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档超7亿收官 “后哪吒时代”电影如何破局?

川观新闻

4小时前

有专家指出,中国电影市场已进入“后哪吒时代”,观众对内容质量要求愈发苛刻。

川观新闻记者 陈云鸽

为期五天的2025年五一档落下帷幕,尽管新片数量与类型创下新高,但市场表现却略显平淡,未能延续去年同期的票房盛况。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5月5日21时,五一档总票房(含预售)达7.4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5.27亿元差距明显。档期内,《水饺皇后》《猎金·游戏》《幽灵公主》分列票房前三甲,但仅有前两部影片票房破亿,中小体量影片扎堆、缺乏头部爆款成为档期主要特征。

《哪吒2》长尾效应显著

马丽“大女主”档期扛旗

值得肯定的是,春节档冠军《哪吒之魔童闹海》仍展现强劲生命力,五一期间以6.5%的排片贡献超6000万票房,其长线表现凸显优质内容的持久吸引力,但也侧面反映新片供给需再接再厉。

放眼其他影片,由马丽主演的励志喜剧《水饺皇后》以1.91亿元票房领跑档期,成为春节档后首部票房破亿的国产新片。该片凭借贴合假期娱乐需求的轻喜剧风格,在排片与上座率上占据优势,灯塔专业版AI预测其最终票房或达3.84亿元。然而,影片豆瓣评分从开分7.0降至6.9,口碑两极分化,后续票房增长或受限于内容争议。

而由刘德华、欧豪主演的经济犯罪片《猎金·游戏》则以1.34亿元票房紧随其后,凭借强大阵容和紧凑剧情吸引观众;宫崎骏经典动画《幽灵公主》重映则凭借情怀斩获近七千万票房,位列第三。进口片方面,漫威新作《雷霆特攻队》表现中规中矩,未能复制超级英雄电影昔日的市场统治力。  此外,2024年口碑之作《九龙城寨之围城》借重映填补市场空缺,进一步印证当前“片荒”现象。

类型多元难掩质量参差

营销与供给成关键瓶颈

今年五一档共11部新片上映,涵盖喜剧、犯罪、动画等类型,但中小成本项目扎堆,缺乏高概念或强话题性作品。除《水饺皇后》《猎金·游戏》外,其余影片票房差距微弱,易小星执导的《人生开门红》、北影节获奖影片《大风杀》等虽在类型上突破明显,并收获良好口碑,但却遗憾均未形成破圈效应。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新片营销过度集中于上映前期,未能结合社会话题制造长尾热度,或是导致观众兴趣疲软的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电影供给端同样值得关注。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档后仅6部影片票房破亿,且高口碑作品多为进口片或老片重映。业内人士呼吁,行业需加速生产更多类型化、适销对路的作品以激活市场。

“后哪吒时代”的未来展望

破圈需靠内容与策略双升级

有专家指出,中国电影市场已进入“后哪吒时代”,观众对内容质量要求愈发苛刻。若要重现《周处除三害》《好东西》等黑马的破圈效应,需从两方面发力:一是提升剧本与制作水准,打造兼具娱乐性与深度的作品;二是创新营销策略,将资源向映后口碑发酵倾斜,借助社会议题延长影片生命力。

值得期待的是,随着行业产能逐步恢复,2026年或将迎来新片供给高峰,但短期内的“片荒”阵痛仍需靠经典重映与分线发行等策略缓解。五一档看似平稳的票房成绩,既是对内容创作者的鞭策,也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

有专家指出,中国电影市场已进入“后哪吒时代”,观众对内容质量要求愈发苛刻。

川观新闻记者 陈云鸽

为期五天的2025年五一档落下帷幕,尽管新片数量与类型创下新高,但市场表现却略显平淡,未能延续去年同期的票房盛况。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5月5日21时,五一档总票房(含预售)达7.4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5.27亿元差距明显。档期内,《水饺皇后》《猎金·游戏》《幽灵公主》分列票房前三甲,但仅有前两部影片票房破亿,中小体量影片扎堆、缺乏头部爆款成为档期主要特征。

《哪吒2》长尾效应显著

马丽“大女主”档期扛旗

值得肯定的是,春节档冠军《哪吒之魔童闹海》仍展现强劲生命力,五一期间以6.5%的排片贡献超6000万票房,其长线表现凸显优质内容的持久吸引力,但也侧面反映新片供给需再接再厉。

放眼其他影片,由马丽主演的励志喜剧《水饺皇后》以1.91亿元票房领跑档期,成为春节档后首部票房破亿的国产新片。该片凭借贴合假期娱乐需求的轻喜剧风格,在排片与上座率上占据优势,灯塔专业版AI预测其最终票房或达3.84亿元。然而,影片豆瓣评分从开分7.0降至6.9,口碑两极分化,后续票房增长或受限于内容争议。

而由刘德华、欧豪主演的经济犯罪片《猎金·游戏》则以1.34亿元票房紧随其后,凭借强大阵容和紧凑剧情吸引观众;宫崎骏经典动画《幽灵公主》重映则凭借情怀斩获近七千万票房,位列第三。进口片方面,漫威新作《雷霆特攻队》表现中规中矩,未能复制超级英雄电影昔日的市场统治力。  此外,2024年口碑之作《九龙城寨之围城》借重映填补市场空缺,进一步印证当前“片荒”现象。

类型多元难掩质量参差

营销与供给成关键瓶颈

今年五一档共11部新片上映,涵盖喜剧、犯罪、动画等类型,但中小成本项目扎堆,缺乏高概念或强话题性作品。除《水饺皇后》《猎金·游戏》外,其余影片票房差距微弱,易小星执导的《人生开门红》、北影节获奖影片《大风杀》等虽在类型上突破明显,并收获良好口碑,但却遗憾均未形成破圈效应。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新片营销过度集中于上映前期,未能结合社会话题制造长尾热度,或是导致观众兴趣疲软的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电影供给端同样值得关注。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档后仅6部影片票房破亿,且高口碑作品多为进口片或老片重映。业内人士呼吁,行业需加速生产更多类型化、适销对路的作品以激活市场。

“后哪吒时代”的未来展望

破圈需靠内容与策略双升级

有专家指出,中国电影市场已进入“后哪吒时代”,观众对内容质量要求愈发苛刻。若要重现《周处除三害》《好东西》等黑马的破圈效应,需从两方面发力:一是提升剧本与制作水准,打造兼具娱乐性与深度的作品;二是创新营销策略,将资源向映后口碑发酵倾斜,借助社会议题延长影片生命力。

值得期待的是,随着行业产能逐步恢复,2026年或将迎来新片供给高峰,但短期内的“片荒”阵痛仍需靠经典重映与分线发行等策略缓解。五一档看似平稳的票房成绩,既是对内容创作者的鞭策,也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