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三重投资镜头看见一个消费时代——访长信基金消费投资团队

东方财富网

1周前

在长信基金消费投资团队看来,消费赛道从不缺投资机会,从传统品牌的迭代到新兴品类的崛起,从消费行为的细化分层到平台与渠道的演变,但是,对投资者言,需要具备更敏锐的视角和更坚实的逻辑体系。...在投资理念上,长信基金消费投资团队体现出对长期主义与新生代消费趋势的深刻理解。

在长信基金消费投资团队看来,消费赛道从不缺投资机会,从传统品牌的迭代到新兴品类的崛起,从消费行为的细化分层到平台与渠道的演变,但是,对投资者言,需要具备更敏锐的视角和更坚实的逻辑体系

◎记者聂林浩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深度转型期,作为内需的重要支柱,消费也正经历着结构化重塑。面对这个既充满机会又高度分化的赛道,如何识别真正具备长期价值的企业?如何建立适应时代特征的投资方法论?

在长信基金消费投资团队看来,消费赛道从不缺投资机会,从传统品牌的迭代到新兴品类的崛起,从消费行为的细化分层到平台与渠道的演变,但是,对投资者而言,需要具备更敏锐的视角和更坚实的逻辑体系。

多元风格协同互补

长信基金消费投资团队由刘亮、祝昱丰与王祺三位核心基金经理组成。表面上看,他们各自拥有鲜明的性格标签:刘亮热爱滑雪与冲浪,是潮流文化的热爱者;祝昱丰性格温和、理性务实;王祺从交易员转型而来,拥有更宽广的行业视野和灵活的配置能力。

然而,正是这些差异化,让整个团队在投资框架上更显立体。从风格上看,刘亮擅长趋势识别与细分品类判断,在新兴消费热点、消费者情绪偏好及新兴社媒平台趋势中建立起鲜明的认知优势;祝昱丰以性价比模型与草根调研见长,善于挖掘三四线市场及存量人群中的真实需求;王祺则基于中观行业视角,注重对消费趋势背后逻辑的验证,并及时跟进。

长信基金消费投资团队表示,并不刻意追求风格统一,而是通过高频次的沟通机制与观点碰撞,注重彼此协同与认知互补。

构建全方位投资视角

在刘亮看来,消费并不是单一方向的赛道,既涵盖了具备高成长潜力的企业,也包括顺周期类资产以及以现金流稳定为特征的防御型标的。这些不同风格的资产,共同构成了她的“消费投资拼图”。“消费板块的结构是丰富的,它既可以进攻,也可以防守。我会根据市场不同阶段的风险偏好和风格切换,动态调整组合配置。”刘亮表示。

在具体的投资操作中,刘亮更偏好配置成长性突出的企业,尤其是那些在细分行业中具备较强趋势性与盈利能力的标的。但她也会在市场情绪相对低迷、估值回落的阶段配置反转类资产,以及通过周期性回升带来的边际改善获取性价比机会。

消费类公司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能够引领消费者的需求;另一种则是顺应消费者的需求。刘亮更善于从前者中把握投资机会。“具备引领性的消费趋势,需要投资人在趋势刚出现时具备更高的敏锐度。”她特别关注内容平台数据与消费者行为的关联逻辑,“许多新消费趋势早期往往就会在社交平台显露端倪,例如2022年户外消费兴起,其实年初时就能通过社交平台的关键词热度观察到苗头。”她解释道。

祝昱丰的投资方法则强调“从需求出发”。他将消费投资归纳为三步:第一步是洞察消费者需求;第二步是识别具备产品力、渠道力和品牌力的优质公司;第三步是通过财务数据和经营趋势进行验证。

祝昱丰的投资视角更聚焦于能顺应消费者需求的消费企业。一方面,对于未被充分满足的大众消费需求,这类企业能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这类企业可以依靠差异化供应链、渠道优化或成本控制占据竞争优势,来提升产品性价比或服务质量。“我认为性价比将是中国消费市场长期存在的主线之一,它是大多数人群、大多数场景下的核心诉求。”祝昱丰说。

王祺在消费投资上的核心方法是“趋势验证之后再出手”。“我并不执着于做第一个发现者,而是要成为消费趋势确立后最早跟上的那一批人。”他认为,从人群结构推演消费趋势等传统分析方法,逻辑链条较长、变量较多,不确定性高;而一种消费趋势一旦形成,再回溯其背后的逻辑会更具效率与胜率。

以近年来表现突出的宠物、美妆及黄金饰品赛道为例,王祺表示,这些品类的趋势已通过销售数据、渠道反馈及用户行为得到证实,投资人更应着眼于如何及时跟上趋势。他进一步解释,消费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备显著的趋势延续性特征。“一旦形成有效趋势,往往受到人口结构、收入预期与消费理念等深层因素推动,这些变量通常具备中长期稳定性,不会轻易逆转,趋势也会延续两至三年,甚至更久。”

拥抱消费新趋势

在投资理念上,长信基金消费投资团队体现出对长期主义与新生代消费趋势的深刻理解。他们始终相信,真正具备中长期成长潜力的消费公司,往往能够抓住真实的消费需求,依靠产品力和品牌力的自然扩散,实现价值的持续创造。

刘亮表示,近几年新消费品牌的崛起,其背景是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崛起。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物质供应不稀缺,自我意识更强,更愿意为悦己型消费买单。他们不再盲从上一代的品牌观,而是更注重个性表达与审美取向,愿意为符合自身品位的产品支付溢价。这种代际消费行为的变化,为新型消费品牌提供了广阔的成长土壤,也成为刘亮看好新消费赛道的宏观支撑。

在祝昱丰看来,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层次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他们可以在某些品类为情绪价值付出溢价,但也会在其他领域追求性价比。谈及对新消费的认知,他认为,回顾过往部分新消费的崛起,实际上是依赖资本和营销的快速驱动,缺乏扎实的产品力与品牌积淀,因此难以支撑长期成长。“真正具有中长期价值的消费企业,应具备稳定的现金流与自我成长能力,而非依赖外部融资推动。”

交易员出身的王祺,投资视野更加宽广。“得益于早年担任交易员的经历,我在行业切换与接受新领域方面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也愿意借助一些技术面或行业比较的工具,辅助做判断。”他说。

王祺的投资组合并不局限于传统消费板块,而是更注重与消费相关的产业链延伸和跨行业交叉机会。他表示,会主动关注“类消费”的制造业领域,如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并适当配置港股中的互联网消费标的。在他看来,当前消费与科技、制造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很多原本被视为制造属性的行业,如手机、智能硬件、智能汽车,实质上也具备强烈的消费特征。

(本栏目由易方达基金特别支持)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透过三重投资镜头看见一个消费时代——访长信基金消费投资团队)

(责任编辑:126)

在长信基金消费投资团队看来,消费赛道从不缺投资机会,从传统品牌的迭代到新兴品类的崛起,从消费行为的细化分层到平台与渠道的演变,但是,对投资者言,需要具备更敏锐的视角和更坚实的逻辑体系。...在投资理念上,长信基金消费投资团队体现出对长期主义与新生代消费趋势的深刻理解。

在长信基金消费投资团队看来,消费赛道从不缺投资机会,从传统品牌的迭代到新兴品类的崛起,从消费行为的细化分层到平台与渠道的演变,但是,对投资者言,需要具备更敏锐的视角和更坚实的逻辑体系

◎记者聂林浩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深度转型期,作为内需的重要支柱,消费也正经历着结构化重塑。面对这个既充满机会又高度分化的赛道,如何识别真正具备长期价值的企业?如何建立适应时代特征的投资方法论?

在长信基金消费投资团队看来,消费赛道从不缺投资机会,从传统品牌的迭代到新兴品类的崛起,从消费行为的细化分层到平台与渠道的演变,但是,对投资者而言,需要具备更敏锐的视角和更坚实的逻辑体系。

多元风格协同互补

长信基金消费投资团队由刘亮、祝昱丰与王祺三位核心基金经理组成。表面上看,他们各自拥有鲜明的性格标签:刘亮热爱滑雪与冲浪,是潮流文化的热爱者;祝昱丰性格温和、理性务实;王祺从交易员转型而来,拥有更宽广的行业视野和灵活的配置能力。

然而,正是这些差异化,让整个团队在投资框架上更显立体。从风格上看,刘亮擅长趋势识别与细分品类判断,在新兴消费热点、消费者情绪偏好及新兴社媒平台趋势中建立起鲜明的认知优势;祝昱丰以性价比模型与草根调研见长,善于挖掘三四线市场及存量人群中的真实需求;王祺则基于中观行业视角,注重对消费趋势背后逻辑的验证,并及时跟进。

长信基金消费投资团队表示,并不刻意追求风格统一,而是通过高频次的沟通机制与观点碰撞,注重彼此协同与认知互补。

构建全方位投资视角

在刘亮看来,消费并不是单一方向的赛道,既涵盖了具备高成长潜力的企业,也包括顺周期类资产以及以现金流稳定为特征的防御型标的。这些不同风格的资产,共同构成了她的“消费投资拼图”。“消费板块的结构是丰富的,它既可以进攻,也可以防守。我会根据市场不同阶段的风险偏好和风格切换,动态调整组合配置。”刘亮表示。

在具体的投资操作中,刘亮更偏好配置成长性突出的企业,尤其是那些在细分行业中具备较强趋势性与盈利能力的标的。但她也会在市场情绪相对低迷、估值回落的阶段配置反转类资产,以及通过周期性回升带来的边际改善获取性价比机会。

消费类公司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能够引领消费者的需求;另一种则是顺应消费者的需求。刘亮更善于从前者中把握投资机会。“具备引领性的消费趋势,需要投资人在趋势刚出现时具备更高的敏锐度。”她特别关注内容平台数据与消费者行为的关联逻辑,“许多新消费趋势早期往往就会在社交平台显露端倪,例如2022年户外消费兴起,其实年初时就能通过社交平台的关键词热度观察到苗头。”她解释道。

祝昱丰的投资方法则强调“从需求出发”。他将消费投资归纳为三步:第一步是洞察消费者需求;第二步是识别具备产品力、渠道力和品牌力的优质公司;第三步是通过财务数据和经营趋势进行验证。

祝昱丰的投资视角更聚焦于能顺应消费者需求的消费企业。一方面,对于未被充分满足的大众消费需求,这类企业能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这类企业可以依靠差异化供应链、渠道优化或成本控制占据竞争优势,来提升产品性价比或服务质量。“我认为性价比将是中国消费市场长期存在的主线之一,它是大多数人群、大多数场景下的核心诉求。”祝昱丰说。

王祺在消费投资上的核心方法是“趋势验证之后再出手”。“我并不执着于做第一个发现者,而是要成为消费趋势确立后最早跟上的那一批人。”他认为,从人群结构推演消费趋势等传统分析方法,逻辑链条较长、变量较多,不确定性高;而一种消费趋势一旦形成,再回溯其背后的逻辑会更具效率与胜率。

以近年来表现突出的宠物、美妆及黄金饰品赛道为例,王祺表示,这些品类的趋势已通过销售数据、渠道反馈及用户行为得到证实,投资人更应着眼于如何及时跟上趋势。他进一步解释,消费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备显著的趋势延续性特征。“一旦形成有效趋势,往往受到人口结构、收入预期与消费理念等深层因素推动,这些变量通常具备中长期稳定性,不会轻易逆转,趋势也会延续两至三年,甚至更久。”

拥抱消费新趋势

在投资理念上,长信基金消费投资团队体现出对长期主义与新生代消费趋势的深刻理解。他们始终相信,真正具备中长期成长潜力的消费公司,往往能够抓住真实的消费需求,依靠产品力和品牌力的自然扩散,实现价值的持续创造。

刘亮表示,近几年新消费品牌的崛起,其背景是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崛起。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物质供应不稀缺,自我意识更强,更愿意为悦己型消费买单。他们不再盲从上一代的品牌观,而是更注重个性表达与审美取向,愿意为符合自身品位的产品支付溢价。这种代际消费行为的变化,为新型消费品牌提供了广阔的成长土壤,也成为刘亮看好新消费赛道的宏观支撑。

在祝昱丰看来,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层次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他们可以在某些品类为情绪价值付出溢价,但也会在其他领域追求性价比。谈及对新消费的认知,他认为,回顾过往部分新消费的崛起,实际上是依赖资本和营销的快速驱动,缺乏扎实的产品力与品牌积淀,因此难以支撑长期成长。“真正具有中长期价值的消费企业,应具备稳定的现金流与自我成长能力,而非依赖外部融资推动。”

交易员出身的王祺,投资视野更加宽广。“得益于早年担任交易员的经历,我在行业切换与接受新领域方面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也愿意借助一些技术面或行业比较的工具,辅助做判断。”他说。

王祺的投资组合并不局限于传统消费板块,而是更注重与消费相关的产业链延伸和跨行业交叉机会。他表示,会主动关注“类消费”的制造业领域,如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并适当配置港股中的互联网消费标的。在他看来,当前消费与科技、制造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很多原本被视为制造属性的行业,如手机、智能硬件、智能汽车,实质上也具备强烈的消费特征。

(本栏目由易方达基金特别支持)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透过三重投资镜头看见一个消费时代——访长信基金消费投资团队)

(责任编辑:126)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