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顶级诱惑又来了,五月首日在劫难逃?

中金在线

9小时前

周五港股大涨,于是乎大家又都开始憧憬节后A股能好好表现下。...搞清楚这一幕,即便面对下跌也不用心慌,就像下面两只股票:。

周五港股大涨,于是乎大家又都开始憧憬节后A股能好好表现下!那么究竟会不会实现呢?本篇将从三方面给大家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另外本文最后一部分的提示很重要,大家不要忘记。

一,港股为何大涨?

有人说,只要A股一放假,港股就偷偷上涨,等到我们开市了,就跟着跌,也有人说这和去年「国庆」一样,我们看着港股嗖嗖涨,我们急死了,结果一开盘,大家都无语凝噎了。

那么这一轮港股为什么上涨呢?市场普遍认为这是因为中美之间的毛衣占有缓和迹象,因为昨天商务部正式回应了此前的传闻。相比于之前的连番否认,这次我们竟然答应了,很明显,我们向外界释放的信号不一样了,这就是超预期的表现,市场在为超预期买单。

那么去年国庆前为什么买单呢?为狙击买单!当时全世界都知道大批资金将于国庆节之后进场,作为有心眼的交易者会如何做,必然是「抢跑」之后,狙击一切多头,于是才有了前面说的「港股偷涨」一幕。所以,情况不一样,局面大概率是不一样的,何况,经过那次事件后,管理层大力推广指数化运作,如今沪深300ETF指数基金规模过万亿,成为市场最大的稳定器。

二,A股会有什么变化?

其实抛开指数不讲,个股方面,节前最后几天表现是很不错的,这点从万得全A等权指数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上证指数从4月24日之后就一路下滑,但是反观万得全A指数实际最后两天明显反弹,所以A股的反击也没有等到节后,而是节前已经开始了,所以A股的「抢跑」又一次上演,由此推论,很容易想到的一幕,就算指数强势,个股方面的「抢跑后甩卖」也是很容易出现的,这就注定了大家节后又要面临「只赚指数不赚钱」的尴尬一幕。

要想避免这一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搞清楚其中谁是「假跌」,谁是「真跌」?搞清楚这一幕,即便面对下跌也不用心慌,就像下面两只股票:

从走势来看,两只股票一开始都有一波上涨,然后是调整,但之后便出现了分水岭,左侧的重拾升势,而右侧的则一路下跌,节前最后两天大部分个股都在上涨,节后出现一波调整很正常的,调整不可怕,一调整跌倒解放前,那就吐了!

三,机构的选择

怎么办?实际上所谓的「假跌」无非就是机构大资金故意打压股价的行为,所以看清楚机构的行为就变得很重要了!虽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散户是完全不同的,用传统方法自然是很难识别,但是我们通过大数据统计工具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看下图:

和上图相比,这张图多了下方的橙色柱体,这就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系统提供的交易行为轨迹数据,橙色的柱体叫「机构库存」数据,反映的是机构资金活跃程度,对比两只个股,我们可以发现左侧的「机构库存」数据一直在持续,说明机构资金持续参与交易,右侧的「机构库存」数据持续一段时间消失了,说明机构资金不再参与交易,不管什么原因,机构资金不参与交易了,上涨就很难持续。

可能上图还不够直观,我们利用技术手段把「机构库存」数据叠加到走势上,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叠加了「机构库存」数据之后,我们就不会把焦点放在涨跌上,而是在机构行为上,这时候我们可以看的很清楚,左侧的股票股价虽然起起伏伏,但是机构资金始终积极参与交易,右侧的股票,调整过程中,机构资金逐渐不活跃,最后股价也是出现跳水。

所以,当我们看清楚机构的行为,也就对机构的意图有所了解,也就不会在乎行情的起起伏伏了。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做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 — 臧克家

本篇就聊到这里,关注老概,随时随地带给你不同视角。

声明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收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同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敬请知晓。

此外,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社交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

周五港股大涨,于是乎大家又都开始憧憬节后A股能好好表现下。...搞清楚这一幕,即便面对下跌也不用心慌,就像下面两只股票:。

周五港股大涨,于是乎大家又都开始憧憬节后A股能好好表现下!那么究竟会不会实现呢?本篇将从三方面给大家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另外本文最后一部分的提示很重要,大家不要忘记。

一,港股为何大涨?

有人说,只要A股一放假,港股就偷偷上涨,等到我们开市了,就跟着跌,也有人说这和去年「国庆」一样,我们看着港股嗖嗖涨,我们急死了,结果一开盘,大家都无语凝噎了。

那么这一轮港股为什么上涨呢?市场普遍认为这是因为中美之间的毛衣占有缓和迹象,因为昨天商务部正式回应了此前的传闻。相比于之前的连番否认,这次我们竟然答应了,很明显,我们向外界释放的信号不一样了,这就是超预期的表现,市场在为超预期买单。

那么去年国庆前为什么买单呢?为狙击买单!当时全世界都知道大批资金将于国庆节之后进场,作为有心眼的交易者会如何做,必然是「抢跑」之后,狙击一切多头,于是才有了前面说的「港股偷涨」一幕。所以,情况不一样,局面大概率是不一样的,何况,经过那次事件后,管理层大力推广指数化运作,如今沪深300ETF指数基金规模过万亿,成为市场最大的稳定器。

二,A股会有什么变化?

其实抛开指数不讲,个股方面,节前最后几天表现是很不错的,这点从万得全A等权指数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上证指数从4月24日之后就一路下滑,但是反观万得全A指数实际最后两天明显反弹,所以A股的反击也没有等到节后,而是节前已经开始了,所以A股的「抢跑」又一次上演,由此推论,很容易想到的一幕,就算指数强势,个股方面的「抢跑后甩卖」也是很容易出现的,这就注定了大家节后又要面临「只赚指数不赚钱」的尴尬一幕。

要想避免这一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搞清楚其中谁是「假跌」,谁是「真跌」?搞清楚这一幕,即便面对下跌也不用心慌,就像下面两只股票:

从走势来看,两只股票一开始都有一波上涨,然后是调整,但之后便出现了分水岭,左侧的重拾升势,而右侧的则一路下跌,节前最后两天大部分个股都在上涨,节后出现一波调整很正常的,调整不可怕,一调整跌倒解放前,那就吐了!

三,机构的选择

怎么办?实际上所谓的「假跌」无非就是机构大资金故意打压股价的行为,所以看清楚机构的行为就变得很重要了!虽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散户是完全不同的,用传统方法自然是很难识别,但是我们通过大数据统计工具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看下图:

和上图相比,这张图多了下方的橙色柱体,这就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系统提供的交易行为轨迹数据,橙色的柱体叫「机构库存」数据,反映的是机构资金活跃程度,对比两只个股,我们可以发现左侧的「机构库存」数据一直在持续,说明机构资金持续参与交易,右侧的「机构库存」数据持续一段时间消失了,说明机构资金不再参与交易,不管什么原因,机构资金不参与交易了,上涨就很难持续。

可能上图还不够直观,我们利用技术手段把「机构库存」数据叠加到走势上,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叠加了「机构库存」数据之后,我们就不会把焦点放在涨跌上,而是在机构行为上,这时候我们可以看的很清楚,左侧的股票股价虽然起起伏伏,但是机构资金始终积极参与交易,右侧的股票,调整过程中,机构资金逐渐不活跃,最后股价也是出现跳水。

所以,当我们看清楚机构的行为,也就对机构的意图有所了解,也就不会在乎行情的起起伏伏了。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做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 — 臧克家

本篇就聊到这里,关注老概,随时随地带给你不同视角。

声明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收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同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敬请知晓。

此外,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社交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