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电市场增长乏力,海外突围方向需要加速拓展

第一家电网

11小时前

2024年,小熊电器年国外销售收入为6.68亿元,同比增长80.81%,虽然占比不算多,却是该公司去年增长最迅猛的部分。...曾经成为网红的小家电企业,正面临市场瓶颈、竞争加剧的考验。

小熊电器是知名小家电品牌。
信息时报记者
潘敬文 摄
□信息时报记者 潘敬文
日前,小熊电器发布了2024年年报。2024年年报显示,小熊电器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35.37%。
此前九阳股份公布的2024年年报也显示,公司净利润为1.22亿元,同比下跌68.55%。
曾经成为网红的小家电企业,正面临市场瓶颈、竞争加剧的考验。如何在国内转型,并拓展海外销售空间,正成为所有小家电企业寻找的破局难题。
现状归母净利润下跌超三成
小熊电器2024年年报显示,全年营收47.58亿元,同比微增0.98%,归母净利润仅为2.88亿元,较2023年的4.45亿元下降35.37%,这是自2019年上市以来的最大跌幅。
财报显示,小熊电器2024年销售毛利率录得35.29%,较上一年的36.35%下滑。小熊电器的营业成本同比增长了2.67%。小熊电器2024年的管理费用为2.36亿元,同比增长24.25%;财务费用为1437.7万元,同比增长171.74%;研发费用为1.95亿元,同比增长36.48%。
截至4月24日,小熊电器股价收于45.33元/股,市值仅剩71.19亿元,较2020年峰值时缩水严重。
虽然去年净利润大幅下滑,但小熊电器仍慷慨分红。根据公司发布的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公司未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数量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 元(含税),对应分红率为53.47%,较2023 年提升11.97%。
竞争巨头介入,竞争进一步白热化
随着传统大家电巨头加速下沉,以小熊电器为代表的小家电企业面临更加严酷的竞争格局。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美的、海尔等家电巨头,也推出大量类似网红小家电产品线。与小熊电器不同的是,美的和海尔拥有全国性的庞大线下网点,还有供应链优势,足以将同类产品价格拉低20%~30%在线下销售。
巨头之外,小熊电器同样面临苏泊尔、九阳等同行老品牌的竞争。比如苏泊尔推出主打设计年轻化的产品,在设计语言和营销打法上全面对标。
此外,小熊电器还面临小米生态链企业的竞争。小米生态链在各种互联网营销玩法上,同样擅长于打造网红和年轻化产品。
产品提质缺乏动力,AI故事难讲
有业内观点认为,与传统的昂贵大家电产品比较,小家电产品在质量操控上与AI发展上,均陷入“两头不到岸”的窘迫。
目前小家电产品在黑猫平台上均有不少投诉,诸如“养生壶底座熔化”“空气炸锅涂层脱落”等。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小家电主打低价策略,其用户以年轻租房群体为主,这类用户对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低,大部分产品用几次就不再使用,小家电厂商很难在质量保障上投入巨大精力。
今年3月,上海全球家电与消费电子行业盛会AWE2025上,不少家电厂商前去参展并打出了AI牌。小熊电器展出了AI智能豆浆机,能够根据用户的口味偏好自动调整研磨时间和温度。另一个厂商则推出智能熨烫机,通过AI视觉识别技术,让机器“看见”面料,保护衣物。
业内人士认为:“AI并不会为这些功能单一的小家电带来使用体验的实质变化,反而劝退一部分对价格敏感的用户。”
业内人士认为,真正有足够利润空间和使用场景讲AI故事的,更多还是传统大家电品牌。比如海信基于自主研发的星海大模型,将家电从“功能控制”升级为“AI管家”,方太发布AI健康烹饪系统Healthy CookingGPT、老板电器升级了“食神AI大模型”。此外还有,TCL的分体式AI陪伴机器人TCL Ai Me、追觅孵化公司魔法原子的人形机器人小麦等。
海外突围方向,需要加速拓展
2024年,小熊电器年国外销售收入为6.68亿元,同比增长80.81%,虽然占比不算多,却是该公司去年增长最迅猛的部分。小熊电器在财报中表示,2025年将坚定品牌出海路线,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大海外产品研发,构建海外渠道力与产品力的双轮驱动运营体系。
有业内人士表示,小熊电器的出海布局较晚,到2024年的海外业务占比不足15%。2024年7月,小熊电器完成了对罗曼智能的股权收购。当时,小熊电器斥资1.54亿元现金,收购罗曼智能61.78%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小熊电器取得罗曼智能的控股权,罗曼智能将纳入小熊电器的合并报表范畴。成立于2006年的罗曼智能在电动牙刷产品非常具有优势,其技术发明专利超240项,销售网络遍布日本、韩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电动牙刷,罗曼智能旗下的个护产品线还涉及剃须刀、理发器、吹风机、直发器、美容电器等。小熊收购罗曼智能,显然被视为是强化海外布局的表现。
海外市场方面,小熊电器面对的竞争压力也比较大。比如苏泊尔在全球炊具和小家电市场份额领先,将海外销量占比稳定在30%左右。新宝主要开展海外ODM/OEM业务,海外收入占比最高。而在每年广交会上,美的、海尔等小熊电器传统对手仍然在加速海外拓展。
行业数据
小家电产品需求量降低
曾经的网红家电,为何遭遇困境?根据奥维云网(AVC),中国厨房小家电市场零售额在2020年达到664亿元峰值后持续下滑,2023年降至549.3亿元。2024年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厨房小家电整体零售额为609亿元,小家电增长风光不再。对于2024年的反弹,有分析总结为是受到“以旧换新”国补活动的推动,多个品牌销量同比有所回升。
“前几年‘宅经济’,消费者的居家时间大大延长,小家电销量的增长也拉高了整个基数。”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小家电产品的需求量降低是情理之中。
2023年,美的电器董事长方洪波曾在集团股东大会上作出反思:“小家电是美的犯的一个错误,这些产品更新迭代快、生命周期短,可以说是昙花一现,一年两年就没了。”
专家观点
需集中资源打造爆品
家电专家刘步尘认为,小熊电器的竞争优势包括品牌年轻化、产品设计时尚潮流以及品类多样化。而小熊电器发展短板也非常明显。一方面,小家电行业技术门槛较低,企业难以构建有效的竞争壁垒;另一方面,市场参与者众多,行业已呈现出典型的红海竞争格局。刘步尘建议,小熊电器应该集中资源打造新的爆款产品,而不是全面开花;塑造差异化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品牌忠诚度;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尽快开辟新赛道。
根据财报,小熊电器已完成在各种研发项目上寻求突破,正在研发的产品包括双舱洗衣机烘干版本、外置水箱空气炸锅、自动上水破壁机、温泉煮蛋器、智控增压电熨斗等,均为比较有创意的产品。
2024年,小熊电器年国外销售收入为6.68亿元,同比增长80.81%,虽然占比不算多,却是该公司去年增长最迅猛的部分。...曾经成为网红的小家电企业,正面临市场瓶颈、竞争加剧的考验。

小熊电器是知名小家电品牌。
信息时报记者
潘敬文 摄
□信息时报记者 潘敬文
日前,小熊电器发布了2024年年报。2024年年报显示,小熊电器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35.37%。
此前九阳股份公布的2024年年报也显示,公司净利润为1.22亿元,同比下跌68.55%。
曾经成为网红的小家电企业,正面临市场瓶颈、竞争加剧的考验。如何在国内转型,并拓展海外销售空间,正成为所有小家电企业寻找的破局难题。
现状归母净利润下跌超三成
小熊电器2024年年报显示,全年营收47.58亿元,同比微增0.98%,归母净利润仅为2.88亿元,较2023年的4.45亿元下降35.37%,这是自2019年上市以来的最大跌幅。
财报显示,小熊电器2024年销售毛利率录得35.29%,较上一年的36.35%下滑。小熊电器的营业成本同比增长了2.67%。小熊电器2024年的管理费用为2.36亿元,同比增长24.25%;财务费用为1437.7万元,同比增长171.74%;研发费用为1.95亿元,同比增长36.48%。
截至4月24日,小熊电器股价收于45.33元/股,市值仅剩71.19亿元,较2020年峰值时缩水严重。
虽然去年净利润大幅下滑,但小熊电器仍慷慨分红。根据公司发布的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公司未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数量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 元(含税),对应分红率为53.47%,较2023 年提升11.97%。
竞争巨头介入,竞争进一步白热化
随着传统大家电巨头加速下沉,以小熊电器为代表的小家电企业面临更加严酷的竞争格局。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美的、海尔等家电巨头,也推出大量类似网红小家电产品线。与小熊电器不同的是,美的和海尔拥有全国性的庞大线下网点,还有供应链优势,足以将同类产品价格拉低20%~30%在线下销售。
巨头之外,小熊电器同样面临苏泊尔、九阳等同行老品牌的竞争。比如苏泊尔推出主打设计年轻化的产品,在设计语言和营销打法上全面对标。
此外,小熊电器还面临小米生态链企业的竞争。小米生态链在各种互联网营销玩法上,同样擅长于打造网红和年轻化产品。
产品提质缺乏动力,AI故事难讲
有业内观点认为,与传统的昂贵大家电产品比较,小家电产品在质量操控上与AI发展上,均陷入“两头不到岸”的窘迫。
目前小家电产品在黑猫平台上均有不少投诉,诸如“养生壶底座熔化”“空气炸锅涂层脱落”等。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小家电主打低价策略,其用户以年轻租房群体为主,这类用户对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低,大部分产品用几次就不再使用,小家电厂商很难在质量保障上投入巨大精力。
今年3月,上海全球家电与消费电子行业盛会AWE2025上,不少家电厂商前去参展并打出了AI牌。小熊电器展出了AI智能豆浆机,能够根据用户的口味偏好自动调整研磨时间和温度。另一个厂商则推出智能熨烫机,通过AI视觉识别技术,让机器“看见”面料,保护衣物。
业内人士认为:“AI并不会为这些功能单一的小家电带来使用体验的实质变化,反而劝退一部分对价格敏感的用户。”
业内人士认为,真正有足够利润空间和使用场景讲AI故事的,更多还是传统大家电品牌。比如海信基于自主研发的星海大模型,将家电从“功能控制”升级为“AI管家”,方太发布AI健康烹饪系统Healthy CookingGPT、老板电器升级了“食神AI大模型”。此外还有,TCL的分体式AI陪伴机器人TCL Ai Me、追觅孵化公司魔法原子的人形机器人小麦等。
海外突围方向,需要加速拓展
2024年,小熊电器年国外销售收入为6.68亿元,同比增长80.81%,虽然占比不算多,却是该公司去年增长最迅猛的部分。小熊电器在财报中表示,2025年将坚定品牌出海路线,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大海外产品研发,构建海外渠道力与产品力的双轮驱动运营体系。
有业内人士表示,小熊电器的出海布局较晚,到2024年的海外业务占比不足15%。2024年7月,小熊电器完成了对罗曼智能的股权收购。当时,小熊电器斥资1.54亿元现金,收购罗曼智能61.78%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小熊电器取得罗曼智能的控股权,罗曼智能将纳入小熊电器的合并报表范畴。成立于2006年的罗曼智能在电动牙刷产品非常具有优势,其技术发明专利超240项,销售网络遍布日本、韩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电动牙刷,罗曼智能旗下的个护产品线还涉及剃须刀、理发器、吹风机、直发器、美容电器等。小熊收购罗曼智能,显然被视为是强化海外布局的表现。
海外市场方面,小熊电器面对的竞争压力也比较大。比如苏泊尔在全球炊具和小家电市场份额领先,将海外销量占比稳定在30%左右。新宝主要开展海外ODM/OEM业务,海外收入占比最高。而在每年广交会上,美的、海尔等小熊电器传统对手仍然在加速海外拓展。
行业数据
小家电产品需求量降低
曾经的网红家电,为何遭遇困境?根据奥维云网(AVC),中国厨房小家电市场零售额在2020年达到664亿元峰值后持续下滑,2023年降至549.3亿元。2024年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厨房小家电整体零售额为609亿元,小家电增长风光不再。对于2024年的反弹,有分析总结为是受到“以旧换新”国补活动的推动,多个品牌销量同比有所回升。
“前几年‘宅经济’,消费者的居家时间大大延长,小家电销量的增长也拉高了整个基数。”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小家电产品的需求量降低是情理之中。
2023年,美的电器董事长方洪波曾在集团股东大会上作出反思:“小家电是美的犯的一个错误,这些产品更新迭代快、生命周期短,可以说是昙花一现,一年两年就没了。”
专家观点
需集中资源打造爆品
家电专家刘步尘认为,小熊电器的竞争优势包括品牌年轻化、产品设计时尚潮流以及品类多样化。而小熊电器发展短板也非常明显。一方面,小家电行业技术门槛较低,企业难以构建有效的竞争壁垒;另一方面,市场参与者众多,行业已呈现出典型的红海竞争格局。刘步尘建议,小熊电器应该集中资源打造新的爆款产品,而不是全面开花;塑造差异化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品牌忠诚度;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尽快开辟新赛道。
根据财报,小熊电器已完成在各种研发项目上寻求突破,正在研发的产品包括双舱洗衣机烘干版本、外置水箱空气炸锅、自动上水破壁机、温泉煮蛋器、智控增压电熨斗等,均为比较有创意的产品。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