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到期年龄上限提高了?这届打工人退休后还要还贷吗?

来源:理财周刊

22小时前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首套房的公积金贷款利率为2.85%,普通家庭最高贷款额度为120万元,在贷款年龄上限政策修改前,一位今年49岁的男员工若想申请公积金贷款买房,只能申请至63岁的退休年龄,期限为14年,若贷足120万元,则月供约8671元;而在政策出台后,他的贷款期限被延长至19年,月供可减少为6822元左右,每月的负担减轻了将近2000元。

最近,有一则消息让网友们有些“弹眼落睛”。据报道,目前,北京、西安、昆明、青岛等多个城市的公积金贷款都已有所调整:将贷款到期年龄上限普遍延长至男性68岁、女性63岁,或法定退休年龄后5年(最长贷款期限不超过30年),与国家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协同适配,政策2025年1月1日起执行。

简单理解就是,假设一位年龄为38岁的男性购房者,在购买新建住房时欲申请公积金贷款,可以贷足30年期限;申请人若为40岁男性,则最长贷款期限可以达到68-40=28年;申请人若为40岁女性,则为63-40=23年;如申请人已婚,按较长一方计算。 

此次公积金贷款年龄的上限调整,旨在通过放宽借款人的年龄限制,为延长贷款期限创造空间、释放住房消费潜力,不仅较为年轻的购房者可以申请到更长的房贷期限、减轻压力,临近退休的群体,也能用更长的贷款周期撬动购房计划、实现购房心愿。

然而,延长房贷到期年龄上限的举措,却也引发了许多网友对于长期贷款的“天然焦虑”。不少网友留言表示:“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活到老,贷到老?”“万一人去世了贷款还在,这怎么办?”

所以,这个政策究竟是真福利还是“新套路”?普通购房者究竟应不应该选择上这趟“车”呢? 

先说结论: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如果可以贷款至68岁/63岁,那么完全建议贷足!就算未来商贷推出了类似的政策也是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低利率窗口期遇上长贷款期限

当前房贷利率正处于历史低位。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首套房的公积金贷款利率为2.85%,普通家庭最高贷款额度为120万元,在贷款年龄上限政策修改前,一位今年49岁的男员工若想申请公积金贷款买房,只能申请至63岁的退休年龄,期限为14年,若贷足120万元,则月供约8671元;而在政策出台后,他的贷款期限被延长至19年,月供可减少为6822元左右,每月的负担减轻了将近2000元。对于相较公积金贷款利率更高的商贷来说,若未来出台了类似政策,能降低的压力将远不止于此。 

因此,更长的贷款周期,其实为我们提供了更灵活的资金流动性与更大的财务空间,年轻的购房者可以把省下的资金作为流动资金或用来提升自己,中年购房者则能突破“黄金收入期”的贷款瓶颈,用更长的时间杠杆更轻松地完成改善型置业。

收入真的跑不赢房贷压力吗?

贷款期限的延长,不少网友担忧:过了“事业黄金期”,可能下降的收入万一负担不起房贷,该如何是好?

事实上,结合居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来看,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4%,而同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5.6%,可以看到,居民的收入增速是“跑赢”GDP增速的。随着消费企稳态势的延续、就业形势的趋向良好,加上国家改善收入政策的加快落实,未来,居民收入预期与消费市场环境都势必更将有所改善。

延长贷款期限≠延长“枷锁”

30年期贷款期限,本质是给予借款人最大选择权,而非强制要求一定需要还满30年,许多国人其实平均7-8年就可以还清房贷。在收入、结余、存款较多,自身也有裕余时,我们可以选择提前还贷,不仅减轻未来的还贷压力,还可以减少利息。因此,我们其实可以把长期的贷款期限作为“备胎”而非“枷锁”,既能享受高空翱翔的快感,又有安全着陆的保障。

事实上,比起未来收入能否覆盖月供,真正需要警惕的反而是利率上行风险。当经济进入复苏周期,房贷利率可能从现在的“地板价”逐步回升。不过,贷款利率的上行通常伴随着经济活跃度的提升,届时工资增长也会加速。因此,在条件符合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充分利用延长贷款年龄上限的政策,给不同阶段需要购房的自己多一点裕余。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首套房的公积金贷款利率为2.85%,普通家庭最高贷款额度为120万元,在贷款年龄上限政策修改前,一位今年49岁的男员工若想申请公积金贷款买房,只能申请至63岁的退休年龄,期限为14年,若贷足120万元,则月供约8671元;而在政策出台后,他的贷款期限被延长至19年,月供可减少为6822元左右,每月的负担减轻了将近2000元。

最近,有一则消息让网友们有些“弹眼落睛”。据报道,目前,北京、西安、昆明、青岛等多个城市的公积金贷款都已有所调整:将贷款到期年龄上限普遍延长至男性68岁、女性63岁,或法定退休年龄后5年(最长贷款期限不超过30年),与国家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协同适配,政策2025年1月1日起执行。

简单理解就是,假设一位年龄为38岁的男性购房者,在购买新建住房时欲申请公积金贷款,可以贷足30年期限;申请人若为40岁男性,则最长贷款期限可以达到68-40=28年;申请人若为40岁女性,则为63-40=23年;如申请人已婚,按较长一方计算。 

此次公积金贷款年龄的上限调整,旨在通过放宽借款人的年龄限制,为延长贷款期限创造空间、释放住房消费潜力,不仅较为年轻的购房者可以申请到更长的房贷期限、减轻压力,临近退休的群体,也能用更长的贷款周期撬动购房计划、实现购房心愿。

然而,延长房贷到期年龄上限的举措,却也引发了许多网友对于长期贷款的“天然焦虑”。不少网友留言表示:“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活到老,贷到老?”“万一人去世了贷款还在,这怎么办?”

所以,这个政策究竟是真福利还是“新套路”?普通购房者究竟应不应该选择上这趟“车”呢? 

先说结论: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如果可以贷款至68岁/63岁,那么完全建议贷足!就算未来商贷推出了类似的政策也是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低利率窗口期遇上长贷款期限

当前房贷利率正处于历史低位。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首套房的公积金贷款利率为2.85%,普通家庭最高贷款额度为120万元,在贷款年龄上限政策修改前,一位今年49岁的男员工若想申请公积金贷款买房,只能申请至63岁的退休年龄,期限为14年,若贷足120万元,则月供约8671元;而在政策出台后,他的贷款期限被延长至19年,月供可减少为6822元左右,每月的负担减轻了将近2000元。对于相较公积金贷款利率更高的商贷来说,若未来出台了类似政策,能降低的压力将远不止于此。 

因此,更长的贷款周期,其实为我们提供了更灵活的资金流动性与更大的财务空间,年轻的购房者可以把省下的资金作为流动资金或用来提升自己,中年购房者则能突破“黄金收入期”的贷款瓶颈,用更长的时间杠杆更轻松地完成改善型置业。

收入真的跑不赢房贷压力吗?

贷款期限的延长,不少网友担忧:过了“事业黄金期”,可能下降的收入万一负担不起房贷,该如何是好?

事实上,结合居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来看,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4%,而同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5.6%,可以看到,居民的收入增速是“跑赢”GDP增速的。随着消费企稳态势的延续、就业形势的趋向良好,加上国家改善收入政策的加快落实,未来,居民收入预期与消费市场环境都势必更将有所改善。

延长贷款期限≠延长“枷锁”

30年期贷款期限,本质是给予借款人最大选择权,而非强制要求一定需要还满30年,许多国人其实平均7-8年就可以还清房贷。在收入、结余、存款较多,自身也有裕余时,我们可以选择提前还贷,不仅减轻未来的还贷压力,还可以减少利息。因此,我们其实可以把长期的贷款期限作为“备胎”而非“枷锁”,既能享受高空翱翔的快感,又有安全着陆的保障。

事实上,比起未来收入能否覆盖月供,真正需要警惕的反而是利率上行风险。当经济进入复苏周期,房贷利率可能从现在的“地板价”逐步回升。不过,贷款利率的上行通常伴随着经济活跃度的提升,届时工资增长也会加速。因此,在条件符合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充分利用延长贷款年龄上限的政策,给不同阶段需要购房的自己多一点裕余。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