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鸣教授:聚焦肝胆肿瘤诊疗的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之路! | 2025 肿瘤周

医学论坛网

1天前

肝胆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关于该中心在转化治疗方面的经验,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选择肝功能储备相对较好、肿瘤在3A期之前的患者进行转化治疗。

导语

肝胆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肝胆肿瘤诊疗领域的创新实践,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来临之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及医学论坛网特别邀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赵一鸣教授,分享其在肝胆肿瘤诊疗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宝贵经验。赵教授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脏外科是全国最大的转移性肝癌诊疗中心之一,每年诊治超过200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其中接受外科治疗的病例超过800例。赵教授从多学科团队(MDT)模式的核心优势、基因检测指导精准治疗、转化治疗实现手术机会、AI技术在肝癌诊疗中的应用,以及多学科协作的经典病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享,为基层医生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1

复旦肿瘤医院

转移性肝癌 MDT 核心技术解析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脏外科作为国内领先的肝胆肿瘤诊疗中心,其多学科团队(MDT)模式在转移性肝癌的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转移性肝癌的诊疗涉及多个学科,包括肝脏外科、肿瘤内科、影像科、介入科、病理科等。其中,结直肠癌肝转移是转移性肝癌中治疗体系最成熟、经验最多的病种,占该中心转移性肝癌诊疗比例超过80%。在规范化方面,该中心通过每周的MDT门诊和讨论,以及不定期的全国学习班培训和学术讨论,实现了相关科室诊疗的同质化规范化。这不仅为患者提供了规范化的治疗基础,还通过个体化诊疗策略,针对复杂病例尝试新的治疗方法,如两步肝切除术(ALPPS),为初始不可切除的肠癌肝转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据统计,该中心已成功开展近300例ALPPS手术,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超过50%。

2

基因检测如何指导肝癌靶向免疫治疗?

精准医学时代,基因检测在肝胆肿瘤的靶向和免疫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用药原则与原发性肠癌相似,针对常见的RAS和RAF突变,已有多种靶向药物写入指南。在免疫治疗方面,尽管传统观点认为微卫星稳定的患者不宜使用免疫治疗,但目前各大中心正在尝试联合治疗以激发免疫效果。对于原发性肝癌,尤其是胆管细胞癌,基因检测的作用更为显著。胆管细胞癌的基因突变规律已被发现,如IDH1、FGFR2等,这些基因突变的患者可接受针对性的靶向药物治疗,且效果经过临床研究证实。然而,肝细胞癌的基因突变规律尚不明确,靶向和免疫治疗仍以联合化疗为主。基因检测在精准用药中的重要性,建议基层医生关注基因分型与药物疗效的关联数据,避免经验性用药。

3

肝癌转化治疗如何让

不可切除患者获手术机会?

临床中约60%的肝癌患者初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但通过转化治疗,部分患者仍可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关于该中心在转化治疗方面的经验,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选择肝功能储备相对较好、肿瘤在3A期之前的患者进行转化治疗。治疗模式通常为局部治疗(如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每两个周期进行一次肿瘤学评估,以便及时判断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早期发现手术时机至关重要,因为长期大剂量药物治疗可能导致肝脏不可逆损伤。一般来说,转化治疗在4~6个周期内可达到最佳疗效,若6个周期后仍未出现手术机会,则患者后续手术的可能性较小。通过这种转化治疗模式,该中心实现了20%~30%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肿瘤退缩和手术机会。

4

AI如何突破肝癌诊疗瓶颈?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肝癌诊疗中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AI在肝癌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全程管理中具有巨大潜力。在预防方面,AI算法可用于建立肝癌预测模型,根据患者的家族史、检验结果等数据预测患癌风险,从而实现分层管理,提高早筛率。在诊断方面,AI可挖掘影像学图像中的高维数据,辅助早期肝癌的诊断,尤其是在肝硬化结节与早期肝癌的鉴别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治疗方面,AI可用于药物疗效预测和手术导航。例如,基于AI的增强现实技术可将术前影像投影到手术画面中,实现实时手术导航,提高肝脏手术的安全性和可及性。此外,AI还可用于术后患者的全程管理,通过构建实用化的APP,提醒患者术后复查和辅助治疗,提高患者依从性。建议基层医生通过线上培训和远程会诊等方式,共享复旦等中心的智能诊疗资源,缩小区域诊疗差距。

5

肝胆肿瘤多学科协作实践与基层医院启示

多学科协作(MDT)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肝胆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实践。以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疗为例,介绍了MDT模式的优势。该中心的MDT团队整合了肝脏外科、大肠外科、放疗科、化疗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例如,在ALPPS手术中,需要影像科评估剩余肝脏体积是否安全,以决定是否进行一期或二期手术。术后,由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复发率较高,该中心会联合放疗科进行局部放疗,甚至开展术后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以降低复发率。需要强调的是,基层医院可通过与上级医院的MDT团队合作,提升自身诊疗水平,共同构建三级诊疗体系。

结语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胰胆肿瘤治疗领域的持续探索与创新,为这一复杂疾病带来了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通过多学科协作和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肿瘤治疗的效果,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相信胰胆肿瘤的治疗将迎来更多的突破。

介绍

赵一鸣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脏外科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脏外科 行政副主任

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 医学博士国际肝癌协会 会员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转移性肝癌专委会 委员

中国医促会普外科分会 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肝胆外科学组 委员

上海市健促会类器官技术与临床转化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 委员

肝胆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关于该中心在转化治疗方面的经验,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选择肝功能储备相对较好、肿瘤在3A期之前的患者进行转化治疗。

导语

肝胆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肝胆肿瘤诊疗领域的创新实践,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来临之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及医学论坛网特别邀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赵一鸣教授,分享其在肝胆肿瘤诊疗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宝贵经验。赵教授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脏外科是全国最大的转移性肝癌诊疗中心之一,每年诊治超过200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其中接受外科治疗的病例超过800例。赵教授从多学科团队(MDT)模式的核心优势、基因检测指导精准治疗、转化治疗实现手术机会、AI技术在肝癌诊疗中的应用,以及多学科协作的经典病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享,为基层医生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1

复旦肿瘤医院

转移性肝癌 MDT 核心技术解析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脏外科作为国内领先的肝胆肿瘤诊疗中心,其多学科团队(MDT)模式在转移性肝癌的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转移性肝癌的诊疗涉及多个学科,包括肝脏外科、肿瘤内科、影像科、介入科、病理科等。其中,结直肠癌肝转移是转移性肝癌中治疗体系最成熟、经验最多的病种,占该中心转移性肝癌诊疗比例超过80%。在规范化方面,该中心通过每周的MDT门诊和讨论,以及不定期的全国学习班培训和学术讨论,实现了相关科室诊疗的同质化规范化。这不仅为患者提供了规范化的治疗基础,还通过个体化诊疗策略,针对复杂病例尝试新的治疗方法,如两步肝切除术(ALPPS),为初始不可切除的肠癌肝转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据统计,该中心已成功开展近300例ALPPS手术,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超过50%。

2

基因检测如何指导肝癌靶向免疫治疗?

精准医学时代,基因检测在肝胆肿瘤的靶向和免疫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用药原则与原发性肠癌相似,针对常见的RAS和RAF突变,已有多种靶向药物写入指南。在免疫治疗方面,尽管传统观点认为微卫星稳定的患者不宜使用免疫治疗,但目前各大中心正在尝试联合治疗以激发免疫效果。对于原发性肝癌,尤其是胆管细胞癌,基因检测的作用更为显著。胆管细胞癌的基因突变规律已被发现,如IDH1、FGFR2等,这些基因突变的患者可接受针对性的靶向药物治疗,且效果经过临床研究证实。然而,肝细胞癌的基因突变规律尚不明确,靶向和免疫治疗仍以联合化疗为主。基因检测在精准用药中的重要性,建议基层医生关注基因分型与药物疗效的关联数据,避免经验性用药。

3

肝癌转化治疗如何让

不可切除患者获手术机会?

临床中约60%的肝癌患者初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但通过转化治疗,部分患者仍可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关于该中心在转化治疗方面的经验,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选择肝功能储备相对较好、肿瘤在3A期之前的患者进行转化治疗。治疗模式通常为局部治疗(如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每两个周期进行一次肿瘤学评估,以便及时判断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早期发现手术时机至关重要,因为长期大剂量药物治疗可能导致肝脏不可逆损伤。一般来说,转化治疗在4~6个周期内可达到最佳疗效,若6个周期后仍未出现手术机会,则患者后续手术的可能性较小。通过这种转化治疗模式,该中心实现了20%~30%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肿瘤退缩和手术机会。

4

AI如何突破肝癌诊疗瓶颈?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肝癌诊疗中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AI在肝癌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全程管理中具有巨大潜力。在预防方面,AI算法可用于建立肝癌预测模型,根据患者的家族史、检验结果等数据预测患癌风险,从而实现分层管理,提高早筛率。在诊断方面,AI可挖掘影像学图像中的高维数据,辅助早期肝癌的诊断,尤其是在肝硬化结节与早期肝癌的鉴别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治疗方面,AI可用于药物疗效预测和手术导航。例如,基于AI的增强现实技术可将术前影像投影到手术画面中,实现实时手术导航,提高肝脏手术的安全性和可及性。此外,AI还可用于术后患者的全程管理,通过构建实用化的APP,提醒患者术后复查和辅助治疗,提高患者依从性。建议基层医生通过线上培训和远程会诊等方式,共享复旦等中心的智能诊疗资源,缩小区域诊疗差距。

5

肝胆肿瘤多学科协作实践与基层医院启示

多学科协作(MDT)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肝胆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实践。以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疗为例,介绍了MDT模式的优势。该中心的MDT团队整合了肝脏外科、大肠外科、放疗科、化疗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例如,在ALPPS手术中,需要影像科评估剩余肝脏体积是否安全,以决定是否进行一期或二期手术。术后,由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复发率较高,该中心会联合放疗科进行局部放疗,甚至开展术后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以降低复发率。需要强调的是,基层医院可通过与上级医院的MDT团队合作,提升自身诊疗水平,共同构建三级诊疗体系。

结语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胰胆肿瘤治疗领域的持续探索与创新,为这一复杂疾病带来了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通过多学科协作和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肿瘤治疗的效果,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相信胰胆肿瘤的治疗将迎来更多的突破。

介绍

赵一鸣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脏外科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脏外科 行政副主任

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 医学博士国际肝癌协会 会员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转移性肝癌专委会 委员

中国医促会普外科分会 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肝胆外科学组 委员

上海市健促会类器官技术与临床转化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 委员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