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烂尾楼”117大厦复工,天津经济能否再次腾飞

一见财经

11小时前

天气晴朗时,可以从远处看到117大厦,尚未完工的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明亮且刺眼,大厦孤独的矗立,一度成为天津城市发展的一道伤疤。...10月,第98家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落户天津,终结了天津没有央企总部的历史;。

点上面“一见财经”>>点右上角...>>设为星标

417日,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显示,117大厦及商业裙楼已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计划竣工日期为2027430日。

117大厦有着“中国最高烂尾楼”之称,于天津而言,此次复工或许将是经济再次腾飞的信号。

一座高楼与一座城的命运共振

117大厦始建于2008年。

20089月,117大厦在天津西青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隶属于滨海新区的功能区)正式开工。该项目由香港高银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预计180亿元。

20159月,大厦结构封顶,高度达596.5米,成为彼时中国结构第一高楼,仅次于迪拜的哈利法塔。

117大厦曾被视为天津经济发展的风向标。117大厦建设的那几年,恰是天津经济突飞猛进的时期:房地产市场热闹红火,大基建、大工程、大项目纷纷上马。

2008年至2015年,天津市GDP增速连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甚至在2010年差点摸到20%,城市排名稳居全国城市前六,仅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苏州之后,是北方名副其实的第二城。

117大厦所在地,天津滨海新区,则是跑出了令人惊叹的“滨海速度”,滨海新区也被称作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的“经济第三极”。

不过117大厦的建设方高银集团长期依赖高杠杆运营,为日后大厦的烂尾埋下隐患。

2015年,高银集团在香港股市中暴跌,直接导致资金链断裂,117大厦被迫停工。其后,高银集团曾试图成立合伙企业进行挽救,但面对巨大的资金需求,众多企业望而却步。尚未竣工的117大厦也成了烫手山芋,建设停滞、陷入困境。

烂尾的117大厦似乎成了天津发展的魔咒。

就在117大厦停工的同一年,天津滨海新区的天津港发生812大爆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8亿元,重创天津经济。

受国际大环境影响,不少位于天津的企业也出现了经营问题:2016年,摩托罗拉位于天津的代工厂伟创力将全部业务转移至武汉;2018年底,天津三星工厂宣布关闭;2019年,曾经风靡一时的国民汽车夏利汽车停产。这些企业的业务调整,为天津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2018年,天津滨海新区被爆GDP统计存在问题,在调整完统计口径之后,滨海新区2016GDP10002亿降为6654亿元,缩水约33.5%

此外,天津本身还在经历产业转型的阵痛。一系列因素叠加,天津GDP增速逐渐从高位滑落,GDP总量也陆续被重庆、南京、杭州等城市赶超。

天气晴朗时,可以从远处看到117大厦,尚未完工的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明亮且刺眼,大厦孤独的矗立,一度成为天津城市发展的一道伤疤。

天津迎来破局良机

十年之后,117大厦终于迎来好消息。

有消息传言,此次接盘117大厦的为信达地产。信达地产隶属于信达资产,作为中国四大资产公司之一,信达资产背靠国家财政部,财大气粗。

甚至有人猜测,此次复工是国家层面的出手托举。

这种猜测并不是空穴来风。事实上,最近两年,国家层面对于天津的各项支持,无论是从力度上还是数量上,都是空前的。

2024年以来,国家层面先后批复了全国40多座重要城市的2035年总体规划,这次规划对全国重要城市进行了重新定位,也奠定了未来十年城市间竞争的格局。

这些城市中囊括了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市、所有省会以及苏州、无锡、常州、佛山以及东莞等经济强市。其中,天津超越深圳、南京,武汉等地,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一起,被定位为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位列第一档。

早在2006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中曾明确将天津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当年的顶层设计规划出台之后,资金、政策、项目等资源纷纷向天津进行倾斜,天津也不负众望,抓住机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有分析认为,这次最新通过的国家层面的2035年规划,重新将天津城市定位在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同样意义深远。

城市定位的调整,也意味着资源分配的重新调整。

就在天津市城市规划被批复前后,天津市被国家各部委重点“关照”:

2024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委联合印发首个支持天津发展的综合性金融政策——《关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支持天津建设全国金融创新示范区;

8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审议通过,进一步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一个新区的发展出现在国务院常务会上,规格之高,实属罕见;

9月,商务部等三部门发布通知,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年底,位于天津南站附近的天津鹏瑞利医院获批,成为国内首家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这也标志着天津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

10月,第98家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落户天津,终结了天津没有央企总部的历史;

20253月,外交部宣布,2025年上合峰会将在今秋在天津举办。中国作为上合组织的东道主,曾分别在上海、北京、青岛等三地举办过上合峰会。此次峰会在天津举办,将极大激活天津城市发展的潜能。

一系列支持天津发展的政策措施,干货满满,诚意满满。

天津,背靠京津冀,面向渤海湾,地理位置优越;天津拥有世界级的天然良港天津港,京津城际、京沪高铁纵贯其中,交通便利;天津产业基础雄厚,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是全国工业产业体系最为完备的城市之一。

如今,政策的东风再次吹向天津。有了国家层面的鼎力支持,“沉寂”已久的天津或许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再现曾经的辉煌。

上文

英伟达黄仁勋受到高规格会见

天气晴朗时,可以从远处看到117大厦,尚未完工的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明亮且刺眼,大厦孤独的矗立,一度成为天津城市发展的一道伤疤。...10月,第98家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落户天津,终结了天津没有央企总部的历史;。

点上面“一见财经”>>点右上角...>>设为星标

417日,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显示,117大厦及商业裙楼已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计划竣工日期为2027430日。

117大厦有着“中国最高烂尾楼”之称,于天津而言,此次复工或许将是经济再次腾飞的信号。

一座高楼与一座城的命运共振

117大厦始建于2008年。

20089月,117大厦在天津西青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隶属于滨海新区的功能区)正式开工。该项目由香港高银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预计180亿元。

20159月,大厦结构封顶,高度达596.5米,成为彼时中国结构第一高楼,仅次于迪拜的哈利法塔。

117大厦曾被视为天津经济发展的风向标。117大厦建设的那几年,恰是天津经济突飞猛进的时期:房地产市场热闹红火,大基建、大工程、大项目纷纷上马。

2008年至2015年,天津市GDP增速连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甚至在2010年差点摸到20%,城市排名稳居全国城市前六,仅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苏州之后,是北方名副其实的第二城。

117大厦所在地,天津滨海新区,则是跑出了令人惊叹的“滨海速度”,滨海新区也被称作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的“经济第三极”。

不过117大厦的建设方高银集团长期依赖高杠杆运营,为日后大厦的烂尾埋下隐患。

2015年,高银集团在香港股市中暴跌,直接导致资金链断裂,117大厦被迫停工。其后,高银集团曾试图成立合伙企业进行挽救,但面对巨大的资金需求,众多企业望而却步。尚未竣工的117大厦也成了烫手山芋,建设停滞、陷入困境。

烂尾的117大厦似乎成了天津发展的魔咒。

就在117大厦停工的同一年,天津滨海新区的天津港发生812大爆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8亿元,重创天津经济。

受国际大环境影响,不少位于天津的企业也出现了经营问题:2016年,摩托罗拉位于天津的代工厂伟创力将全部业务转移至武汉;2018年底,天津三星工厂宣布关闭;2019年,曾经风靡一时的国民汽车夏利汽车停产。这些企业的业务调整,为天津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2018年,天津滨海新区被爆GDP统计存在问题,在调整完统计口径之后,滨海新区2016GDP10002亿降为6654亿元,缩水约33.5%

此外,天津本身还在经历产业转型的阵痛。一系列因素叠加,天津GDP增速逐渐从高位滑落,GDP总量也陆续被重庆、南京、杭州等城市赶超。

天气晴朗时,可以从远处看到117大厦,尚未完工的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明亮且刺眼,大厦孤独的矗立,一度成为天津城市发展的一道伤疤。

天津迎来破局良机

十年之后,117大厦终于迎来好消息。

有消息传言,此次接盘117大厦的为信达地产。信达地产隶属于信达资产,作为中国四大资产公司之一,信达资产背靠国家财政部,财大气粗。

甚至有人猜测,此次复工是国家层面的出手托举。

这种猜测并不是空穴来风。事实上,最近两年,国家层面对于天津的各项支持,无论是从力度上还是数量上,都是空前的。

2024年以来,国家层面先后批复了全国40多座重要城市的2035年总体规划,这次规划对全国重要城市进行了重新定位,也奠定了未来十年城市间竞争的格局。

这些城市中囊括了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市、所有省会以及苏州、无锡、常州、佛山以及东莞等经济强市。其中,天津超越深圳、南京,武汉等地,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一起,被定位为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位列第一档。

早在2006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中曾明确将天津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当年的顶层设计规划出台之后,资金、政策、项目等资源纷纷向天津进行倾斜,天津也不负众望,抓住机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有分析认为,这次最新通过的国家层面的2035年规划,重新将天津城市定位在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同样意义深远。

城市定位的调整,也意味着资源分配的重新调整。

就在天津市城市规划被批复前后,天津市被国家各部委重点“关照”:

2024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委联合印发首个支持天津发展的综合性金融政策——《关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支持天津建设全国金融创新示范区;

8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审议通过,进一步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一个新区的发展出现在国务院常务会上,规格之高,实属罕见;

9月,商务部等三部门发布通知,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年底,位于天津南站附近的天津鹏瑞利医院获批,成为国内首家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这也标志着天津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

10月,第98家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落户天津,终结了天津没有央企总部的历史;

20253月,外交部宣布,2025年上合峰会将在今秋在天津举办。中国作为上合组织的东道主,曾分别在上海、北京、青岛等三地举办过上合峰会。此次峰会在天津举办,将极大激活天津城市发展的潜能。

一系列支持天津发展的政策措施,干货满满,诚意满满。

天津,背靠京津冀,面向渤海湾,地理位置优越;天津拥有世界级的天然良港天津港,京津城际、京沪高铁纵贯其中,交通便利;天津产业基础雄厚,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是全国工业产业体系最为完备的城市之一。

如今,政策的东风再次吹向天津。有了国家层面的鼎力支持,“沉寂”已久的天津或许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再现曾经的辉煌。

上文

英伟达黄仁勋受到高规格会见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