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5月7日宣布降准降息解读

新浪财经

18小时前

5月7日,央行负责人宣布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等。

5月7日,央行负责人宣布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等。

这些政策措施表明,着眼于有力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稳定国内宏观经济运行,货币政策开始在数量型政策、价格型政策和结构性货币政策三个方向全面发力。这是对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的具体落实。

具体来说,下调政策利率(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0.1个百分点,将引导5月LPR报价跟进下调,进而降低各类贷款利率;降准0.5个百分点,向银行体系注入约1万亿长期流动性,这将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并支持政府债券发行。这是继2024年9月27日央行宣布降息降准以来,两个货币政策“大招”再次同时出手,表明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在稳增长方向全面发力。这也是今天宣布的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中的“重头戏”。我们认为,在当前时点宣布降息降准,能够有效激发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扩投资促消费,提振市场信心,是当前对冲外部波动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我们判断,本次降息不会给人民币汇率带来贬值压力。过去一段时间的人民币走势已反复证明,经济基本面而非中美利差,才是决定人民币汇率的最主要因素。债市方面,综合去年四季度以来债市收益率大幅下行,以及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政策利率利差的一般规律,我们判断当前债市已在较大程度上透支了本次货币政策调整。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以及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还可能给债市造成一定利空效应。这就意味着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现有水平上进一步走低的空间不大。事实上,这也符合监管层遏制长期收益率过低可能给一些金融机构带来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的政策取向。总体上看,后续长债收益率将稳中有降。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方面,央行推出的系列措施可归结为“量增、价降”,旨在强化金融对科技创新、居民消费、小微企业、房地产市场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其中,在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带动下,接下来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会有更大幅度下调。这将有效缓解计入物价因素后,当前实际居民房贷利率偏高的状况,是现阶段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一招。

我们判断,央行此次在结构性货币政策领域推出的政策措施较多,一方面体现了政策的精准性,同时也表明货币政策会坚守“适度宽松”基调,不搞大水漫灌。

展望未来,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带来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评估,中美经贸谈判也将经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在国内物价水平偏低的背景下,预计下半年央行还会继续实施降息降准,估计全年政策性降息幅度会达到0.6个百分点,降幅较2024年扩大0.3个百分点,全年降准幅度将达到1个百分点,降幅与2024年相当,而且后续央行有可能恢复公开市场国债净卖入,替代降准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综合各类因素,接下来货币政策在“适度宽松”方向还有充足空间,能够为有效对冲外部波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提供关键支撑。

(本文作者介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

5月7日,央行负责人宣布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等。

5月7日,央行负责人宣布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等。

这些政策措施表明,着眼于有力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稳定国内宏观经济运行,货币政策开始在数量型政策、价格型政策和结构性货币政策三个方向全面发力。这是对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的具体落实。

具体来说,下调政策利率(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0.1个百分点,将引导5月LPR报价跟进下调,进而降低各类贷款利率;降准0.5个百分点,向银行体系注入约1万亿长期流动性,这将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并支持政府债券发行。这是继2024年9月27日央行宣布降息降准以来,两个货币政策“大招”再次同时出手,表明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在稳增长方向全面发力。这也是今天宣布的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中的“重头戏”。我们认为,在当前时点宣布降息降准,能够有效激发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扩投资促消费,提振市场信心,是当前对冲外部波动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我们判断,本次降息不会给人民币汇率带来贬值压力。过去一段时间的人民币走势已反复证明,经济基本面而非中美利差,才是决定人民币汇率的最主要因素。债市方面,综合去年四季度以来债市收益率大幅下行,以及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政策利率利差的一般规律,我们判断当前债市已在较大程度上透支了本次货币政策调整。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以及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还可能给债市造成一定利空效应。这就意味着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现有水平上进一步走低的空间不大。事实上,这也符合监管层遏制长期收益率过低可能给一些金融机构带来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的政策取向。总体上看,后续长债收益率将稳中有降。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方面,央行推出的系列措施可归结为“量增、价降”,旨在强化金融对科技创新、居民消费、小微企业、房地产市场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其中,在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带动下,接下来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会有更大幅度下调。这将有效缓解计入物价因素后,当前实际居民房贷利率偏高的状况,是现阶段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一招。

我们判断,央行此次在结构性货币政策领域推出的政策措施较多,一方面体现了政策的精准性,同时也表明货币政策会坚守“适度宽松”基调,不搞大水漫灌。

展望未来,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带来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评估,中美经贸谈判也将经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在国内物价水平偏低的背景下,预计下半年央行还会继续实施降息降准,估计全年政策性降息幅度会达到0.6个百分点,降幅较2024年扩大0.3个百分点,全年降准幅度将达到1个百分点,降幅与2024年相当,而且后续央行有可能恢复公开市场国债净卖入,替代降准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综合各类因素,接下来货币政策在“适度宽松”方向还有充足空间,能够为有效对冲外部波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提供关键支撑。

(本文作者介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