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羊皮、牦牛绒原料价格持续低迷的困境,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通过跨省协作、产业链整合与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成功实现传统皮毛绒产业转型升级。
刚察投资400余万元建设农牧产业孵化园,创新采用“外输山东鞣制+本地精深加工”模式,将原料运至山东完成鞣制后返青加工,吸引8家加工企业入驻,构建从原料收购、鞣制、梳绒到成品制作的完整产业链。升级后,羊皮袄均价提升至3300元/件,牦牛绒原料价格翻涨5倍至50元/公斤,带动牛羊皮毛绒产业年总产值突破1600万元。
园区以“帮扶车间+农户”模式运营,年收购藏羊皮8万余张、牦牛绒20余吨,开发牛绒衫、礼帽、围巾、传统藏服、现代时装等28类高附加值产品,直接吸纳32名群众就业,月均工资达3200元。产业辐射效应同步显现,带动养殖、屠宰、物流等上下游协同发展,并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果洛藏族自治州分别签订30万元藏装订单及20万元意向协议。
借助电商渠道,民族服饰单日网络销售额突破64万元,牛绒衫、礼帽等12件产品通过跨境电商销往俄罗斯、美国、法国等国。刚察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品牌建设,推动刚察民族服饰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面对羊皮、牦牛绒原料价格持续低迷的困境,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通过跨省协作、产业链整合与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成功实现传统皮毛绒产业转型升级。
刚察投资400余万元建设农牧产业孵化园,创新采用“外输山东鞣制+本地精深加工”模式,将原料运至山东完成鞣制后返青加工,吸引8家加工企业入驻,构建从原料收购、鞣制、梳绒到成品制作的完整产业链。升级后,羊皮袄均价提升至3300元/件,牦牛绒原料价格翻涨5倍至50元/公斤,带动牛羊皮毛绒产业年总产值突破1600万元。
园区以“帮扶车间+农户”模式运营,年收购藏羊皮8万余张、牦牛绒20余吨,开发牛绒衫、礼帽、围巾、传统藏服、现代时装等28类高附加值产品,直接吸纳32名群众就业,月均工资达3200元。产业辐射效应同步显现,带动养殖、屠宰、物流等上下游协同发展,并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果洛藏族自治州分别签订30万元藏装订单及20万元意向协议。
借助电商渠道,民族服饰单日网络销售额突破64万元,牛绒衫、礼帽等12件产品通过跨境电商销往俄罗斯、美国、法国等国。刚察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品牌建设,推动刚察民族服饰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