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爱,高端又够不着,创维品牌“两头空”?

智车科技

1天前

以海信、TCL为代表的头部品牌通过技术储备与渠道资源整合,正在重构大屏电视市场的竞争格局,这使得创维当前的市场占位面临动态调整压力。

消费升级技术迭代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智能电视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据奥维云网AVC的监测数据显示,自2024年起,彩电尺寸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其中75英寸电视成为全渠道增长最快的尺寸。可见,彩电市场正持续迈向大屏化。与此同时,Mini LED、OLED、8K分辨率等技术竞逐下,显示效果与交互体验的边界不断被突破;AI技术的深度渗透,则让电视从“硬件产品”进化为“家庭智能中枢”。

在这场变革中,创维电视的表现堪称“矛盾样本”数据显示,2024年创维电视的出货量为610万台‌,市场占有率为17.0%,较2023年提升了0.4个百分点。在国内电视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创维电视依旧能保持增长,这以足见其韧性。‌然而,这边是风光无限,那边却是危机重重。财报显示,2024年,创维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662.48亿元,同比下降5.41%;归母净利润5.68亿元,同比下降46.87%。

当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这家拥有三十多年历史的老牌厂商,能否在技术狂潮与市场裂变中守住阵地,甚至实现突围?答案或许藏在细节的裂缝中。

销量激增与市场狂欢:创维的短暂荣光

近年来我国智能电视市场在政策刺激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保持增长,创维电视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与渠道优势,一度成为行业焦点。

据奥维云网2024年W1-W52(1月1日12月29日)数据显示,创维百吋电视全渠道销额占比39.4%,销量占比37.1%,稳居全国第一。其中,100Q7D更是荣登百吋电视2万元档TOP1。从数据来看,创维的销售数据堪称亮眼。只是,在亮眼数据背后,隐忧也悄然浮现。

一来,百吋电视这一细分市场的增长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百吋电视市场作为高端大屏领域的垂直赛道,其发展空间受制于消费群体规模与产品溢价能力。尽管近年来大屏化趋势加速了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化,但市场体量仍存在天然天花板。

据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彩电市场75英寸产品以24.1%的销量份额位居第一,较2023年提升4.2个百分点。由数据可知,百吋电视并非彩电市场的主流尺寸,而创维在该细分领域建立的优势地位,尚不足以对冲其在主流尺寸段可能遭遇的市场份额稀释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行业玩家加速布局超大屏产品矩阵,市场竞争维度正从单一技术竞争向全产业链协同能力延伸。以海信、TCL为代表的头部品牌通过技术储备与渠道资源整合,正在重构大屏电视市场的竞争格局,这使得创维当前的市场占位面临动态调整压力。

二来,创维技术路线摇摆不定,面临OLED与Mini LED的取舍困局。作为国内OLED电视市场的早期领跑者,创维曾以超高市占率占据行业制高点。据奥维AVC统计,2020年1月至12月OLED市场零售量,创维集团市占率高达42.5%。然而在Mini LED技术浪潮冲击下,创维面临技术路线调整的战略抉择。

2023年斥巨资构建Mini LED技术矩阵,但首款量产机型较TCL滞后近两个产品迭代周期。据中怡康202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TCL在2023年Mini LED电视中国市场零售量排名中,以高达50.5%的市占水平稳居第一。而同期,创维在Mini LED市场的市占率为10%。这种技术路线切换过程中的战略迟疑,折射出创维核心能力重构与市场需求动态变化之间的适配困境。

AI战略失焦:技术投入与市场落地的鸿沟

AI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创维自然没有错过这个风口。只是,尽管创维宣称“All in AI”,但实际成果与行业头部企业差距显著。

其一,创维的AI产品矩阵虽呈现多维度布局,但缺乏旗舰单品。早在2022年,创维就构建“AIoT 5.0”技术框架,推出涵盖智能电视、冰箱、空调等全屋智能产品,形成覆盖智能家居全场景的产品矩阵,同步推出智能语音中枢“小维AI助手”,但该战略实施效果未达预期,市场反馈显示其产品生态存在显著短板。以生态兼容性为例创维的智能家居系统仅支持30余家品牌互联,小米生态链覆盖上千厂商的开放体系形成鲜明对比。

其二,创维虽然始终坚持研发投入,但核心技术突破缓慢。众所周知,技术乃企业立身之本,因而,创维向来注重研发投入。但由于创维业务多元,因此其研发资源分散在显示技术、AI算法、物联网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导致核心技术的突破效率较慢

其三,创维前沿技术商业化进程面临市场验证困境。在CES2024上,创维不仅首次展出了两款旗舰级Mini LED壁纸电视,还展现了全新的OLED透明电视、165英寸Micro LED电视、投影仪、美妆冰箱、mini洗衣机、挂式空调等诸多产品。只是,虽然创维展示的前沿技术产品在行业展会引发关注,但其市场渗透率并不算太高,技术创新溢价未能转化为实际营收贡献。

新兴市场突围与品牌老化的双重压力

创维的全球化战略起步较早,但在区域市场的本土化运营与品牌升级上屡屡受挫。

一方面,创维在欧洲高端电视市场的突围面临巨大挑战。据市场研究公司Omdia的统计数据,三星电子凭借其Neo QLED、OLED和lifestyle等多个系列产品,在高端和超大尺寸电视市场上取得了显著优势。而在欧洲市场,三星电子的市场份额更是高达60.7%。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创维要想突出重围并不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创维试图通过OLED技术差异化打开局面,却未能构建与之匹配的内容生态体系。相较于LG通过WebOS系统整合欧洲主流流媒体平台,创维的Android TV定制系统存在应用适配延迟。这种技术优势与生态短板的结构性矛盾,致使其X1 Pro系列在德国IFA展获得的创新奖项,未能转化为实际销售转化率。

另一方面,创维在Z世代消费群体中品牌认知度处于弱势区间。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4年中国智能电视用户购买的智能电视品牌中,小米、海信、创维位列前三,占比依次为23.58%、19.50%、17.30%。在创维的品牌传播内容中,产品参数解析与质量背书占比较高,这种传播策略导致品牌在B站、小红书等青年社交平台的触达率并不高,未能构建与新生代的情感连接通道。

销量增长的狂欢,掩盖不了创维在技术迭代、AI落地与全球化运营上的深层危机。在智能化与全球化双重革命下,这家老牌家电巨头的转型已进入深水区。若不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构技术路线、重塑品牌形象,创维或将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黯然退场。毕竟,市场的掌声永远只属于真正的革新者。

原文标题 : 年轻人不爱,高端又够不着,创维品牌“两头空”?

以海信、TCL为代表的头部品牌通过技术储备与渠道资源整合,正在重构大屏电视市场的竞争格局,这使得创维当前的市场占位面临动态调整压力。

消费升级技术迭代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智能电视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据奥维云网AVC的监测数据显示,自2024年起,彩电尺寸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其中75英寸电视成为全渠道增长最快的尺寸。可见,彩电市场正持续迈向大屏化。与此同时,Mini LED、OLED、8K分辨率等技术竞逐下,显示效果与交互体验的边界不断被突破;AI技术的深度渗透,则让电视从“硬件产品”进化为“家庭智能中枢”。

在这场变革中,创维电视的表现堪称“矛盾样本”数据显示,2024年创维电视的出货量为610万台‌,市场占有率为17.0%,较2023年提升了0.4个百分点。在国内电视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创维电视依旧能保持增长,这以足见其韧性。‌然而,这边是风光无限,那边却是危机重重。财报显示,2024年,创维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662.48亿元,同比下降5.41%;归母净利润5.68亿元,同比下降46.87%。

当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这家拥有三十多年历史的老牌厂商,能否在技术狂潮与市场裂变中守住阵地,甚至实现突围?答案或许藏在细节的裂缝中。

销量激增与市场狂欢:创维的短暂荣光

近年来我国智能电视市场在政策刺激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保持增长,创维电视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与渠道优势,一度成为行业焦点。

据奥维云网2024年W1-W52(1月1日12月29日)数据显示,创维百吋电视全渠道销额占比39.4%,销量占比37.1%,稳居全国第一。其中,100Q7D更是荣登百吋电视2万元档TOP1。从数据来看,创维的销售数据堪称亮眼。只是,在亮眼数据背后,隐忧也悄然浮现。

一来,百吋电视这一细分市场的增长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百吋电视市场作为高端大屏领域的垂直赛道,其发展空间受制于消费群体规模与产品溢价能力。尽管近年来大屏化趋势加速了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化,但市场体量仍存在天然天花板。

据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彩电市场75英寸产品以24.1%的销量份额位居第一,较2023年提升4.2个百分点。由数据可知,百吋电视并非彩电市场的主流尺寸,而创维在该细分领域建立的优势地位,尚不足以对冲其在主流尺寸段可能遭遇的市场份额稀释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行业玩家加速布局超大屏产品矩阵,市场竞争维度正从单一技术竞争向全产业链协同能力延伸。以海信、TCL为代表的头部品牌通过技术储备与渠道资源整合,正在重构大屏电视市场的竞争格局,这使得创维当前的市场占位面临动态调整压力。

二来,创维技术路线摇摆不定,面临OLED与Mini LED的取舍困局。作为国内OLED电视市场的早期领跑者,创维曾以超高市占率占据行业制高点。据奥维AVC统计,2020年1月至12月OLED市场零售量,创维集团市占率高达42.5%。然而在Mini LED技术浪潮冲击下,创维面临技术路线调整的战略抉择。

2023年斥巨资构建Mini LED技术矩阵,但首款量产机型较TCL滞后近两个产品迭代周期。据中怡康202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TCL在2023年Mini LED电视中国市场零售量排名中,以高达50.5%的市占水平稳居第一。而同期,创维在Mini LED市场的市占率为10%。这种技术路线切换过程中的战略迟疑,折射出创维核心能力重构与市场需求动态变化之间的适配困境。

AI战略失焦:技术投入与市场落地的鸿沟

AI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创维自然没有错过这个风口。只是,尽管创维宣称“All in AI”,但实际成果与行业头部企业差距显著。

其一,创维的AI产品矩阵虽呈现多维度布局,但缺乏旗舰单品。早在2022年,创维就构建“AIoT 5.0”技术框架,推出涵盖智能电视、冰箱、空调等全屋智能产品,形成覆盖智能家居全场景的产品矩阵,同步推出智能语音中枢“小维AI助手”,但该战略实施效果未达预期,市场反馈显示其产品生态存在显著短板。以生态兼容性为例创维的智能家居系统仅支持30余家品牌互联,小米生态链覆盖上千厂商的开放体系形成鲜明对比。

其二,创维虽然始终坚持研发投入,但核心技术突破缓慢。众所周知,技术乃企业立身之本,因而,创维向来注重研发投入。但由于创维业务多元,因此其研发资源分散在显示技术、AI算法、物联网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导致核心技术的突破效率较慢

其三,创维前沿技术商业化进程面临市场验证困境。在CES2024上,创维不仅首次展出了两款旗舰级Mini LED壁纸电视,还展现了全新的OLED透明电视、165英寸Micro LED电视、投影仪、美妆冰箱、mini洗衣机、挂式空调等诸多产品。只是,虽然创维展示的前沿技术产品在行业展会引发关注,但其市场渗透率并不算太高,技术创新溢价未能转化为实际营收贡献。

新兴市场突围与品牌老化的双重压力

创维的全球化战略起步较早,但在区域市场的本土化运营与品牌升级上屡屡受挫。

一方面,创维在欧洲高端电视市场的突围面临巨大挑战。据市场研究公司Omdia的统计数据,三星电子凭借其Neo QLED、OLED和lifestyle等多个系列产品,在高端和超大尺寸电视市场上取得了显著优势。而在欧洲市场,三星电子的市场份额更是高达60.7%。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创维要想突出重围并不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创维试图通过OLED技术差异化打开局面,却未能构建与之匹配的内容生态体系。相较于LG通过WebOS系统整合欧洲主流流媒体平台,创维的Android TV定制系统存在应用适配延迟。这种技术优势与生态短板的结构性矛盾,致使其X1 Pro系列在德国IFA展获得的创新奖项,未能转化为实际销售转化率。

另一方面,创维在Z世代消费群体中品牌认知度处于弱势区间。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4年中国智能电视用户购买的智能电视品牌中,小米、海信、创维位列前三,占比依次为23.58%、19.50%、17.30%。在创维的品牌传播内容中,产品参数解析与质量背书占比较高,这种传播策略导致品牌在B站、小红书等青年社交平台的触达率并不高,未能构建与新生代的情感连接通道。

销量增长的狂欢,掩盖不了创维在技术迭代、AI落地与全球化运营上的深层危机。在智能化与全球化双重革命下,这家老牌家电巨头的转型已进入深水区。若不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构技术路线、重塑品牌形象,创维或将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黯然退场。毕竟,市场的掌声永远只属于真正的革新者。

原文标题 : 年轻人不爱,高端又够不着,创维品牌“两头空”?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