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养生需兼顾 “补”与“防”

财经头条

盘龙云中医院

6小时前

五一节正值春夏之交,气温逐渐升高,人体阳气升发,但此时气候多变(如南方多雨湿热,北方干燥多风),加之假期出游、聚会增多,易出现疲劳、饮食不节、情绪波动等问题。
中医养生需顺应时节特点,注重疏肝健脾、养心护阳、防湿防暑,以下为具体建议:
一、起居调养:规律作息,防寒保暖
1)避免熬夜:假期聚会、旅行易打乱作息,尽量保证23点前入睡,养护肝胆(夜间11点-3点为肝胆经当令);
2)适度赖床:晨起可稍缓5-10分钟,避免猛然起身引发头晕(尤其高血压人群);
3)注意温差:早晚温差大,外出备薄外套,避免汗出当风受凉;空调房内护好颈背、腹部,防寒气入侵。
、饮食养生:清淡健脾,少酸增甘
1)减腻防积食:聚餐避免过量油腻(如烧烤、火锅),搭配山楂茶、大麦茶助消化;饭后可轻揉腹部(顺时针36圈)促脾胃运化。
2)多吃时令菜:
· 护肝健脾:荠菜、菠菜、山药、小米、南瓜;
· 清热利湿:冬瓜、薏米、赤小豆、荷叶;
· 养阴生津:桑葚、樱桃、枇杷、银耳。
3)忌贪冷饮:冰镇饮料、冰淇淋过量易伤脾胃阳气,引发腹痛腹泻,可改喝常温酸梅汤、柠檬蜂蜜水。
4)推荐食疗:
· 山药莲子粥:健脾养胃,适合旅途劳顿、消化不良者;
· 陈皮薏米水:理气祛湿,缓解假期饮食积滞。
三、运动保健:适度活动,勿过耗阳气
踏青散步:假期出游可选择徒步、登山,但避免过度劳累,以微汗为度,及时补充水分;
舒展筋骨:久坐车/飞机后,做拉伸动作(如踮脚尖、转腰)促进气血循环;
养肝小功法:
· 敲胆经:坐位时敲打大腿外侧(风市穴至膝盖),疏肝利胆;
· 推肝经:睡前从大腿根部沿内侧推至膝盖,缓解肝郁气滞。
四、情志调节:愉悦身心,避免过激
1)忌情绪大起大落:过度兴奋(如熬夜狂欢)或焦虑(如赶行程)均耗伤心神,可闭目深呼吸3分钟平复情绪。
2)静心小技巧:
· 听舒缓音乐(如古琴曲《流水》)、焚香(艾草或檀香)宁神;
· 按压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间凹陷处),疏肝解郁。
五、防病要点:防风邪、防暑湿、防过敏
1)防风防感冒:
· 出游随身带防风外套,出汗后及时擦干;
· 受凉后可喝姜枣茶(生姜3片+红枣2颗煮水)驱寒。
2)防暑防湿:
· 南方湿热地区可饮荷叶冬瓜茶,佩戴藿香正气胶囊防暑湿;
· 久居空调房者,睡前用艾叶泡脚(15分钟)温通经络。
3)防过敏:
· 花粉过敏者戴口罩,避免去植被密集处;饮食少海鲜、辛辣;
· 突发皮肤瘙痒可点按曲池穴(肘横纹外侧端)清热祛风。
六、假期养生小贴士
1)旅行备药:
· 保济丸(防腹泻)、风油精(提神驱蚊)、创可贴;
· 晕车者可含姜片或按压内关穴(手腕横纹上2寸)。
2)代茶饮推荐:
· 玫瑰枸杞茶:疏肝解郁,缓解疲劳;
· 薄荷柠檬水:清热解暑,提升精力。
3)快速恢复法:
假期结束后,可煮四神汤(茯苓+山药+莲子+芡实)健脾祛湿,调理肠胃。
五一养生需兼顾 “补”与“防”——补养肝脾,防寒、防暑、防过劳。通过饮食清淡、作息规律、情绪平和,助身体平稳过渡到夏季,为健康“蓄能”!
来源:盘龙云中医院


五一节正值春夏之交,气温逐渐升高,人体阳气升发,但此时气候多变(如南方多雨湿热,北方干燥多风),加之假期出游、聚会增多,易出现疲劳、饮食不节、情绪波动等问题。
中医养生需顺应时节特点,注重疏肝健脾、养心护阳、防湿防暑,以下为具体建议:
一、起居调养:规律作息,防寒保暖
1)避免熬夜:假期聚会、旅行易打乱作息,尽量保证23点前入睡,养护肝胆(夜间11点-3点为肝胆经当令);
2)适度赖床:晨起可稍缓5-10分钟,避免猛然起身引发头晕(尤其高血压人群);
3)注意温差:早晚温差大,外出备薄外套,避免汗出当风受凉;空调房内护好颈背、腹部,防寒气入侵。
、饮食养生:清淡健脾,少酸增甘
1)减腻防积食:聚餐避免过量油腻(如烧烤、火锅),搭配山楂茶、大麦茶助消化;饭后可轻揉腹部(顺时针36圈)促脾胃运化。
2)多吃时令菜:
· 护肝健脾:荠菜、菠菜、山药、小米、南瓜;
· 清热利湿:冬瓜、薏米、赤小豆、荷叶;
· 养阴生津:桑葚、樱桃、枇杷、银耳。
3)忌贪冷饮:冰镇饮料、冰淇淋过量易伤脾胃阳气,引发腹痛腹泻,可改喝常温酸梅汤、柠檬蜂蜜水。
4)推荐食疗:
· 山药莲子粥:健脾养胃,适合旅途劳顿、消化不良者;
· 陈皮薏米水:理气祛湿,缓解假期饮食积滞。
三、运动保健:适度活动,勿过耗阳气
踏青散步:假期出游可选择徒步、登山,但避免过度劳累,以微汗为度,及时补充水分;
舒展筋骨:久坐车/飞机后,做拉伸动作(如踮脚尖、转腰)促进气血循环;
养肝小功法:
· 敲胆经:坐位时敲打大腿外侧(风市穴至膝盖),疏肝利胆;
· 推肝经:睡前从大腿根部沿内侧推至膝盖,缓解肝郁气滞。
四、情志调节:愉悦身心,避免过激
1)忌情绪大起大落:过度兴奋(如熬夜狂欢)或焦虑(如赶行程)均耗伤心神,可闭目深呼吸3分钟平复情绪。
2)静心小技巧:
· 听舒缓音乐(如古琴曲《流水》)、焚香(艾草或檀香)宁神;
· 按压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间凹陷处),疏肝解郁。
五、防病要点:防风邪、防暑湿、防过敏
1)防风防感冒:
· 出游随身带防风外套,出汗后及时擦干;
· 受凉后可喝姜枣茶(生姜3片+红枣2颗煮水)驱寒。
2)防暑防湿:
· 南方湿热地区可饮荷叶冬瓜茶,佩戴藿香正气胶囊防暑湿;
· 久居空调房者,睡前用艾叶泡脚(15分钟)温通经络。
3)防过敏:
· 花粉过敏者戴口罩,避免去植被密集处;饮食少海鲜、辛辣;
· 突发皮肤瘙痒可点按曲池穴(肘横纹外侧端)清热祛风。
六、假期养生小贴士
1)旅行备药:
· 保济丸(防腹泻)、风油精(提神驱蚊)、创可贴;
· 晕车者可含姜片或按压内关穴(手腕横纹上2寸)。
2)代茶饮推荐:
· 玫瑰枸杞茶:疏肝解郁,缓解疲劳;
· 薄荷柠檬水:清热解暑,提升精力。
3)快速恢复法:
假期结束后,可煮四神汤(茯苓+山药+莲子+芡实)健脾祛湿,调理肠胃。
五一养生需兼顾 “补”与“防”——补养肝脾,防寒、防暑、防过劳。通过饮食清淡、作息规律、情绪平和,助身体平稳过渡到夏季,为健康“蓄能”!
来源:盘龙云中医院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