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化:以工业化思维重塑现代农业

新华财经

2天前

新华财经昆明4月29日电(记者张新新王小璐卫韦华)在云南晋宁云天化产业现代化示范园的智能温室内,数十万株月季正在经历一场精密的环境编程——温度波动可控制在±0.5℃,光照强度按分钟级调节,仿佛每一朵月季都配备了专属的生活管家,精心照料着它们的生长。

新华财经昆明4月29日电(记者张新新 王小璐 卫韦华)在云南晋宁云天化产业现代化示范园的智能温室内,数十万株月季正在经历一场精密的环境编程——温度波动可控制在±0.5℃,光照强度按分钟级调节,仿佛每一朵月季都配备了专属的生活管家,精心照料着它们的生长。这一令人叹为观止的场景,正是云南云天化凭借“工业基因”为农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重塑农业DNA的生动写照。

智能工厂下乡 重构农业生产逻辑

红外线成像系统如同敏锐的“眼睛”,精准识别花朵的开放度,并自动对其进行分级。随后,花朵在自动包装机器的有序操作下,迅速完成切枝、捆扎、包装等一系列工序,整齐地被打成10枝一扎的商品花。紧接着,经过套袋、贴标、入库等环节,再通过专业的冷链运输,仅仅48小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消费者就能收到这份来自云南的芬芳。

1.jpg

图片说明:生产线上等待分级打包的月季

这是晋宁云天化花卉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内处理鲜切月季的标准化流程,这座占地1450亩的示范园,堪称现代农业的“超级造物车间”。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让单位产量实现了惊人的300%提升;回水循环利用技术让产业园的回水经回收消毒后被再利用,既降成本又助力当地生态治理。智能环控系统就像一个精密的“大脑”,将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分解为数百个可量化的参数,甚至能让一朵月季的开花时间都能如人所愿地精准把控。

4.jpg

图片说明:现代化的机器正对月季进行分级

这座如同“钢铁花房”的示范园,已经成功培育出32个自主花卉品种,其中8个品种已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打破了国外品种长期以来的垄断局面。如今,示范园每天约可生产50万枝鲜切月季,年产值接近亿元,成为了农业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新农人革命 流水线上的数字工匠

在晋宁云天化花卉产业现代化示范园里,54岁的白美英正熟练地给月季修枝。来自玉溪的她,原本只是一名普通农民,但经过园区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如今已成为月季种植修剪领域的“行家”。

2.jpg

图片说明:晋宁云天化产业现代化示范园智能温室内的一角

云天化花匠铺生产部部长助理李鑫介绍,自园区投产以来,已经成功培育了1023名农户。这些农户在园区的精心培养下,完成了从传统农民到产业化工人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华丽转身。他们不仅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还具备了科学的管理能力,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企业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优势,面向周边农户不定期开展种植管理及鲜切花生产技术培训指导。目前,已经为1700余户农户提供了专业服务,辐射种植面积达1.2万亩。在企业的帮助下,这些农户种植的高品质花占比平均提升了超过20%,实现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显著提高。

农田里的实验室 科技赋能农业变革

为了破解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转化难、产业链协同弱、农民增收慢等难题,云天化以科技小院为重要载体,积极探索“实验室—农田”无缝衔接的产融协同新路径。

在依托示范园建设的花卉科技小院里,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学生与企业员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形成了紧密的科研团队。他们联合开展种苗研发、种植技术革新、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难点攻关。

2024年,在科技小院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成功栽培花卉新品种30余个,将育种周期从9至10年大幅缩短到4至5年,每年产花茬数增至6到7茬,产量增加了20%至30%。同时,创建了采后综合保鲜技术体系,让花卉的瓶插期延长了5到7天,大大提高了花卉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云天化已在全国12个省份建成36个科技小院,聚焦50余种作物体系,开发了1221套种植方案,构建了包含200多种作物、6084种病虫害的数据库,为3000万亩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提供了近距离、全方位的服务。

从传统的化肥生产商延伸到农业综合服务领域,云天化凭借独特的工业化思维,破解了农业发展中的碎片化、低效化困局。当智能温室取代了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模式,当农民华丽转型为产业工人,这场发生在西南大地的农业产业革命,正在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写下鲜活注脚。(参与调研:肖艳)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昆明4月29日电(记者张新新王小璐卫韦华)在云南晋宁云天化产业现代化示范园的智能温室内,数十万株月季正在经历一场精密的环境编程——温度波动可控制在±0.5℃,光照强度按分钟级调节,仿佛每一朵月季都配备了专属的生活管家,精心照料着它们的生长。

新华财经昆明4月29日电(记者张新新 王小璐 卫韦华)在云南晋宁云天化产业现代化示范园的智能温室内,数十万株月季正在经历一场精密的环境编程——温度波动可控制在±0.5℃,光照强度按分钟级调节,仿佛每一朵月季都配备了专属的生活管家,精心照料着它们的生长。这一令人叹为观止的场景,正是云南云天化凭借“工业基因”为农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重塑农业DNA的生动写照。

智能工厂下乡 重构农业生产逻辑

红外线成像系统如同敏锐的“眼睛”,精准识别花朵的开放度,并自动对其进行分级。随后,花朵在自动包装机器的有序操作下,迅速完成切枝、捆扎、包装等一系列工序,整齐地被打成10枝一扎的商品花。紧接着,经过套袋、贴标、入库等环节,再通过专业的冷链运输,仅仅48小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消费者就能收到这份来自云南的芬芳。

1.jpg

图片说明:生产线上等待分级打包的月季

这是晋宁云天化花卉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内处理鲜切月季的标准化流程,这座占地1450亩的示范园,堪称现代农业的“超级造物车间”。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让单位产量实现了惊人的300%提升;回水循环利用技术让产业园的回水经回收消毒后被再利用,既降成本又助力当地生态治理。智能环控系统就像一个精密的“大脑”,将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分解为数百个可量化的参数,甚至能让一朵月季的开花时间都能如人所愿地精准把控。

4.jpg

图片说明:现代化的机器正对月季进行分级

这座如同“钢铁花房”的示范园,已经成功培育出32个自主花卉品种,其中8个品种已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打破了国外品种长期以来的垄断局面。如今,示范园每天约可生产50万枝鲜切月季,年产值接近亿元,成为了农业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新农人革命 流水线上的数字工匠

在晋宁云天化花卉产业现代化示范园里,54岁的白美英正熟练地给月季修枝。来自玉溪的她,原本只是一名普通农民,但经过园区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如今已成为月季种植修剪领域的“行家”。

2.jpg

图片说明:晋宁云天化产业现代化示范园智能温室内的一角

云天化花匠铺生产部部长助理李鑫介绍,自园区投产以来,已经成功培育了1023名农户。这些农户在园区的精心培养下,完成了从传统农民到产业化工人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华丽转身。他们不仅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还具备了科学的管理能力,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企业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优势,面向周边农户不定期开展种植管理及鲜切花生产技术培训指导。目前,已经为1700余户农户提供了专业服务,辐射种植面积达1.2万亩。在企业的帮助下,这些农户种植的高品质花占比平均提升了超过20%,实现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显著提高。

农田里的实验室 科技赋能农业变革

为了破解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转化难、产业链协同弱、农民增收慢等难题,云天化以科技小院为重要载体,积极探索“实验室—农田”无缝衔接的产融协同新路径。

在依托示范园建设的花卉科技小院里,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学生与企业员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形成了紧密的科研团队。他们联合开展种苗研发、种植技术革新、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难点攻关。

2024年,在科技小院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成功栽培花卉新品种30余个,将育种周期从9至10年大幅缩短到4至5年,每年产花茬数增至6到7茬,产量增加了20%至30%。同时,创建了采后综合保鲜技术体系,让花卉的瓶插期延长了5到7天,大大提高了花卉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云天化已在全国12个省份建成36个科技小院,聚焦50余种作物体系,开发了1221套种植方案,构建了包含200多种作物、6084种病虫害的数据库,为3000万亩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提供了近距离、全方位的服务。

从传统的化肥生产商延伸到农业综合服务领域,云天化凭借独特的工业化思维,破解了农业发展中的碎片化、低效化困局。当智能温室取代了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模式,当农民华丽转型为产业工人,这场发生在西南大地的农业产业革命,正在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写下鲜活注脚。(参与调研:肖艳)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