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当年也有救市,你知道后来怎么样了吗?

寻龙秘法

1天前

1989年12月25日至1992年8月14日日经225指数走势图,从图片上显示,从最高的38957,下跌到最低的14194,具体原因如下:

1990年:股市崩盘与政策收紧

1989年底,日本政府为抑制资产泡沫开始大幅加息,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连续5次上调贴现率至6%。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发布《关于控制土地相关融资的规定》,限制房地产贷款,导致股市率先崩盘,日经指数全年下跌56.7%。此时房地产市场虽未全面崩溃,但已出现价格松动。


1991年:房地产泡沫正式破裂

股市崩盘后,资金链断裂传导至房地产市场。1991年,日本六大主要城市地价开始暴跌,东京、大阪等地的房价在随后几年内跌幅超过70%。金融机构因不良贷款激增而陷入危机,大量房地产企业和个人因资不抵债破产,自杀率飙升长期下跌与经济停滞


1992年后,日本进入“失去的三十年”

地价持续下跌至2005年,六大城市地价累计跌幅达76%,全国城市地价下跌62.7%政府救市措施滞后且效果有限,导致经济长期通缩和资产负债表衰退。


在此之前,日经指数从从1982年最低点6849.78,涨到了1989年年底,涨了8年,涨了5.6倍



日本真正花钱救市的时间在1995年,当时从最低点,真金白银上涨了5000点,老黄认为这个位置,跟A股目前的走势比较像,不仅是走势像,如果后期逻辑也通顺的话,那么也会比较像

1995年6月23日后日经指数显著上涨约5000点,主要受以下多重因素推动:


1. 政府救市政策与财政刺激

  • 股市安定基金设立:1995年6月,日本政府成立“股市安定基金”,规模约2万亿日元,由银行业出资,旨在稳定股市并增强投资者信心。该基金通过直接干预市场缓解了恐慌情绪,成为股市反弹的重要支撑。

  • 财政扩张与经济对策:1995年4月,村山内阁推出《日元升值紧急经济对策》,随后9月追加14.2万亿日元的财政刺激计划,主要用于公共投资、产业扶持和灾后重建。这些措施直接提振了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

2. 货币政策宽松与利率下调

  • 央行连续降息:1995年,日本央行两次下调贴现率,从1.75%降至0.5%,创历史新低。低利率环境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刺激了资本市场流动性。

  • 全球货币政策协同:美联储在1995年采取预防式降息,缓解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紧张情绪,同时日美协商后日元升值压力减弱,有利于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盈利修复。

3. 阪神大地震后的重建需求

  • 灾后重建拉动经济:1995年1月阪神大地震后,日本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和民生重建,带动建筑、机械制造、建材等行业的订单增长,推动相关企业股价上涨。

  • 产业链联动效应:重建需求不仅限于本地企业,还通过供应链扩散至全国,形成短期经济景气回升。

4. 行业基本面改善与市场情绪修复

  • 汽车行业复苏:1995年美日汽车贸易战结束,日本汽车出口限制解除,叠加日元汇率企稳,丰田、本田等车企盈利改善,成为股市上涨的重要驱动力。

  • 科技板块预期升温:尽管1995年尚未进入互联网泡沫高峰期,但日本电子和半导体企业(如索尼、东芝)在全球市场的技术优势逐步显现,投资者对科技行业的长期前景开始乐观。

5. 外部环境与资本流动

  • 美元走强缓解日元压力:1995年美国推行“强势美元”政策,美元指数回升,间接减轻了日元升值对出口的压制,改善了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 海外资本回流:日本金融机构在1995年后扩大海外投资,同时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整促使部分海外资金回流,进一步推高股市。

总结

1995年6月后的日经指数上涨是政策干预、灾后重建、货币宽松和行业修复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通过财政与货币“双宽松”稳定市场,叠加外部环境改善,形成了短期内的“政策+基本面”共振。但需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上涨并未改变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趋势,后续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结构性问题影响,股市再次承压。


从1990年至1995年对日本股市的分析,回头看看A股市场


从2020年2月至2025年4月,5年的时间里面,指数基本没有动,震荡幅度吓死人。


新时代下,监管层级号召我们长线投资,价值投资,看来只能身体力行,才能真正改变普罗大众的想法,像今年1分月的下跌和贸易战的下跌,可以明显感觉到,基本到不了1:4配资平仓线,股票就被拉抬,就算水平不怎么样的人,亏损也不会超过30%,想象1-2年前,不亏损到50%,基本别指望上涨,其实已经好很多了。

明日给兄弟们分享,哪些板块已经补完缺口了,可以继续持有~



1989年12月25日至1992年8月14日日经225指数走势图,从图片上显示,从最高的38957,下跌到最低的14194,具体原因如下:

1990年:股市崩盘与政策收紧

1989年底,日本政府为抑制资产泡沫开始大幅加息,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连续5次上调贴现率至6%。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发布《关于控制土地相关融资的规定》,限制房地产贷款,导致股市率先崩盘,日经指数全年下跌56.7%。此时房地产市场虽未全面崩溃,但已出现价格松动。


1991年:房地产泡沫正式破裂

股市崩盘后,资金链断裂传导至房地产市场。1991年,日本六大主要城市地价开始暴跌,东京、大阪等地的房价在随后几年内跌幅超过70%。金融机构因不良贷款激增而陷入危机,大量房地产企业和个人因资不抵债破产,自杀率飙升长期下跌与经济停滞


1992年后,日本进入“失去的三十年”

地价持续下跌至2005年,六大城市地价累计跌幅达76%,全国城市地价下跌62.7%政府救市措施滞后且效果有限,导致经济长期通缩和资产负债表衰退。


在此之前,日经指数从从1982年最低点6849.78,涨到了1989年年底,涨了8年,涨了5.6倍



日本真正花钱救市的时间在1995年,当时从最低点,真金白银上涨了5000点,老黄认为这个位置,跟A股目前的走势比较像,不仅是走势像,如果后期逻辑也通顺的话,那么也会比较像

1995年6月23日后日经指数显著上涨约5000点,主要受以下多重因素推动:


1. 政府救市政策与财政刺激

  • 股市安定基金设立:1995年6月,日本政府成立“股市安定基金”,规模约2万亿日元,由银行业出资,旨在稳定股市并增强投资者信心。该基金通过直接干预市场缓解了恐慌情绪,成为股市反弹的重要支撑。

  • 财政扩张与经济对策:1995年4月,村山内阁推出《日元升值紧急经济对策》,随后9月追加14.2万亿日元的财政刺激计划,主要用于公共投资、产业扶持和灾后重建。这些措施直接提振了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

2. 货币政策宽松与利率下调

  • 央行连续降息:1995年,日本央行两次下调贴现率,从1.75%降至0.5%,创历史新低。低利率环境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刺激了资本市场流动性。

  • 全球货币政策协同:美联储在1995年采取预防式降息,缓解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紧张情绪,同时日美协商后日元升值压力减弱,有利于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盈利修复。

3. 阪神大地震后的重建需求

  • 灾后重建拉动经济:1995年1月阪神大地震后,日本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和民生重建,带动建筑、机械制造、建材等行业的订单增长,推动相关企业股价上涨。

  • 产业链联动效应:重建需求不仅限于本地企业,还通过供应链扩散至全国,形成短期经济景气回升。

4. 行业基本面改善与市场情绪修复

  • 汽车行业复苏:1995年美日汽车贸易战结束,日本汽车出口限制解除,叠加日元汇率企稳,丰田、本田等车企盈利改善,成为股市上涨的重要驱动力。

  • 科技板块预期升温:尽管1995年尚未进入互联网泡沫高峰期,但日本电子和半导体企业(如索尼、东芝)在全球市场的技术优势逐步显现,投资者对科技行业的长期前景开始乐观。

5. 外部环境与资本流动

  • 美元走强缓解日元压力:1995年美国推行“强势美元”政策,美元指数回升,间接减轻了日元升值对出口的压制,改善了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 海外资本回流:日本金融机构在1995年后扩大海外投资,同时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整促使部分海外资金回流,进一步推高股市。

总结

1995年6月后的日经指数上涨是政策干预、灾后重建、货币宽松和行业修复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通过财政与货币“双宽松”稳定市场,叠加外部环境改善,形成了短期内的“政策+基本面”共振。但需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上涨并未改变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趋势,后续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结构性问题影响,股市再次承压。


从1990年至1995年对日本股市的分析,回头看看A股市场


从2020年2月至2025年4月,5年的时间里面,指数基本没有动,震荡幅度吓死人。


新时代下,监管层级号召我们长线投资,价值投资,看来只能身体力行,才能真正改变普罗大众的想法,像今年1分月的下跌和贸易战的下跌,可以明显感觉到,基本到不了1:4配资平仓线,股票就被拉抬,就算水平不怎么样的人,亏损也不会超过30%,想象1-2年前,不亏损到50%,基本别指望上涨,其实已经好很多了。

明日给兄弟们分享,哪些板块已经补完缺口了,可以继续持有~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