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矿权资源网
近日,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0111.SH)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交出一份远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营业收入92.87亿元,同比增长61.19%;归母净利润4.31亿元,同比激增727.30%;扣非净利润4.3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1622.98%。这一业绩不仅刷新公司单季盈利纪录,更成为稀土行业周期反转的重要信号。
核心业绩亮点:量价齐升驱动“利润飞跃”
营收与利润双爆发
营收规模突破92.87亿元,同比增速61.19%,主要得益于稀土氧化物、稀土盐类、稀土金属及磁性材料等四大核心品类销量同比增幅均超45%。其中,稀土氧化物销量达10,558.42吨,同比增长57.61%;磁性材料销量16,166.09吨,同比增长46.63%。
净利润率提升至6.22%,同比增加4.07个百分点,核心驱动因素为稀土镨钕产品均价同比上涨11%-12%,叠加原料成本同比下降,形成“高价低成本”剪刀差效应。
现金流显著改善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4.10亿元,较去年同期(-1.51亿元)增长371.14%,反映盈利质量提升与库存周转效率优化。
业绩增长逻辑:政策红利与全产业链优势共振
稀土价格回暖与成本优化
价格上涨:受全球供应链紧张(缅甸冲突、中国出口管制)及新能源需求拉动,氧化镨钕一季度均价同比上涨11.97%,镨钕金属均价同比上涨11.28%。
成本下降:公司通过优化冶炼分离工艺和原料采购策略,稀土精矿成本同比降低,同时产线效率提升(稀土金属产量同比增长56.50%)进一步摊薄固定成本。
全产业链布局深化
资源垄断:依托全球最大轻稀土矿白云鄂博矿(储量占比80%),公司掌控2025年国内轻稀土开采配额的75%,原料自给率超85%。
技术壁垒:晶界渗透技术将稀土添加比例降至1.8%,磁性材料单吨成本降低15%;与德国巴斯夫合作开发新能源磁材,高端订单占比突破40%。
绿色转型:福建长汀基地引入光伏供电系统,冶炼碳排放强度下降30%,满足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标准,为拓展欧洲市场奠定基础。
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
供给收缩:2025年稀土开采配额增速降至5%-10%,非法产能加速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北方稀土与中国稀土集团合计控制国内98%配额)。
需求爆发:新能源汽车(单车钕铁硼用量增至4kg)、人形机器人(单台需3.5kg)及低空经济(eVTOL飞行器需求)拉动稀土结构性需求,预计2025年全球需求增速超30%。
未来展望:供需缺口扩大与战略价值重估
价格趋势与产能扩张
机构预测2025年氧化镨钕价格中枢将上移至45万元/吨,若突破50万元/吨,公司净利润或达27.45亿元(中信证券预测)。
公司计划扩建5,000吨氧化稀土分离项目,并与金龙稀土合资扩产,强化产业链控制力。
股东信心与资本运作
控股股东包钢集团于3月斥资9.99亿元增持公司1.19%股份,持股比例提升至38.03%,彰显长期信心。
2024年累计现金分红28.56亿元,分红力度居行业前列,2025年一季度末资产负债率降至38%,财务结构稳健。
风险与挑战
价格波动:若氧化镨钕价格跌破35万元/吨,业绩增速或放缓;
技术替代:美国铈钴磁体(性能落后20%)及无稀土永磁技术(MagNex)商业化进程需持续跟踪。
(转自:矿权资源网)
来源:矿权资源网
近日,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0111.SH)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交出一份远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营业收入92.87亿元,同比增长61.19%;归母净利润4.31亿元,同比激增727.30%;扣非净利润4.3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1622.98%。这一业绩不仅刷新公司单季盈利纪录,更成为稀土行业周期反转的重要信号。
核心业绩亮点:量价齐升驱动“利润飞跃”
营收与利润双爆发
营收规模突破92.87亿元,同比增速61.19%,主要得益于稀土氧化物、稀土盐类、稀土金属及磁性材料等四大核心品类销量同比增幅均超45%。其中,稀土氧化物销量达10,558.42吨,同比增长57.61%;磁性材料销量16,166.09吨,同比增长46.63%。
净利润率提升至6.22%,同比增加4.07个百分点,核心驱动因素为稀土镨钕产品均价同比上涨11%-12%,叠加原料成本同比下降,形成“高价低成本”剪刀差效应。
现金流显著改善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4.10亿元,较去年同期(-1.51亿元)增长371.14%,反映盈利质量提升与库存周转效率优化。
业绩增长逻辑:政策红利与全产业链优势共振
稀土价格回暖与成本优化
价格上涨:受全球供应链紧张(缅甸冲突、中国出口管制)及新能源需求拉动,氧化镨钕一季度均价同比上涨11.97%,镨钕金属均价同比上涨11.28%。
成本下降:公司通过优化冶炼分离工艺和原料采购策略,稀土精矿成本同比降低,同时产线效率提升(稀土金属产量同比增长56.50%)进一步摊薄固定成本。
全产业链布局深化
资源垄断:依托全球最大轻稀土矿白云鄂博矿(储量占比80%),公司掌控2025年国内轻稀土开采配额的75%,原料自给率超85%。
技术壁垒:晶界渗透技术将稀土添加比例降至1.8%,磁性材料单吨成本降低15%;与德国巴斯夫合作开发新能源磁材,高端订单占比突破40%。
绿色转型:福建长汀基地引入光伏供电系统,冶炼碳排放强度下降30%,满足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标准,为拓展欧洲市场奠定基础。
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
供给收缩:2025年稀土开采配额增速降至5%-10%,非法产能加速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北方稀土与中国稀土集团合计控制国内98%配额)。
需求爆发:新能源汽车(单车钕铁硼用量增至4kg)、人形机器人(单台需3.5kg)及低空经济(eVTOL飞行器需求)拉动稀土结构性需求,预计2025年全球需求增速超30%。
未来展望:供需缺口扩大与战略价值重估
价格趋势与产能扩张
机构预测2025年氧化镨钕价格中枢将上移至45万元/吨,若突破50万元/吨,公司净利润或达27.45亿元(中信证券预测)。
公司计划扩建5,000吨氧化稀土分离项目,并与金龙稀土合资扩产,强化产业链控制力。
股东信心与资本运作
控股股东包钢集团于3月斥资9.99亿元增持公司1.19%股份,持股比例提升至38.03%,彰显长期信心。
2024年累计现金分红28.56亿元,分红力度居行业前列,2025年一季度末资产负债率降至38%,财务结构稳健。
风险与挑战
价格波动:若氧化镨钕价格跌破35万元/吨,业绩增速或放缓;
技术替代:美国铈钴磁体(性能落后20%)及无稀土永磁技术(MagNex)商业化进程需持续跟踪。
(转自:矿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