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本正经·五一特辑丨为何有人放假比上班还累?华西专家揭秘假期疲惫真相与有效充电“重点”

川观新闻

23小时前

悠长假期更应保持度假心态,品尝美食、享受悠闲时光,让自己真正放松下来。

卢瑞瑩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何嘉琦

“放假比上班还累” 成了不少人的真实写照,五一假期结束后,这种感受尤为明显。《医本正经》栏目组请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李元媛副主任医师,从专业角度剖析背后原因,并给出有效休息的实用建议。

假期疲惫源于“生活超载” 与“社交压力”

李元媛表示,假期疲惫主要来自两大方面。工作时人们往往只需专注于单一事务,而休假时却要处理繁杂的生活琐事。以家庭角色为例,作为子女要陪伴父母、操持家务;作为家长要照顾孩子、安排学习生活;作为社交参与者,还需应对亲友聚会等。“像我这样的中年妈妈,假期既要组织家庭出游、操办聚餐,还要兼顾父母和孩子的需求,一天下来身心俱疲。”她分享道,“这些生活琐事的复杂度和数量远超工作内容,极易消耗精力。”

假期社交中的人情世故也是疲惫来源。她举例,临时约见久未联系的朋友、频繁参加饭局应酬,甚至有人一天辗转多个聚会,熬夜至凌晨。这类非自主性、高强度的社交活动,会让人产生强烈的疲惫感。

科学规划,让假期成为真正的“充电站”

如何判断假期是否达到有效休息?李元媛强调“规划”的重要性。“假期不是无计划的待命状态,也不应成为弥补未完成事项的‘赶工期’。”她建议,要明确划分留给外界与自己的时间,在社交和自我放松间找到平衡,量力而行。

谈及休假方式,她以“旅游”和“度假”的差异作比喻:“旅游像是赶景点打卡,行程紧凑;度假则是放慢节奏,关注自身感受,追求身心愉悦。悠长假期更应保持度假心态,品尝美食、享受悠闲时光,让自己真正放松下来。”

假期本应是调整身心的好时机,通过合理规划和心态转变,才能避免“越休越累”,真正实现为生活“充电”。

悠长假期更应保持度假心态,品尝美食、享受悠闲时光,让自己真正放松下来。

卢瑞瑩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何嘉琦

“放假比上班还累” 成了不少人的真实写照,五一假期结束后,这种感受尤为明显。《医本正经》栏目组请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李元媛副主任医师,从专业角度剖析背后原因,并给出有效休息的实用建议。

假期疲惫源于“生活超载” 与“社交压力”

李元媛表示,假期疲惫主要来自两大方面。工作时人们往往只需专注于单一事务,而休假时却要处理繁杂的生活琐事。以家庭角色为例,作为子女要陪伴父母、操持家务;作为家长要照顾孩子、安排学习生活;作为社交参与者,还需应对亲友聚会等。“像我这样的中年妈妈,假期既要组织家庭出游、操办聚餐,还要兼顾父母和孩子的需求,一天下来身心俱疲。”她分享道,“这些生活琐事的复杂度和数量远超工作内容,极易消耗精力。”

假期社交中的人情世故也是疲惫来源。她举例,临时约见久未联系的朋友、频繁参加饭局应酬,甚至有人一天辗转多个聚会,熬夜至凌晨。这类非自主性、高强度的社交活动,会让人产生强烈的疲惫感。

科学规划,让假期成为真正的“充电站”

如何判断假期是否达到有效休息?李元媛强调“规划”的重要性。“假期不是无计划的待命状态,也不应成为弥补未完成事项的‘赶工期’。”她建议,要明确划分留给外界与自己的时间,在社交和自我放松间找到平衡,量力而行。

谈及休假方式,她以“旅游”和“度假”的差异作比喻:“旅游像是赶景点打卡,行程紧凑;度假则是放慢节奏,关注自身感受,追求身心愉悦。悠长假期更应保持度假心态,品尝美食、享受悠闲时光,让自己真正放松下来。”

假期本应是调整身心的好时机,通过合理规划和心态转变,才能避免“越休越累”,真正实现为生活“充电”。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