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共话国有企业如何更好发展人工智能

新华财经

4天前

人工智能行业经历着从小规模到大规模、从单模态到多模态、从对话式大模型到智能体、推理能力持续进化、从学术研究到行业应用的发展变化。

新华财经北京4月27日电(记者沈寅飞)国有企业加大人工智能布局力度是基于怎样的背景?国有企业如何找到人工智能与企业业务发展的契合点?国有企业部署人工智能面临哪些困难与挑战?近日,第十一期“现代新国企”研讨会在珠海举办。

本次研讨会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广东省国资委联合指导,《国资报告》杂志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局、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珠海市投资服务署、横琴深合投资有限公司、广东智用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院承办。研讨会的主题为“应用·数据·智算:打通企业‘人工智能+’最后一公里”,旨在解决国有企业在人工智能部署中存在的痛点难点,更好推动国有企业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341236134737031169.jpg

图为第十一期“现代新国企”研讨会现场

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央企“AI+”专项行动。随着专项行动持续深化,中央企业在应用、算力、数据、模型等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领域取得积极成效。地方政府和地方国企及时跟进。如广东省将人工智能培育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目前,广东作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链最齐全、生态最完备、应用场景最丰富的集聚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到2200亿元。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琶洲实验室副主任、欧洲科学院院士陈俊龙表示,2018年以来,以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成功,证明了通过提升参数规模、训练数据量有助于显著提升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人工智能行业经历着从小规模到大规模、从单模态到多模态、从对话式大模型到智能体、推理能力持续进化、从学术研究到行业应用的发展变化。其中,从模型应用上来看,随着大模型应用场景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效地利用大模型的能力、搭建好个性化智能体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港科大(广州)协理副校长、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熊辉认为,DeepSeek使更多企业能融入人工智能浪潮之中,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中美高科技股估值体系的底层逻辑也将产生颠覆性改变。

“操作系统领域技术变化非常快。一定要抓住每个阶段的核心技术,并把它变成自己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电子首席科学家吴庆波介绍,微软云端融合布局全栈AI,成效显著;苹果软硬一体布局端侧AI,且并购力度较大,仅2023年就并购了32家AI初创公司;谷歌体系化布局AI大模型,在AI时代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这些都推动着中国电子旗下麒麟软件积极应对行业形势变化,研制云端协同的AI操作系统。

“我们最近一直在观察调研国资央企的人工智能发展。在2025年4月刊的《国资报告》杂志封面文章中提出,国资央企有三个角色对发展人工智能十分关键:一是基础设施的提供者,二是场景应用的推动者,三是生态圈的共建者。”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杨景百表示。

作为通信运营商代表,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为企业制定适合自己的人工智能发展路线提出建议。他表示,“工业大模型首先要锁定‘应用场景’,有企业特定的场景,也有行业通用的场景。同时,需要在打造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应用之外,积极探索具身智能机器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校、民企等合作共建生态圈。

广东省委横琴工委委员、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符永革表示,目前合作区正抢抓数字技术及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奋力追赶加速入局,依托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加快推进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建设,不断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相关产业已初步形成了集聚效应。

“未来的人工智能产业将由智能体驱动,这背后就依赖通信基础设施。”北京大学智能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马修军介绍,他们与三大通信运营商合作,结合5G消息的基础架构及多模态token机制,建设一种新的通信多智能体协作协议,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

“算力成本高企、数据隐私风险、模型‘幻觉’如同三座大山,制约大模型规模化落地。大模型需攻克算力、数据安全与可解释性难题,探索轻量化、自主进化与跨领域协同路径。”陈俊龙说。

熊辉认为,信息量压制了信息质量,AI因在大量公共数据上进行训练,往往借鉴经常被讨论或发表的观点,而不是最好的内容。另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因使用方法导致的走捷径,即将所有研究外包给深度研究工具,其风险在于会减少获得最佳想法的机会。“我们需要新型的高校,需要创新生态来培养学生。我们要培养学生3种能力:驾驭AI做本行的能力,与机器差异化的能力,‘无中生有’的能力”。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人工智能行业经历着从小规模到大规模、从单模态到多模态、从对话式大模型到智能体、推理能力持续进化、从学术研究到行业应用的发展变化。

新华财经北京4月27日电(记者沈寅飞)国有企业加大人工智能布局力度是基于怎样的背景?国有企业如何找到人工智能与企业业务发展的契合点?国有企业部署人工智能面临哪些困难与挑战?近日,第十一期“现代新国企”研讨会在珠海举办。

本次研讨会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广东省国资委联合指导,《国资报告》杂志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局、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珠海市投资服务署、横琴深合投资有限公司、广东智用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院承办。研讨会的主题为“应用·数据·智算:打通企业‘人工智能+’最后一公里”,旨在解决国有企业在人工智能部署中存在的痛点难点,更好推动国有企业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341236134737031169.jpg

图为第十一期“现代新国企”研讨会现场

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央企“AI+”专项行动。随着专项行动持续深化,中央企业在应用、算力、数据、模型等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领域取得积极成效。地方政府和地方国企及时跟进。如广东省将人工智能培育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目前,广东作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链最齐全、生态最完备、应用场景最丰富的集聚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到2200亿元。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琶洲实验室副主任、欧洲科学院院士陈俊龙表示,2018年以来,以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成功,证明了通过提升参数规模、训练数据量有助于显著提升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人工智能行业经历着从小规模到大规模、从单模态到多模态、从对话式大模型到智能体、推理能力持续进化、从学术研究到行业应用的发展变化。其中,从模型应用上来看,随着大模型应用场景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效地利用大模型的能力、搭建好个性化智能体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港科大(广州)协理副校长、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熊辉认为,DeepSeek使更多企业能融入人工智能浪潮之中,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中美高科技股估值体系的底层逻辑也将产生颠覆性改变。

“操作系统领域技术变化非常快。一定要抓住每个阶段的核心技术,并把它变成自己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电子首席科学家吴庆波介绍,微软云端融合布局全栈AI,成效显著;苹果软硬一体布局端侧AI,且并购力度较大,仅2023年就并购了32家AI初创公司;谷歌体系化布局AI大模型,在AI时代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这些都推动着中国电子旗下麒麟软件积极应对行业形势变化,研制云端协同的AI操作系统。

“我们最近一直在观察调研国资央企的人工智能发展。在2025年4月刊的《国资报告》杂志封面文章中提出,国资央企有三个角色对发展人工智能十分关键:一是基础设施的提供者,二是场景应用的推动者,三是生态圈的共建者。”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杨景百表示。

作为通信运营商代表,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为企业制定适合自己的人工智能发展路线提出建议。他表示,“工业大模型首先要锁定‘应用场景’,有企业特定的场景,也有行业通用的场景。同时,需要在打造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应用之外,积极探索具身智能机器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校、民企等合作共建生态圈。

广东省委横琴工委委员、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符永革表示,目前合作区正抢抓数字技术及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奋力追赶加速入局,依托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加快推进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建设,不断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相关产业已初步形成了集聚效应。

“未来的人工智能产业将由智能体驱动,这背后就依赖通信基础设施。”北京大学智能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马修军介绍,他们与三大通信运营商合作,结合5G消息的基础架构及多模态token机制,建设一种新的通信多智能体协作协议,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

“算力成本高企、数据隐私风险、模型‘幻觉’如同三座大山,制约大模型规模化落地。大模型需攻克算力、数据安全与可解释性难题,探索轻量化、自主进化与跨领域协同路径。”陈俊龙说。

熊辉认为,信息量压制了信息质量,AI因在大量公共数据上进行训练,往往借鉴经常被讨论或发表的观点,而不是最好的内容。另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因使用方法导致的走捷径,即将所有研究外包给深度研究工具,其风险在于会减少获得最佳想法的机会。“我们需要新型的高校,需要创新生态来培养学生。我们要培养学生3种能力:驾驭AI做本行的能力,与机器差异化的能力,‘无中生有’的能力”。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