘了超级智能体的终极形态——“自主进化的AI双胞胎”。其核心能力包括: 能够持续自主规划、自主行动、自主思考与自主进化的智能体—— 最终实现智能体间的自主协商。

从模型工厂的敏捷部署,到多智能体的社会性协作,联想超级智能体的技术架构,本质是一场对“智能”的重构。

“当我们把混合AI模型架构、自动化工作流和多智能体协作,与支撑多智能体并行执行所需的计算环境结合起来时,超级智能体将始终处于动态演进状态。”Tolgab表示,它们会像人类一样,快速学习并通过与我们和其他智能体的交互持续进化。超级智能体对人类这些超能力的模拟,正在放大我们的认知智能与联结智能,助力我们打破数据孤岛,催生一种增强版的集体智慧新形态。从而释放出我们的潜能。

当AI技术从个人与企业走向城市,联想提出“1×N城市超级智能体”架构——1个城市核心中枢,协同多个领域智能体,核心中枢负责意图理解、任务规划、调度执行,并通过宏观层面完成计算与资源调度,实现城市治理并提供社会服务,从而形成“全局统筹+专业执行”的协作体系。

5月7日,联想Tech World 2025创新科技大会在上海正式召开,大会以“让AI成为创新生产力”为主题,正式发布覆盖全场景的超级智能体矩阵,包括联想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联想乐享企业超级智能体、联想城市超级智能体及新一代联想推理加速引擎。

图片2.png

综观整场发布会,联想向业界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即端侧AI推理能力已经比肩云端,联想的“超级智能体”从概念走向规模化落地,为全球AI产业树立新标杆。

超级智能体:卷AI,不卷人类

大会开场,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首次定义超级智能体的三大核心功能,即感知与交互、认知与决策、自主与演进。这一技术被定义为个人与企业的“认知操作系统”,标志着人工智能从工具型助手向全场景智能伙伴和“人工智能双胞胎”的跨越式进化。同时,也意味着联想混合式人工智能落地的取得关键突破。

其中,感知与交互是超级智能体的第一层能力。通过文本、语音、手势、眼动追踪等多模态协同,智能体可实时捕捉用户状态与环境信息,跨终端实现对用户意图的精准解读和响应。例如,佩戴联想智能眼镜的用户进入超市时,智能体会结合健身数据与当日饮食记录,动态推荐健康食品;若用户刚完成长跑,则会“宽容”调整推荐策略。

图片1.png

认知与决策能力则能够调用跨设备、跨生态的本地的个人和企业知识库,通过知识积累、经验反思、实时学习和高效反馈,建立并维持端边云一体的可追溯、可关联的长期记忆,从而挖掘事件和情景背后的逻辑关系,准确理解复杂意图,并能举一反三,把一个场景中的学习结果迁移到其他场景中。

自主与演进是超级智能体的终极目标。它可以结合用户意图和先验知识,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子任务,并派发给相应的领域智能体,然后自主编排执行顺序,规划执行步骤,基于智能体互联协议调用跨生态工具来主动执行任务,并通过自我学习不断演进和升级,通过自我学习不断优化决策逻辑,“用户用得越多,它越懂你”。  

在杨元庆看来,超级智能体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产力水平的下一个引爆点。

杨元庆表示,超级智能体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个人和企业的“认知操作系统”;是个人和企业亟待解决的需求与问题的总入口,令出即行;是博闻强记又擅长推理的学问家,有问必答;是拆解任务给领域智能体的总指挥,运筹帷幄;是时时刻刻都在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超级卷王。当然,它只卷AI,不卷人类!

个人、企业、城市:打通智能体矩阵

作为大会的关键,通过“个人-企业-城市”智能体矩阵,联想首次实现了超级智能体的全场景覆盖。

“端侧AI的指数级爆发增长,是算力与模型能力双螺旋驱动的结果。”杨元庆用DNA式的发展模型,揭示了联想对AI底层逻辑的洞察。大模型轻量化与推理效率提升已成行业核心痛点,对此,联想推出革命性武器——推理加速引擎,这是联想、清华大学和无问芯穹产学研合作的成果。

这款专为高效AI PC设计的软硬件协同平台,通过三大技术创新实现性能跃迁:高性能并行解码,突破传统顺序解码瓶颈,推理速度大幅提升;异构计算架构,动态分配CPU/GPU/专用AI芯片资源,降低内存占用;算子融合优化,提升能耗效率;以上这些技术,与大模型推理芯片相结合,实现深度耦合,达到“算力放大效应”。

大会现场,联想发布四款搭载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的智能终端设备,AI元启版moto razr折叠屏手机、AI元启版Yoga平板、全球首款卷轴屏AI PC ThinkBook、3D拯救者。

此外,现有联想AI智能终端用户只需设备符合特定硬件要求,即可升级并搭载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

面向企业超级智能体的核心根基在于算力支撑体系。联想构建企业智能的底层逻辑,是基于"端-边-云-网"四层架构打造混合计算基础设施——其中云平台包含公有云与私有云。该架构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将数据输送到混合云,完成企业AI模型训练,待模型培育成熟后,可弹性部署在边缘设备或终端硬件,实现分布式推理运算。

其中,联想万全异构智算平台,该平台通过突破性的GPU内核态虚拟化技术(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研发),有效地降低训练成本,加速AI推理。作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标杆成果,该平台已成为构建企业智能体的算力基座。

杨元庆表示,有了混合基础设施的支撑,联想可以基于企业私有的数据和知识库,通过模型工厂和智能体平台,使用不同的模型和工具来开发通用及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构建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应用库,所有这些汇集在一起,并赋予人工智能安全、合规和治理的要求,就构成了联想混合式人工智能优势集。通过释放优势集的潜力,帮助企业全方面实现智能化应用,联想将最终实现企业智能双胞胎的愿景。

大会上,联想正式发布首个基于这一优势集开发的企业超级智能体——联想乐享。

图片3.png

作为企业级AI的里程碑成果,"联想乐享"深度集成全域业务数据与知识资产,具备从供应链优化到市场营销的全链条智能,实现了"硅基生命"与实体业务的同频共振。杨元庆现场聘请了首位硅基员工 “联想乐享壹号”机器人。这位特殊的“员工”是首款搭载联想乐享超级智能体的机器人,成为一个“有脑子”的机器人。它不仅现场表演了一套太极拳,还对联想的各项业务了如指掌。进一步印证了联想企业超级智能体的功能特征。这也标志着混合式AI已经可以真正走进产业,推动生产力革命。

而当AI技术从个人与企业走向城市,联想提出“1×N城市超级智能体”架构——1个城市核心中枢,协同多个领域智能体,核心中枢负责意图理解、任务规划、调度执行,并通过宏观层面完成计算与资源调度,实现城市治理并提供社会服务,从而形成“全局统筹+专业执行”的协作体系。 目前,联想城市超级智能体已在武夷山、宜昌等城市验证其价值。

从“工具”到“伙伴”进化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测,到2027年,全球个人智能体市场规模将达2600亿美元。

PC作为算力最强的个人终端设备,在智能体时代具有难以取代的位置。作为全球占有率第一的PC厂商,联想凭借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解决方案,通过"硬件算力基座+软件智能中枢"的双轮驱动,正构建从个人电脑到智能体服务的价值闭环,潜力巨大。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CTO)Tolga Kurtoglu在演讲中描绘了超级智能体的终极形态——“自主进化的AI双胞胎”。其核心能力包括: 能够持续自主规划、自主行动、自主思考与自主进化的智能体—— 最终实现智能体间的自主协商。

从模型工厂的敏捷部署,到多智能体的社会性协作,联想超级智能体的技术架构,本质是一场对“智能”的重构。

“当我们把混合AI模型架构、自动化工作流和多智能体协作,与支撑多智能体并行执行所需的计算环境结合起来时,超级智能体将始终处于动态演进状态。”Tolgab表示,它们会像人类一样,快速学习并通过与我们和其他智能体的交互持续进化。超级智能体对人类这些超能力的模拟,正在放大我们的认知智能与联结智能,助力我们打破数据孤岛,催生一种增强版的集体智慧新形态。从而释放出我们的潜能。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