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斌加盟汇泉基金 拟任总经理

市场资讯

4天前

在讨论的余波中,基金人事了解到,稍早前刚官宣离任的鹏扬基金原总经理助理、首席经济学家陈洪斌已经加盟汇泉基金,并将在相关流程后出任总经理。

来源:金融人事mini

2025年3月7日,汇泉基金寻卫国从督察长转任副总一个多月后迅速离职曾引起业内关注,彼时即引发了个人系公募发展困境的讨论。

而在讨论的余波中,基金人事了解到,稍早前刚官宣离任的鹏扬基金原总经理助理、首席经济学家陈洪斌已经加盟汇泉基金,并将在相关流程后出任总经理。

陈洪斌的加盟意味着创始人梁永强将卸下管理团队中的C位角色。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国内市场共有27家“个人系”公募,整体规模不足全行业的2%,其中有5家管理规模尚不足10亿元。

鹏扬基金以1175.97亿元的规模排名个人系第一, 而截至2024年末,汇泉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仅为23.68亿元,不仅在190家公募和资管机构中排在第167位,在个人系机构中也属于后段班。

2025年4月20日陈洪斌已经以新身份出席公开活动

公开信息显示,陈洪斌为清华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具有超20年金融从业经验,2022年4月,陈洪斌加盟鹏扬基金。曾任国海证券总裁助理、首席经济学家、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更早之前,他还曾有过商业银行工作经验,曾担任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资产管理人论坛理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等职务。此外,他还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校外导师、新华社特约观察员、耶鲁大学访问学者。

擅长宏观经济研究的陈洪斌能给规模发展没有起色的汇泉基金带来什么?

在寻卫国离任后,汇泉基金目前的管理团队由五人组成,孟朝霞任公司董事长,梁永强任公司总经理,杨宇任公司董事,陈磊任公司信息技术部总监,张强任公司督察长,没有副总。

汇泉基金2020年6月注册于北京,大股东是杨宇(持股55.3%),二股东是梁永强(持股30%),剩下股权由三家员工持股平台持有。

其中董事长孟朝霞和两位大股东均是南开大学经济系校友。

孟朝霞,南开大学经济硕士。其曾任富国基金副总经理、融通基金总经理,国联安基金总经理,也是基金行业少有的女总经理。从过往履职经历来看,除了公募从业经验,其还曾任新华人寿企业年金管理中心总经理,泰康养老保险副总经理。

梁永强,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华商基金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公司副总经理,公司董事、总经理。

杨宇,曾任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Smart Beta及量化投资首席投资官。据业内消息,杨宇曾于2003年3月15日至2004年7月7日任万家180指数基金经理,是中国基金行业最早的指数基金经理之一。

从履历专业性来看,同样是经济学博士的陈洪斌应该在汇泉基金的投资理念更能得到认可和实践,毕竟,鹏扬基金虽然同为个人系,但创始人杨爱斌固收起家,机构产品比重也多以固收类产品为主。

据介绍,当年陈洪斌加盟鹏扬基金前,杨爱斌曾公开表示,鹏扬基金要撕掉债券投资标签,最终目标是做一家多元化的基金公司,原因之一在于长期看来,权益投资机会远远好于债券。

但对于个人系公募机构而言,创始人的个人特色对机构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截至2025年4月,鹏扬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规模为59.81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为98.23亿元,固收类产品依旧占比超80%。

个人系公募的问题同样困扰汇泉基金,自成立来,其管理层有过多次变动,市场曾有声音认为其权高度集中于创始团队(杨宇、梁永强合计持股超85%)职业经理人很难有决策权。

虽然针对上述讨论,汇泉基金曾公开表示,“杨宇、梁永强并不是一致行动人,很多公司都会出现实际控制人持股很多的情况。公司高层已多次对外澄清,强调人员离职与公司战略调整、股权结构无关。”

公司管理之外,梁永强已经早就没有“华商时代”的辉煌战绩,在管的三只产品任职回报均惨遭“腰斩”,其中汇泉策略优选混合A任内亏损高达49.24%。

此次陈洪斌加盟汇泉基金,首先会从公司治理方面减少公司对梁永强个人的高度依赖,将管理和投研体系分开,进而缓解汇泉基金过度依赖创始人个人能力,导致绩优投研人才的发展结构不均、经验层级断档严重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监管一直呼吁行业需要从“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转变,但头部机构凭借资源和合规优势不断扩张,进而留给中小机构的发展机会并不多,如何通过优化治理结构、强化投研能力来实现管理规模的基础扩展,是留给市场上每个中小机构的难题。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在讨论的余波中,基金人事了解到,稍早前刚官宣离任的鹏扬基金原总经理助理、首席经济学家陈洪斌已经加盟汇泉基金,并将在相关流程后出任总经理。

来源:金融人事mini

2025年3月7日,汇泉基金寻卫国从督察长转任副总一个多月后迅速离职曾引起业内关注,彼时即引发了个人系公募发展困境的讨论。

而在讨论的余波中,基金人事了解到,稍早前刚官宣离任的鹏扬基金原总经理助理、首席经济学家陈洪斌已经加盟汇泉基金,并将在相关流程后出任总经理。

陈洪斌的加盟意味着创始人梁永强将卸下管理团队中的C位角色。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国内市场共有27家“个人系”公募,整体规模不足全行业的2%,其中有5家管理规模尚不足10亿元。

鹏扬基金以1175.97亿元的规模排名个人系第一, 而截至2024年末,汇泉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仅为23.68亿元,不仅在190家公募和资管机构中排在第167位,在个人系机构中也属于后段班。

2025年4月20日陈洪斌已经以新身份出席公开活动

公开信息显示,陈洪斌为清华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具有超20年金融从业经验,2022年4月,陈洪斌加盟鹏扬基金。曾任国海证券总裁助理、首席经济学家、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更早之前,他还曾有过商业银行工作经验,曾担任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资产管理人论坛理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等职务。此外,他还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校外导师、新华社特约观察员、耶鲁大学访问学者。

擅长宏观经济研究的陈洪斌能给规模发展没有起色的汇泉基金带来什么?

在寻卫国离任后,汇泉基金目前的管理团队由五人组成,孟朝霞任公司董事长,梁永强任公司总经理,杨宇任公司董事,陈磊任公司信息技术部总监,张强任公司督察长,没有副总。

汇泉基金2020年6月注册于北京,大股东是杨宇(持股55.3%),二股东是梁永强(持股30%),剩下股权由三家员工持股平台持有。

其中董事长孟朝霞和两位大股东均是南开大学经济系校友。

孟朝霞,南开大学经济硕士。其曾任富国基金副总经理、融通基金总经理,国联安基金总经理,也是基金行业少有的女总经理。从过往履职经历来看,除了公募从业经验,其还曾任新华人寿企业年金管理中心总经理,泰康养老保险副总经理。

梁永强,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华商基金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公司副总经理,公司董事、总经理。

杨宇,曾任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Smart Beta及量化投资首席投资官。据业内消息,杨宇曾于2003年3月15日至2004年7月7日任万家180指数基金经理,是中国基金行业最早的指数基金经理之一。

从履历专业性来看,同样是经济学博士的陈洪斌应该在汇泉基金的投资理念更能得到认可和实践,毕竟,鹏扬基金虽然同为个人系,但创始人杨爱斌固收起家,机构产品比重也多以固收类产品为主。

据介绍,当年陈洪斌加盟鹏扬基金前,杨爱斌曾公开表示,鹏扬基金要撕掉债券投资标签,最终目标是做一家多元化的基金公司,原因之一在于长期看来,权益投资机会远远好于债券。

但对于个人系公募机构而言,创始人的个人特色对机构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截至2025年4月,鹏扬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规模为59.81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为98.23亿元,固收类产品依旧占比超80%。

个人系公募的问题同样困扰汇泉基金,自成立来,其管理层有过多次变动,市场曾有声音认为其权高度集中于创始团队(杨宇、梁永强合计持股超85%)职业经理人很难有决策权。

虽然针对上述讨论,汇泉基金曾公开表示,“杨宇、梁永强并不是一致行动人,很多公司都会出现实际控制人持股很多的情况。公司高层已多次对外澄清,强调人员离职与公司战略调整、股权结构无关。”

公司管理之外,梁永强已经早就没有“华商时代”的辉煌战绩,在管的三只产品任职回报均惨遭“腰斩”,其中汇泉策略优选混合A任内亏损高达49.24%。

此次陈洪斌加盟汇泉基金,首先会从公司治理方面减少公司对梁永强个人的高度依赖,将管理和投研体系分开,进而缓解汇泉基金过度依赖创始人个人能力,导致绩优投研人才的发展结构不均、经验层级断档严重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监管一直呼吁行业需要从“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转变,但头部机构凭借资源和合规优势不断扩张,进而留给中小机构的发展机会并不多,如何通过优化治理结构、强化投研能力来实现管理规模的基础扩展,是留给市场上每个中小机构的难题。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