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导游?狗都不......干!干的就是导游。
“我毕业于一所北京的普通985学校,除了主专业之外还辅修了英语双学位,去年11月参加的英语导游考试,今年3月份下的证,很多人无法理解985高校毕业生去做导游,还一度被行业前辈劝退。”
“但谁也没规定导游必须低学历,我觉得高学历并不是枷锁,反而给了我更大的自由度,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瑶函考导游证的出发点很简单,自己本身是一名英语培训老师,又喜欢户外,有过带学生研学的经历,加上近几年文旅热,遂萌生了这个想法。
(图源:小红书@瑶函生活)
令我意外的是,瑶函还是曼联的球迷,毕业后还考了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证,现在又多了一重导游的身份。
不妨设想一下,一个985导游,既会教英语,又能教足球,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样的斜杠青年进入亲子研学市场,担心下一代阶层滑落的老钱们会不会更愿意买单?
照这个思路来看,高学历跟导游身份并不违和,甚至还成了加分项。
实际上在去年31万导游考证大军中,像瑶函这样的高学历考生并非孤例,这其中有大厂码农、上市公司白领、考古专业硕士,甚至还有年过五旬的长者。
从近几年的报考趋势来看,跨行业的考生、高学历(本科及以上)和外语类考生人数显著增加。
比如,重庆市2024年导游资格考生中,本科及以上学历8485人,占比 69.45%。
在笔者联系的几位受访者中,高学历者大多把导游当成副业,他们“脱下长衫”为的是探索主业之外的更多可能性。
比如厦大本硕的A女士,从上市企业裸辞回到安徽池州老家之后,现在每周都会利用周末的时间在九华山做地陪导游,带客人探地藏古迹、看小天台日出、引导客人礼佛许愿,还提供免费拍照服务。
“我2023年考的导游证,从今年2月份开始到现在,周末的档期基本都是满的”凭借审美在线和本地土著的优势,A女士的导游副业进展得颇为顺利,也为自家民宿带去了不少客人。
A女士坦言,相比旅行社的散拼团,她更喜欢通过社交媒体的方式来吸引志趣相投的年轻游客,主打一个小众高质量。
除了周末抽空带客人之外,设计专业出身的A女士也开始着手设计自己的九华山文创产品,正应了那句,优秀的人不会被环境所束缚。
02
不仅年轻人,同样在今年开启导游副业的还有成都的B女士,她的故事说来挺励志。
B女士今年53岁,原先和老公经营一家机电公司,因为近几年行业下滑,生意少了一半,因此有了很多空余时间。
闲不住的她,瞒着家里人复习两个月,去年11月参加导游考试,直到今年3月份证下来后,她才敢告诉家人。
让我没想到的是,53岁的B女士考的居然也是英语导游,细聊之下才知道她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又一个985......
“我的英语是在辅导儿子作业时捡起来的,想着既然要考,就干脆考个英语导游,听说英语团导服费会高点,没那么卷。”
果然,学霸年纪大了依旧是学霸,50岁正是打拼的年纪。
根据导游协会的建议,B女士从3月到现在,陆陆续续接了几个研学团,边学习边积攒经验。
(图源:小红书@小哈琪琪)
“我不指望靠它大富大贵,但能认识更多有趣的人和事,多接触新鲜事物,和年轻人呆在一起,感觉人会老得慢点”在生意场上历练多年,B女士对做导游这事预期放的很低。
她还将自己的导游经历分享在了社交媒体上,没曾想评论区竟然炸出了许多同龄人,有60岁还在带团的,有07年就考了导游证的,还有求分享考证经验的,大都是正面的声音。
相比年轻人,年长者在体力上显然处于劣势,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稳重的处事方式,却能让她们在应对难缠的游客时更加从容。
毕竟,导游终究是个伺候人的行业,年长者在这方面有经验上的优势。
话再说回来,高学历群体进入服务业的现象,并不局限于导游。
网约车、快递、外卖,网友们戏称的中年再就业三大件,这几年也吸纳了许多本科生甚至硕士。
一个肉眼可见的趋势是,过去在欧美、日韩发生的“学历通胀”现象,已经发生在了我们身上,尤其这两年,学历贬值的厉害,很多人开始意识到最大的成本其实是时间成本。
于是,大众对学历祛魅,高学历人群也脱下了长衫,最具代表性的数据是考研人数。
2023年我国考研人数,创下了最高纪录为474万人,接着2024年报名人数回落至438万,2025年进一步下降至388万,两年间少了将近一百万人。
在考研人数迅速回落的同时,硬币的另一面是,近两年“灵活就业群体”在快速壮大。
《2024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家政服务人员和网约车司机就业规模分别为4500万人和3800万,同比分别增长了28.57%和26.7%。
导游行业同样如此,2023年导游报考人数为20万人,2024年上升到了31万人,直接增长了55%,堪称去年灵活就业的最火赛道。
03
薪资是就业的指挥棒,让高学历人群跻身服务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服务业从业者和白领的薪资差距在快速缩小,前者甚至有超越后者之势。
比如一线城市的一个月嫂,26天的带娃工资,起薪都在万元以上,金牌月嫂的起薪甚至能超过一万五,还包吃住。
相比家政,导游的薪资也相当可观,就像一位计调吐槽,“导服加自费提成加购物提点,四天的团下来,到手三千左右,看到导游的工资单,才知道自己是真牛马。”
(叠个甲,这里不是鼓励大家去做购物团,只陈述购物返点的现象。)
再比如接待老外的外语导游,除了基本导服费之外,还会有额外的小费收入,有时候一个二三十人的入境团,小费就能超过四位数,算下来日薪可达千元以上。
此前环球旅讯报道过的西班牙语导游,免签政策出来之后的旅游旺季,光一个季度就赚了超过15万元,比很多白领的年薪还高。
事实上,除了薪资以外,随着监管的加强,近年导游的社会地位其实也开始慢慢探底回升。
尤其自疫情以后,游客从“观光打卡”转向深度体验,催生出了博物馆精讲、城市讲者等深度旅游产品,高学历的“知识型讲者”受到了更广泛的尊重。
在全国特级导游吴巧凌看来,高学历人群的青睐,更像是导游作为文化摆渡人的一次价值回归。
01
导游?狗都不......干!干的就是导游。
“我毕业于一所北京的普通985学校,除了主专业之外还辅修了英语双学位,去年11月参加的英语导游考试,今年3月份下的证,很多人无法理解985高校毕业生去做导游,还一度被行业前辈劝退。”
“但谁也没规定导游必须低学历,我觉得高学历并不是枷锁,反而给了我更大的自由度,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瑶函考导游证的出发点很简单,自己本身是一名英语培训老师,又喜欢户外,有过带学生研学的经历,加上近几年文旅热,遂萌生了这个想法。
(图源:小红书@瑶函生活)
令我意外的是,瑶函还是曼联的球迷,毕业后还考了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证,现在又多了一重导游的身份。
不妨设想一下,一个985导游,既会教英语,又能教足球,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样的斜杠青年进入亲子研学市场,担心下一代阶层滑落的老钱们会不会更愿意买单?
照这个思路来看,高学历跟导游身份并不违和,甚至还成了加分项。
实际上在去年31万导游考证大军中,像瑶函这样的高学历考生并非孤例,这其中有大厂码农、上市公司白领、考古专业硕士,甚至还有年过五旬的长者。
从近几年的报考趋势来看,跨行业的考生、高学历(本科及以上)和外语类考生人数显著增加。
比如,重庆市2024年导游资格考生中,本科及以上学历8485人,占比 69.45%。
在笔者联系的几位受访者中,高学历者大多把导游当成副业,他们“脱下长衫”为的是探索主业之外的更多可能性。
比如厦大本硕的A女士,从上市企业裸辞回到安徽池州老家之后,现在每周都会利用周末的时间在九华山做地陪导游,带客人探地藏古迹、看小天台日出、引导客人礼佛许愿,还提供免费拍照服务。
“我2023年考的导游证,从今年2月份开始到现在,周末的档期基本都是满的”凭借审美在线和本地土著的优势,A女士的导游副业进展得颇为顺利,也为自家民宿带去了不少客人。
A女士坦言,相比旅行社的散拼团,她更喜欢通过社交媒体的方式来吸引志趣相投的年轻游客,主打一个小众高质量。
除了周末抽空带客人之外,设计专业出身的A女士也开始着手设计自己的九华山文创产品,正应了那句,优秀的人不会被环境所束缚。
02
不仅年轻人,同样在今年开启导游副业的还有成都的B女士,她的故事说来挺励志。
B女士今年53岁,原先和老公经营一家机电公司,因为近几年行业下滑,生意少了一半,因此有了很多空余时间。
闲不住的她,瞒着家里人复习两个月,去年11月参加导游考试,直到今年3月份证下来后,她才敢告诉家人。
让我没想到的是,53岁的B女士考的居然也是英语导游,细聊之下才知道她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又一个985......
“我的英语是在辅导儿子作业时捡起来的,想着既然要考,就干脆考个英语导游,听说英语团导服费会高点,没那么卷。”
果然,学霸年纪大了依旧是学霸,50岁正是打拼的年纪。
根据导游协会的建议,B女士从3月到现在,陆陆续续接了几个研学团,边学习边积攒经验。
(图源:小红书@小哈琪琪)
“我不指望靠它大富大贵,但能认识更多有趣的人和事,多接触新鲜事物,和年轻人呆在一起,感觉人会老得慢点”在生意场上历练多年,B女士对做导游这事预期放的很低。
她还将自己的导游经历分享在了社交媒体上,没曾想评论区竟然炸出了许多同龄人,有60岁还在带团的,有07年就考了导游证的,还有求分享考证经验的,大都是正面的声音。
相比年轻人,年长者在体力上显然处于劣势,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稳重的处事方式,却能让她们在应对难缠的游客时更加从容。
毕竟,导游终究是个伺候人的行业,年长者在这方面有经验上的优势。
话再说回来,高学历群体进入服务业的现象,并不局限于导游。
网约车、快递、外卖,网友们戏称的中年再就业三大件,这几年也吸纳了许多本科生甚至硕士。
一个肉眼可见的趋势是,过去在欧美、日韩发生的“学历通胀”现象,已经发生在了我们身上,尤其这两年,学历贬值的厉害,很多人开始意识到最大的成本其实是时间成本。
于是,大众对学历祛魅,高学历人群也脱下了长衫,最具代表性的数据是考研人数。
2023年我国考研人数,创下了最高纪录为474万人,接着2024年报名人数回落至438万,2025年进一步下降至388万,两年间少了将近一百万人。
在考研人数迅速回落的同时,硬币的另一面是,近两年“灵活就业群体”在快速壮大。
《2024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家政服务人员和网约车司机就业规模分别为4500万人和3800万,同比分别增长了28.57%和26.7%。
导游行业同样如此,2023年导游报考人数为20万人,2024年上升到了31万人,直接增长了55%,堪称去年灵活就业的最火赛道。
03
薪资是就业的指挥棒,让高学历人群跻身服务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服务业从业者和白领的薪资差距在快速缩小,前者甚至有超越后者之势。
比如一线城市的一个月嫂,26天的带娃工资,起薪都在万元以上,金牌月嫂的起薪甚至能超过一万五,还包吃住。
相比家政,导游的薪资也相当可观,就像一位计调吐槽,“导服加自费提成加购物提点,四天的团下来,到手三千左右,看到导游的工资单,才知道自己是真牛马。”
(叠个甲,这里不是鼓励大家去做购物团,只陈述购物返点的现象。)
再比如接待老外的外语导游,除了基本导服费之外,还会有额外的小费收入,有时候一个二三十人的入境团,小费就能超过四位数,算下来日薪可达千元以上。
此前环球旅讯报道过的西班牙语导游,免签政策出来之后的旅游旺季,光一个季度就赚了超过15万元,比很多白领的年薪还高。
事实上,除了薪资以外,随着监管的加强,近年导游的社会地位其实也开始慢慢探底回升。
尤其自疫情以后,游客从“观光打卡”转向深度体验,催生出了博物馆精讲、城市讲者等深度旅游产品,高学历的“知识型讲者”受到了更广泛的尊重。
在全国特级导游吴巧凌看来,高学历人群的青睐,更像是导游作为文化摆渡人的一次价值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