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传感器成为金属加工行业精密制造的核心控制要素

机器人在线

1天前

在锂离子电池用铝箔轧制中,分布式光纤传感器阵列以200Hz的采样频率监测箔材张力,通过边缘计算实时调整轧机辊缝,将铝箔厚度公差从±2%控制在±0.5%,满足动力电池对箔材一致性的严苛要求。

收藏文章

关注我们

一、张力控制:金属加工的质量与效率基石

在金属加工的全流程中,从钢材冷轧到铝型材拉伸,从钢丝绳捻制到精密箔材轧制,张力控制是决定产品性能的核心变量。张力波动超过 ±3% 会导致金属板材出现浪形、边裂,或使线材产生直径偏差、内部应力集中,严重时造成断带、断线事故。传统机械张力控制依赖配重砝码或摩擦制动器,张力稳定性仅能达到 ±8%,而现代智能产线通过张力传感器构建的闭环系统,可将张力波动精准控制在 ±0.5% 以内,使不锈钢薄板的成材率从 75% 提升至 92%。

张力传感器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三个关键环节:

轧制工序:实时监测轧机出口带材张力,避免因张力不均导致的板形缺陷(如中浪、边浪),将板形公差从 ±20I 单位缩小至 ±5I 单位;

拉丝工序:动态调节线材拉伸张力,防止因张力突变引发的断线事故,使高速拉丝机的断丝频率从 3 次 / 小时降至 0.5 次 / 小时;

热处理工序:控制退火炉内带材张力,避免高温下因张力不足导致的褶皱或张力过大造成的延伸率超标,将热处理后的尺寸精度提升 40%。

二、张力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的技术分野

在金属加工设备中,张力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虽同属力学测量范畴,但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存在显著差异:

(一)测量原理与对象

张力传感器:专注于线性拉伸力的直接测量,通过弹性体形变感应张力变化。例如,应变片式传感器在张力作用下,弹性体产生微米级形变,粘贴于表面的应变片因拉伸或压缩导致电阻值变化,经惠斯通电桥转换为电压信号,精度可达 ±0.05% FS,适用于 10N 至 1000kN 的宽张力范围。

压力传感器:主要测量气体、液体或固体表面的压强,基于压阻效应或压电效应,将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在金属加工中,压力传感器常用于监测液压系统压力(如轧机压下油缸压力),精度 ±0.2% FS,确保轧制力的稳定输出。

(二)应用场景协同

张力传感器是金属材料线性运动的 “拉力标尺”,直接决定材料的几何尺寸与内部应力;压力传感器是流体动力系统的 “压力阀门”,保障液压、气动系统的稳定运行。二者在冷轧机组中形成高效协同:张力传感器监测带材张力以调整前后辊速比,压力传感器检测液压压下系统压力以控制轧制厚度,共同实现 “板形 - 厚度” 的双重精准控制。

三、张力传感器的技术类型与金属加工适配

1. 应变片式张力传感器

基于电阻应变原理,采用合金钢或铝合金弹性体,表面粘贴高精度应变片,通过全桥电路实现张力信号的转换。其优势在于成本适中、量程覆盖广(10N-500kN)、响应速度快(0.1ms 级),适用于中低速金属加工设备,如拉丝机、矫直机。在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中,该传感器实时监测轧后铜杆张力,通过 PLC 系统动态调整轧辊转速,使铜杆直径偏差从 ±0.1mm 降至 ±0.03mm,满足精密电缆导体的生产要求。

2. 磁致伸缩式张力传感器

利用铁基合金的磁致伸缩效应,当张力作用于传感器时,内部磁路发生变化,通过感应线圈输出与张力成正比的电压信号。其核心优势是抗振动、耐粉尘、耐高温(150℃环境稳定工作),适用于高污染、高振动的热轧环境。在 H 型钢生产线中,磁致伸缩式传感器监测矫直机的矫直张力,配合液压系统将 H 型钢的直线度从 3mm/m 提升至 1mm/m,显著提高建筑用钢的结构稳定性。

3. 光纤式张力传感器

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技术,张力作用导致光纤光栅发生轴向应变,引起反射光波长漂移,通过解调仪实现张力测量。该技术具备抗电磁干扰、本质安全(无电火花)、体积小(直径仅 0.5mm)的优势,特别适合精密箔材轧制和高速线材轧制。在锂离子电池用铝箔轧制中,分布式光纤传感器阵列以 200Hz 的采样频率监测箔材张力,通过边缘计算实时调整轧机辊缝,将铝箔厚度公差从 ±2% 控制在 ±0.5%,满足动力电池对箔材一致性的严苛要求。

四、典型金属加工场景深度解析

1. 冷轧薄板的板形与张力协同控制

在六辊冷轧机的出口段,张力传感器安装于转向辊轴承座,实时采集带材张力数据。当检测到边部张力高于中部 10% 时,系统自动调整工作辊弯辊力,通过 50ms 级的闭环控制消除边浪缺陷。某汽车用高强钢冷轧产线应用该技术后,板形合格率从 85% 提升至 97%,同时将轧制速度从 200m/min 提升至 350m/min,生产效率提高 40%。

2. 高速拉丝的断线预防与张力优化

在 φ0.1mm 以下的超细钢丝拉丝机中,张力传感器以 1000Hz 的频率监测模具出口处的线材张力。当张力波动超过 ±2% 时,系统立即触发变频器调整收线轮转速,将断线率从 5 次 / 小时降至 0.3 次 / 小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传感器数据可预测模具磨损程度(准确率 92%),提前预警换模时间,使拉丝模具寿命延长 25%。

3. 热处理炉内的张力退火工艺优化

在硅钢片连续退火炉中,张力传感器与炉内温度、气氛传感器协同工作。传感器实时监测退火段带材张力,当温度升至 800℃时,系统自动将张力从 20N/mm² 调整至 15N/mm²,避免高温下因张力过大导致的晶粒畸变。该技术使取向硅钢的磁感强度(B8)从 1.78T 提升至 1.85T,铁损(P17/50)从 1.3W/kg 降至 1.1W/kg,显著提升变压器用硅钢的电磁性能。

五、技术挑战与创新方向

1. 工况适应性突破

针对金属加工中的高温(如热轧 1200℃)、强磁场(如电磁搅拌设备)、高冲击振动(如锻压设备)环境,未来研发聚焦于:

高温材料:采用碳化硅(SiC)基传感器芯片,将耐温能力提升至 300℃以上,适配热轧精整工序;

抗磁屏蔽结构:设计双层磁屏蔽外壳,将强磁场环境下的测量误差从 ±1% 降至 ±0.1%,满足电磁冶金设备的张力监测需求。

2. 智能化与工业互联网融合

随着金属加工向数字化转型,张力传感器正从 “单点测量” 升级为 “系统级控制”:

数字孪生应用:通过传感器数据驱动轧机虚拟模型,实时模拟不同张力参数对板形的影响,辅助工艺工程师 30 分钟内完成轧制规程优化;

预测性维护: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张力信号的频域特征,提前 72 小时预警轴承失效、齿轮箱磨损等设备故障,将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 50%。

3. 微型化与多参数集成

为满足精密加工和轻量化需求,微型化成为重要方向:

MEMS 张力传感器:基于微机电系统技术,开发量程 1-100N、尺寸 3mm×3mm 的超微型传感器,适用于精密电子元件引线键合的张力控制;

复合传感模块:集成张力、温度、应变的多参数传感器,为金属成型过程提供多维数据支持,例如在钛合金板材拉形中,同步监测张力与温度变化,精确控制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

六、行业趋势与市场洞察

全球金属加工张力传感器市场呈现三大发展特征:

制造驱动增长:新能源汽车用高强钢、航空航天用钛合金等金属材料的需求爆发,推动高精度张力传感器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 15%,预计 2028 年突破 30 亿美元;

国产替代加速:中国企业在中低端市场(如普通钢材加工传感器)的国产化率已达 65%,在光纤式、磁致伸缩式传感器领域,部分产品的温度漂移(≤0.003% FS/℃)、长期稳定性(年漂移≤0.1% FS)等指标已达到国际水平;

绿色制造需求:节能型传感器(功耗 <1W)与智能产线的协同优化,帮助金属加工企业降低 30% 以上的张力控制能耗,成为 “双碳” 目标下的核心选型标准。

机器人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机器人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机器人在线(www.imrobotic.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21-6071719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机器人在线”,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3.本网评论版块中各网友的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好的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19

在锂离子电池用铝箔轧制中,分布式光纤传感器阵列以200Hz的采样频率监测箔材张力,通过边缘计算实时调整轧机辊缝,将铝箔厚度公差从±2%控制在±0.5%,满足动力电池对箔材一致性的严苛要求。

收藏文章

关注我们

一、张力控制:金属加工的质量与效率基石

在金属加工的全流程中,从钢材冷轧到铝型材拉伸,从钢丝绳捻制到精密箔材轧制,张力控制是决定产品性能的核心变量。张力波动超过 ±3% 会导致金属板材出现浪形、边裂,或使线材产生直径偏差、内部应力集中,严重时造成断带、断线事故。传统机械张力控制依赖配重砝码或摩擦制动器,张力稳定性仅能达到 ±8%,而现代智能产线通过张力传感器构建的闭环系统,可将张力波动精准控制在 ±0.5% 以内,使不锈钢薄板的成材率从 75% 提升至 92%。

张力传感器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三个关键环节:

轧制工序:实时监测轧机出口带材张力,避免因张力不均导致的板形缺陷(如中浪、边浪),将板形公差从 ±20I 单位缩小至 ±5I 单位;

拉丝工序:动态调节线材拉伸张力,防止因张力突变引发的断线事故,使高速拉丝机的断丝频率从 3 次 / 小时降至 0.5 次 / 小时;

热处理工序:控制退火炉内带材张力,避免高温下因张力不足导致的褶皱或张力过大造成的延伸率超标,将热处理后的尺寸精度提升 40%。

二、张力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的技术分野

在金属加工设备中,张力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虽同属力学测量范畴,但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存在显著差异:

(一)测量原理与对象

张力传感器:专注于线性拉伸力的直接测量,通过弹性体形变感应张力变化。例如,应变片式传感器在张力作用下,弹性体产生微米级形变,粘贴于表面的应变片因拉伸或压缩导致电阻值变化,经惠斯通电桥转换为电压信号,精度可达 ±0.05% FS,适用于 10N 至 1000kN 的宽张力范围。

压力传感器:主要测量气体、液体或固体表面的压强,基于压阻效应或压电效应,将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在金属加工中,压力传感器常用于监测液压系统压力(如轧机压下油缸压力),精度 ±0.2% FS,确保轧制力的稳定输出。

(二)应用场景协同

张力传感器是金属材料线性运动的 “拉力标尺”,直接决定材料的几何尺寸与内部应力;压力传感器是流体动力系统的 “压力阀门”,保障液压、气动系统的稳定运行。二者在冷轧机组中形成高效协同:张力传感器监测带材张力以调整前后辊速比,压力传感器检测液压压下系统压力以控制轧制厚度,共同实现 “板形 - 厚度” 的双重精准控制。

三、张力传感器的技术类型与金属加工适配

1. 应变片式张力传感器

基于电阻应变原理,采用合金钢或铝合金弹性体,表面粘贴高精度应变片,通过全桥电路实现张力信号的转换。其优势在于成本适中、量程覆盖广(10N-500kN)、响应速度快(0.1ms 级),适用于中低速金属加工设备,如拉丝机、矫直机。在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中,该传感器实时监测轧后铜杆张力,通过 PLC 系统动态调整轧辊转速,使铜杆直径偏差从 ±0.1mm 降至 ±0.03mm,满足精密电缆导体的生产要求。

2. 磁致伸缩式张力传感器

利用铁基合金的磁致伸缩效应,当张力作用于传感器时,内部磁路发生变化,通过感应线圈输出与张力成正比的电压信号。其核心优势是抗振动、耐粉尘、耐高温(150℃环境稳定工作),适用于高污染、高振动的热轧环境。在 H 型钢生产线中,磁致伸缩式传感器监测矫直机的矫直张力,配合液压系统将 H 型钢的直线度从 3mm/m 提升至 1mm/m,显著提高建筑用钢的结构稳定性。

3. 光纤式张力传感器

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技术,张力作用导致光纤光栅发生轴向应变,引起反射光波长漂移,通过解调仪实现张力测量。该技术具备抗电磁干扰、本质安全(无电火花)、体积小(直径仅 0.5mm)的优势,特别适合精密箔材轧制和高速线材轧制。在锂离子电池用铝箔轧制中,分布式光纤传感器阵列以 200Hz 的采样频率监测箔材张力,通过边缘计算实时调整轧机辊缝,将铝箔厚度公差从 ±2% 控制在 ±0.5%,满足动力电池对箔材一致性的严苛要求。

四、典型金属加工场景深度解析

1. 冷轧薄板的板形与张力协同控制

在六辊冷轧机的出口段,张力传感器安装于转向辊轴承座,实时采集带材张力数据。当检测到边部张力高于中部 10% 时,系统自动调整工作辊弯辊力,通过 50ms 级的闭环控制消除边浪缺陷。某汽车用高强钢冷轧产线应用该技术后,板形合格率从 85% 提升至 97%,同时将轧制速度从 200m/min 提升至 350m/min,生产效率提高 40%。

2. 高速拉丝的断线预防与张力优化

在 φ0.1mm 以下的超细钢丝拉丝机中,张力传感器以 1000Hz 的频率监测模具出口处的线材张力。当张力波动超过 ±2% 时,系统立即触发变频器调整收线轮转速,将断线率从 5 次 / 小时降至 0.3 次 / 小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传感器数据可预测模具磨损程度(准确率 92%),提前预警换模时间,使拉丝模具寿命延长 25%。

3. 热处理炉内的张力退火工艺优化

在硅钢片连续退火炉中,张力传感器与炉内温度、气氛传感器协同工作。传感器实时监测退火段带材张力,当温度升至 800℃时,系统自动将张力从 20N/mm² 调整至 15N/mm²,避免高温下因张力过大导致的晶粒畸变。该技术使取向硅钢的磁感强度(B8)从 1.78T 提升至 1.85T,铁损(P17/50)从 1.3W/kg 降至 1.1W/kg,显著提升变压器用硅钢的电磁性能。

五、技术挑战与创新方向

1. 工况适应性突破

针对金属加工中的高温(如热轧 1200℃)、强磁场(如电磁搅拌设备)、高冲击振动(如锻压设备)环境,未来研发聚焦于:

高温材料:采用碳化硅(SiC)基传感器芯片,将耐温能力提升至 300℃以上,适配热轧精整工序;

抗磁屏蔽结构:设计双层磁屏蔽外壳,将强磁场环境下的测量误差从 ±1% 降至 ±0.1%,满足电磁冶金设备的张力监测需求。

2. 智能化与工业互联网融合

随着金属加工向数字化转型,张力传感器正从 “单点测量” 升级为 “系统级控制”:

数字孪生应用:通过传感器数据驱动轧机虚拟模型,实时模拟不同张力参数对板形的影响,辅助工艺工程师 30 分钟内完成轧制规程优化;

预测性维护: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张力信号的频域特征,提前 72 小时预警轴承失效、齿轮箱磨损等设备故障,将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 50%。

3. 微型化与多参数集成

为满足精密加工和轻量化需求,微型化成为重要方向:

MEMS 张力传感器:基于微机电系统技术,开发量程 1-100N、尺寸 3mm×3mm 的超微型传感器,适用于精密电子元件引线键合的张力控制;

复合传感模块:集成张力、温度、应变的多参数传感器,为金属成型过程提供多维数据支持,例如在钛合金板材拉形中,同步监测张力与温度变化,精确控制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

六、行业趋势与市场洞察

全球金属加工张力传感器市场呈现三大发展特征:

制造驱动增长:新能源汽车用高强钢、航空航天用钛合金等金属材料的需求爆发,推动高精度张力传感器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 15%,预计 2028 年突破 30 亿美元;

国产替代加速:中国企业在中低端市场(如普通钢材加工传感器)的国产化率已达 65%,在光纤式、磁致伸缩式传感器领域,部分产品的温度漂移(≤0.003% FS/℃)、长期稳定性(年漂移≤0.1% FS)等指标已达到国际水平;

绿色制造需求:节能型传感器(功耗 <1W)与智能产线的协同优化,帮助金属加工企业降低 30% 以上的张力控制能耗,成为 “双碳” 目标下的核心选型标准。

机器人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机器人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机器人在线(www.imrobotic.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21-6071719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机器人在线”,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3.本网评论版块中各网友的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好的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19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