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定团队里的刺头?

MBA智库

13小时前

对下属的“刺头”行为,也要分清他是“对事”还是“对人”。...积极心态——有时候“刺头”的存在能促使领导者和团队的反思和改进。

在多年给众多企业做管理和领导力培训的过程中,不断会有学员问我一个问题:“我的团队里有个刺头,搞定他挺费劲,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在团队管理中遇到"刺头"成员确实是个挑战,这样的员工常常是特立独行、不服管,有时候可能还会“反其道而行之”,但这样的“刺头”往往业绩不错,在员工中还挺有威信,属于骂也不是、赶也不是的人,让团队领导者很头疼。

对于这样的“刺头”,有人给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收复他

中策:摆平他

下策:开掉他

确实,对于这样的员工,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化阻力为助力。毕竟收复一个强将,胜于树立一个强敌。

那么,如何才有收复团队里的“刺头”呢?

以下是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一、先了解“刺头”的原因

1、先了解“刺头”型员工的思维模式

HBDI全脑优势思维把人的思维模式分成四种单一优势和多重组合优势:

HBDI全脑沟通模型

从HBDI全脑优势思维模型可以发现:

A脑(左上脑)的人属于挑战性思维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维逻辑,目的性很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做事非常理性,不受情绪和情感影响,不会逢迎他人,哪怕是领导也不会毕恭逢迎,又常常非常挑剔,甚至说话刻薄,不顾他人的情面,但这样的人做事简明有道,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往往业绩非常突出。

2、了解“刺头”行为背后的原因:

“刺头”行为的背后,除了上述思维模式的影响,有可能是对工作不满,包括目标的分配、资源的配置、工作要求、考核方法、合作伙伴、工作环境等,也包括对领导者的管理方式不适应等等,这些情况需要领导者放下心态,摘掉“有色眼镜”,耐心且尊重式地与他沟通,倾听其反馈和心声。

3、区分是"对事"还是"对人"的对抗:

把员工标上“刺头”实际上是对人的“贴标签”行为,这样的行为客观上激化员工的对抗情绪,激化管理矛盾。

而对下属的“刺头”行为,也要分清他是“对事”还是“对人”。员工的不满往往是从“对事”开始的,如果“对事”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最终会上升到“对人”。当发展到“对人”的阶段,领导者的威信和权威就会收到影响,领导效能也会大打折扣,员工的“满意度”和“敬业度”就会下降,流失率就会上升。

二、如何收复“刺头”

1、明确规则,公平管理

  • 在团队中公开、公平地制定基本规则,特别是让所谓的“刺头”也要参与进来,自己定的规则自己会自觉遵守;
  • 领导者要公平管理,在目标分配、资源配置、考核奖励、评估晋升等方面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每个员工,没有特殊和例外;
  • 以理服人,用制度说话而非个人权威,做到对事不对人。

2、尊重式有效沟通——A脑优势者所需要的

  • 首先需要尊重式的沟通:目的明确,言简意赅,突出重点、直击问题核心;
  • 用事实、数据进行有效分析,用结果(业绩、目标达成率、效益等)进行论证;
  • 勿犯逻辑性错误——这是A脑最不能接受的;
  • 不要靠拉近关系和情感感化收复“刺头”——A脑的人会不领情的。

3、善用其优势和特点——发挥A脑优势

  • A脑的职业竞争力优势在科学、技术、财务、法律、经营性职能方面,A脑的人在这些领域会得心应手地工作,最大化地发挥出他们的潜能:

HBDI全脑职业竞争力

  • HBDI《全脑领导力》(姚俊杰老师版权课程)告诉我们,A脑的优势是“目标和绩效”领导力:

HBDI全脑领导力版权课

  • 让其参与决策过程,赋予责任感,授权其领导其优势能力方面的项目、工作或任务,培养其管理和领导能力。

4、建立信任

  • 认可其合理意见,展示你愿意倾听的态度,有效沟通,化解冲突,逐步建立合作;
  • 用你的真诚修复和建立信任:诚实、动机、能力、成果

个人信用的四个核心

5、领导者“收复”行为的关键点:

  • 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对抗而激化矛盾;
  • 展现专业能力,用实力赢得尊重——用A脑模式对A脑模式;
  • 积极心态——有时候“刺头”的存在能促使领导者和团队的反思和改进。

总之,每个团队情况不同,当你遇到“刺头”时,你可以根据具体对象调整策略。

如果你曾经遇到过“刺头”,并且有效地进行“收复”了,也请你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对下属的“刺头”行为,也要分清他是“对事”还是“对人”。...积极心态——有时候“刺头”的存在能促使领导者和团队的反思和改进。

在多年给众多企业做管理和领导力培训的过程中,不断会有学员问我一个问题:“我的团队里有个刺头,搞定他挺费劲,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在团队管理中遇到"刺头"成员确实是个挑战,这样的员工常常是特立独行、不服管,有时候可能还会“反其道而行之”,但这样的“刺头”往往业绩不错,在员工中还挺有威信,属于骂也不是、赶也不是的人,让团队领导者很头疼。

对于这样的“刺头”,有人给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收复他

中策:摆平他

下策:开掉他

确实,对于这样的员工,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化阻力为助力。毕竟收复一个强将,胜于树立一个强敌。

那么,如何才有收复团队里的“刺头”呢?

以下是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一、先了解“刺头”的原因

1、先了解“刺头”型员工的思维模式

HBDI全脑优势思维把人的思维模式分成四种单一优势和多重组合优势:

HBDI全脑沟通模型

从HBDI全脑优势思维模型可以发现:

A脑(左上脑)的人属于挑战性思维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维逻辑,目的性很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做事非常理性,不受情绪和情感影响,不会逢迎他人,哪怕是领导也不会毕恭逢迎,又常常非常挑剔,甚至说话刻薄,不顾他人的情面,但这样的人做事简明有道,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往往业绩非常突出。

2、了解“刺头”行为背后的原因:

“刺头”行为的背后,除了上述思维模式的影响,有可能是对工作不满,包括目标的分配、资源的配置、工作要求、考核方法、合作伙伴、工作环境等,也包括对领导者的管理方式不适应等等,这些情况需要领导者放下心态,摘掉“有色眼镜”,耐心且尊重式地与他沟通,倾听其反馈和心声。

3、区分是"对事"还是"对人"的对抗:

把员工标上“刺头”实际上是对人的“贴标签”行为,这样的行为客观上激化员工的对抗情绪,激化管理矛盾。

而对下属的“刺头”行为,也要分清他是“对事”还是“对人”。员工的不满往往是从“对事”开始的,如果“对事”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最终会上升到“对人”。当发展到“对人”的阶段,领导者的威信和权威就会收到影响,领导效能也会大打折扣,员工的“满意度”和“敬业度”就会下降,流失率就会上升。

二、如何收复“刺头”

1、明确规则,公平管理

  • 在团队中公开、公平地制定基本规则,特别是让所谓的“刺头”也要参与进来,自己定的规则自己会自觉遵守;
  • 领导者要公平管理,在目标分配、资源配置、考核奖励、评估晋升等方面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每个员工,没有特殊和例外;
  • 以理服人,用制度说话而非个人权威,做到对事不对人。

2、尊重式有效沟通——A脑优势者所需要的

  • 首先需要尊重式的沟通:目的明确,言简意赅,突出重点、直击问题核心;
  • 用事实、数据进行有效分析,用结果(业绩、目标达成率、效益等)进行论证;
  • 勿犯逻辑性错误——这是A脑最不能接受的;
  • 不要靠拉近关系和情感感化收复“刺头”——A脑的人会不领情的。

3、善用其优势和特点——发挥A脑优势

  • A脑的职业竞争力优势在科学、技术、财务、法律、经营性职能方面,A脑的人在这些领域会得心应手地工作,最大化地发挥出他们的潜能:

HBDI全脑职业竞争力

  • HBDI《全脑领导力》(姚俊杰老师版权课程)告诉我们,A脑的优势是“目标和绩效”领导力:

HBDI全脑领导力版权课

  • 让其参与决策过程,赋予责任感,授权其领导其优势能力方面的项目、工作或任务,培养其管理和领导能力。

4、建立信任

  • 认可其合理意见,展示你愿意倾听的态度,有效沟通,化解冲突,逐步建立合作;
  • 用你的真诚修复和建立信任:诚实、动机、能力、成果

个人信用的四个核心

5、领导者“收复”行为的关键点:

  • 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对抗而激化矛盾;
  • 展现专业能力,用实力赢得尊重——用A脑模式对A脑模式;
  • 积极心态——有时候“刺头”的存在能促使领导者和团队的反思和改进。

总之,每个团队情况不同,当你遇到“刺头”时,你可以根据具体对象调整策略。

如果你曾经遇到过“刺头”,并且有效地进行“收复”了,也请你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