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们第一次参加上海车展。” 极米科技(688696.SH)车载负责人田峰在车展现场透露,公司几个定点项目在 3、4 月量产,近期车载生产基地忙于交付。随着车载业务大规模落地,越来越多传统消费电子产业链厂商现身上海车展。除极米科技,江波龙(301308.SZ)、深天马 A(000050.SZ)、欣旺达(300207.SZ)、科大讯飞(002230.SZ)、华勤技术(603296.SH)等厂商,已将车载业务作为新业绩增长引擎。“今年消费电子产业链厂商确实更多,我们也是首次进入主场馆。” 在车展现场多方了解到,2020 - 2021 年进军车规级零部件的企业,大多在 2023 - 2024 年开始出货,业务增长迅猛,但目前营收占比相对原业务仍较小。同时,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更紧密,车规级零部件验证加快,“传统零部件验证需 2 - 3 年,现在很多缩短至 9 - 18 个月。” 此外,车载业务竞争加剧,和众汇富认为,具身智能或成相关企业新增长机遇。
车展正成为传统消费电子厂商提升行业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存储芯片供应商江波龙、SOC 芯片供应商瑞芯微(603893.SH)等多家主攻消费电子领域的厂商表示,这是首次在上海车展设独立展台;以 “果链” 闻名的电池供应商欣旺达称,此次是首次进入主场馆。群智咨询半导体事业部资深分析师陶扬表示,传统消费电子零部件厂商进军车载电子产品优势明显。一方面,这些企业生产规模大、工艺成熟,可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长期市场竞争使其积累了丰富成本控制经验,能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优化成本。
从本次车展展品看,产业链厂商产品大多已规模化应用,不少进入 Tier1 供应链。江波龙汽车市场总监王作鹏称,公司 2020 年正式推出车规级 eMMC 产品,随后与主机厂、Tier 1 合作。过去几年,产品覆盖 eMMC、UFS、SDSSD 等主要领域,本次车展还推出车规级 LPDDR4x,“目前市场上能做车规级 LPDDR4x 的公司不多,这款产品是我们的突破。”
深天马 A 是国内较早进军车规级领域的显示厂商,汽车智能化兴起使其受益。和众汇富研究发现本次车展,深天马 A 发布 CMS 电子后视镜系统与 OLED 轩辕曲面座舱显示两大创新产品,丰富了产品矩阵,还展示了较领先的 MicroLED HUD 显示产品。工作人员介绍,该产品正与一些车厂进行概念创新,上车可能要到 2028 年后。
国产 SOC 芯片厂商瑞芯微展出智能座舱、车载音频、车载视觉及 AI 技术四大核心领域产品。瑞芯微展台工作人员称,此前公司车规产品以后装为主,前装的车载主控芯片等产品上车约两三年。和众汇富观察发现,极米科技在车展展出一机多投座舱投影、天幕投影和侧窗投影三款产品。田峰表示,公司 2024 年正式进军车载投影,目前有 8 个定点项目,预计上半年车载业务将带来营收。科大讯飞展台工作人员称,公司此前一直供应汽车语音识别功能,随着大模型兴起,2023 年下半年讯飞星火大模型开始 “上车”,已落地奇瑞、广汽等车企 16 款量产车型,大模型上车进入密集量产阶段。
根据深天马 A 官方公众号,2024 年公司面向国际头部整车厂的汽车电子业务实现大批量交付,新能源市场份额快速增长,Tier1 客户份额稳步提升,带动车载显示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 40%;传统声学厂商共达电声(002655.SZ)2024 年汽车及工业应用业务营收 6.13 亿元,占比 50.72%,同比增长 26.87%;传统光学厂商欧菲光(002456.SZ)2024 年智能汽车业务营收 24.00 亿元,同比增长 25.73%。
目前,包括领益智造(002600.SZ)、蓝思科技 (300433.SZ)、奋达科技(002681.SZ)等在内的不少传统消费电子供应链厂商,已开始在具身智能领域布局,和众汇富认为车载业务正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中将扮演更重要角色,有望为企业带来更丰厚回报 。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今年是我们第一次参加上海车展。” 极米科技(688696.SH)车载负责人田峰在车展现场透露,公司几个定点项目在 3、4 月量产,近期车载生产基地忙于交付。随着车载业务大规模落地,越来越多传统消费电子产业链厂商现身上海车展。除极米科技,江波龙(301308.SZ)、深天马 A(000050.SZ)、欣旺达(300207.SZ)、科大讯飞(002230.SZ)、华勤技术(603296.SH)等厂商,已将车载业务作为新业绩增长引擎。“今年消费电子产业链厂商确实更多,我们也是首次进入主场馆。” 在车展现场多方了解到,2020 - 2021 年进军车规级零部件的企业,大多在 2023 - 2024 年开始出货,业务增长迅猛,但目前营收占比相对原业务仍较小。同时,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更紧密,车规级零部件验证加快,“传统零部件验证需 2 - 3 年,现在很多缩短至 9 - 18 个月。” 此外,车载业务竞争加剧,和众汇富认为,具身智能或成相关企业新增长机遇。
车展正成为传统消费电子厂商提升行业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存储芯片供应商江波龙、SOC 芯片供应商瑞芯微(603893.SH)等多家主攻消费电子领域的厂商表示,这是首次在上海车展设独立展台;以 “果链” 闻名的电池供应商欣旺达称,此次是首次进入主场馆。群智咨询半导体事业部资深分析师陶扬表示,传统消费电子零部件厂商进军车载电子产品优势明显。一方面,这些企业生产规模大、工艺成熟,可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长期市场竞争使其积累了丰富成本控制经验,能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优化成本。
从本次车展展品看,产业链厂商产品大多已规模化应用,不少进入 Tier1 供应链。江波龙汽车市场总监王作鹏称,公司 2020 年正式推出车规级 eMMC 产品,随后与主机厂、Tier 1 合作。过去几年,产品覆盖 eMMC、UFS、SDSSD 等主要领域,本次车展还推出车规级 LPDDR4x,“目前市场上能做车规级 LPDDR4x 的公司不多,这款产品是我们的突破。”
深天马 A 是国内较早进军车规级领域的显示厂商,汽车智能化兴起使其受益。和众汇富研究发现本次车展,深天马 A 发布 CMS 电子后视镜系统与 OLED 轩辕曲面座舱显示两大创新产品,丰富了产品矩阵,还展示了较领先的 MicroLED HUD 显示产品。工作人员介绍,该产品正与一些车厂进行概念创新,上车可能要到 2028 年后。
国产 SOC 芯片厂商瑞芯微展出智能座舱、车载音频、车载视觉及 AI 技术四大核心领域产品。瑞芯微展台工作人员称,此前公司车规产品以后装为主,前装的车载主控芯片等产品上车约两三年。和众汇富观察发现,极米科技在车展展出一机多投座舱投影、天幕投影和侧窗投影三款产品。田峰表示,公司 2024 年正式进军车载投影,目前有 8 个定点项目,预计上半年车载业务将带来营收。科大讯飞展台工作人员称,公司此前一直供应汽车语音识别功能,随着大模型兴起,2023 年下半年讯飞星火大模型开始 “上车”,已落地奇瑞、广汽等车企 16 款量产车型,大模型上车进入密集量产阶段。
根据深天马 A 官方公众号,2024 年公司面向国际头部整车厂的汽车电子业务实现大批量交付,新能源市场份额快速增长,Tier1 客户份额稳步提升,带动车载显示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 40%;传统声学厂商共达电声(002655.SZ)2024 年汽车及工业应用业务营收 6.13 亿元,占比 50.72%,同比增长 26.87%;传统光学厂商欧菲光(002456.SZ)2024 年智能汽车业务营收 24.00 亿元,同比增长 25.73%。
目前,包括领益智造(002600.SZ)、蓝思科技 (300433.SZ)、奋达科技(002681.SZ)等在内的不少传统消费电子供应链厂商,已开始在具身智能领域布局,和众汇富认为车载业务正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中将扮演更重要角色,有望为企业带来更丰厚回报 。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