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国银行(601988.SH);工商银行(601398.SH);建设银行(601939.SH);农业银行(601288.SH)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中国绿色债券投向
——中国绿色债券发展历程
我国的绿色债券政策主要由“自上而下”推动形成。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明确了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并将发展绿色债券市场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初步建立了我国绿色债券发展的顶层设计。2015年年末,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相继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和《绿色债券发行指引》,明确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范围,为中国绿色债券提供了可操作的政策框架。自2016年开始,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迅速崛起,吸引了众多投资者。随着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发展,绿色债券界定标准逐渐统一,绿色债券的支持范围也在持续优化。为进一步规范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引导更多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和项目,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2021年4月,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联合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并于7月1日施行。
——中国绿色债券分类
目前绿色债券分为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资产支持证券、地方政府债和其他。具体如下: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行规模
2018-2023年期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呈波动增长趋势。2024年5月13日,由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债研发中心联合编制的第六份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在境内外市场累计发行贴标绿色债券6162亿美元(约4.5万亿元),其中近3720亿美元(约2.7万亿元)符合CBI绿色定义。2023年,中国在境内外市场发行贴标绿色债券1312.5亿美元(约9400亿元);其中符合CBI绿色定义的发行量为835亿美元(约6041亿元)。2023年相比2022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有所下降,但是从符合CBI绿色定义的绿色债券占比来看,中国绿色债券的发行质量有所提升。
——绿色债券以在岸发行为主
2023年,中国在岸绿色债券有超过5310亿元人民币(734亿美元)的贴标绿色债券被纳入CBI绿色债券数据库,同比增长2.6%。境内市场的发行量占中国整体绿债年度发行总量的89.12%。
——绿色债券投资主要流向清洁能源产业
结合中国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数据库披露的数据,从募集资金投向来看,贴标绿色债券募集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清洁能源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领域。募集资金中约有1813亿元投向清洁能源产业,占比约为27%;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领域的约为1640亿元,占比约为25%。细分来看,投向清洁能源产业的绿色资金主要流向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和水力发电设施建造和运营。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细分领域的资金主要集中在绿色交通领域和可持续建筑领域,例如城乡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和运营以及绿色建筑等。清洁能源、绿色交通以及绿色建筑产业项目都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国银行(601988.SH);工商银行(601398.SH);建设银行(601939.SH);农业银行(601288.SH)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中国绿色债券投向
——中国绿色债券发展历程
我国的绿色债券政策主要由“自上而下”推动形成。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明确了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并将发展绿色债券市场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初步建立了我国绿色债券发展的顶层设计。2015年年末,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相继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和《绿色债券发行指引》,明确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范围,为中国绿色债券提供了可操作的政策框架。自2016年开始,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迅速崛起,吸引了众多投资者。随着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发展,绿色债券界定标准逐渐统一,绿色债券的支持范围也在持续优化。为进一步规范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引导更多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和项目,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2021年4月,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联合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并于7月1日施行。
——中国绿色债券分类
目前绿色债券分为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资产支持证券、地方政府债和其他。具体如下: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行规模
2018-2023年期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呈波动增长趋势。2024年5月13日,由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债研发中心联合编制的第六份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在境内外市场累计发行贴标绿色债券6162亿美元(约4.5万亿元),其中近3720亿美元(约2.7万亿元)符合CBI绿色定义。2023年,中国在境内外市场发行贴标绿色债券1312.5亿美元(约9400亿元);其中符合CBI绿色定义的发行量为835亿美元(约6041亿元)。2023年相比2022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有所下降,但是从符合CBI绿色定义的绿色债券占比来看,中国绿色债券的发行质量有所提升。
——绿色债券以在岸发行为主
2023年,中国在岸绿色债券有超过5310亿元人民币(734亿美元)的贴标绿色债券被纳入CBI绿色债券数据库,同比增长2.6%。境内市场的发行量占中国整体绿债年度发行总量的89.12%。
——绿色债券投资主要流向清洁能源产业
结合中国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数据库披露的数据,从募集资金投向来看,贴标绿色债券募集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清洁能源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领域。募集资金中约有1813亿元投向清洁能源产业,占比约为27%;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领域的约为1640亿元,占比约为25%。细分来看,投向清洁能源产业的绿色资金主要流向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和水力发电设施建造和运营。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细分领域的资金主要集中在绿色交通领域和可持续建筑领域,例如城乡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和运营以及绿色建筑等。清洁能源、绿色交通以及绿色建筑产业项目都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