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职业餐饮网
撰文/沐九九
“一味标准化会抹杀区域之间需求的差异。”
这是2023年张勇在海底捞股东大会上的反思。
从这之后,一向重视标准化的海底捞做了个新决定——强调个性化(同样在重视标准化)。
于是,牛肉工坊、海鲜工坊、羊肉工坊这类与现有门店不同的“工坊店”相继在海底捞亮相,第二年又开了包间店、亲子主题店、夜宵主题店与企业店等不同形式特色场景店。
今年,海底捞对“个性化”的追求更加“疯狂”,不仅在短时间内上新了“一人食小火锅”、粥底火锅,还在继续加码新门店模式。比如在门头沟开出北京首家露营店,对原本的夜宵主题店进行升级等,把在火锅店唱歌、看DJ表演、蹦迪变成现实。
都说头部品牌往往更能洞察行业新趋势,内卷竞争加剧下,几乎每个餐饮人都在思考如何做差异化,那么海底捞这些“个性化”动作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破局秘籍,又能给餐饮人带来哪些新机会和新思考呢?
1
“瞎折腾”,是驱动海底捞增长的秘诀?
2024年,海底捞营业收入达到427.55亿元,同比上升3.1%;净利润47亿元,同比增长4.6%。
值得注意的是,在食材、租金、人力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去年餐饮行业平均净利润率大幅收窄,超半数餐饮企业在盈亏线上挣扎。
而海底捞,却连续两年实现了收入、净利润增长!增长背后,正是海底捞对“差异化”持续深耕的结果!
通过对海底捞近两年新动作的盘点,我们把它的创新思路大致分为了以下几类:
1、产品地域化:
创新“工坊”形式,在不同区域做“特色火锅”
2023年9月,海底捞首家牛肉工坊在原本的深圳卓悦店上线,门店不仅开设了明档现切的牛肉档口,喊出“当天屠宰,四小时直配送到店”的鲜切口号,还推出了宝牛雪花、全牛拼盘等10道新菜品,主打一牛多吃!
同年,同模式的海鲜工坊、羊肉工坊陆续在青岛、天津开业。
以青岛海鲜工坊为例,不仅同样是对原有的海底捞门店进行改造,就连“鲜”的概念也如出一辙,强调“全是活海鲜,现挑现选”,并在店内设置了海鲜池和冰鲜台。
最近,海底捞火锅还在深圳开设了首家鲜切鸡肉工坊店,收割广东人舌尖上的美味!
面对不同地区的口味习惯,海底捞还推出了一些个性化产品,比如北京区域的鲜切山羊肉、陕西区域的油泼辣子锅底、湖北区域的藕汤锅底等。
2、价格带全覆盖:
从16元迷你锅到人均500+精致菜,编织一张“通吃”大网
继均价30元的下饭火锅菜后,海底捞最近又上新了一人食“小火锅”。
同样主打优惠,小火锅不仅有16元单人份小锅锅底,还有多款4.9元小份菜。
即使在没有“小锅”模式的其他门店,海底捞也在陆续上新“69元工作日团购套餐”,主打性价比拉满!
当所有人以为它在“自降身价”应对火锅内卷时,殊不知,在硬币的另一面,海底捞开始试点高价格带产品。
社交平台上,有多位海底捞黑海会员透露,海底捞北京方庄店内有三个包间开启了甄选店内测,不仅有花胶金汤、美国进口安格斯雪花牛肉等高级精品食材,还有空乘气质的帅哥提供涮火锅服务,双人餐价格最高达到1008元!
同时,据职业餐饮网获悉,今年五、六月份,海底捞将在北京开出首家甄选店。
可见,差异化定价,把低价高价顾客一网打尽,才是海底捞背后的目的!
3、场景多元化:
从包间店到夜店,火锅店“七十二变”拓宽空间边界
今年,海底捞旗下首家“海底捞·包间店”创新店在西安大融城商场开业。
门店抛弃传统大厅座位,主打纯包间,部分包间还配备了独立茶桌、洗手间和投影设备,以方便顾客组织会议或轰趴聚会等。
另外,该门店还有专门接受过泡茶、商务礼仪专项技能培训的服务员,能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专向服务。
而在用餐形式上,海底捞·包间店也进行了创新,既有适合多人围坐的常规“大锅”,也有满足个性化的专属“小锅”,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不只是包间店,海底捞还推出了校园店、企业店、亲子主题店、夜宵主题店等多种店型,能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
以最近升级的海底捞夜宵主题店为例,其在西安、广州、深圳等多家门店引进了夜场DJ模式,通过设置专门的夜宵菜单、独立打酒站等,满足部分消费者在火锅店蹦迪的需求。
4、服务个性化:
火锅婚礼、演唱会抢人,一线门店服务“定制化”
“花1.5万在海底捞办了场婚礼!”
这是前段时间在沧州海底捞某门店发生的事,婚礼现场总共设置不到30桌宴席,全程两小时,顾客不仅可以自行选择套餐或自助套餐,还能观看舞蹈、变脸、拉面等才艺表演。
类似的“个性化服务”还在海底捞其他门店出现过。凤凰传奇在苏州开演唱会期间,当地一家海底捞门店不仅把大巴车开到演唱会门口,在演唱会散场后直接把听众拉到门店用餐,用餐的同时还为听众们安排上了心仪歌手的歌,甚至组织了歌迷演唱,把单纯的用餐变成了粉丝演唱会。
同样的,还有给顾客买特产、洗头,演唱会抢人、以及开设“公交车专线”等,主打的就是“个性化定制服务”!
2
存量竞争时代,
围绕客群做“场景创新”才是突围新路径!
2024财报中,海底捞明确表示,要“以基础红线为前提,将更多的主动权交予一线餐厅,充分鼓励餐厅差异化经营,以满足不同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着力打造‘不一样的海底捞’。”
那么,海底捞为何非要执着于“不一样”?
1、川味火锅徘徊在天花板边缘,海底捞急需新的增长点
一个数据是,2025年中国火锅市场规模将突破6689亿元。
火锅市场规模庞大,但火锅生意却不好做,2024年火锅开店“降温”,倒闭了2.6万家企业。
尤其在酸汤、鲜菌火锅等新概念出现后,以辣为主的川味火锅遭到了“重创”。
具体到川味火锅代表海底捞来看,其人均消费从2023年首次下跌到百元以下达到99.1元后,2024年再次下探至97.5元。
与此同时,门店数量和规模也已接近天花板。过去三年,海底捞中国市场门店数量始终徘徊在1400家以下,2024年底海底捞品牌餐厅仅1368家。
当门店规模触及天花板,人均消费又持续降低的环境下,海底捞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怎么寻?哪里寻?
这不仅是海底捞在思考的问题,也是众多餐企迫切需要知道的破局秘籍。
2、供给的尽头是需求,针对不同人群做产品
所有供给的尽头都是需求,而做餐饮首先考虑的,一定是人的需求。
比如,针对一个人吃火锅的需求,海底捞不仅在外卖平台上线了“下饭火锅菜”,还在部分门店推出了“小锅菜”,打破了传统火锅只能三四个人吃的聚餐场景。
针对企业聚餐吃火锅的需求,海底捞创新了“海底捞|企业火锅”,既在部分餐桌间增加高围挡,保障员工独立用餐的需求,又对餐桌进行了可升降隔板设计,以便人多聚餐时能够组合成八人桌。
而对于大学校园里的学生,海底捞不仅先在西安文理学院开了“海底捞校园火锅”,接着又在山东一职业院校开设了“海底捞校园食堂”,有粉有面有小吃,人均消费仅15元。
此外,针对不同的人群需求,海底捞还开拓了上海串串摊、山西小龙虾和啤酒宵夜车等新业态,以及亲子主题店、夜宵主题店等,甚至一度将店铺开进呼和浩特洗浴中心,做到洗澡按摩吃火锅一站式服务。
3、餐饮进入“一人千面”时代,场景创新是主流,用空间“重造”产品
表面看,去青岛做海鲜工坊、企业店做团餐、在外卖上线下饭小锅菜、校园开食堂……似乎都是海底捞围绕着人做产品。
但实际上,客群背后,海底捞真正看中的是“场景”!
过去千人千面时代,做餐饮只要满足顾客“吃好”的需求就能业绩增长,但现在一人千面时代来临,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对餐饮企业的要求也更高,既要有根据顾客需求调整产品的能力,也要有做个性化、定制化的本事。
以海底捞校园食堂为例,即使面对的是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大学生,但在有人为其性价比喜的同时,也有人因享受不到原本的热情服务选择弃它而去。
这时候,如果只是基于人群去做产品可能就会出现“两头取舍”的问题。
怎么办?切场景。
面对同一场景,顾客的需求几乎相差不大,比如企业店出餐要求快,便捷,这样才不占用休息和上班时间,而在商务宴请上,则要有面子。
以海底捞包间店为例,基于商务宴请场景,包间店推出了一些金汤花胶鸡锅底、高档海鲜、M9级别的和牛等高端精品,主打就是聚餐、有面!
同样,像海底捞夜宵主题店也是在场景上做文章,将门店从只是提供餐饮体验的餐厅,变成了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休闲+娱乐”新消费场景!
除此之外,包括北京门头沟栖溪露营店、万科石京龙滑雪场店也是针对户外用餐场景创新的新业态。
职业餐饮小结
存量竞争时代,几乎所有餐企都在铆足劲寻找增量市场,而海底捞的场景探索或许是个新的解法。
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场景背后可支撑的一定是与场景相匹配的价值产品,比如海底捞包间店一些专为商务宴请准备的高端精品等。
当然,回到企业经营来看,海底捞场景创新不仅是解决增量难的问题,还有背后低成本试水的商业逻辑。
留心一下会发现,海底捞大部分特色门店都不是新开的,而是在原有门店基础上进行增设的,甚至有些产品会限时供应,以此来保证其他经营时间能够正常营业。
总之,先活着,再折腾,这比什么都重要。
登录 | 注册
蜜雪冰城多风光,海底捞就多落寞
海底捞正在悄悄“变小”
降价版的湊湊和海底捞,同人不同命
联商头条:海底捞试水“一人食”小火锅;星巴克中国推无糖产品
海底捞试水“一人食”小火锅!上新4.9元小份菜
烘焙“速生速死”魔咒下,海底捞跳“火坑”?
永辉超市2024年营收675.74亿,一季度净利下降79.96%
回到顶部
出品/职业餐饮网
撰文/沐九九
“一味标准化会抹杀区域之间需求的差异。”
这是2023年张勇在海底捞股东大会上的反思。
从这之后,一向重视标准化的海底捞做了个新决定——强调个性化(同样在重视标准化)。
于是,牛肉工坊、海鲜工坊、羊肉工坊这类与现有门店不同的“工坊店”相继在海底捞亮相,第二年又开了包间店、亲子主题店、夜宵主题店与企业店等不同形式特色场景店。
今年,海底捞对“个性化”的追求更加“疯狂”,不仅在短时间内上新了“一人食小火锅”、粥底火锅,还在继续加码新门店模式。比如在门头沟开出北京首家露营店,对原本的夜宵主题店进行升级等,把在火锅店唱歌、看DJ表演、蹦迪变成现实。
都说头部品牌往往更能洞察行业新趋势,内卷竞争加剧下,几乎每个餐饮人都在思考如何做差异化,那么海底捞这些“个性化”动作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破局秘籍,又能给餐饮人带来哪些新机会和新思考呢?
1
“瞎折腾”,是驱动海底捞增长的秘诀?
2024年,海底捞营业收入达到427.55亿元,同比上升3.1%;净利润47亿元,同比增长4.6%。
值得注意的是,在食材、租金、人力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去年餐饮行业平均净利润率大幅收窄,超半数餐饮企业在盈亏线上挣扎。
而海底捞,却连续两年实现了收入、净利润增长!增长背后,正是海底捞对“差异化”持续深耕的结果!
通过对海底捞近两年新动作的盘点,我们把它的创新思路大致分为了以下几类:
1、产品地域化:
创新“工坊”形式,在不同区域做“特色火锅”
2023年9月,海底捞首家牛肉工坊在原本的深圳卓悦店上线,门店不仅开设了明档现切的牛肉档口,喊出“当天屠宰,四小时直配送到店”的鲜切口号,还推出了宝牛雪花、全牛拼盘等10道新菜品,主打一牛多吃!
同年,同模式的海鲜工坊、羊肉工坊陆续在青岛、天津开业。
以青岛海鲜工坊为例,不仅同样是对原有的海底捞门店进行改造,就连“鲜”的概念也如出一辙,强调“全是活海鲜,现挑现选”,并在店内设置了海鲜池和冰鲜台。
最近,海底捞火锅还在深圳开设了首家鲜切鸡肉工坊店,收割广东人舌尖上的美味!
面对不同地区的口味习惯,海底捞还推出了一些个性化产品,比如北京区域的鲜切山羊肉、陕西区域的油泼辣子锅底、湖北区域的藕汤锅底等。
2、价格带全覆盖:
从16元迷你锅到人均500+精致菜,编织一张“通吃”大网
继均价30元的下饭火锅菜后,海底捞最近又上新了一人食“小火锅”。
同样主打优惠,小火锅不仅有16元单人份小锅锅底,还有多款4.9元小份菜。
即使在没有“小锅”模式的其他门店,海底捞也在陆续上新“69元工作日团购套餐”,主打性价比拉满!
当所有人以为它在“自降身价”应对火锅内卷时,殊不知,在硬币的另一面,海底捞开始试点高价格带产品。
社交平台上,有多位海底捞黑海会员透露,海底捞北京方庄店内有三个包间开启了甄选店内测,不仅有花胶金汤、美国进口安格斯雪花牛肉等高级精品食材,还有空乘气质的帅哥提供涮火锅服务,双人餐价格最高达到1008元!
同时,据职业餐饮网获悉,今年五、六月份,海底捞将在北京开出首家甄选店。
可见,差异化定价,把低价高价顾客一网打尽,才是海底捞背后的目的!
3、场景多元化:
从包间店到夜店,火锅店“七十二变”拓宽空间边界
今年,海底捞旗下首家“海底捞·包间店”创新店在西安大融城商场开业。
门店抛弃传统大厅座位,主打纯包间,部分包间还配备了独立茶桌、洗手间和投影设备,以方便顾客组织会议或轰趴聚会等。
另外,该门店还有专门接受过泡茶、商务礼仪专项技能培训的服务员,能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专向服务。
而在用餐形式上,海底捞·包间店也进行了创新,既有适合多人围坐的常规“大锅”,也有满足个性化的专属“小锅”,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不只是包间店,海底捞还推出了校园店、企业店、亲子主题店、夜宵主题店等多种店型,能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
以最近升级的海底捞夜宵主题店为例,其在西安、广州、深圳等多家门店引进了夜场DJ模式,通过设置专门的夜宵菜单、独立打酒站等,满足部分消费者在火锅店蹦迪的需求。
4、服务个性化:
火锅婚礼、演唱会抢人,一线门店服务“定制化”
“花1.5万在海底捞办了场婚礼!”
这是前段时间在沧州海底捞某门店发生的事,婚礼现场总共设置不到30桌宴席,全程两小时,顾客不仅可以自行选择套餐或自助套餐,还能观看舞蹈、变脸、拉面等才艺表演。
类似的“个性化服务”还在海底捞其他门店出现过。凤凰传奇在苏州开演唱会期间,当地一家海底捞门店不仅把大巴车开到演唱会门口,在演唱会散场后直接把听众拉到门店用餐,用餐的同时还为听众们安排上了心仪歌手的歌,甚至组织了歌迷演唱,把单纯的用餐变成了粉丝演唱会。
同样的,还有给顾客买特产、洗头,演唱会抢人、以及开设“公交车专线”等,主打的就是“个性化定制服务”!
2
存量竞争时代,
围绕客群做“场景创新”才是突围新路径!
2024财报中,海底捞明确表示,要“以基础红线为前提,将更多的主动权交予一线餐厅,充分鼓励餐厅差异化经营,以满足不同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着力打造‘不一样的海底捞’。”
那么,海底捞为何非要执着于“不一样”?
1、川味火锅徘徊在天花板边缘,海底捞急需新的增长点
一个数据是,2025年中国火锅市场规模将突破6689亿元。
火锅市场规模庞大,但火锅生意却不好做,2024年火锅开店“降温”,倒闭了2.6万家企业。
尤其在酸汤、鲜菌火锅等新概念出现后,以辣为主的川味火锅遭到了“重创”。
具体到川味火锅代表海底捞来看,其人均消费从2023年首次下跌到百元以下达到99.1元后,2024年再次下探至97.5元。
与此同时,门店数量和规模也已接近天花板。过去三年,海底捞中国市场门店数量始终徘徊在1400家以下,2024年底海底捞品牌餐厅仅1368家。
当门店规模触及天花板,人均消费又持续降低的环境下,海底捞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怎么寻?哪里寻?
这不仅是海底捞在思考的问题,也是众多餐企迫切需要知道的破局秘籍。
2、供给的尽头是需求,针对不同人群做产品
所有供给的尽头都是需求,而做餐饮首先考虑的,一定是人的需求。
比如,针对一个人吃火锅的需求,海底捞不仅在外卖平台上线了“下饭火锅菜”,还在部分门店推出了“小锅菜”,打破了传统火锅只能三四个人吃的聚餐场景。
针对企业聚餐吃火锅的需求,海底捞创新了“海底捞|企业火锅”,既在部分餐桌间增加高围挡,保障员工独立用餐的需求,又对餐桌进行了可升降隔板设计,以便人多聚餐时能够组合成八人桌。
而对于大学校园里的学生,海底捞不仅先在西安文理学院开了“海底捞校园火锅”,接着又在山东一职业院校开设了“海底捞校园食堂”,有粉有面有小吃,人均消费仅15元。
此外,针对不同的人群需求,海底捞还开拓了上海串串摊、山西小龙虾和啤酒宵夜车等新业态,以及亲子主题店、夜宵主题店等,甚至一度将店铺开进呼和浩特洗浴中心,做到洗澡按摩吃火锅一站式服务。
3、餐饮进入“一人千面”时代,场景创新是主流,用空间“重造”产品
表面看,去青岛做海鲜工坊、企业店做团餐、在外卖上线下饭小锅菜、校园开食堂……似乎都是海底捞围绕着人做产品。
但实际上,客群背后,海底捞真正看中的是“场景”!
过去千人千面时代,做餐饮只要满足顾客“吃好”的需求就能业绩增长,但现在一人千面时代来临,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对餐饮企业的要求也更高,既要有根据顾客需求调整产品的能力,也要有做个性化、定制化的本事。
以海底捞校园食堂为例,即使面对的是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大学生,但在有人为其性价比喜的同时,也有人因享受不到原本的热情服务选择弃它而去。
这时候,如果只是基于人群去做产品可能就会出现“两头取舍”的问题。
怎么办?切场景。
面对同一场景,顾客的需求几乎相差不大,比如企业店出餐要求快,便捷,这样才不占用休息和上班时间,而在商务宴请上,则要有面子。
以海底捞包间店为例,基于商务宴请场景,包间店推出了一些金汤花胶鸡锅底、高档海鲜、M9级别的和牛等高端精品,主打就是聚餐、有面!
同样,像海底捞夜宵主题店也是在场景上做文章,将门店从只是提供餐饮体验的餐厅,变成了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休闲+娱乐”新消费场景!
除此之外,包括北京门头沟栖溪露营店、万科石京龙滑雪场店也是针对户外用餐场景创新的新业态。
职业餐饮小结
存量竞争时代,几乎所有餐企都在铆足劲寻找增量市场,而海底捞的场景探索或许是个新的解法。
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场景背后可支撑的一定是与场景相匹配的价值产品,比如海底捞包间店一些专为商务宴请准备的高端精品等。
当然,回到企业经营来看,海底捞场景创新不仅是解决增量难的问题,还有背后低成本试水的商业逻辑。
留心一下会发现,海底捞大部分特色门店都不是新开的,而是在原有门店基础上进行增设的,甚至有些产品会限时供应,以此来保证其他经营时间能够正常营业。
总之,先活着,再折腾,这比什么都重要。
登录 | 注册
蜜雪冰城多风光,海底捞就多落寞
海底捞正在悄悄“变小”
降价版的湊湊和海底捞,同人不同命
联商头条:海底捞试水“一人食”小火锅;星巴克中国推无糖产品
海底捞试水“一人食”小火锅!上新4.9元小份菜
烘焙“速生速死”魔咒下,海底捞跳“火坑”?
永辉超市2024年营收675.74亿,一季度净利下降79.96%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