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解读!4月制造业PMI为49% 这一产业延续高景气

证券时报·e公司

7小时前

4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4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PMI)为49.0%,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

分析认为,4月份外贸环境的变化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一定的扰动,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短期有所放缓,原材料采购、市场价格等方面也有所波动,但国内需求稳定释放,缓解了出口订单下行的压力,新动能和消费品生产继续稳中有增。

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走低

4月份,制造业PMI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至49.0%,降至临界点以下。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这是受前期制造业较快增长形成较高基数叠加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等因素影响。

从13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下降,指数降幅在0.1至5.5个百分点之间。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副主任吴翌琳对记者表示,4月中国制造业PMI景气度环比走低主要是受外需收缩和政策效应递减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4月新出口订单指数降至44.7%,较上月大幅下滑4.3个百分点,对美出口关税政策落地、欧美制造业需求放缓等因素导致出口订单锐减,拖累整体新订单指数回落。此外,企业库存去化速度放缓,原材料库存指数降至47.0%,采购量指数回落至46.3%,显示企业主动补库存意愿不足。此外,国际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内煤炭、钢铁等基础原材料价格下行,这些都反映了下游需求疲软,企业盈利空间受限。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谈到,4月份国外需求短期收紧的情况较为普遍。分行业看,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均较上月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基础原材料行业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下降接近5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下降接近3个百分点。制造业大、中、小企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均较上月下降4个百分点左右。国外需求短期收紧拖累了制造业整体市场需求。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在外部扰动加剧下,制造业新出口订单以及新订单指数面临持续下行的风险,政策端可通过提振内需的方式,稳民生、稳就业,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向好

数据显示,从重点行业看,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5%,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其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52.0%及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延续较好发展态势。装备制造业、消费品行业和高耗能行业PMI分别为49.6%、49.4%和47.7%,比上月下降2.4、0.6和1.6个百分点,景气水平不同程度回落。

吴翌琳表示,4月高技术制造业PMI保持在景气区间且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表明该领域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增长动能。综合研判,4月的高技术制造业的带动力量主要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三个子行业的快速扩张。

“未来需持续关注创新转化效率和国际竞争格局变化,其增长动能有望在中长期继续引领制造业结构优化。”吴翌琳说。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谈到,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车购税减免等优惠政策的支持,航空航天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使得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8.0%及以上较高景气区间,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效果显现,医药行业产需指数均位于53.0%及以上。

经济稳定运行仍有较好基础

在文韬看来,4月份外贸环境的变化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一定的扰动,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短期有所放缓,原材料采购、市场价格等方面也有所波动,但是我国经济底座依然稳固。

4月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水平明显高于新出口订单指数,新订单指数环比降幅也小于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显示在出口订单较上月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制造业整体接单较上月仅有小幅收缩,对比之下说明国内需求稳定释放,缓解了出口订单下行的压力。尤其是从行业来看,新动能的新订单指数虽较上月都有所下降,但仍都保持在扩张区间,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仍在53%以上,装备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仍在51%以上,显示新动能市场需求整体保持稳中有增势头,国内市场需求更是较好增长。

此外,消费品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也处于50%的理论临界点,意味着消费品制造业国内市场需求较好释放。

“综合来看,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对制造业起到了坚实的支撑作用,较好稳住市场需求底盘,外贸环境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整体可控。”文韬说,从生产看,4月份,制造业生产指数虽较上月有所下降,但指数仍接近50%的临界点,表明生产端的环比波动较小。行业方面,高技术制造业的生产指数还保持在52%的较好水平,装备制造业生产指数也稳定在50%的临界点,消费品制造业生产指数保持在50%以上。从不同规模企业来看,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生产指数都接近50%,小型企业生产指数保持在50%以上。

文韬指出,由此看来,4月份制造业整体生产活动虽有所下降,但下降态势可控,新动能和消费品生产继续稳中有增。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景气度方面,4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4%,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9%,环比下降1.5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明明认为,4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明确要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服务消费再贷款、补贴等政策的支持下服务业有望加快扩张。

陈雳表示,当前扩内需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投资有望成为亮点。关税博弈对出口的影响预计将逐步显现,但随着国内稳就业、稳企业、促消费等政策进一步发力,消费有望延续温和复苏态势。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有望加速发行,促进重点项目加快落地,为基础设施投资稳健增长提供支撑。

稳就业、提振消费方面,通过“以工代赈”和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就业,叠加养老、文旅等服务消费促进措施,有助于提振居民收入预期和消费意愿,促进内需回暖。扩投资方面,会议明确“扩大有效投资”,结合4月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至60.9%,预计基建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加快,一定程度上拉动钢铁、建材等上游行业需求。稳外贸方面,“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的外贸支持政策,可有针对性地缓解外部冲击对重点行业的影响。



4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4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PMI)为49.0%,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

分析认为,4月份外贸环境的变化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一定的扰动,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短期有所放缓,原材料采购、市场价格等方面也有所波动,但国内需求稳定释放,缓解了出口订单下行的压力,新动能和消费品生产继续稳中有增。

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走低

4月份,制造业PMI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至49.0%,降至临界点以下。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这是受前期制造业较快增长形成较高基数叠加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等因素影响。

从13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下降,指数降幅在0.1至5.5个百分点之间。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副主任吴翌琳对记者表示,4月中国制造业PMI景气度环比走低主要是受外需收缩和政策效应递减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4月新出口订单指数降至44.7%,较上月大幅下滑4.3个百分点,对美出口关税政策落地、欧美制造业需求放缓等因素导致出口订单锐减,拖累整体新订单指数回落。此外,企业库存去化速度放缓,原材料库存指数降至47.0%,采购量指数回落至46.3%,显示企业主动补库存意愿不足。此外,国际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内煤炭、钢铁等基础原材料价格下行,这些都反映了下游需求疲软,企业盈利空间受限。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谈到,4月份国外需求短期收紧的情况较为普遍。分行业看,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均较上月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基础原材料行业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下降接近5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下降接近3个百分点。制造业大、中、小企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均较上月下降4个百分点左右。国外需求短期收紧拖累了制造业整体市场需求。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在外部扰动加剧下,制造业新出口订单以及新订单指数面临持续下行的风险,政策端可通过提振内需的方式,稳民生、稳就业,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向好

数据显示,从重点行业看,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5%,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其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52.0%及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延续较好发展态势。装备制造业、消费品行业和高耗能行业PMI分别为49.6%、49.4%和47.7%,比上月下降2.4、0.6和1.6个百分点,景气水平不同程度回落。

吴翌琳表示,4月高技术制造业PMI保持在景气区间且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表明该领域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增长动能。综合研判,4月的高技术制造业的带动力量主要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三个子行业的快速扩张。

“未来需持续关注创新转化效率和国际竞争格局变化,其增长动能有望在中长期继续引领制造业结构优化。”吴翌琳说。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谈到,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车购税减免等优惠政策的支持,航空航天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使得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8.0%及以上较高景气区间,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效果显现,医药行业产需指数均位于53.0%及以上。

经济稳定运行仍有较好基础

在文韬看来,4月份外贸环境的变化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一定的扰动,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短期有所放缓,原材料采购、市场价格等方面也有所波动,但是我国经济底座依然稳固。

4月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水平明显高于新出口订单指数,新订单指数环比降幅也小于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显示在出口订单较上月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制造业整体接单较上月仅有小幅收缩,对比之下说明国内需求稳定释放,缓解了出口订单下行的压力。尤其是从行业来看,新动能的新订单指数虽较上月都有所下降,但仍都保持在扩张区间,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仍在53%以上,装备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仍在51%以上,显示新动能市场需求整体保持稳中有增势头,国内市场需求更是较好增长。

此外,消费品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也处于50%的理论临界点,意味着消费品制造业国内市场需求较好释放。

“综合来看,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对制造业起到了坚实的支撑作用,较好稳住市场需求底盘,外贸环境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整体可控。”文韬说,从生产看,4月份,制造业生产指数虽较上月有所下降,但指数仍接近50%的临界点,表明生产端的环比波动较小。行业方面,高技术制造业的生产指数还保持在52%的较好水平,装备制造业生产指数也稳定在50%的临界点,消费品制造业生产指数保持在50%以上。从不同规模企业来看,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生产指数都接近50%,小型企业生产指数保持在50%以上。

文韬指出,由此看来,4月份制造业整体生产活动虽有所下降,但下降态势可控,新动能和消费品生产继续稳中有增。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景气度方面,4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4%,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9%,环比下降1.5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明明认为,4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明确要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服务消费再贷款、补贴等政策的支持下服务业有望加快扩张。

陈雳表示,当前扩内需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投资有望成为亮点。关税博弈对出口的影响预计将逐步显现,但随着国内稳就业、稳企业、促消费等政策进一步发力,消费有望延续温和复苏态势。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有望加速发行,促进重点项目加快落地,为基础设施投资稳健增长提供支撑。

稳就业、提振消费方面,通过“以工代赈”和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就业,叠加养老、文旅等服务消费促进措施,有助于提振居民收入预期和消费意愿,促进内需回暖。扩投资方面,会议明确“扩大有效投资”,结合4月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至60.9%,预计基建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加快,一定程度上拉动钢铁、建材等上游行业需求。稳外贸方面,“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的外贸支持政策,可有针对性地缓解外部冲击对重点行业的影响。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