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CSCO指南会 | 郭晔教授:规范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如何让更多患者获益?

医学论坛网

2天前

它不仅涵盖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不同瘤种中的应用情况,还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案。...我们以前讲的一些常规的免疫治疗,特别是患者经常会问到的,比如胸腺肽,这其实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治疗有一定的差别。

导语2025年4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会如期举行,吸引了众多肿瘤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其临床应用的规范性和个体化选择一直是临床医生和患者关注的焦点。在这场备受瞩目的学术盛会中,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郭晔教授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指南更新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分享了对患者和家属的建议。郭教授以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深厚造诣和丰富经验,为参会者带来了极具价值的见解。

01

医学论坛网: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中,如何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如基因表达、肿瘤负荷、既往治疗史等)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郭晔教授:我想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目前已经贯穿了我们恶性肿瘤治疗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肿瘤的目前一线治疗已经变成了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同时,免疫治疗目前也有许多前移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局晚期肿瘤,包括在围手术期阶段,也会采用免疫治疗。

那怎么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择呢?我想首先还是要根据获批的适应症,也就是说免疫治疗并不是对所有的恶性肿瘤都有帮助。其次,在选择免疫治疗的过程中,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首先,我们可能要排除具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因为这部分患者采用免疫治疗后,有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毒副反应,我们称之为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对于适合免疫治疗的患者,我们也要根据生物标志物,特别是包括PD-L1的表达、肿瘤突变负荷,以及在某些特定肿瘤中还要根据分子特征来进行选择。

02

医学论坛网:请问新的CSCO指南是否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具体的指导,帮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呢?

郭晔教授:新的CSCO指南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它不仅涵盖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不同瘤种中的应用情况,还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案。比如,指南中会提到哪些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是否适合免疫治疗,以及在不同治疗线数下如何选择单药或联合治疗。至于决定采用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以及联合治疗采用的模式。我想这是非常复杂的,需要根据不同的瘤种和治疗线数来做一个个体化的选择。整体来讲,免疫治疗目前已经应用到很多肿瘤的各个阶段。CSCO指南相应地编写了一部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治疗的综合指南。这样就有利于医生能够根据这本指南查询到不同瘤种、不同阶段的免疫检查点应用的情况。这本指南就像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导,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医学论坛网:您有什么建议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理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过程,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郭晔教授:应该说,对于普通的患者以及家属来讲,免疫治疗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话题。我们以前讲的一些常规的免疫治疗,特别是患者经常会问到的,比如胸腺肽,这其实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治疗有一定的差别。所谓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的应用,能够把患者原本受抑制的免疫功能激发出来。通过激活特定的 T 细胞,来个体化地治疗恶性肿瘤。这与我们传统的化疗和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肿瘤本身有很大的差别。它更多的是激发自身的免疫细胞去攻击肿瘤。所以应该说这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治疗模式。与我们通常讲的,比如类似于胸腺肽,或者用一些保健品来提高免疫力来对抗肿瘤有本质的差别。所以这一类的免疫检查点抑制的免疫治疗,我们称为主动性的以及个体化的免疫治疗。而以往我们讲的更广泛的免疫治疗,更多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免疫治疗。

未来除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外,事实上也有一些新的免疫治疗的新型药物,比如免疫检查点激动剂。所以未来对于免疫治疗的前景在于,我们就像一个人开车一样,目前只是达到了松刹车的地步。未来随着更多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问世,有可能可以达到踩油门。这样在双向的作用下,可以更好地使车跑得更快。同时,这也间接预示着对于恶性肿瘤的联合治疗的疗效会有明显的提高。

它不仅涵盖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不同瘤种中的应用情况,还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案。...我们以前讲的一些常规的免疫治疗,特别是患者经常会问到的,比如胸腺肽,这其实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治疗有一定的差别。

导语2025年4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会如期举行,吸引了众多肿瘤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其临床应用的规范性和个体化选择一直是临床医生和患者关注的焦点。在这场备受瞩目的学术盛会中,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郭晔教授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指南更新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分享了对患者和家属的建议。郭教授以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深厚造诣和丰富经验,为参会者带来了极具价值的见解。

01

医学论坛网: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中,如何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如基因表达、肿瘤负荷、既往治疗史等)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郭晔教授:我想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目前已经贯穿了我们恶性肿瘤治疗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肿瘤的目前一线治疗已经变成了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同时,免疫治疗目前也有许多前移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局晚期肿瘤,包括在围手术期阶段,也会采用免疫治疗。

那怎么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择呢?我想首先还是要根据获批的适应症,也就是说免疫治疗并不是对所有的恶性肿瘤都有帮助。其次,在选择免疫治疗的过程中,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首先,我们可能要排除具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因为这部分患者采用免疫治疗后,有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毒副反应,我们称之为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对于适合免疫治疗的患者,我们也要根据生物标志物,特别是包括PD-L1的表达、肿瘤突变负荷,以及在某些特定肿瘤中还要根据分子特征来进行选择。

02

医学论坛网:请问新的CSCO指南是否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具体的指导,帮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呢?

郭晔教授:新的CSCO指南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它不仅涵盖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不同瘤种中的应用情况,还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案。比如,指南中会提到哪些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是否适合免疫治疗,以及在不同治疗线数下如何选择单药或联合治疗。至于决定采用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以及联合治疗采用的模式。我想这是非常复杂的,需要根据不同的瘤种和治疗线数来做一个个体化的选择。整体来讲,免疫治疗目前已经应用到很多肿瘤的各个阶段。CSCO指南相应地编写了一部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治疗的综合指南。这样就有利于医生能够根据这本指南查询到不同瘤种、不同阶段的免疫检查点应用的情况。这本指南就像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导,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医学论坛网:您有什么建议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理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过程,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郭晔教授:应该说,对于普通的患者以及家属来讲,免疫治疗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话题。我们以前讲的一些常规的免疫治疗,特别是患者经常会问到的,比如胸腺肽,这其实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治疗有一定的差别。所谓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的应用,能够把患者原本受抑制的免疫功能激发出来。通过激活特定的 T 细胞,来个体化地治疗恶性肿瘤。这与我们传统的化疗和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肿瘤本身有很大的差别。它更多的是激发自身的免疫细胞去攻击肿瘤。所以应该说这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治疗模式。与我们通常讲的,比如类似于胸腺肽,或者用一些保健品来提高免疫力来对抗肿瘤有本质的差别。所以这一类的免疫检查点抑制的免疫治疗,我们称为主动性的以及个体化的免疫治疗。而以往我们讲的更广泛的免疫治疗,更多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免疫治疗。

未来除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外,事实上也有一些新的免疫治疗的新型药物,比如免疫检查点激动剂。所以未来对于免疫治疗的前景在于,我们就像一个人开车一样,目前只是达到了松刹车的地步。未来随着更多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问世,有可能可以达到踩油门。这样在双向的作用下,可以更好地使车跑得更快。同时,这也间接预示着对于恶性肿瘤的联合治疗的疗效会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