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公司和营销公司结合体”是未来蓝色光标的终极组织形态

中国营销传播网

8小时前

我们将基于亿级内容数据积累,探索从事实数据标注到内容创作、投放、再到深度学习的数据飞轮,让BlueAI成为最具竞争力的营销行业模型以及蓝色光标业务新引擎。

近日,蓝色光标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07.97亿元,同比增长15.55%,成为国内首家营收突破600亿的营销企业。以下为蓝色光标CEO潘飞“致投资人一封信”的部分精华段落。

尊敬的投资者:

今年是蓝色光标上市15周年,我们也即将迎来蓝色光标创立30周年,我们从一家弱小的本土公司,一路成长为全球前十的营销传播集团,离不开您的支持、陪伴与鼓励!我代表蓝标集团感恩、感谢大家的信任。

中国有万亿级的营销市场规模,全球化出海市场同样亦有万亿级,目前这两个“万亿”市场都将迎来被AI重构的巨大历史机遇。一家全新的蓝色光标是什么?我们要转型成一家真正的AI营销科技公司,冲破从营销诞生以来的传统驱动逻辑或者商业模式;我们要成为一家来自中国、立足世界的全球化公司;我们要成为一家千亿规模,兼具科技基因与全球想象空间的公司,这是我们非常明确的追求。

接下来,我将围绕着两个大家可能最关切的问题,分享我们的现状及对未来的思考:

第一个问题:在今天人人都在喊All in AI的时期,蓝色光标“All in AI(AI²)”含金量如何?什么才是真正的All in AI?

今天AI已经重度覆盖蓝色光标95%以上的作业场景,对整合营销、智能广告、全球化出海等业务的效率提升总体在60%—1000%之间。我们的目标很明确:用AI Native 的方式与底层逻辑,把所有的事情重构一遍:重构业务场景、重构并创造新的商业模式、重构人才与业务组成比例、重构组织架构与文化。对现阶段的蓝色光标而言,以下这些要素比降本增效的数据重要的多

有真实可持续的场景。通过业务场景迭代AI能力,并能沉淀和标注过程或结果数据。蓝色光标目前平均每周在数据分析、内容生成(文本、图片、视频以及多模态)、编写程序等方面用AI产生近8万条内容。AI覆盖约600家客户,去年实现1500个AI驱动的案例。收入上,蓝色光标AI赋能驱动的收入增长了10倍以上,达12亿。预计2025年我们能够实现30-50亿左右的AI驱动收入。

有真正的自研AI平台/模型。今天的BlueAI,正在成为蓝色光标AI驱动/应用新引擎。BlueAI是蓝色光标自研的AI平台,是蓝标人自己的“营销多模态模型”。BlueAI已经覆盖蓝色光标一半以上的案例,并在集团内部孵化了约100个智能体。未来,我们将基于亿级内容数据积累,探索从事实数据标注到内容创作、投放、再到深度学习的数据飞轮,让BlueAI成为最具竞争力的营销行业模型以及蓝色光标业务新引擎。

有真正的AI基建与数据。预计到今年,蓝色光标与营销场景相关的数据标注量会达到2亿左右,API token调用量将接近千亿规模,再加上业务中台的过程数据、运营数据、投放数据的积累,我们在AI范式的基建方面将夯实“智能涌现”的基石。

有真正的组织变革与人才战略转变。在组织层面,从招聘到晋升再到激励,AI已经成为蓝色光标最刚性的考核标准。“No AI,No Bonus, No Promotion ”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的决策准则。今天在蓝色光标有近300名产品技术人才,200名AI Native种子人才,他们是我们AI Native的重要保障,也是创新的基础。

有场景、有数据、有技术平台、有组织范式转移等等,我们正在脚踏实地构建真正有垂直竞争壁垒的事情,这个壁垒既是指与通用大模型区隔的壁垒,也是指同行业中的竞争壁垒

第二个问题:贸易博弈之下体量巨大的全球化出海业务思考与应对之策是什么?

通过对多家客户的深度访谈,整个行业正主动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速布局高客单价的欧洲市场、人口红利显著的东南亚区域及增长迅猛的拉美市场。市场出现波动之时也是我们的机遇,我们对全球电商市场的长期增长态势保持乐观,对蓝色光标2025全球化出海业务保持乐观。

2024年,我们正式启动了全球化出海业务2.0战略。2.0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从过去的代理模式驱动走向技术驱动、AI驱动、海外本地化驱动,开启真正意义上的自建流量,自建资源壁垒等。在流量结构和客户积累上,我们都拥有着巨大的机会。迄今为止,出海团队大概积累了近10W+的客户规模,这些客户中能看到预算在不断溢出,多元化的需求渴望被满足,这都决定了只要能提供新的能力,就有可能把握住新的预算机会。再者是在全球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市场下,依然有较强的资源与信息壁垒,所以我们要利用本土办公室。

展望未来,在AI和全球化2.0战略协同效应之下,蓝色光标将持续撬动新的高质量增量市场,突破传统营销的估值天花板,推动蓝色光标真正成为一家兼具科技基因与全球想象空间的营销科技企业,进而成为全球营销产业进化的中国样本。

我们将基于亿级内容数据积累,探索从事实数据标注到内容创作、投放、再到深度学习的数据飞轮,让BlueAI成为最具竞争力的营销行业模型以及蓝色光标业务新引擎。

近日,蓝色光标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07.97亿元,同比增长15.55%,成为国内首家营收突破600亿的营销企业。以下为蓝色光标CEO潘飞“致投资人一封信”的部分精华段落。

尊敬的投资者:

今年是蓝色光标上市15周年,我们也即将迎来蓝色光标创立30周年,我们从一家弱小的本土公司,一路成长为全球前十的营销传播集团,离不开您的支持、陪伴与鼓励!我代表蓝标集团感恩、感谢大家的信任。

中国有万亿级的营销市场规模,全球化出海市场同样亦有万亿级,目前这两个“万亿”市场都将迎来被AI重构的巨大历史机遇。一家全新的蓝色光标是什么?我们要转型成一家真正的AI营销科技公司,冲破从营销诞生以来的传统驱动逻辑或者商业模式;我们要成为一家来自中国、立足世界的全球化公司;我们要成为一家千亿规模,兼具科技基因与全球想象空间的公司,这是我们非常明确的追求。

接下来,我将围绕着两个大家可能最关切的问题,分享我们的现状及对未来的思考:

第一个问题:在今天人人都在喊All in AI的时期,蓝色光标“All in AI(AI²)”含金量如何?什么才是真正的All in AI?

今天AI已经重度覆盖蓝色光标95%以上的作业场景,对整合营销、智能广告、全球化出海等业务的效率提升总体在60%—1000%之间。我们的目标很明确:用AI Native 的方式与底层逻辑,把所有的事情重构一遍:重构业务场景、重构并创造新的商业模式、重构人才与业务组成比例、重构组织架构与文化。对现阶段的蓝色光标而言,以下这些要素比降本增效的数据重要的多

有真实可持续的场景。通过业务场景迭代AI能力,并能沉淀和标注过程或结果数据。蓝色光标目前平均每周在数据分析、内容生成(文本、图片、视频以及多模态)、编写程序等方面用AI产生近8万条内容。AI覆盖约600家客户,去年实现1500个AI驱动的案例。收入上,蓝色光标AI赋能驱动的收入增长了10倍以上,达12亿。预计2025年我们能够实现30-50亿左右的AI驱动收入。

有真正的自研AI平台/模型。今天的BlueAI,正在成为蓝色光标AI驱动/应用新引擎。BlueAI是蓝色光标自研的AI平台,是蓝标人自己的“营销多模态模型”。BlueAI已经覆盖蓝色光标一半以上的案例,并在集团内部孵化了约100个智能体。未来,我们将基于亿级内容数据积累,探索从事实数据标注到内容创作、投放、再到深度学习的数据飞轮,让BlueAI成为最具竞争力的营销行业模型以及蓝色光标业务新引擎。

有真正的AI基建与数据。预计到今年,蓝色光标与营销场景相关的数据标注量会达到2亿左右,API token调用量将接近千亿规模,再加上业务中台的过程数据、运营数据、投放数据的积累,我们在AI范式的基建方面将夯实“智能涌现”的基石。

有真正的组织变革与人才战略转变。在组织层面,从招聘到晋升再到激励,AI已经成为蓝色光标最刚性的考核标准。“No AI,No Bonus, No Promotion ”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的决策准则。今天在蓝色光标有近300名产品技术人才,200名AI Native种子人才,他们是我们AI Native的重要保障,也是创新的基础。

有场景、有数据、有技术平台、有组织范式转移等等,我们正在脚踏实地构建真正有垂直竞争壁垒的事情,这个壁垒既是指与通用大模型区隔的壁垒,也是指同行业中的竞争壁垒

第二个问题:贸易博弈之下体量巨大的全球化出海业务思考与应对之策是什么?

通过对多家客户的深度访谈,整个行业正主动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速布局高客单价的欧洲市场、人口红利显著的东南亚区域及增长迅猛的拉美市场。市场出现波动之时也是我们的机遇,我们对全球电商市场的长期增长态势保持乐观,对蓝色光标2025全球化出海业务保持乐观。

2024年,我们正式启动了全球化出海业务2.0战略。2.0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从过去的代理模式驱动走向技术驱动、AI驱动、海外本地化驱动,开启真正意义上的自建流量,自建资源壁垒等。在流量结构和客户积累上,我们都拥有着巨大的机会。迄今为止,出海团队大概积累了近10W+的客户规模,这些客户中能看到预算在不断溢出,多元化的需求渴望被满足,这都决定了只要能提供新的能力,就有可能把握住新的预算机会。再者是在全球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市场下,依然有较强的资源与信息壁垒,所以我们要利用本土办公室。

展望未来,在AI和全球化2.0战略协同效应之下,蓝色光标将持续撬动新的高质量增量市场,突破传统营销的估值天花板,推动蓝色光标真正成为一家兼具科技基因与全球想象空间的营销科技企业,进而成为全球营销产业进化的中国样本。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