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低增长周期:三大运营商一季度“稳中有进”

通信产业网

3天前

三大运营商均强调“高质量发展”主线,通过深化AI、云网融合、算力网络等技术布局,加速由传统电信运营商向科技型企业转型。...不难看出,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一季度营收近乎停滞‌,一季度总营收同比仅微增0.01%和0.02%。

【通信产业网讯】(记者 赵妍)日前,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陆续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一季度,在整体电信业务收入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运营商增速放缓,有两家运营商营业收入同比微增长。与此同时,运营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展现出经营韧性,收入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业务成为增长亮点。

基本面:增长与放缓

2025年一季度,三大运营商均实现增长。其中,中国联通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最快,中国联通‌营收首次突破千亿至1033.5亿元,同比增长3.9%,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6.5%。

‌中国移动‌营收2638亿元,同比增长0.02%,股东应占利润306亿元,同比增长3.45%),通信服务收入2224亿元,同比增长1.4%。‌

中国电信营业收入为1,345亿元,同比增长0.01%,服务收入为1,247亿元,同比增长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9亿元,同比增长3.1%。

不难看出,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一季度营收近乎停滞‌,一季度总营收同比仅微增0.01%和0.02%。中国移动的通信服务收入虽增长1.4%,但终端销售等非核心业务收入同比下滑6.8%,拖累整体表现。

置身大的行业背景下,2025年一季度电信业务收入增速从2024年的4.3%降至0.9%,行业整体进入阶段性较低增长区间。虽然电信业务收入增长有所放缓,但电信业务总量依然增长7.7%

‌基本盘业务:用户规模与价值经营‌

‌一季度,电信运营商的基本盘业务保持了稳定增长。移动市场,5G用户渗透率持续提升‌。

‌中国移动‌一季度移动用户达10.03亿户,5G用户5.78亿户,手机上网流量同比激增77%,ARPU达46.9元;5G网络用户数达到 2.7 亿户,渗透率提升至 62.0%,手机上网总流量同比增长14.2%, 手机上网 DOU 达到 20.4GB,同比增长 9.1%。中国电信5G网络用户数达到 2.7 亿户,渗透率提升至 62.0%,手机上网总流量同比增长 14.2%, 手机上网 DOU 达到 20.4GB,同比增长 9.1%。‌中国联通‌未披露具体用户数,但公告称通过“细分市场运营”强化价值经营,推动移动业务收入稳步增长。

在宽带市场,智慧家庭生态成增长引擎‌。中国移动有线宽带客户总数达到3.20亿户,季度净增548万户,其中,家庭宽带客户达到2.82亿户,季度净增445万户,首季度,家庭客户综合收益率为人民币40.8元,同比增长2.3%。中国移动以“移动爱家”品牌构建智慧家庭生态。‌中国电信‌千兆宽带用户渗透率约30%,智慧家庭收入同比增长11.5%,依托云网融合优势强化服务竞争力。

电信运营商普遍通过“宽带+内容+终端”融合套餐提升用户粘性,推动家庭市场从“连接服务”向“场景化服务”升级。

第二曲线业务:战略新兴板块,两位数增长‌

三大运营商均强调“高质量发展”主线,通过深化AI、云网融合、算力网络等技术布局,加速由传统电信运营商向科技型企业转型。

第二曲线业务保持了持续增长。在政企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电信IDC收入达到人民币95亿元,同比增长10.4%。 中国移动‌AI+DICT项目快速复制,政企收入占比持续提升,重点布局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中国联通‌深化“云改数转”战略,聚焦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政企市场成为收入增长核心引擎。

在新兴业务市场,量子、卫星、智能服务呈现快速增长‌。一季度,‌中国电信‌智能收入同比激增151.6%,量子收入增长81.1%,卫星通信收入增长37.2%,技术壁垒构建差异化优势。‌中国移动‌:数字内容、国际业务、产业链金融收入占比提升,探索“通信+金融”生态融。

一季度运营商研发投入加码‌。中国电信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1.5%,聚焦5G-A、AI大模型、量子安全等前沿领域。中国移动推进“BASIC6”科创计划,强化算力网络与AI原生能力。

穿越低增长周期

2025年一季度,三大运营商在传统业务稳盘的同时,通过技术投入与生态协同打开“第二增长曲线”。这对于处于低增长周期的运营商而言,是其穿越周期的突围方向。

移动通信市场饱和、传统业务增长乏力运营商增长放缓的因素之一。中国移动一季度‌个人市场‌移动用户数达10.03亿户(接近饱和),ARPU值同比下降2.1%至46.9元,流量增速(DOU同比+8%)未能抵消资费下行压力。‌中国电信2025年一季度5G用户达2.7亿户,渗透率62%5,但用户规模接近天花板,新增用户空间有限;手机上网DOU同比增速降至9.1%,低于2024年同期的14.2%,流量经营边际效益递减。

‌此外,运营商市场的价格竞争导致ARPU承压,运营商的ARPU值虽稳定,但运营商间“以价换量”策略导致资费下行压力加剧,5G套餐价格战削弱盈利空间。千兆宽带渗透率提升但增量用户付费意愿不足。

与此同时,‌新兴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替代‌,短期难以填补传统业务缺口。量子通信、卫星通信、数字内容等创新业务布局加速,但当前收入占比仍低。

‌技术投入回报周期长。算力网络、AI大模型研发投入持续加码,但商业化落地仍需时间。

运营商当前增长放缓是行业周期、业务结构转型多重作用的结果。未来需依赖新兴业务规模化、成本效率优化等,以穿越周期实现“稳增长”。

三大运营商均强调“高质量发展”主线,通过深化AI、云网融合、算力网络等技术布局,加速由传统电信运营商向科技型企业转型。...不难看出,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一季度营收近乎停滞‌,一季度总营收同比仅微增0.01%和0.02%。

【通信产业网讯】(记者 赵妍)日前,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陆续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一季度,在整体电信业务收入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运营商增速放缓,有两家运营商营业收入同比微增长。与此同时,运营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展现出经营韧性,收入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业务成为增长亮点。

基本面:增长与放缓

2025年一季度,三大运营商均实现增长。其中,中国联通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最快,中国联通‌营收首次突破千亿至1033.5亿元,同比增长3.9%,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6.5%。

‌中国移动‌营收2638亿元,同比增长0.02%,股东应占利润306亿元,同比增长3.45%),通信服务收入2224亿元,同比增长1.4%。‌

中国电信营业收入为1,345亿元,同比增长0.01%,服务收入为1,247亿元,同比增长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9亿元,同比增长3.1%。

不难看出,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一季度营收近乎停滞‌,一季度总营收同比仅微增0.01%和0.02%。中国移动的通信服务收入虽增长1.4%,但终端销售等非核心业务收入同比下滑6.8%,拖累整体表现。

置身大的行业背景下,2025年一季度电信业务收入增速从2024年的4.3%降至0.9%,行业整体进入阶段性较低增长区间。虽然电信业务收入增长有所放缓,但电信业务总量依然增长7.7%

‌基本盘业务:用户规模与价值经营‌

‌一季度,电信运营商的基本盘业务保持了稳定增长。移动市场,5G用户渗透率持续提升‌。

‌中国移动‌一季度移动用户达10.03亿户,5G用户5.78亿户,手机上网流量同比激增77%,ARPU达46.9元;5G网络用户数达到 2.7 亿户,渗透率提升至 62.0%,手机上网总流量同比增长14.2%, 手机上网 DOU 达到 20.4GB,同比增长 9.1%。中国电信5G网络用户数达到 2.7 亿户,渗透率提升至 62.0%,手机上网总流量同比增长 14.2%, 手机上网 DOU 达到 20.4GB,同比增长 9.1%。‌中国联通‌未披露具体用户数,但公告称通过“细分市场运营”强化价值经营,推动移动业务收入稳步增长。

在宽带市场,智慧家庭生态成增长引擎‌。中国移动有线宽带客户总数达到3.20亿户,季度净增548万户,其中,家庭宽带客户达到2.82亿户,季度净增445万户,首季度,家庭客户综合收益率为人民币40.8元,同比增长2.3%。中国移动以“移动爱家”品牌构建智慧家庭生态。‌中国电信‌千兆宽带用户渗透率约30%,智慧家庭收入同比增长11.5%,依托云网融合优势强化服务竞争力。

电信运营商普遍通过“宽带+内容+终端”融合套餐提升用户粘性,推动家庭市场从“连接服务”向“场景化服务”升级。

第二曲线业务:战略新兴板块,两位数增长‌

三大运营商均强调“高质量发展”主线,通过深化AI、云网融合、算力网络等技术布局,加速由传统电信运营商向科技型企业转型。

第二曲线业务保持了持续增长。在政企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电信IDC收入达到人民币95亿元,同比增长10.4%。 中国移动‌AI+DICT项目快速复制,政企收入占比持续提升,重点布局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中国联通‌深化“云改数转”战略,聚焦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政企市场成为收入增长核心引擎。

在新兴业务市场,量子、卫星、智能服务呈现快速增长‌。一季度,‌中国电信‌智能收入同比激增151.6%,量子收入增长81.1%,卫星通信收入增长37.2%,技术壁垒构建差异化优势。‌中国移动‌:数字内容、国际业务、产业链金融收入占比提升,探索“通信+金融”生态融。

一季度运营商研发投入加码‌。中国电信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1.5%,聚焦5G-A、AI大模型、量子安全等前沿领域。中国移动推进“BASIC6”科创计划,强化算力网络与AI原生能力。

穿越低增长周期

2025年一季度,三大运营商在传统业务稳盘的同时,通过技术投入与生态协同打开“第二增长曲线”。这对于处于低增长周期的运营商而言,是其穿越周期的突围方向。

移动通信市场饱和、传统业务增长乏力运营商增长放缓的因素之一。中国移动一季度‌个人市场‌移动用户数达10.03亿户(接近饱和),ARPU值同比下降2.1%至46.9元,流量增速(DOU同比+8%)未能抵消资费下行压力。‌中国电信2025年一季度5G用户达2.7亿户,渗透率62%5,但用户规模接近天花板,新增用户空间有限;手机上网DOU同比增速降至9.1%,低于2024年同期的14.2%,流量经营边际效益递减。

‌此外,运营商市场的价格竞争导致ARPU承压,运营商的ARPU值虽稳定,但运营商间“以价换量”策略导致资费下行压力加剧,5G套餐价格战削弱盈利空间。千兆宽带渗透率提升但增量用户付费意愿不足。

与此同时,‌新兴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替代‌,短期难以填补传统业务缺口。量子通信、卫星通信、数字内容等创新业务布局加速,但当前收入占比仍低。

‌技术投入回报周期长。算力网络、AI大模型研发投入持续加码,但商业化落地仍需时间。

运营商当前增长放缓是行业周期、业务结构转型多重作用的结果。未来需依赖新兴业务规模化、成本效率优化等,以穿越周期实现“稳增长”。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