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风险“解除”了吗?

申万宏源宏观

1周前

摘要

对等关税冲击后,美元-美债的避险属性备受考验。从资金流量及期货空头头寸看,基差交易及海外抛售可能均非美债下跌的主因。谁在“抛售”美债?未来还需关注哪些潜在风险?

一、热点思考:美债,风险“解除”了吗?

(一)股债汇“三杀”,这次有何不同?

7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过8次股债汇“三杀”,其中3次出现了衰退。股债汇“三杀”的宏观场景有:一是美联储政策剧烈调整;二是大宗或地缘冲击;三是经济、金融重大冲击。期间,美股单日平均下跌4.6个点,10年美债利率平均上涨15BP,美元平均下跌1.3个百分点。

对等关税冲击后,美元、美债的避险属性均未体现。2020年3月,美国市场出现资金争夺(Dash for Cash),各类资产均被抛售以换取现金,但美债指数短期下跌后,2月至3月仍上涨15%,避险功能未受质疑;2025年的不同之处在于,美债出现更长时间的下跌。

从资金流量观察,美国债券市场资金流出方主要为美国本土资金、其次为欧洲。参考EPFR数据,4月8日,美国债市资金流出量达88亿美元,为近10年来第二大单日净流出量。从国别上来看,美国本土资金净流出最大,其次为欧洲。4月16日之后,债券市场资金转为净流入。

(二)美债“暴跌”,谁是“始作俑者”?

对冲基金基差交易平仓或并非此次美债下跌主因。2022年后,美国对冲基金基差交易规模扩大,积累了9800亿美债期货空头头寸。对等关税冲击后,对冲基金美债期货空头未出现大规模的平仓。4月4日至11日,对冲基金美债空头规模仍然从9459亿扩大至9786亿美元。

海外官方未出现美债抛售。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债比重为33%,美联储占比15%,美国家庭部门占比10%,海外投资者仍是占比最大的美债投资群体。根据美联储数据,4月2日至4月23日,由美联储托管的海外当局美债规模仍然小幅扩大,由2.93万亿增加至2.94万亿美元。

非杠杆债券基金的抛售可能是美债下跌的主因之一。4月9日当周,债券型共同基金流出316亿美元,4月仅前两周的流出量已达515亿美元,超出硅谷银行危机及2023年10月美债抛售时期的水平。此类基金杠杆水平较低,可用于直接借款的杠杆上限为资产净值的33.3%。

(三)流动性冲击之后,未来需关注哪些美债风险?

极端债务墙风险不大,但美债供给压力或将上升。2024年,美债总发行规模29万亿美元,总偿还27万亿美元,净发行规模1.8万亿。今年4到6月,美债到期量约每月2万亿美元,且以短债为主,债务墙风险或可空。从净发债规模来看,国债净发行压力或随赤字规模上升。

减税法案或导致赤字进一步扩大。4月,众议院通过“美丽大法案”框架,包括减税5.3万亿美元、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减支40亿美元。减支规模远不及2月份提出的2万亿削减量。若以参议院版本计算,减税通过后,未来十年赤字增量将由原先的2.8万亿扩大至5.8万亿。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美国经济放缓超预期;美联储再次转“鹰”

报告正文

对等关税冲击后,美元-美债的避险属性备受考验。从资金流量及期货空头头寸看,基差交易及海外抛售可能均非美债下跌的主因。谁在“抛售”美债?未来还需关注哪些潜在风险?

一、热点思考:美债,风险“解除”了吗?

(一)股债汇“三杀”,这次有何不同?

70年代初以来,美国共出现过8次股债汇“三杀”,其中3次对应着衰退。1971年至2024年,美国共出现8次股债汇“三杀”,按触发因素划分可分为三种:一是货币政策剧烈调整(如2022年5月加息、2000年1月);二是大宗商品、地缘冲击(如1978年12月、1990年8月);三是经济、金融重大冲击(如2020年3月、2008年9月)。出现股债汇“三杀”时,美股单日平均下跌4.6个点,10年美债利率平均上涨15BP,美元平均下跌1.3个百分点。从后续走势来看,有3次冲击后,美国确认经济衰退,分别是2020年疫情冲击、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1990年海湾战争。如果仅为单一金融政策冲击(如加息担忧),则未必衰退。

2025年关税冲击后,市场对美债的安全性质疑加大。2020年3月10日前后,美国出现疫情引发的流动性冲击,货币市场基金遭遇巨额赎回,恐慌下美国市场出现资金争夺(Dash for Cash),各类资产均被抛售以换取现金。美债指数短期下跌后,2月至3月仍上涨15%,避险功能未受质疑。2025年的不同之处,市场对美债的安全性疑虑加重,4月2日至23日,冲击消退的情形下,美国长债指数仍下跌。

从资金流量看,美债市场主要流出方为美国本土资金、其次为欧洲。参考EPFR数据,4月8日,美国债券市场资金流出量达88亿美元,为近10年来第二大单日净流出量,仅次于2020年疫情冲击时期。从国别上来看,美国本土资金净流出量最大,4月7日至4月11日美债利率急涨期间,美国资金流出量达到114亿美元,其次是欧洲爱尔兰的48亿美元,中国台湾16亿美元、西班牙3.4亿及日本2.4亿美元。爱尔兰是欧洲主要的基金与资产托管中心,资金行为或代表欧洲整体。4月11日之后,美国债券市场净流出量逐步减少,4月16日转为净流入。

(二)美债“暴跌”,谁是“始作俑者”?

对冲基金基差交易平仓可能并非美债下跌的主因。2022年后,美国对冲基金基差交易规模扩大,积累了9800亿美元的美债期货空头头寸。从CFTC公布的数据看,对等关税落地后,对冲基金的美债期货未出现大规模的平仓。4月4日至11日,对冲基金美债空头规模从9459亿扩大至9786亿美元,5年及10年期空头头寸扩幅较大。4月2日至4月9日,美债未平仓期货合约小幅下跌,但9日之后仍然继续扩大。总体显示美债期货未出现大规模的平仓压力。

海外官方未出现美债抛售。截至2024年12月,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债占比33%,美联储占比15%,美国家庭部门占比10%。海外投资者仍是占比最大的美债投资群体。根据美联储数据,4月2日至4月23日,由美联储托管的海外当局美债规模仍然小幅扩大,由2.93万亿增加至2.94万亿,表明海外官方未出现集中美债抛售。

外资机构共同基金可能是美债下跌的主要参与方之一。参考美国投资业协会数据,4月9日当周,债券型共同基金净流出316亿美元,其中应税债券基金净流出265亿美元,市政债券基金净流出51亿美元,4月仅前两周的净流出量已达515亿美元,超出硅谷银行危机及2023年10月美债抛售时期的水平。开放式共同基金受《1940年投资公司法》第18条限制,其可用于直接借款的杠杆上限为资产净值的33.3%,并且多数共同基金需满足每日申购赎回流动性要求,实际杠杆使用可能更低。

(三)流动性冲击之后,未来需关注哪些美债风险?

极端债务墙风险不大,但美债供给压力今年或上升。2024年,美债总发行规模29万亿美元,总偿还27万亿美元,净发行规模1.8万亿。2024年美债总发行结构中,84%为一年内到期的短债。14%为2到10年的中期国债,2%为10年以上的长期国债。短期国债中,80%的期限在26周以下。4月到6月,美国国债到期规模每月保持在2万亿美元左右,与2024年基本持平,极端债务墙风险不大。从净发债规模来看,今年国债净发行压力较去年或有所上升。净发行规模取决于赤字及美联储缩表规模,参考TBAC数据,预计2025年美债净发行量为2.1万亿。截至3月,美国财政赤字率7.0%,财年累计赤字1.3万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提高22%。

债务上限能否及时解决存在不确定性。债务上限解决时间取决于税收收入、财政支出及债务上限谈判进展。今年共和党将债务上限谈判与减税绑定在同一法案内,众参两院在削减支出、债务上限提高水平等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美国债务上限“X-Date”日期为2025年8月至9月,两党政策中心预计“X-Date”日期为2025年7月至10月。4月中旬缴税季显示,美国税收收入好于去年同期水平。截至4月23日,全年累计税收收入达1.7万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6万亿美元。美国财政部一般账户余额回升至5761亿美元,2023年4月同期,TGA余额仅为2962亿美元。当前TGA余额仍充裕,但若未及时达成一致提高上限,美债或再次受影响。

减税法案带来的赤字不确定性仍需关注。4月10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美丽大法案“框架,包括减税5.3万亿美元、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政府减支40亿美元。减支规模远不及2月份提出的2万亿支出削减量。未来,国会两院将着重解决分歧,并在1.5万亿到2万亿左右的减支规模上达成一致。若以初始版本计算,减税通过后,2026年赤字将抬升6800亿。若以参议院版本计算,减税通过后,未来十年赤字增量将由原先的2.8万亿扩大至5.8万亿。

风险提示

1、地缘政治冲突升级。俄乌冲突尚未终结,巴以冲突又起波澜。地缘政治冲突或加剧原油价格波动,扰乱全球“去通胀”进程和“软着陆”预期。

2、美国经济放缓超预期。关注美国就业、消费走弱风险。

3、美联储超预期转“鹰”。若美国通胀展现出更大韧性,可能会影响美联储未来降息节奏。



摘要

对等关税冲击后,美元-美债的避险属性备受考验。从资金流量及期货空头头寸看,基差交易及海外抛售可能均非美债下跌的主因。谁在“抛售”美债?未来还需关注哪些潜在风险?

一、热点思考:美债,风险“解除”了吗?

(一)股债汇“三杀”,这次有何不同?

7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过8次股债汇“三杀”,其中3次出现了衰退。股债汇“三杀”的宏观场景有:一是美联储政策剧烈调整;二是大宗或地缘冲击;三是经济、金融重大冲击。期间,美股单日平均下跌4.6个点,10年美债利率平均上涨15BP,美元平均下跌1.3个百分点。

对等关税冲击后,美元、美债的避险属性均未体现。2020年3月,美国市场出现资金争夺(Dash for Cash),各类资产均被抛售以换取现金,但美债指数短期下跌后,2月至3月仍上涨15%,避险功能未受质疑;2025年的不同之处在于,美债出现更长时间的下跌。

从资金流量观察,美国债券市场资金流出方主要为美国本土资金、其次为欧洲。参考EPFR数据,4月8日,美国债市资金流出量达88亿美元,为近10年来第二大单日净流出量。从国别上来看,美国本土资金净流出最大,其次为欧洲。4月16日之后,债券市场资金转为净流入。

(二)美债“暴跌”,谁是“始作俑者”?

对冲基金基差交易平仓或并非此次美债下跌主因。2022年后,美国对冲基金基差交易规模扩大,积累了9800亿美债期货空头头寸。对等关税冲击后,对冲基金美债期货空头未出现大规模的平仓。4月4日至11日,对冲基金美债空头规模仍然从9459亿扩大至9786亿美元。

海外官方未出现美债抛售。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债比重为33%,美联储占比15%,美国家庭部门占比10%,海外投资者仍是占比最大的美债投资群体。根据美联储数据,4月2日至4月23日,由美联储托管的海外当局美债规模仍然小幅扩大,由2.93万亿增加至2.94万亿美元。

非杠杆债券基金的抛售可能是美债下跌的主因之一。4月9日当周,债券型共同基金流出316亿美元,4月仅前两周的流出量已达515亿美元,超出硅谷银行危机及2023年10月美债抛售时期的水平。此类基金杠杆水平较低,可用于直接借款的杠杆上限为资产净值的33.3%。

(三)流动性冲击之后,未来需关注哪些美债风险?

极端债务墙风险不大,但美债供给压力或将上升。2024年,美债总发行规模29万亿美元,总偿还27万亿美元,净发行规模1.8万亿。今年4到6月,美债到期量约每月2万亿美元,且以短债为主,债务墙风险或可空。从净发债规模来看,国债净发行压力或随赤字规模上升。

减税法案或导致赤字进一步扩大。4月,众议院通过“美丽大法案”框架,包括减税5.3万亿美元、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减支40亿美元。减支规模远不及2月份提出的2万亿削减量。若以参议院版本计算,减税通过后,未来十年赤字增量将由原先的2.8万亿扩大至5.8万亿。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美国经济放缓超预期;美联储再次转“鹰”

报告正文

对等关税冲击后,美元-美债的避险属性备受考验。从资金流量及期货空头头寸看,基差交易及海外抛售可能均非美债下跌的主因。谁在“抛售”美债?未来还需关注哪些潜在风险?

一、热点思考:美债,风险“解除”了吗?

(一)股债汇“三杀”,这次有何不同?

70年代初以来,美国共出现过8次股债汇“三杀”,其中3次对应着衰退。1971年至2024年,美国共出现8次股债汇“三杀”,按触发因素划分可分为三种:一是货币政策剧烈调整(如2022年5月加息、2000年1月);二是大宗商品、地缘冲击(如1978年12月、1990年8月);三是经济、金融重大冲击(如2020年3月、2008年9月)。出现股债汇“三杀”时,美股单日平均下跌4.6个点,10年美债利率平均上涨15BP,美元平均下跌1.3个百分点。从后续走势来看,有3次冲击后,美国确认经济衰退,分别是2020年疫情冲击、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1990年海湾战争。如果仅为单一金融政策冲击(如加息担忧),则未必衰退。

2025年关税冲击后,市场对美债的安全性质疑加大。2020年3月10日前后,美国出现疫情引发的流动性冲击,货币市场基金遭遇巨额赎回,恐慌下美国市场出现资金争夺(Dash for Cash),各类资产均被抛售以换取现金。美债指数短期下跌后,2月至3月仍上涨15%,避险功能未受质疑。2025年的不同之处,市场对美债的安全性疑虑加重,4月2日至23日,冲击消退的情形下,美国长债指数仍下跌。

从资金流量看,美债市场主要流出方为美国本土资金、其次为欧洲。参考EPFR数据,4月8日,美国债券市场资金流出量达88亿美元,为近10年来第二大单日净流出量,仅次于2020年疫情冲击时期。从国别上来看,美国本土资金净流出量最大,4月7日至4月11日美债利率急涨期间,美国资金流出量达到114亿美元,其次是欧洲爱尔兰的48亿美元,中国台湾16亿美元、西班牙3.4亿及日本2.4亿美元。爱尔兰是欧洲主要的基金与资产托管中心,资金行为或代表欧洲整体。4月11日之后,美国债券市场净流出量逐步减少,4月16日转为净流入。

(二)美债“暴跌”,谁是“始作俑者”?

对冲基金基差交易平仓可能并非美债下跌的主因。2022年后,美国对冲基金基差交易规模扩大,积累了9800亿美元的美债期货空头头寸。从CFTC公布的数据看,对等关税落地后,对冲基金的美债期货未出现大规模的平仓。4月4日至11日,对冲基金美债空头规模从9459亿扩大至9786亿美元,5年及10年期空头头寸扩幅较大。4月2日至4月9日,美债未平仓期货合约小幅下跌,但9日之后仍然继续扩大。总体显示美债期货未出现大规模的平仓压力。

海外官方未出现美债抛售。截至2024年12月,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债占比33%,美联储占比15%,美国家庭部门占比10%。海外投资者仍是占比最大的美债投资群体。根据美联储数据,4月2日至4月23日,由美联储托管的海外当局美债规模仍然小幅扩大,由2.93万亿增加至2.94万亿,表明海外官方未出现集中美债抛售。

外资机构共同基金可能是美债下跌的主要参与方之一。参考美国投资业协会数据,4月9日当周,债券型共同基金净流出316亿美元,其中应税债券基金净流出265亿美元,市政债券基金净流出51亿美元,4月仅前两周的净流出量已达515亿美元,超出硅谷银行危机及2023年10月美债抛售时期的水平。开放式共同基金受《1940年投资公司法》第18条限制,其可用于直接借款的杠杆上限为资产净值的33.3%,并且多数共同基金需满足每日申购赎回流动性要求,实际杠杆使用可能更低。

(三)流动性冲击之后,未来需关注哪些美债风险?

极端债务墙风险不大,但美债供给压力今年或上升。2024年,美债总发行规模29万亿美元,总偿还27万亿美元,净发行规模1.8万亿。2024年美债总发行结构中,84%为一年内到期的短债。14%为2到10年的中期国债,2%为10年以上的长期国债。短期国债中,80%的期限在26周以下。4月到6月,美国国债到期规模每月保持在2万亿美元左右,与2024年基本持平,极端债务墙风险不大。从净发债规模来看,今年国债净发行压力较去年或有所上升。净发行规模取决于赤字及美联储缩表规模,参考TBAC数据,预计2025年美债净发行量为2.1万亿。截至3月,美国财政赤字率7.0%,财年累计赤字1.3万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提高22%。

债务上限能否及时解决存在不确定性。债务上限解决时间取决于税收收入、财政支出及债务上限谈判进展。今年共和党将债务上限谈判与减税绑定在同一法案内,众参两院在削减支出、债务上限提高水平等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美国债务上限“X-Date”日期为2025年8月至9月,两党政策中心预计“X-Date”日期为2025年7月至10月。4月中旬缴税季显示,美国税收收入好于去年同期水平。截至4月23日,全年累计税收收入达1.7万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6万亿美元。美国财政部一般账户余额回升至5761亿美元,2023年4月同期,TGA余额仅为2962亿美元。当前TGA余额仍充裕,但若未及时达成一致提高上限,美债或再次受影响。

减税法案带来的赤字不确定性仍需关注。4月10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美丽大法案“框架,包括减税5.3万亿美元、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政府减支40亿美元。减支规模远不及2月份提出的2万亿支出削减量。未来,国会两院将着重解决分歧,并在1.5万亿到2万亿左右的减支规模上达成一致。若以初始版本计算,减税通过后,2026年赤字将抬升6800亿。若以参议院版本计算,减税通过后,未来十年赤字增量将由原先的2.8万亿扩大至5.8万亿。

风险提示

1、地缘政治冲突升级。俄乌冲突尚未终结,巴以冲突又起波澜。地缘政治冲突或加剧原油价格波动,扰乱全球“去通胀”进程和“软着陆”预期。

2、美国经济放缓超预期。关注美国就业、消费走弱风险。

3、美联储超预期转“鹰”。若美国通胀展现出更大韧性,可能会影响美联储未来降息节奏。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