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在北京亦庄成功举办。这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的20支人形机器人赛队参赛,涵盖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的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其中,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冠。松延动力的“小顽童”机器人,用时3小时37分50秒获得亚军。
此次比赛堪称对机器人关节稳定性、算法协调性、续航能力等核心技术综合成熟度的严苛大考。不过比赛过程中,多支机器人赛队都曾摔跤,贡献了许多“名场面”,部分网友见状吐槽,认为人形机器人要取代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表示,参赛即胜利,完赛即英雄,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个技术验证平台。半马约21公里的长距离测试对机器人关节散热、动态平衡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巨大挑战。
北京市经信局智能装备处副处长梁洪郡表示,举办这场比赛初衷,是想检验非实验室条件下机器人完成高强度动作的能力。机器人跑步时涉及的运动控制、步态、本体结构设计及运动强度等诸多难题,对背后的研发团队而言,无一不是严峻挑战。
人形机器人是一种模仿人类外形和行为模式的高科技智能设备。借助先进的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人形机器人可以进行复杂的决策、运动控制和人机交互。它们可以在多种场景中发挥作用,比如在工业领域协助完成一些危险或重复性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在服务行业为人们提供陪伴、照顾老人或儿童、协助购物等服务;甚至在教育、科研等领域作为实验对象或辅助工具。
尽管当前全球机器人产业链已较为齐全,但市场上的人形机器人在技术层面,大多仍处于新产品发布、应用场景验证测试阶段;商业层面,距离大规模量产和落地尚远。
不过,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据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信息,2024 年市场规模约 27.6 亿元。工信部在 2023 年 11 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 2027 年,产业要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融入实体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坦言,现阶段机器人虽尚未达到理想水平,但一旦成熟,市场也是巨大的,对我们的生活改变会是天翻地覆的。他认为,具身机器人终极目标或许是与真人毫无差别,而这一技术一旦实现,对社会的影响可能是颠覆性的。“你真的没办法从智力上、外形上,分辨出机器人和真人,这个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认为即便科幻小说也很难想象。”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表示,其实机器人技术比自动驾驶要难,自动驾驶的工作相对比较单纯,机器人在家里做养老、家政要求太复杂,而且机器人没数据,因为从来没用过。他认为,没有大脑的规划,智能体干不了活。但是没有手和脚,大脑只能对话,只能思考,也干不了活。物理AI仍然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具身智能作为AI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其核心在于构建能够感知环境并与之交互的智能实体系统。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形机器人(仿生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4月19日,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在北京亦庄成功举办。这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的20支人形机器人赛队参赛,涵盖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的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其中,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冠。松延动力的“小顽童”机器人,用时3小时37分50秒获得亚军。
此次比赛堪称对机器人关节稳定性、算法协调性、续航能力等核心技术综合成熟度的严苛大考。不过比赛过程中,多支机器人赛队都曾摔跤,贡献了许多“名场面”,部分网友见状吐槽,认为人形机器人要取代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表示,参赛即胜利,完赛即英雄,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个技术验证平台。半马约21公里的长距离测试对机器人关节散热、动态平衡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巨大挑战。
北京市经信局智能装备处副处长梁洪郡表示,举办这场比赛初衷,是想检验非实验室条件下机器人完成高强度动作的能力。机器人跑步时涉及的运动控制、步态、本体结构设计及运动强度等诸多难题,对背后的研发团队而言,无一不是严峻挑战。
人形机器人是一种模仿人类外形和行为模式的高科技智能设备。借助先进的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人形机器人可以进行复杂的决策、运动控制和人机交互。它们可以在多种场景中发挥作用,比如在工业领域协助完成一些危险或重复性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在服务行业为人们提供陪伴、照顾老人或儿童、协助购物等服务;甚至在教育、科研等领域作为实验对象或辅助工具。
尽管当前全球机器人产业链已较为齐全,但市场上的人形机器人在技术层面,大多仍处于新产品发布、应用场景验证测试阶段;商业层面,距离大规模量产和落地尚远。
不过,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据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信息,2024 年市场规模约 27.6 亿元。工信部在 2023 年 11 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 2027 年,产业要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融入实体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坦言,现阶段机器人虽尚未达到理想水平,但一旦成熟,市场也是巨大的,对我们的生活改变会是天翻地覆的。他认为,具身机器人终极目标或许是与真人毫无差别,而这一技术一旦实现,对社会的影响可能是颠覆性的。“你真的没办法从智力上、外形上,分辨出机器人和真人,这个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认为即便科幻小说也很难想象。”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表示,其实机器人技术比自动驾驶要难,自动驾驶的工作相对比较单纯,机器人在家里做养老、家政要求太复杂,而且机器人没数据,因为从来没用过。他认为,没有大脑的规划,智能体干不了活。但是没有手和脚,大脑只能对话,只能思考,也干不了活。物理AI仍然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具身智能作为AI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其核心在于构建能够感知环境并与之交互的智能实体系统。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形机器人(仿生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