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起,为期6天的首届酒仙桥论坛在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隆重举行。论坛汇聚产学研各界领袖及头部企业代表,聚焦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前景、创新应用、生态发展”三大核心领域,探索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在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圆满落幕后,4月16日,大会首个专场分论坛——AIDC创新驱动生产力新变革论坛成功举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实验室主任沈庆飞、北电数智总经理阚冬、北电数智首席营销官杨震、浪潮信息北京区副总经理杜怀亮、科智咨询合伙人张福林等来自算力、AI、云计算多领域的产业代表共聚一堂,分析AI技术和产业发展带来的算力变革,探讨如何通过AIDC创新实践驱动生产力变革,助力千行百业焕新AI生产力。
回顾人类历史发展,生产力一直是推动进步的核心引擎,从人力到蒸汽机的发明再到电力,生产力的每一次变革都带来生产效率的跃迁,更改变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当前,随着生成式AI技术快速发展迭代,大模型在各行各业加速渗透应用,如何推动AI从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成为行业内备受重视的议题,在这一过程中,算力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AIDC创新驱动生产力新变革论坛从算力维度解码“开启AI生产力元年”,邀请产学研多方分享真知灼见,共探未来方向。
北电数智总经理阚冬
作为AI时代原生国有企业和酒仙桥论坛主办方,北电数智总经理阚冬在分论坛致辞中指出:“当前,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代际变化加速演变,我国在算力基建、大模型基础等领域取得进展的同时,仍面临在高端AI芯片、模型应用场景、高价值数据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技术红利与供给约束的剧烈碰撞倒逼算力与芯片需求呈指数级攀升,对城市级智算中心在算力资源调度弹性部署、国产化应用、模型适配、数据可信服务等关键层面提出迫切挑战。”结合当前产业发展情况,她提出“AIDC投资、建设、运营应坚持以‘用’为牵引、坚持瓶颈突围与生态构建并行推进、坚持产业进步与价值创造协同共生”的三点期待。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
人工智能发展不仅是算法本身技术路线的迭代,更需要算力和云计算技术体系系统变革的支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表示大模型的准确率较此前已有较大飞跃,大模型下半场需发展高效推理与应用场景结合,结合行业信息减少幻觉出现;此外,大模型需要云计算体系提升推理加速能力,加强分布式算力互联网的调度能力,提高大模型生产力。
科智咨询合伙人、研究总监张福林
科智咨询合伙人、研究总监张福林在《智算中心产业发展趋势与预测》中表示,DeepSeek推动大模型应用广泛落地,中国AI产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对智算算力的需求保持高速增长。他预计,2023-2027年,中国AIDC算力规模复合增速将达到35%。他认为,在市场格局演进过程中,拥有算力、算法、数据一项或多项资源优势的主体将会在未来算力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当前智算产业生态尚未形成,一体化智算生态服务与精细化产业分工是未来发展方向。”
北电数智首席营销官杨震
“智算中心需要从成本中心变为生产力中心。”北电数智首席营销官杨震带来了《成本中心到生产力中心,智算中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主题演讲,表示Deepseek的横空出世不仅加速AI技术降本,驱动算力与芯片需求激增,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大家拥抱AI的态度改变,将催生城市级AI底座需求呈井喷态势。他分享了新一代AIDC的特点、建设思路、运营策略等,介绍了北电数智“AI工厂”的建设运营:如何面向医疗、制造等传统产业打造平台底座,实现产业AI化;以及如何为具身智能、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打造支撑平台,助力AI产业化。演讲最后,他为大家介绍了北电数智AIDC落地实践案例——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北电数智以“1个AI底座+2大产业平台”模式打造的具有千P算力的“AI工厂”。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实验室主任沈庆飞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实验室主任沈庆飞分享了《数据中心智算升级新路径》。他首先总结了AI对算力中心的四大挑战:机柜功耗高密度、负载动态冲击、低碳高效、投资与运维成本,随后介绍了数据中心应对挑战的智能化升级改造策略。在基础保障上,他提出四方面升级:1) 空间供需优化,原有基础设施布局调整;2)承载能力提升,按需求提升荷载能力;3) 系统支撑,优化配电与冷却方案;4)能效优化,老旧设备升级/更新。他还介绍了AI赋能、可持续发展以及算电协同等智能化升级改造策略。
在"DeepSeek浪潮下未来智算中心的发展方向"圆桌对话中,主持人中国IDC圈副总裁刘源与北电数智首席营销官杨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沈庆飞主任、浪潮信息北京区副总经理杜怀亮三位嘉宾展开深度对话,围绕Deepseek、AI智能体等行业热点、算力需求与结构变化、智算中心未来模式、传统数据中心发展方向等话题进行了观点交流分享,既交流了嘉宾来自专业维度的看法,也达成了多项共识。
(左起:中国IDC圈副总裁刘源、北电数智首席营销官杨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沈庆飞主任、浪潮信息北京区副总经理杜怀亮)
如AI带来的变革正重构产业链,杨震指出,DeepSeek的出现代表AI产业链从离散状态进入收敛期,将很多壁垒与原则打破,让AI进入应用落地时代。沈庆飞分享了AI对他们工作方向和内容的改变,并介绍了AI在科研辅助、办公效率、办公软件等方面的应用。杜怀亮则从推理算力发货占比数字的变化,具象展现了Deepseek大规模部署带来的变革,以及对智算建设、应用方向带来的启发和思考。三位嘉宾一致认为Scaling Law将进入新阶段,或者说以新形态延续,杨震认为长远看算力整体的需求量是上升的,需要更多的通用性技术平台来加速价值转换,沈庆飞预见AI+行业将催生更多需求场景,杜怀亮强调开源生态将推动算力向边缘端、离线端分布式延伸,形成"多元涌现"格局。
对于未来智算中心形态,对话嘉宾认为将呈现两极分化——企业只做裸金属服务器服务,或者做为用户提供端到端服务的智算服务商,后者例如北电数智和其打造的“AI工厂”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
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
当天的论坛上,北电数智党支部副书记、副总经理张江虹宣布,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正式投运!与会者受邀参观探访了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也是酒仙桥论坛永久会址,让大家对新一代AIDC的运营和特点眼见为实,对北电数智“AI工厂”模式有了更实际和深入的了解。
4月15日起,为期6天的首届酒仙桥论坛在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隆重举行。论坛汇聚产学研各界领袖及头部企业代表,聚焦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前景、创新应用、生态发展”三大核心领域,探索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在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圆满落幕后,4月16日,大会首个专场分论坛——AIDC创新驱动生产力新变革论坛成功举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实验室主任沈庆飞、北电数智总经理阚冬、北电数智首席营销官杨震、浪潮信息北京区副总经理杜怀亮、科智咨询合伙人张福林等来自算力、AI、云计算多领域的产业代表共聚一堂,分析AI技术和产业发展带来的算力变革,探讨如何通过AIDC创新实践驱动生产力变革,助力千行百业焕新AI生产力。
回顾人类历史发展,生产力一直是推动进步的核心引擎,从人力到蒸汽机的发明再到电力,生产力的每一次变革都带来生产效率的跃迁,更改变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当前,随着生成式AI技术快速发展迭代,大模型在各行各业加速渗透应用,如何推动AI从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成为行业内备受重视的议题,在这一过程中,算力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AIDC创新驱动生产力新变革论坛从算力维度解码“开启AI生产力元年”,邀请产学研多方分享真知灼见,共探未来方向。
北电数智总经理阚冬
作为AI时代原生国有企业和酒仙桥论坛主办方,北电数智总经理阚冬在分论坛致辞中指出:“当前,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代际变化加速演变,我国在算力基建、大模型基础等领域取得进展的同时,仍面临在高端AI芯片、模型应用场景、高价值数据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技术红利与供给约束的剧烈碰撞倒逼算力与芯片需求呈指数级攀升,对城市级智算中心在算力资源调度弹性部署、国产化应用、模型适配、数据可信服务等关键层面提出迫切挑战。”结合当前产业发展情况,她提出“AIDC投资、建设、运营应坚持以‘用’为牵引、坚持瓶颈突围与生态构建并行推进、坚持产业进步与价值创造协同共生”的三点期待。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
人工智能发展不仅是算法本身技术路线的迭代,更需要算力和云计算技术体系系统变革的支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表示大模型的准确率较此前已有较大飞跃,大模型下半场需发展高效推理与应用场景结合,结合行业信息减少幻觉出现;此外,大模型需要云计算体系提升推理加速能力,加强分布式算力互联网的调度能力,提高大模型生产力。
科智咨询合伙人、研究总监张福林
科智咨询合伙人、研究总监张福林在《智算中心产业发展趋势与预测》中表示,DeepSeek推动大模型应用广泛落地,中国AI产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对智算算力的需求保持高速增长。他预计,2023-2027年,中国AIDC算力规模复合增速将达到35%。他认为,在市场格局演进过程中,拥有算力、算法、数据一项或多项资源优势的主体将会在未来算力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当前智算产业生态尚未形成,一体化智算生态服务与精细化产业分工是未来发展方向。”
北电数智首席营销官杨震
“智算中心需要从成本中心变为生产力中心。”北电数智首席营销官杨震带来了《成本中心到生产力中心,智算中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主题演讲,表示Deepseek的横空出世不仅加速AI技术降本,驱动算力与芯片需求激增,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大家拥抱AI的态度改变,将催生城市级AI底座需求呈井喷态势。他分享了新一代AIDC的特点、建设思路、运营策略等,介绍了北电数智“AI工厂”的建设运营:如何面向医疗、制造等传统产业打造平台底座,实现产业AI化;以及如何为具身智能、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打造支撑平台,助力AI产业化。演讲最后,他为大家介绍了北电数智AIDC落地实践案例——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北电数智以“1个AI底座+2大产业平台”模式打造的具有千P算力的“AI工厂”。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实验室主任沈庆飞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实验室主任沈庆飞分享了《数据中心智算升级新路径》。他首先总结了AI对算力中心的四大挑战:机柜功耗高密度、负载动态冲击、低碳高效、投资与运维成本,随后介绍了数据中心应对挑战的智能化升级改造策略。在基础保障上,他提出四方面升级:1) 空间供需优化,原有基础设施布局调整;2)承载能力提升,按需求提升荷载能力;3) 系统支撑,优化配电与冷却方案;4)能效优化,老旧设备升级/更新。他还介绍了AI赋能、可持续发展以及算电协同等智能化升级改造策略。
在"DeepSeek浪潮下未来智算中心的发展方向"圆桌对话中,主持人中国IDC圈副总裁刘源与北电数智首席营销官杨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沈庆飞主任、浪潮信息北京区副总经理杜怀亮三位嘉宾展开深度对话,围绕Deepseek、AI智能体等行业热点、算力需求与结构变化、智算中心未来模式、传统数据中心发展方向等话题进行了观点交流分享,既交流了嘉宾来自专业维度的看法,也达成了多项共识。
(左起:中国IDC圈副总裁刘源、北电数智首席营销官杨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沈庆飞主任、浪潮信息北京区副总经理杜怀亮)
如AI带来的变革正重构产业链,杨震指出,DeepSeek的出现代表AI产业链从离散状态进入收敛期,将很多壁垒与原则打破,让AI进入应用落地时代。沈庆飞分享了AI对他们工作方向和内容的改变,并介绍了AI在科研辅助、办公效率、办公软件等方面的应用。杜怀亮则从推理算力发货占比数字的变化,具象展现了Deepseek大规模部署带来的变革,以及对智算建设、应用方向带来的启发和思考。三位嘉宾一致认为Scaling Law将进入新阶段,或者说以新形态延续,杨震认为长远看算力整体的需求量是上升的,需要更多的通用性技术平台来加速价值转换,沈庆飞预见AI+行业将催生更多需求场景,杜怀亮强调开源生态将推动算力向边缘端、离线端分布式延伸,形成"多元涌现"格局。
对于未来智算中心形态,对话嘉宾认为将呈现两极分化——企业只做裸金属服务器服务,或者做为用户提供端到端服务的智算服务商,后者例如北电数智和其打造的“AI工厂”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
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
当天的论坛上,北电数智党支部副书记、副总经理张江虹宣布,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正式投运!与会者受邀参观探访了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也是酒仙桥论坛永久会址,让大家对新一代AIDC的运营和特点眼见为实,对北电数智“AI工厂”模式有了更实际和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