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与新生——中持的战略转型变革之路

中国水网

8小时前

在2025(第二十三届)水业战略论坛上,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新任总经理高志永发表了题为《破局与新生|中持战略转型变革之路》的主题演讲,分享了中持在行业破局重构期内的战略突围思考与实践。

在2025(第二十三届)水业战略论坛上,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新任总经理高志永发表了题为《破局与新生|中持战略转型变革之路》的主题演讲,分享了中持在行业破局重构期内的战略突围思考与实践。

640.jpg

高志永

01破局篇:现实与挑战

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与存量时代并存,现金流困局、回款周期长、行业内卷加剧、利润与市场压缩等诸多挑战已成为国内水务行业共同面临的严酷现实。高总介绍到,中持在此背景下,外观大形势,内部自省调整,在对自身成长脉络与核心要素进行深度剖析与系统反思后,进一步厘清了当前亟待疏通的四大变革。为此,公司经慎重研究后决定在守住基本盘的大前提下转变思维、有序实施战略转型,重塑中持。

02重构篇:四维革新,筑牢底座

1、战略定位之变

中持股份首先对自身战略定位进行了调整,将战略定位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变为“活跃的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科技公司”。高总在发言中表示,这一转变意味着中持股份继续将更多关注和行动投入到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上,通过实打实的科技投入和系统重构持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保障服务价值的辐射和迭代。

一个院士工作站:曲久辉院士工作站

曲久辉院士工作站落户中持宜兴概念厂,目标是充分发挥院士专家技术引领力、推动顶尖研究成果的变现、联合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同时也为产业及学科的发展提供前瞻性战略咨询。高总介绍到,自成立以来,十几项课题合作、新技术联合开发陆续开展,尤其在低碳水处理技术及水生态修复领域深入开展研究与应用。值得一提的是,诺贝尔家族指定由曲久辉院士带领,在宜兴概念厂开展其发明的膜蒸馏耦合技术试验研究,为全球污水健康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两个平台:传山科技与研发分公司

传山科技是中持旗下专注于生态环境技术产品化开发和服务的科技公司,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目前,传山科技已经开发出珊氮®自养反硝化脱氮技术、ClaWon®多效澄清系统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并进行研究迭代和推广应用。

研发分公司,是中持专门设置的研发机构。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链接各类研发资源、加大各类研发中试投入,研发分公司助力中持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开展科技研发工作,尤其聚焦低碳、循环、智慧细分领域。

三个基地:清华-中持联合研究中心、宜兴概念厂生产型研发中心、南资生物科技研发中心

清华-中持联合研究中心:勇立科技创新潮头、深度聚焦前沿技术研发,致力于研发综合前沿技术,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研究、设备研发和工程验证。前瞻视野布局,直面解决溢流污染挑战,研发系列技术产品、形成全链条解决方案、根治痛点,并召开影响广泛的研讨会,多元成果与前瞻探索并进,与行业同仁共迎现实挑战,共谋长远发展。

尤为瞩目的是,中心成功开发出颠覆性膜浓缩与生物膜相结合的MPC异质膜技术,被评定为“国际先进”,秉持低碳化、资源化的碳转向理念,已经打造小试、中试、规模应用的链条,为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目前,5000吨示范工程正在建设之中,此举为行业的革新升级进行了探索与示范。

宜兴概念厂生产型研发中心:以打造面向未来的水处理技术孵化基地为目标,建立开放的研发试点平台。与三峡集团、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单位强强联手,开展多源污泥资源化处置、资源循环-能源自给型污水处理厂构建等关键技术的国家重点课题研发工作。以开门办企业的方式开展研发合作,与江苏当地企业围绕污水净化、污泥资源化等领域进行科研合作,并建立了中持“红菌基地”、且持续研发好氧颗粒污泥技术、高级氧化技术等,真正做到了“打通技术应用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取得积极成果。

南资生物科技研发中心:作为中持高难度工业废水治理的核心创新引擎,该中心以“分子生物学尖端平台+高效降解菌种库+全流程验证体系+中试设备创新制造”四大核心能力为支柱,构建起从菌种开发到工程落地的技术闭环。通过“菌种研发-扩培量产-工程应用”三角支撑体系,实现小试、中试、工艺验证及稳定运营的无缝衔接,攻克了医药、石化、印染、汽车制造等行业废水难题。目前,该中心已为数十个高难度废水项目提供“一站式”科学与技术保障,确保了技术的可达性和经济的最优性。

2、空间布局之变

除了在战略定位和科技研发上有所调整外,中持还在空间布局上推动着重要变革,有序推动各项业务的南移布局,与更加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和服务机会实现了对接、多个项目落地。

中持积极投身长江大保护工作,并与南方多家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拓展业务范围,以自身的技术创新优势为驱动在相关的市场服务中获得更多业务合作机会,实现价值的变现和推广,成功落实战略南移的业务拓展和市场布局优化。

3、业务矩阵之变

在业务矩阵上,中持股份也进行了重要调整。过去,公司的主要业务集中在政府客户(To G)上,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中持开始积极寻求向企业客户(To B)转型,在夯实“工业及工业园区”现有业务优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数智技术为突破口,遵循“系统调研+原位改造+日常维护”的模式强化对“污水厂效率提升”的能力建设。

目前,公司的业务聚焦工业及工业园区、污水厂效率提升等,通过全面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价值的输出,中持赢得了众多企业客户的信赖和支持。同时,公司还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收费方式,如全面解决、局部收费等,以满足不同客户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可持续性需求。

4、组织进化之变

为顺应战略转型与业务矩阵、空间布局之变带来的全新发展需求,中持果断推进组织进化变革。一方面,重塑顶层创新管理组织的范式转变,构建更具前瞻性与灵活性的管理体系,为创新发展筑牢根基。另一方面,采用专业组织做专业工作的人单合一形式、技术人员赋能水厂的高效穿透模式。通过组织进化,为各个经营板块赋予不同核心定位和功能承接,有序协作、联动发展,助力公司在战略转型过程中不断达成内部共识与外部突破的双重目标。

03突破困境,重塑中持

中持对于战略转型与布局优化的构想,在近年来的各类项目中也得到了分步落实,并通过一些标杆项目重塑起与市场趋势适配的竞争力。

对此,高志永总经理在演讲中分享了几个极具代表性的成功案例:茅台集团中华一期污水处理厂,在有限的空间内、不停产进行改造,并且凭借科技产品大展身手,达成提质增效目标。此项目助力中持实现了服务区域从北方到南方的跨越,客户群体从To G到To B的转变,充分体现了中持技术的价值创造。

苏州桃源项目,与地方水司携手合作,对老旧厂区进行原位扩容,大幅降低资源能耗。智慧化园区管控,并且中水回用到园区,为当地纺织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助力,聚焦工业及工业园区污水厂运营效率、资产效率的双重提升,以全面解决、局部收费的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而在为河北、江苏等地的工业园区,借助智慧化运营和精准加药等手段,突破了传统运营瓶颈,在有效削减投资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资源的能耗,为当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态支撑。

演讲尾声,高志永总经理表示,对技术价值的极致追求,以及乐观主义、长期主义的坚守,是中持发展的两大法宝。面对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理性审视,继续在技术上不懈追求,秉持乐观主义和长期主义,凝聚新的追求、做出新的价值创造,重塑中持的未来。

04模式升级,助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主持人王立章:谢谢高总,请留步。中持一站两平台三基地,不断打造技术影响力,同时也在南移以后,出现了新的合作模式。请问,战略南移以后,合作模式有哪些升级,对打造核心竞争力有哪些助力?

高志永:是的,我们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科技与商业融合的新路径。这里举两个具体的案例,我们致力于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催生全新的商业模式,为行业发展开辟新格局。

一个是MPC技术今年5000吨项目落地,巧妙采用市场化运作,为政府纾解财政压力。公司和当地的平台公司共同建设该项目,把回用水销售给用水企业,技术可行、更在商业逻辑上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另一个,积极与南方地区的平台公司开展深度合作,我们凭借自身在工艺技术、运营管理、技术创新的专业优势,助力其提升资产运营效率。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更能够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编辑:李丹

在2025(第二十三届)水业战略论坛上,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新任总经理高志永发表了题为《破局与新生|中持战略转型变革之路》的主题演讲,分享了中持在行业破局重构期内的战略突围思考与实践。

在2025(第二十三届)水业战略论坛上,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新任总经理高志永发表了题为《破局与新生|中持战略转型变革之路》的主题演讲,分享了中持在行业破局重构期内的战略突围思考与实践。

640.jpg

高志永

01破局篇:现实与挑战

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与存量时代并存,现金流困局、回款周期长、行业内卷加剧、利润与市场压缩等诸多挑战已成为国内水务行业共同面临的严酷现实。高总介绍到,中持在此背景下,外观大形势,内部自省调整,在对自身成长脉络与核心要素进行深度剖析与系统反思后,进一步厘清了当前亟待疏通的四大变革。为此,公司经慎重研究后决定在守住基本盘的大前提下转变思维、有序实施战略转型,重塑中持。

02重构篇:四维革新,筑牢底座

1、战略定位之变

中持股份首先对自身战略定位进行了调整,将战略定位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变为“活跃的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科技公司”。高总在发言中表示,这一转变意味着中持股份继续将更多关注和行动投入到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上,通过实打实的科技投入和系统重构持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保障服务价值的辐射和迭代。

一个院士工作站:曲久辉院士工作站

曲久辉院士工作站落户中持宜兴概念厂,目标是充分发挥院士专家技术引领力、推动顶尖研究成果的变现、联合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同时也为产业及学科的发展提供前瞻性战略咨询。高总介绍到,自成立以来,十几项课题合作、新技术联合开发陆续开展,尤其在低碳水处理技术及水生态修复领域深入开展研究与应用。值得一提的是,诺贝尔家族指定由曲久辉院士带领,在宜兴概念厂开展其发明的膜蒸馏耦合技术试验研究,为全球污水健康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两个平台:传山科技与研发分公司

传山科技是中持旗下专注于生态环境技术产品化开发和服务的科技公司,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目前,传山科技已经开发出珊氮®自养反硝化脱氮技术、ClaWon®多效澄清系统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并进行研究迭代和推广应用。

研发分公司,是中持专门设置的研发机构。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链接各类研发资源、加大各类研发中试投入,研发分公司助力中持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开展科技研发工作,尤其聚焦低碳、循环、智慧细分领域。

三个基地:清华-中持联合研究中心、宜兴概念厂生产型研发中心、南资生物科技研发中心

清华-中持联合研究中心:勇立科技创新潮头、深度聚焦前沿技术研发,致力于研发综合前沿技术,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研究、设备研发和工程验证。前瞻视野布局,直面解决溢流污染挑战,研发系列技术产品、形成全链条解决方案、根治痛点,并召开影响广泛的研讨会,多元成果与前瞻探索并进,与行业同仁共迎现实挑战,共谋长远发展。

尤为瞩目的是,中心成功开发出颠覆性膜浓缩与生物膜相结合的MPC异质膜技术,被评定为“国际先进”,秉持低碳化、资源化的碳转向理念,已经打造小试、中试、规模应用的链条,为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目前,5000吨示范工程正在建设之中,此举为行业的革新升级进行了探索与示范。

宜兴概念厂生产型研发中心:以打造面向未来的水处理技术孵化基地为目标,建立开放的研发试点平台。与三峡集团、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单位强强联手,开展多源污泥资源化处置、资源循环-能源自给型污水处理厂构建等关键技术的国家重点课题研发工作。以开门办企业的方式开展研发合作,与江苏当地企业围绕污水净化、污泥资源化等领域进行科研合作,并建立了中持“红菌基地”、且持续研发好氧颗粒污泥技术、高级氧化技术等,真正做到了“打通技术应用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取得积极成果。

南资生物科技研发中心:作为中持高难度工业废水治理的核心创新引擎,该中心以“分子生物学尖端平台+高效降解菌种库+全流程验证体系+中试设备创新制造”四大核心能力为支柱,构建起从菌种开发到工程落地的技术闭环。通过“菌种研发-扩培量产-工程应用”三角支撑体系,实现小试、中试、工艺验证及稳定运营的无缝衔接,攻克了医药、石化、印染、汽车制造等行业废水难题。目前,该中心已为数十个高难度废水项目提供“一站式”科学与技术保障,确保了技术的可达性和经济的最优性。

2、空间布局之变

除了在战略定位和科技研发上有所调整外,中持还在空间布局上推动着重要变革,有序推动各项业务的南移布局,与更加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和服务机会实现了对接、多个项目落地。

中持积极投身长江大保护工作,并与南方多家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拓展业务范围,以自身的技术创新优势为驱动在相关的市场服务中获得更多业务合作机会,实现价值的变现和推广,成功落实战略南移的业务拓展和市场布局优化。

3、业务矩阵之变

在业务矩阵上,中持股份也进行了重要调整。过去,公司的主要业务集中在政府客户(To G)上,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中持开始积极寻求向企业客户(To B)转型,在夯实“工业及工业园区”现有业务优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数智技术为突破口,遵循“系统调研+原位改造+日常维护”的模式强化对“污水厂效率提升”的能力建设。

目前,公司的业务聚焦工业及工业园区、污水厂效率提升等,通过全面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价值的输出,中持赢得了众多企业客户的信赖和支持。同时,公司还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收费方式,如全面解决、局部收费等,以满足不同客户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可持续性需求。

4、组织进化之变

为顺应战略转型与业务矩阵、空间布局之变带来的全新发展需求,中持果断推进组织进化变革。一方面,重塑顶层创新管理组织的范式转变,构建更具前瞻性与灵活性的管理体系,为创新发展筑牢根基。另一方面,采用专业组织做专业工作的人单合一形式、技术人员赋能水厂的高效穿透模式。通过组织进化,为各个经营板块赋予不同核心定位和功能承接,有序协作、联动发展,助力公司在战略转型过程中不断达成内部共识与外部突破的双重目标。

03突破困境,重塑中持

中持对于战略转型与布局优化的构想,在近年来的各类项目中也得到了分步落实,并通过一些标杆项目重塑起与市场趋势适配的竞争力。

对此,高志永总经理在演讲中分享了几个极具代表性的成功案例:茅台集团中华一期污水处理厂,在有限的空间内、不停产进行改造,并且凭借科技产品大展身手,达成提质增效目标。此项目助力中持实现了服务区域从北方到南方的跨越,客户群体从To G到To B的转变,充分体现了中持技术的价值创造。

苏州桃源项目,与地方水司携手合作,对老旧厂区进行原位扩容,大幅降低资源能耗。智慧化园区管控,并且中水回用到园区,为当地纺织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助力,聚焦工业及工业园区污水厂运营效率、资产效率的双重提升,以全面解决、局部收费的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而在为河北、江苏等地的工业园区,借助智慧化运营和精准加药等手段,突破了传统运营瓶颈,在有效削减投资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资源的能耗,为当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态支撑。

演讲尾声,高志永总经理表示,对技术价值的极致追求,以及乐观主义、长期主义的坚守,是中持发展的两大法宝。面对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理性审视,继续在技术上不懈追求,秉持乐观主义和长期主义,凝聚新的追求、做出新的价值创造,重塑中持的未来。

04模式升级,助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主持人王立章:谢谢高总,请留步。中持一站两平台三基地,不断打造技术影响力,同时也在南移以后,出现了新的合作模式。请问,战略南移以后,合作模式有哪些升级,对打造核心竞争力有哪些助力?

高志永:是的,我们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科技与商业融合的新路径。这里举两个具体的案例,我们致力于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催生全新的商业模式,为行业发展开辟新格局。

一个是MPC技术今年5000吨项目落地,巧妙采用市场化运作,为政府纾解财政压力。公司和当地的平台公司共同建设该项目,把回用水销售给用水企业,技术可行、更在商业逻辑上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另一个,积极与南方地区的平台公司开展深度合作,我们凭借自身在工艺技术、运营管理、技术创新的专业优势,助力其提升资产运营效率。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更能够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编辑:李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