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应用产业招商清单:中国卫通、中国卫星、北斗星通等最新投资动向【附关键企业名录】

前瞻网

4小时前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龙头企业有中国卫通、中国卫星、北斗星通等。...中国卫通作为国内唯一高通量卫星运营商,运营中星10R等14颗卫星,其“一带一路”覆盖率达85%,Ka频段卫星单星容量50Gbps。

卫星应用行业是一个高度科技化且极具战略意义的领域。它以人造卫星为核心,通过将卫星发射到太空轨道,使其能够利用自身携带的设备和系统,为地球上的各种活动提供广泛的支持和服务。卫星应用涵盖了通信、导航、遥感等多个重要方向。在通信方面,卫星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语音、数据和视频传输,为偏远地区、海上以及航空通信等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导航卫星则为交通运输、物流、军事等领域提供精准的位置信息,保障了各类交通工具的安全高效运行;遥感卫星则可以对地球表面进行高分辨率的观测,用于气象预报、资源勘探、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诸多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应用行业还在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如太空探索、卫星互联网等,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对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卫星应用涉及众多不同的领域,而各个领域在应用方面又有着较大的区别,如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等,应用产业链相对较为复杂。因此,下图是简化的卫星应用产业链结构图,仅勾画出应用产业链的大致轮廓。

从下图可以看出,卫星应用产业上游主要涉及卫星的制造、卫星的发射、卫星地面设备的建设;中游的卫星应用及运营涵盖面较广,按技术领域和服务方式分,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等;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交通、国防、通信、海洋、气象等。

图表2:卫星应用行业产业链

卫星应用行业主要可分为地面设备制造业和卫星运营服务业两个环节。目前,我国卫星地面设备制造业仍处于政策和能力的成长期,与资本市场的关联度相对较弱,市场占比较低。尽管在商业航天热潮的推动下,部分民营企业成立了多家民营地面站,但这些地面站主要聚焦于为立方星或微小卫星等提供测控支持,市场规模仍然有限。相比之下,卫星运营服务业则呈现出更为活跃的发展态势。该领域主要分为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三大类,随着卫星产业链下游应用向民用领域的快速拓展,除了航天科技、航天科工集团及中科院等所属相关企事业单位外,大量民营企业也纷纷投身其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卫星应用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其高技术含量和强带动性吸引了地方政府的广泛关注。地方政府积极对卫星应用产业进行招商引资,正是看中了该产业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升级、促进数字化转型、提升应急通信能力以及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等诸多优势。

在国内卫星应用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涌现出了一批主要企业。(注:排名不分先后,数据来源企查猫)

在国内卫星应用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涌现出了一批主要企业。

综合来看,我国卫星应用产业龙头企业有中国卫通、中国卫星、北斗星通等。

卫星应用产业龙头企业——中国卫通

企查猫资料显示,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卫通”)成立于2001年11月,法人工代表是孙京,注册资金为422,438.53(万人民币),是中国唯一拥有通信卫星资源且自主可控的卫星通信运营企业。主营业务是卫星空间段运营及相关应用服务,主要应用于卫星通信广播。公司通过运营管理高轨民商用通信广播卫星,为客户提供广播电视、通信、视频、数据等传输服务。其服务范围覆盖中国全境、澳大利亚、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非洲等地区。

企查猫企查猫

中国卫通是国内卫星通信服务的龙头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是亚洲第二大、世界第六大固定通信卫星运营商。公司拥有14颗自主可控的通信广播卫星,其“海星通”全球网服务覆盖全球95%以上的海上航线。中国卫通作为国内唯一高通量卫星运营商,运营中星10R等14颗卫星,其“一带一路”覆盖率达85%,Ka频段卫星单星容量50Gbps。

从企查猫股权穿透图可了解,中国卫通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从事卫星运营服务业的核心专业子公司,具有国家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和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是我国卫星通信运营的唯一上市平台。

企查猫

2025年2月23日,中国卫通发布了关于成功发射中星10R卫星的公告。能够更好地满足现有用户业务需求,并可为“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提供高效的卫星网络传输服务。

卫星应用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导航卫星系统(GNSS)设备制造占比超过45%

卫星应用产业细分市场中,地面设备制造业又包括大众用消费设备、导航卫星系统(GNSS)设备和网络设备制造销售,卫星应用和服务则包括卫星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卫星互联网服务和卫星遥感服务等。根据估算统计,2023年中国卫星应用产业细分市场中,地面设备制造业中的导航卫星系统(GNSS)设备制造市场份额占比最大超过45%。

图表2:2023年中国卫星应用产业细分市场构成(单位:%)

2023年中国卫星应用行业市场规模近3000亿元

卫星应用产业在民用领域是我国多个行业的支持性产业,随着新基建、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智能信息、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卫星技术的在各领域的渗透,卫星应用市场整体较为活跃。2023年中国卫星应用行业市场规模近3000亿元,五年复合增速为9.15%

图表1:2018-2024年中国卫星应用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卫星应用产业价值链分布

从产业链各环节的毛利率来看,卫星遥感的整体毛利率较高,达到了50%-60%,而卫星通信毛利率则相对较低,为25%-30%,总体而言,卫星应用产业各环节附加值均较为可观。

图表2:卫星应用产业价值链分布(单位:%)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近年来,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动卫星应用行业的发展,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和规划,为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卫星应用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到通信、导航、遥感等多个领域。技术的不断创新将为卫星应用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此外,卫星应用行业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在民用领域,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卫星应用的需求将会更加广泛。商业航天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卫星应用行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随着商业航天企业的不断崛起,将会有更多的卫星被发射进入太空,为卫星应用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前瞻预测,未来五年卫星应用规模将以9%的增速增长,2030年或将达1.54万亿元

图表11:2025-2030年中国卫星应用行业总规模(含衍生效益)预测(单位:亿元)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全球及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龙头企业有中国卫通、中国卫星、北斗星通等。...中国卫通作为国内唯一高通量卫星运营商,运营中星10R等14颗卫星,其“一带一路”覆盖率达85%,Ka频段卫星单星容量50Gbps。

卫星应用行业是一个高度科技化且极具战略意义的领域。它以人造卫星为核心,通过将卫星发射到太空轨道,使其能够利用自身携带的设备和系统,为地球上的各种活动提供广泛的支持和服务。卫星应用涵盖了通信、导航、遥感等多个重要方向。在通信方面,卫星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语音、数据和视频传输,为偏远地区、海上以及航空通信等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导航卫星则为交通运输、物流、军事等领域提供精准的位置信息,保障了各类交通工具的安全高效运行;遥感卫星则可以对地球表面进行高分辨率的观测,用于气象预报、资源勘探、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诸多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应用行业还在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如太空探索、卫星互联网等,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对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卫星应用涉及众多不同的领域,而各个领域在应用方面又有着较大的区别,如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等,应用产业链相对较为复杂。因此,下图是简化的卫星应用产业链结构图,仅勾画出应用产业链的大致轮廓。

从下图可以看出,卫星应用产业上游主要涉及卫星的制造、卫星的发射、卫星地面设备的建设;中游的卫星应用及运营涵盖面较广,按技术领域和服务方式分,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等;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交通、国防、通信、海洋、气象等。

图表2:卫星应用行业产业链

卫星应用行业主要可分为地面设备制造业和卫星运营服务业两个环节。目前,我国卫星地面设备制造业仍处于政策和能力的成长期,与资本市场的关联度相对较弱,市场占比较低。尽管在商业航天热潮的推动下,部分民营企业成立了多家民营地面站,但这些地面站主要聚焦于为立方星或微小卫星等提供测控支持,市场规模仍然有限。相比之下,卫星运营服务业则呈现出更为活跃的发展态势。该领域主要分为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三大类,随着卫星产业链下游应用向民用领域的快速拓展,除了航天科技、航天科工集团及中科院等所属相关企事业单位外,大量民营企业也纷纷投身其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卫星应用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其高技术含量和强带动性吸引了地方政府的广泛关注。地方政府积极对卫星应用产业进行招商引资,正是看中了该产业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升级、促进数字化转型、提升应急通信能力以及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等诸多优势。

在国内卫星应用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涌现出了一批主要企业。(注:排名不分先后,数据来源企查猫)

在国内卫星应用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涌现出了一批主要企业。

综合来看,我国卫星应用产业龙头企业有中国卫通、中国卫星、北斗星通等。

卫星应用产业龙头企业——中国卫通

企查猫资料显示,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卫通”)成立于2001年11月,法人工代表是孙京,注册资金为422,438.53(万人民币),是中国唯一拥有通信卫星资源且自主可控的卫星通信运营企业。主营业务是卫星空间段运营及相关应用服务,主要应用于卫星通信广播。公司通过运营管理高轨民商用通信广播卫星,为客户提供广播电视、通信、视频、数据等传输服务。其服务范围覆盖中国全境、澳大利亚、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非洲等地区。

企查猫企查猫

中国卫通是国内卫星通信服务的龙头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是亚洲第二大、世界第六大固定通信卫星运营商。公司拥有14颗自主可控的通信广播卫星,其“海星通”全球网服务覆盖全球95%以上的海上航线。中国卫通作为国内唯一高通量卫星运营商,运营中星10R等14颗卫星,其“一带一路”覆盖率达85%,Ka频段卫星单星容量50Gbps。

从企查猫股权穿透图可了解,中国卫通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从事卫星运营服务业的核心专业子公司,具有国家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和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是我国卫星通信运营的唯一上市平台。

企查猫

2025年2月23日,中国卫通发布了关于成功发射中星10R卫星的公告。能够更好地满足现有用户业务需求,并可为“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提供高效的卫星网络传输服务。

卫星应用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导航卫星系统(GNSS)设备制造占比超过45%

卫星应用产业细分市场中,地面设备制造业又包括大众用消费设备、导航卫星系统(GNSS)设备和网络设备制造销售,卫星应用和服务则包括卫星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卫星互联网服务和卫星遥感服务等。根据估算统计,2023年中国卫星应用产业细分市场中,地面设备制造业中的导航卫星系统(GNSS)设备制造市场份额占比最大超过45%。

图表2:2023年中国卫星应用产业细分市场构成(单位:%)

2023年中国卫星应用行业市场规模近3000亿元

卫星应用产业在民用领域是我国多个行业的支持性产业,随着新基建、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智能信息、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卫星技术的在各领域的渗透,卫星应用市场整体较为活跃。2023年中国卫星应用行业市场规模近3000亿元,五年复合增速为9.15%

图表1:2018-2024年中国卫星应用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卫星应用产业价值链分布

从产业链各环节的毛利率来看,卫星遥感的整体毛利率较高,达到了50%-60%,而卫星通信毛利率则相对较低,为25%-30%,总体而言,卫星应用产业各环节附加值均较为可观。

图表2:卫星应用产业价值链分布(单位:%)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近年来,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动卫星应用行业的发展,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和规划,为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卫星应用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到通信、导航、遥感等多个领域。技术的不断创新将为卫星应用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此外,卫星应用行业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在民用领域,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卫星应用的需求将会更加广泛。商业航天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卫星应用行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随着商业航天企业的不断崛起,将会有更多的卫星被发射进入太空,为卫星应用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前瞻预测,未来五年卫星应用规模将以9%的增速增长,2030年或将达1.54万亿元

图表11:2025-2030年中国卫星应用行业总规模(含衍生效益)预测(单位:亿元)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全球及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