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芯片厂商业绩分化,新整合风雨欲来

证券市场周刊

11小时前

2023年上半年,为了实现快速去库存,以德州仪器为代表的海外模拟芯片厂商在中国市场开启了价格战,以较为激进的定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模拟芯片分为电源管理和信号链芯片,往下又分为众多子类,每一子类的产品种类都较为丰富,且不同产品有着不同的性能指标,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以消费电子市场为主的模拟芯片厂商业绩率先回暖,而以工业、汽车市场为主的厂商业绩复苏相对滞后。另外,在“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三大政策的推动下,模拟芯片企业并购动作频频,行业或将进入整合阶段。

国内模拟芯片厂商相继披露2024年业绩,行业内厂商业绩出现明显分化。据财报数据,2024年,圣邦股份(300661.SZ)、南芯科技(688484.SH)扣非净利润实现正增长。相比之下,思瑞浦(688536.SH)、纳芯微(688502.SH)等模拟芯片厂商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亏损有所扩大。

从数据来看,导致模拟芯片行业内厂商业绩出现分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下游应用行业方面的差异,圣邦股份、南芯科技等公司下游业务中消费电子行业占比较高,受消费电子市场复苏推动,上述公司业绩重回增长。而思瑞浦、纳芯微等公司下游业务中工业、汽车行业占比较高,受海外厂商价格战的影响,业绩暂时承压。

此外,2024年至今,中国证监会先后出台“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措施,在三大政策的推动下,国内模拟芯片企业并购重组不断出现,行业内的并购重组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的竞争力。

业绩冷热不均

全球半导体市场在经历了2023年的周期性调整后显著复苏,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数据,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628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9.10%。其中,智能手机、AIPC等消费电子市场的回暖对半导体市场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IDC研究报告,全球智能手机在经历两年的下滑后强劲复苏,其2024年出货量达到12.40亿部,同比增长6.40%。在PC及平板电脑市场,2024年PC市场总销量为2.53亿台,同比增长2.60%;全球平板电脑全年总销量为1.48亿台,同比增长9.20%。另外,据Canalys数据,2024年,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出货量达到1.93亿部,同比增长4.00%,连续两年实现增长。

受消费电子市场回暖推动,国内消费电子业务占比较高的模拟芯片厂商业绩也恢复增长。据国元证券研报,国内消费电子业务收入占比超过50.00%的模拟芯片厂商包括圣邦股份、南芯科技、艾为电子(688798.SH)等公司。

据Choice数据,2024年,圣邦股份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为3.88亿元至4.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32%至123.10%;南芯科技营业收入为25.67亿元,同比增长44.1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2.99亿元,同比增长18.88%;艾为电子营业收入为29.33亿元,同比增长15.8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由2023年的-8965万元增至1.56亿元。

相比之下,工业、汽车业务收入占比较高的思瑞浦、纳芯微等模拟芯片产业业绩则普遍疲软。据财报数据,2024年,思瑞浦营业收入为12.20亿元,同比增长11.52%,归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由上一年的-1.13亿元增至-2.83亿元;纳芯微营业收入为19.60亿元,同比增长49.5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由2023年的-3.93亿元增至-4.57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增长并不算差。2024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延续了去年的调整态势,整体市场规模约为3000亿元,同比微降1.70%。

全球汽车市场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128万辆和3144万辆,同比增长3.70%和4.50%,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89万辆和12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0%和35.50%,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比重提升9.3个百分点至40.90%。

实际上,导致思瑞浦、纳芯微等国内模拟芯片厂商业绩疲软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厂商进入去库存周期以及价格战。据IC Insight数据,2023年,全球模拟芯片份额前五分别为德州仪器19.00%、亚德诺13.00%、思佳讯8.00%、英飞凌7.00%、意法半导体5.00%,模拟芯片行业CR5(行业前五)为52.00%。

模拟芯片头部厂商产品主要应用在工业、汽车领域。据财报数据,2024财年,亚德诺工业领域收入为10.78亿美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4.00%,汽车领域收入为7.33亿美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0.00%;同期,德州仪器工业、汽车领域收入占比分别为34.00%、35.00%。

据兴业证券研报,2020年四季度,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全球芯片市场供不应求,模拟芯片也出现了涨价潮,各大模拟芯片厂商为了保障安全供应都提高了自身的存货水平。不过,随着下游拉货恢复理性与终端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模拟芯片行业整体进入去库存周期。

2023年上半年,为了实现快速去库存,以德州仪器为代表的海外模拟芯片厂商在中国市场开启了价格战,以较为激进的定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在海外厂商“低价换份额”策略的影响下,思瑞浦、纳芯微等国内模拟芯片厂商毛利率与业绩在2023年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不过,上述情况在2025年或将有所改变,据开源证券研报,中国商务部于2025年1月宣布将针对国内产业的诉求依法启动调查,这或将打破美国模拟芯片厂商“低价换份额”的策略,推动国内消费、汽车及工业等终端需求加速转向本土厂商。

行业进入整合阶段

模拟芯片分为电源管理和信号链芯片,往下又分为众多子类,每一子类的产品种类都较为丰富,且不同产品有着不同的性能指标,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由于单品类市场空间相对有限,模拟芯片厂商较难垂直成长起来,对外进行收购兼并成为其增加料号数量的重要途径。

亚德诺于2014年以20亿美元收购射频芯片企业Hittite Microwave;2017年,公司以110亿美元收购电源管理厂商凌特;2021年,亚德诺又以210亿美元完成对信美的收购。收购完成后,亚德诺产品种类超过5万件,市场份额仅次于德州仪器。

因此,并购是模拟芯片厂商成长的必经之路。2024年至今,国内模拟芯片行业并购整合动作频频。例如,2025年3月,圣邦股份在互动平台披露,公司通过交易获得常州感睿智能67.00%的股权,此笔交易将完善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布局。

另外,据Choice数据,2024年11月6日,思瑞浦披露最新交易方案,拟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以及支付现金的方式,以10.60亿元的价格购买创芯微100.00%的股份。交易方案显示,创芯微是一家专注于高精度、低功耗电池管理及高效率、高密度电源管理芯片研发与销售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其终端客户包括OPPO、联想、美的等。

思瑞浦主营业务为信号链模拟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以及模数混合芯片。通过并购创芯微,能够迅速填补公司在电池管理芯片领域的空白,与现有产品产生协同效应,推动公司向着综合性模拟芯片厂商发展。

2024年10月15日,纳芯微以10亿元的价格购买麦歌恩100%的股权。交易方案显示,麦歌恩是一家以磁电感应技术和智能运动控制为基础的混合信号芯片设计公司,其主要产品为磁传感器芯片。交易完成后,纳芯微将成为少数同时具备位置、速度、开关、电流等多品类磁传感器产品和业务布局的公司。

此外,政策的鼓励也是芯片行业整合加速的助推器。2024年初至今,中国证监会先后出台了多项有利益科技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据华安证券研报,2024年4月19日,证监会发布“科技十六条”,旨在全方位支持科技企业的高水平发展,涵盖了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私募投资等多个方面.

2024年6月19日,证监会发布“科创板八条”,加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其核心内容为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提升产业协同效应。

2024年9月16日,证监会再次发布“并购六条”,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并购重组资源配置功能,发挥资本市场在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鼓励跨界并购和未盈利资产收购,提高对重组估值、业绩承诺、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等事项的包容度。

从政策内容来看,“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政策的发布为模拟芯片行业的收购兼并提供了政策保障。

2023年上半年,为了实现快速去库存,以德州仪器为代表的海外模拟芯片厂商在中国市场开启了价格战,以较为激进的定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模拟芯片分为电源管理和信号链芯片,往下又分为众多子类,每一子类的产品种类都较为丰富,且不同产品有着不同的性能指标,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以消费电子市场为主的模拟芯片厂商业绩率先回暖,而以工业、汽车市场为主的厂商业绩复苏相对滞后。另外,在“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三大政策的推动下,模拟芯片企业并购动作频频,行业或将进入整合阶段。

国内模拟芯片厂商相继披露2024年业绩,行业内厂商业绩出现明显分化。据财报数据,2024年,圣邦股份(300661.SZ)、南芯科技(688484.SH)扣非净利润实现正增长。相比之下,思瑞浦(688536.SH)、纳芯微(688502.SH)等模拟芯片厂商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亏损有所扩大。

从数据来看,导致模拟芯片行业内厂商业绩出现分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下游应用行业方面的差异,圣邦股份、南芯科技等公司下游业务中消费电子行业占比较高,受消费电子市场复苏推动,上述公司业绩重回增长。而思瑞浦、纳芯微等公司下游业务中工业、汽车行业占比较高,受海外厂商价格战的影响,业绩暂时承压。

此外,2024年至今,中国证监会先后出台“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措施,在三大政策的推动下,国内模拟芯片企业并购重组不断出现,行业内的并购重组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的竞争力。

业绩冷热不均

全球半导体市场在经历了2023年的周期性调整后显著复苏,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数据,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628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9.10%。其中,智能手机、AIPC等消费电子市场的回暖对半导体市场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IDC研究报告,全球智能手机在经历两年的下滑后强劲复苏,其2024年出货量达到12.40亿部,同比增长6.40%。在PC及平板电脑市场,2024年PC市场总销量为2.53亿台,同比增长2.60%;全球平板电脑全年总销量为1.48亿台,同比增长9.20%。另外,据Canalys数据,2024年,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出货量达到1.93亿部,同比增长4.00%,连续两年实现增长。

受消费电子市场回暖推动,国内消费电子业务占比较高的模拟芯片厂商业绩也恢复增长。据国元证券研报,国内消费电子业务收入占比超过50.00%的模拟芯片厂商包括圣邦股份、南芯科技、艾为电子(688798.SH)等公司。

据Choice数据,2024年,圣邦股份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为3.88亿元至4.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32%至123.10%;南芯科技营业收入为25.67亿元,同比增长44.1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2.99亿元,同比增长18.88%;艾为电子营业收入为29.33亿元,同比增长15.8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由2023年的-8965万元增至1.56亿元。

相比之下,工业、汽车业务收入占比较高的思瑞浦、纳芯微等模拟芯片产业业绩则普遍疲软。据财报数据,2024年,思瑞浦营业收入为12.20亿元,同比增长11.52%,归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由上一年的-1.13亿元增至-2.83亿元;纳芯微营业收入为19.60亿元,同比增长49.5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由2023年的-3.93亿元增至-4.57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增长并不算差。2024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延续了去年的调整态势,整体市场规模约为3000亿元,同比微降1.70%。

全球汽车市场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128万辆和3144万辆,同比增长3.70%和4.50%,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89万辆和12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0%和35.50%,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比重提升9.3个百分点至40.90%。

实际上,导致思瑞浦、纳芯微等国内模拟芯片厂商业绩疲软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厂商进入去库存周期以及价格战。据IC Insight数据,2023年,全球模拟芯片份额前五分别为德州仪器19.00%、亚德诺13.00%、思佳讯8.00%、英飞凌7.00%、意法半导体5.00%,模拟芯片行业CR5(行业前五)为52.00%。

模拟芯片头部厂商产品主要应用在工业、汽车领域。据财报数据,2024财年,亚德诺工业领域收入为10.78亿美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4.00%,汽车领域收入为7.33亿美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0.00%;同期,德州仪器工业、汽车领域收入占比分别为34.00%、35.00%。

据兴业证券研报,2020年四季度,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全球芯片市场供不应求,模拟芯片也出现了涨价潮,各大模拟芯片厂商为了保障安全供应都提高了自身的存货水平。不过,随着下游拉货恢复理性与终端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模拟芯片行业整体进入去库存周期。

2023年上半年,为了实现快速去库存,以德州仪器为代表的海外模拟芯片厂商在中国市场开启了价格战,以较为激进的定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在海外厂商“低价换份额”策略的影响下,思瑞浦、纳芯微等国内模拟芯片厂商毛利率与业绩在2023年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不过,上述情况在2025年或将有所改变,据开源证券研报,中国商务部于2025年1月宣布将针对国内产业的诉求依法启动调查,这或将打破美国模拟芯片厂商“低价换份额”的策略,推动国内消费、汽车及工业等终端需求加速转向本土厂商。

行业进入整合阶段

模拟芯片分为电源管理和信号链芯片,往下又分为众多子类,每一子类的产品种类都较为丰富,且不同产品有着不同的性能指标,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由于单品类市场空间相对有限,模拟芯片厂商较难垂直成长起来,对外进行收购兼并成为其增加料号数量的重要途径。

亚德诺于2014年以20亿美元收购射频芯片企业Hittite Microwave;2017年,公司以110亿美元收购电源管理厂商凌特;2021年,亚德诺又以210亿美元完成对信美的收购。收购完成后,亚德诺产品种类超过5万件,市场份额仅次于德州仪器。

因此,并购是模拟芯片厂商成长的必经之路。2024年至今,国内模拟芯片行业并购整合动作频频。例如,2025年3月,圣邦股份在互动平台披露,公司通过交易获得常州感睿智能67.00%的股权,此笔交易将完善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布局。

另外,据Choice数据,2024年11月6日,思瑞浦披露最新交易方案,拟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以及支付现金的方式,以10.60亿元的价格购买创芯微100.00%的股份。交易方案显示,创芯微是一家专注于高精度、低功耗电池管理及高效率、高密度电源管理芯片研发与销售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其终端客户包括OPPO、联想、美的等。

思瑞浦主营业务为信号链模拟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以及模数混合芯片。通过并购创芯微,能够迅速填补公司在电池管理芯片领域的空白,与现有产品产生协同效应,推动公司向着综合性模拟芯片厂商发展。

2024年10月15日,纳芯微以10亿元的价格购买麦歌恩100%的股权。交易方案显示,麦歌恩是一家以磁电感应技术和智能运动控制为基础的混合信号芯片设计公司,其主要产品为磁传感器芯片。交易完成后,纳芯微将成为少数同时具备位置、速度、开关、电流等多品类磁传感器产品和业务布局的公司。

此外,政策的鼓励也是芯片行业整合加速的助推器。2024年初至今,中国证监会先后出台了多项有利益科技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据华安证券研报,2024年4月19日,证监会发布“科技十六条”,旨在全方位支持科技企业的高水平发展,涵盖了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私募投资等多个方面.

2024年6月19日,证监会发布“科创板八条”,加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其核心内容为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提升产业协同效应。

2024年9月16日,证监会再次发布“并购六条”,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并购重组资源配置功能,发挥资本市场在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鼓励跨界并购和未盈利资产收购,提高对重组估值、业绩承诺、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等事项的包容度。

从政策内容来看,“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政策的发布为模拟芯片行业的收购兼并提供了政策保障。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