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4月24日电(记者 魏雨田)4月23日,首届 “绿智未来” 可持续发展全球挑战赛在上海市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启动。
本次挑战赛由祥峰投资中国基金(以下简称 “祥峰中国”)和淡马锡基金会共同主办,旨在全球范围内征集、评选可持续发展领域创新性技术解决方案,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同时,凭借慈善公益奖金作为种子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低碳产业,助力创新技术规模化落地和全球化推广,扶持和培育新一代独角兽企业。
会议开始,祥峰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郑俊聪用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揭示了当前全球生态遭遇的严重破坏,并介绍了祥峰中国十余年来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布局。
新加坡淡马锡基金会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长黄文雄表示:“淡马锡基金会期望与中国多元的人才和创新生态圈合作,支持绿色科技在中国落地实施。借助淡马锡基金会其他区域挑战赛网络,我们将创新科技引入东南亚,共同朝着 2050 年净零排放这一宏伟目标迈进。”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与行动指南,它不仅关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更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模式及社会结构转型。”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表示,复旦大学希望以此次挑战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全球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燃料电池研究所所长章俊良认为,能源转型是基于绿电的 “能电气化尽电气化” 过程,新能源将从补充能源逐渐成为主体能源。零碳电力搭配各种储能技术,尤其是适于长时储存的氢能和其他绿色燃料,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
SES AI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胡启朝透露,SES AI 正在研发的 “分子宇宙” AI 模型,已发现能使锂金属电池、硅负极电池性能提升的分子,借助 AI 加速了新材料研发进程。未来,该技术还将拓展至氢能、化工等领域的材料研发。
圆桌讨论环节分为两场。首场讨论聚焦 “加速气候创新:搭建资金桥梁,跨越创新死亡谷”。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红杉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李俊峰认为,企业成功需具备三个要素:准确的方向、正确的做事逻辑和优秀的团队。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介绍了国际公益慈善机构在助力初创企业、孵化及落地绿色低碳技术方面的贡献。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国家气候中心原副主任吕学都指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助于企业跨越创新死亡谷。
第二场讨论围绕 “新能源政策驱动下的市场重塑与全球机遇” 展开。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晶杰分析了 CCER(中国核证减排量)等机制对促进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北京如实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颖超分享了加快推进虚拟电厂相关政策文件对其公司开展虚拟电厂业务的积极影响。国家电投能研院高级项目经理武霖认为,虚拟电厂未来需在技术标准化、网络安全及用户资源管理方面重点加强。
编辑:葛佳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上海4月24日电(记者 魏雨田)4月23日,首届 “绿智未来” 可持续发展全球挑战赛在上海市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启动。
本次挑战赛由祥峰投资中国基金(以下简称 “祥峰中国”)和淡马锡基金会共同主办,旨在全球范围内征集、评选可持续发展领域创新性技术解决方案,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同时,凭借慈善公益奖金作为种子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低碳产业,助力创新技术规模化落地和全球化推广,扶持和培育新一代独角兽企业。
会议开始,祥峰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郑俊聪用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揭示了当前全球生态遭遇的严重破坏,并介绍了祥峰中国十余年来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布局。
新加坡淡马锡基金会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长黄文雄表示:“淡马锡基金会期望与中国多元的人才和创新生态圈合作,支持绿色科技在中国落地实施。借助淡马锡基金会其他区域挑战赛网络,我们将创新科技引入东南亚,共同朝着 2050 年净零排放这一宏伟目标迈进。”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与行动指南,它不仅关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更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模式及社会结构转型。”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表示,复旦大学希望以此次挑战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全球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燃料电池研究所所长章俊良认为,能源转型是基于绿电的 “能电气化尽电气化” 过程,新能源将从补充能源逐渐成为主体能源。零碳电力搭配各种储能技术,尤其是适于长时储存的氢能和其他绿色燃料,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
SES AI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胡启朝透露,SES AI 正在研发的 “分子宇宙” AI 模型,已发现能使锂金属电池、硅负极电池性能提升的分子,借助 AI 加速了新材料研发进程。未来,该技术还将拓展至氢能、化工等领域的材料研发。
圆桌讨论环节分为两场。首场讨论聚焦 “加速气候创新:搭建资金桥梁,跨越创新死亡谷”。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红杉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李俊峰认为,企业成功需具备三个要素:准确的方向、正确的做事逻辑和优秀的团队。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介绍了国际公益慈善机构在助力初创企业、孵化及落地绿色低碳技术方面的贡献。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国家气候中心原副主任吕学都指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助于企业跨越创新死亡谷。
第二场讨论围绕 “新能源政策驱动下的市场重塑与全球机遇” 展开。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晶杰分析了 CCER(中国核证减排量)等机制对促进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北京如实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颖超分享了加快推进虚拟电厂相关政策文件对其公司开展虚拟电厂业务的积极影响。国家电投能研院高级项目经理武霖认为,虚拟电厂未来需在技术标准化、网络安全及用户资源管理方面重点加强。
编辑:葛佳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