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银行:业绩滑坡、股东减持、资产质量持续下滑

来源:理财周刊-财事汇

10小时前

在业绩增速逐渐趋缓的背景下,晋商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高企的难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破解。

近日,山西省内唯一一家上市的城商行——晋商银行(2558.HK),对外披露了2024年度业绩报告。相较于其他上市城商行的财报,晋商银行这份报告因业绩不佳而格外扎眼。

同时,就在上月,晋商银行还遭大股东顶格减持,资产质量问题也遭到市场关注。

营收利润双降

现金分红比例创5年新低

根据晋商银行2024年年报数据,该行去年全年营业收入为57.91亿元,相较于上一年,有0.2%的轻微下滑。而归母净利润的下滑幅度较为显著,同比减少12.37%,仅为17.55亿元,达到近三年来的最低值,与上一年相比,净利润净减少2.48亿元。

图片来源:晋商银行2024年年报

此外,晋商银行盈利能力连续两年下降,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率从42.26%降至40.7%,再降至35.16%,降幅显著。拆解其业务板块后可见,2024年,该行各项主营业务几乎全线走低。

图片来源:晋商银行2024年年报

具体数据如下:利息净收入为41.89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72%,但较去年同比下滑1.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也呈下滑态势,同比降幅达10.8%。此外,投资证券所得收益净额、其他营收的业绩下滑幅度更为明显,分别为8.1%、17.8%。

晋商银行的分红状况同样不容乐观。数据表明,在2024年,晋商银行计划现金分红4.67亿元,仅占同期归母净利润的26.61%。这一现金分红额度远低于2023年的5.84亿元,且该现金分红比例创下近5年来的最低值。

数据显示,从2020年至2024年,晋商银行的现金分红比例依次为37.27%、34.64%、31.76%、29.15%、26.61%。从这些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晋商银行的现金分红比例已连续4年呈下滑趋势。

被“顶格”减持1.02亿股港股股份

2月27日,据港交所披露,晋商银行港股大股东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下称“外贸信托”)清仓所持该行约1.02亿股港股股份,持股比例占晋商银行港股股份的10.54%,平均代价为1.41港元/股。

图片来源:晋商银行官方公告

引人瞩目的股权变动事件再度发生在晋商银行身上。回溯至2月25日,香港联交所发布的信息显示,山西沁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对晋商银行的股份清仓操作。

此次交易中,沁新能源将所持1.02亿股股份全部抛售,这部分股份占晋商银行H股比例达10.54%。以每股约1.41港元的均价成交,沁新能源通过此次抛售成功套现约1.44亿港元。

随着交易尘埃落定,沁新能源在晋商银行港股的股东名单中彻底“除名”,不再持有该行任何港股股份,这一动作距离另一股东的类似操作仅仅过去两天,引发市场对晋商银行股权结构及发展前景的广泛关注。

值得玩味的是,当前港股市场呈现出一派蓬勃向上的行情,众多股票价格水涨船高、交投活跃。然而,身为港股上市银行的晋商银行却仿佛置身于这场“狂欢”之外,未能搭上港股上扬的快车。

深入探究不难发现,其在资本市场上的黯淡表现并非偶然。恐怕与近两年来,晋商银行盈利增长乏力,资产质量改善之路艰难的情况有关,这些短板或许会极大地削弱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心,从而使得大股东纷纷选择离场,以规避潜在风险。

在股权格局变动的浪潮中,晋商银行于2月25日迎来新的资本入局者。据香港联交所同日披露,SINGAPOREANKATUPTE.LTD.以每股约1.41港元的价格,完成对晋商银行约1.02亿股港股股份的收购。这笔交易不仅接盘了山西沁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仓的全部股份,更使SINGAPOREANKATUPTE.LTD.一举成为晋商银行重要股东,持有该行10.54%的港股股份,为晋商银行股权架构注入了新变量。

资产质量隐忧浮现

在业绩增速逐渐趋缓的背景下,晋商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高企的难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破解。

最新数据表明,截至2024年6月末,晋商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已达37.4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15%。不良贷款率攀升至1.85%,较去年同期上浮0.13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同期商业银行1.56%的平均水平。

针对这一情况,晋商银行曾在2024年半年报中作出说明:受2024年上半年煤焦市场持续低迷以及企业自身管理问题影响,部分煤炭开采和焦化企业客户经营陷入困境,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最终导致贷款违约,这是造成该行不良贷款总额与不良贷款率“双升”的主要原因。

图片来源:晋商银行2024年年报

深入剖析其不良贷款的构成结构,公司贷款不良率从2021年的1.65%一路攀升,到2024年已高达2.19%。在细分行业中,制造业和采矿业的不良状况令人警惕:制造业不良率从2021年的0.75%,短短数年间便狂飙至2024年的2.83%;采矿业更是从无不良贷款的“净土”,迅速转变为不良率达1.57%的风险区域。这种行业性的不良率激增,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区域产业结构过度集中、单一化的弊病,导致信用风险不断累积,形成了高悬于晋商银行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除不良贷款问题外,晋商银行关注类贷款的异动同样值得警惕。2024年上半年,该行关注类贷款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年初,其关注类贷款余额仅为70.98亿元,而到2024年6月末,这一数据已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1.34亿元。短短半年时间内,关注类贷款余额激增42.77%,其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也从年初的3.7%攀升至5%。

作为不良贷款的“先行指标”,关注类贷款虽尚未出现实质性违约,但已暗含潜在风险。这一显著增长趋势预示着,若相关潜在风险未能得到有效管控,晋商银行未来的不良贷款规模极有可能继续攀升,给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带来更大压力。

晋商银行在2024年交出的这份业绩答卷,暴露出经营发展中的多重挑战。业绩层面营收利润双降、分红比例下滑,大股东接连 “顶格减持” 折射出资本市场的信心波动,而不良贷款率高企、关注类贷款激增以及行业风险集中,则凸显出资产质量管控的严峻形势。尽管新股东的入局为股权结构带来新变数,但面对区域产业结构单一、市场环境变化等现实困境,晋商银行如何突破增长瓶颈、化解潜在风险、重塑投资者信心,仍是摆在其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未来发展态势值得持续关注。(《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在业绩增速逐渐趋缓的背景下,晋商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高企的难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破解。

近日,山西省内唯一一家上市的城商行——晋商银行(2558.HK),对外披露了2024年度业绩报告。相较于其他上市城商行的财报,晋商银行这份报告因业绩不佳而格外扎眼。

同时,就在上月,晋商银行还遭大股东顶格减持,资产质量问题也遭到市场关注。

营收利润双降

现金分红比例创5年新低

根据晋商银行2024年年报数据,该行去年全年营业收入为57.91亿元,相较于上一年,有0.2%的轻微下滑。而归母净利润的下滑幅度较为显著,同比减少12.37%,仅为17.55亿元,达到近三年来的最低值,与上一年相比,净利润净减少2.48亿元。

图片来源:晋商银行2024年年报

此外,晋商银行盈利能力连续两年下降,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率从42.26%降至40.7%,再降至35.16%,降幅显著。拆解其业务板块后可见,2024年,该行各项主营业务几乎全线走低。

图片来源:晋商银行2024年年报

具体数据如下:利息净收入为41.89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72%,但较去年同比下滑1.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也呈下滑态势,同比降幅达10.8%。此外,投资证券所得收益净额、其他营收的业绩下滑幅度更为明显,分别为8.1%、17.8%。

晋商银行的分红状况同样不容乐观。数据表明,在2024年,晋商银行计划现金分红4.67亿元,仅占同期归母净利润的26.61%。这一现金分红额度远低于2023年的5.84亿元,且该现金分红比例创下近5年来的最低值。

数据显示,从2020年至2024年,晋商银行的现金分红比例依次为37.27%、34.64%、31.76%、29.15%、26.61%。从这些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晋商银行的现金分红比例已连续4年呈下滑趋势。

被“顶格”减持1.02亿股港股股份

2月27日,据港交所披露,晋商银行港股大股东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下称“外贸信托”)清仓所持该行约1.02亿股港股股份,持股比例占晋商银行港股股份的10.54%,平均代价为1.41港元/股。

图片来源:晋商银行官方公告

引人瞩目的股权变动事件再度发生在晋商银行身上。回溯至2月25日,香港联交所发布的信息显示,山西沁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对晋商银行的股份清仓操作。

此次交易中,沁新能源将所持1.02亿股股份全部抛售,这部分股份占晋商银行H股比例达10.54%。以每股约1.41港元的均价成交,沁新能源通过此次抛售成功套现约1.44亿港元。

随着交易尘埃落定,沁新能源在晋商银行港股的股东名单中彻底“除名”,不再持有该行任何港股股份,这一动作距离另一股东的类似操作仅仅过去两天,引发市场对晋商银行股权结构及发展前景的广泛关注。

值得玩味的是,当前港股市场呈现出一派蓬勃向上的行情,众多股票价格水涨船高、交投活跃。然而,身为港股上市银行的晋商银行却仿佛置身于这场“狂欢”之外,未能搭上港股上扬的快车。

深入探究不难发现,其在资本市场上的黯淡表现并非偶然。恐怕与近两年来,晋商银行盈利增长乏力,资产质量改善之路艰难的情况有关,这些短板或许会极大地削弱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心,从而使得大股东纷纷选择离场,以规避潜在风险。

在股权格局变动的浪潮中,晋商银行于2月25日迎来新的资本入局者。据香港联交所同日披露,SINGAPOREANKATUPTE.LTD.以每股约1.41港元的价格,完成对晋商银行约1.02亿股港股股份的收购。这笔交易不仅接盘了山西沁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仓的全部股份,更使SINGAPOREANKATUPTE.LTD.一举成为晋商银行重要股东,持有该行10.54%的港股股份,为晋商银行股权架构注入了新变量。

资产质量隐忧浮现

在业绩增速逐渐趋缓的背景下,晋商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高企的难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破解。

最新数据表明,截至2024年6月末,晋商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已达37.4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15%。不良贷款率攀升至1.85%,较去年同期上浮0.13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同期商业银行1.56%的平均水平。

针对这一情况,晋商银行曾在2024年半年报中作出说明:受2024年上半年煤焦市场持续低迷以及企业自身管理问题影响,部分煤炭开采和焦化企业客户经营陷入困境,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最终导致贷款违约,这是造成该行不良贷款总额与不良贷款率“双升”的主要原因。

图片来源:晋商银行2024年年报

深入剖析其不良贷款的构成结构,公司贷款不良率从2021年的1.65%一路攀升,到2024年已高达2.19%。在细分行业中,制造业和采矿业的不良状况令人警惕:制造业不良率从2021年的0.75%,短短数年间便狂飙至2024年的2.83%;采矿业更是从无不良贷款的“净土”,迅速转变为不良率达1.57%的风险区域。这种行业性的不良率激增,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区域产业结构过度集中、单一化的弊病,导致信用风险不断累积,形成了高悬于晋商银行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除不良贷款问题外,晋商银行关注类贷款的异动同样值得警惕。2024年上半年,该行关注类贷款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年初,其关注类贷款余额仅为70.98亿元,而到2024年6月末,这一数据已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1.34亿元。短短半年时间内,关注类贷款余额激增42.77%,其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也从年初的3.7%攀升至5%。

作为不良贷款的“先行指标”,关注类贷款虽尚未出现实质性违约,但已暗含潜在风险。这一显著增长趋势预示着,若相关潜在风险未能得到有效管控,晋商银行未来的不良贷款规模极有可能继续攀升,给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带来更大压力。

晋商银行在2024年交出的这份业绩答卷,暴露出经营发展中的多重挑战。业绩层面营收利润双降、分红比例下滑,大股东接连 “顶格减持” 折射出资本市场的信心波动,而不良贷款率高企、关注类贷款激增以及行业风险集中,则凸显出资产质量管控的严峻形势。尽管新股东的入局为股权结构带来新变数,但面对区域产业结构单一、市场环境变化等现实困境,晋商银行如何突破增长瓶颈、化解潜在风险、重塑投资者信心,仍是摆在其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未来发展态势值得持续关注。(《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