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4月30日电 汽车智能辅助驾驶正在从喧嚣回归安全第一性。2025上海车展上,汽车企业更趋理性,“流量”至上开始收敛,“高阶智驾”“自动驾驶”“全民智驾”等曾经的高频词汇被“下架”,车企不再以“花式”技术词汇来吸引消费者,取而代之的是统一使用L2级辅助驾驶等符合技术等级的规范术语。
技术狂奔,配套不足
从电动化的上半场到智能化的下半场,智能辅助驾驶无疑是当前阶段汽车产业的热点和焦点。
有统计数据显示,除了各大整车企业悉数展示自家的智能辅助驾驶能力外,有超过50家智能辅助驾驶相关企业参加本届车展,包括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车规级芯片、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等。参展商既包括博世、安波福、马瑞利等国际巨头,也包括地平线、魔门塔(Momenta)、佑驾创新、芯擎科技、小马智行等本土明星企业。
就在车展举办前夕,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在工作会上,强调企业应按照《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领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要求,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部分电动汽车的交通事故、社交媒体上“脱手”开车、睡觉开车的“吸睛”视频,暴露的是技术狂奔但配套不足的安全隐患。
市场研究机构J.D. Power君迪的 2024中国汽车智能化体验研究(TXI)指出,当前的智能辅助驾驶呈现出:技术走得太快,用户却还未“毕业”;教育缺位,讲得不标准不统一这两大问题。
J.D.Power中国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杨涛对记者表示,大多数消费者在实际了解先进的智能功能时,最普遍感到“不易理解/难以使用”和“不稳定/不准确”,他们不仅依赖4S店交车演示和“培训”,还通过社交媒体、车辆App等多元渠道获取知识,这类内容缺乏统一标准,极易造成误导诱发不当操作。车企此前的智能驾驶功能用户培训,形式大于内容,且没有标准、统一的教育语言。
“技术要向前走,但不能没有方向。只有让用户真正理解并掌握智能化相关功能,先进技术才能成为行业走得更稳的支撑。”杨涛说。
理性营销+保险赋能 车企拿出实际行动
从车展现场看,一些实实在在的智能驾驶安全配套措施正在陆续出炉。
车展期间,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联合11家车企代表在27日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共同发起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涉及技术先行、营销透明、用户为本、标准共建四方面内容。
“汽车智能化趋势肯定是未来,但是安全一定是我们坚守的底线。”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车展发布会上宣布,即将开启AI智能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着重强化对于辅助驾驶功能边界的说明,以及新功能的体验与说明。
小鹏同期宣布售价为239元的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正式上线,该服务覆盖场景全、保险公司广、赔付不限次、全车系可享,最高保险赔付100万元。这一服务可以理解为“智能辅助驾驶保险”。购买此项服务后,在开启小鹏智能辅助驾驶NGP时,若因NGP问题导致的事故,企业将负责赔付,在NGP退出5秒时间内的事故,企业也将赔付。
此前,鸿蒙智行、阿维塔等车企也推出过类似的智能辅助驾驶保险产品,最高赔付额数百万元。
与此同时,第三方机构也试图做出评价指标帮助消费者认识不同产品的能力。J.D. Power君迪与专业媒体AutoLab,共同发起辅助驾驶评价体系,希望构建一套科学、透明、贴近用户真实需求的辅助驾驶评价体系。
回归安全第一 让耐心融入产业创新基因
主管部门出手规范行业,在短期内给汽车智能辅助驾驶的发展降温,但降温是为了走得更稳。技术可以进步,但安全必须优先。
“未来一定会走向自动驾驶,但是这个路径需要耐心,要下苦功夫解决最难的问题。”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说。
瑞银投资银行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告诉记者,与两个月之前车企对智能辅助驾驶的宣传端、营销端的狂热相比,各家车企在车展上的态度有了近乎180度的“转弯”,所谓的“智驾”在企业层面急剧降温。车企纷纷表示将严格执行最新指导原则,强调现阶段是辅助驾驶,而非“自动驾驶”。
“技术进一步,营销退一步,企业本着对社会、用户安全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强调智能化技术的边界。”巩旻说。
安波福中国及亚太区总裁杨晓明对记者说,高级辅助驾驶领域目前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一是更注重安全性,注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不要误导客户带来误导,不能有未知或者非预期行为产生。
“有关部门对智能辅助驾驶的收紧,从技术严谨的角度来讲,是回归到正常状态。目前,任何一个主机厂所开发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都是L2级,市场回归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第一性原理。”杨晓明说。
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林金文告诉记者,从长远来看,规范智能辅助驾驶,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利好,企业必须在规范和安全的基础上去做技术的革命性创新和应用推动。
安波福主动安全与用户体验中国区总经理唐海宜表示:“随着整体系统架构、软件架构、算法模型架构等等都加入安全考虑,高级辅助驾驶的发展方向是不可逆的,普及率会越来越高。”
L4级以上无人驾驶的发展也因此受益。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彭军认为,行业规范让用户对L2、L3、L4之间的差异有有更好的认知。“L2级和L4级不仅是技术的差异,更大的差异是安全责任人是谁。任何辅助驾驶,司机和用户永远是第一责任人,L4级别则是无人驾驶,第一责任人是车。”
策划:姜微
统筹:何欣荣、陈云富
采写:王鹤
编辑:李一帆
签发:何欣荣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出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上海4月30日电 汽车智能辅助驾驶正在从喧嚣回归安全第一性。2025上海车展上,汽车企业更趋理性,“流量”至上开始收敛,“高阶智驾”“自动驾驶”“全民智驾”等曾经的高频词汇被“下架”,车企不再以“花式”技术词汇来吸引消费者,取而代之的是统一使用L2级辅助驾驶等符合技术等级的规范术语。
技术狂奔,配套不足
从电动化的上半场到智能化的下半场,智能辅助驾驶无疑是当前阶段汽车产业的热点和焦点。
有统计数据显示,除了各大整车企业悉数展示自家的智能辅助驾驶能力外,有超过50家智能辅助驾驶相关企业参加本届车展,包括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车规级芯片、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等。参展商既包括博世、安波福、马瑞利等国际巨头,也包括地平线、魔门塔(Momenta)、佑驾创新、芯擎科技、小马智行等本土明星企业。
就在车展举办前夕,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在工作会上,强调企业应按照《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领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要求,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部分电动汽车的交通事故、社交媒体上“脱手”开车、睡觉开车的“吸睛”视频,暴露的是技术狂奔但配套不足的安全隐患。
市场研究机构J.D. Power君迪的 2024中国汽车智能化体验研究(TXI)指出,当前的智能辅助驾驶呈现出:技术走得太快,用户却还未“毕业”;教育缺位,讲得不标准不统一这两大问题。
J.D.Power中国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杨涛对记者表示,大多数消费者在实际了解先进的智能功能时,最普遍感到“不易理解/难以使用”和“不稳定/不准确”,他们不仅依赖4S店交车演示和“培训”,还通过社交媒体、车辆App等多元渠道获取知识,这类内容缺乏统一标准,极易造成误导诱发不当操作。车企此前的智能驾驶功能用户培训,形式大于内容,且没有标准、统一的教育语言。
“技术要向前走,但不能没有方向。只有让用户真正理解并掌握智能化相关功能,先进技术才能成为行业走得更稳的支撑。”杨涛说。
理性营销+保险赋能 车企拿出实际行动
从车展现场看,一些实实在在的智能驾驶安全配套措施正在陆续出炉。
车展期间,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联合11家车企代表在27日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共同发起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涉及技术先行、营销透明、用户为本、标准共建四方面内容。
“汽车智能化趋势肯定是未来,但是安全一定是我们坚守的底线。”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车展发布会上宣布,即将开启AI智能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着重强化对于辅助驾驶功能边界的说明,以及新功能的体验与说明。
小鹏同期宣布售价为239元的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正式上线,该服务覆盖场景全、保险公司广、赔付不限次、全车系可享,最高保险赔付100万元。这一服务可以理解为“智能辅助驾驶保险”。购买此项服务后,在开启小鹏智能辅助驾驶NGP时,若因NGP问题导致的事故,企业将负责赔付,在NGP退出5秒时间内的事故,企业也将赔付。
此前,鸿蒙智行、阿维塔等车企也推出过类似的智能辅助驾驶保险产品,最高赔付额数百万元。
与此同时,第三方机构也试图做出评价指标帮助消费者认识不同产品的能力。J.D. Power君迪与专业媒体AutoLab,共同发起辅助驾驶评价体系,希望构建一套科学、透明、贴近用户真实需求的辅助驾驶评价体系。
回归安全第一 让耐心融入产业创新基因
主管部门出手规范行业,在短期内给汽车智能辅助驾驶的发展降温,但降温是为了走得更稳。技术可以进步,但安全必须优先。
“未来一定会走向自动驾驶,但是这个路径需要耐心,要下苦功夫解决最难的问题。”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说。
瑞银投资银行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告诉记者,与两个月之前车企对智能辅助驾驶的宣传端、营销端的狂热相比,各家车企在车展上的态度有了近乎180度的“转弯”,所谓的“智驾”在企业层面急剧降温。车企纷纷表示将严格执行最新指导原则,强调现阶段是辅助驾驶,而非“自动驾驶”。
“技术进一步,营销退一步,企业本着对社会、用户安全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强调智能化技术的边界。”巩旻说。
安波福中国及亚太区总裁杨晓明对记者说,高级辅助驾驶领域目前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一是更注重安全性,注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不要误导客户带来误导,不能有未知或者非预期行为产生。
“有关部门对智能辅助驾驶的收紧,从技术严谨的角度来讲,是回归到正常状态。目前,任何一个主机厂所开发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都是L2级,市场回归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第一性原理。”杨晓明说。
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林金文告诉记者,从长远来看,规范智能辅助驾驶,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利好,企业必须在规范和安全的基础上去做技术的革命性创新和应用推动。
安波福主动安全与用户体验中国区总经理唐海宜表示:“随着整体系统架构、软件架构、算法模型架构等等都加入安全考虑,高级辅助驾驶的发展方向是不可逆的,普及率会越来越高。”
L4级以上无人驾驶的发展也因此受益。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彭军认为,行业规范让用户对L2、L3、L4之间的差异有有更好的认知。“L2级和L4级不仅是技术的差异,更大的差异是安全责任人是谁。任何辅助驾驶,司机和用户永远是第一责任人,L4级别则是无人驾驶,第一责任人是车。”
策划:姜微
统筹:何欣荣、陈云富
采写:王鹤
编辑:李一帆
签发:何欣荣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出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