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铭 正式告别国泰海通

东方财富网

23小时前

4月21日晚间,上证报记者最新获悉,国泰海通证券内部印发文件称,经研究,决定免去黄燕铭财富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层正职级)职务。...在研究所专业赋能的基础上,建立国泰君安投顾标准,打造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国泰君安财富顾问品牌。

K图 601211_0

4月21日晚间,上证报记者最新获悉,国泰海通证券内部印发文件称,经研究,决定免去黄燕铭财富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层正职级)职务。据了解,黄燕铭的下一站或加盟东方证券,担任研究所所长一职。

深耕卖方研究近30年

黄燕铭是中国第一代行业分析师,在业内资历极为深厚。

1996年至2010年,黄燕铭历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证券分析师、研究所副所长,在此期间为申万搭建了完整的研究体系和培养了大量的研究人才。

2010年10月,黄燕铭加盟瑞银证券,担任中国区研究主管,但仅短暂停留了不足两年时间。2012年8月,黄燕铭入职国泰君安至今,担任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一职长达12年时间。2024年3月,黄燕铭改任国泰君安金融学院院长、财富委委员、首席策略官。

人才培养方面,黄燕铭始终秉持着“择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初心,挖掘和培养了任泽平、乔永远、鲍雁辛、邱冠华、孙金钜等优秀分析师,部分人已经成长为所长甚至券商高管。

此外,黄燕铭还担任着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分析师与投资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一职,参与制定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证券分析师参加外部评选规范》等关于证券分析师监管方面的很多规则。

从业生涯中,黄燕铭收获了众多荣誉。在各大奖项评选中,荣获“上证最佳研究所所长”、新财富杰出研究领袖奖等奖项。

黄燕铭曾将证券研究比喻成“三朵花”。他认为,要从哲学角度理解证券研究,并掌握科学的证券研究方法,首先应当能够正确区别存在、认知和符号三个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三个概念来寻找证券投资机会。树上的花,是客观世界;心里的花,是内心世界;纸上的花,是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而特有的、以文字和语言为载体的符号世界,符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

“看着符号的变动时间和变动方向买卖股票是个错,看着存在的变动时间和变动方向买卖股票也是个错(人们更容易犯这种错)。必须看到众人认知的变动时间和变动方向才能够去做投资,这种研究方法对于价值股如此,对于成长股其实也是如此。”黄燕铭说。

“券商研究所应该积极支持财富管理转型”

2024年3月,黄燕铭调往财富管理条线,可以说与他颇有渊源。在证券研究所中,黄燕铭是为数不多的以基层营业部为职业生涯起点的所长。在营业部的工作经历,让他对投顾职群所面临的困境感同身受,亦对财富管理事业有特殊的情怀。

2020年,黄燕铭提议由研究所支持财富委培养投顾人才、发展投顾事业,最终落地为财富委与研究所联合推出了跨条线协作项目“投顾金才”计划。在研究所专业赋能的基础上,建立国泰君安投顾标准,打造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国泰君安财富顾问品牌。

“券商研究所应该积极支持财富管理转型。”黄燕铭表示,第一,券商研究所应当积极支持财富管理业务的转型,既是为公司,也是为机构业务的未来发展打开新的空间;第二,研究所所长和分析师们应当支持投顾职群转型、培训和展业;第三,券商研究所应当将研究资源下沉给分支机构投顾;第四,投顾发展在形成一定体系、积累一定经验后,应适时出台针对投顾职群发展的执业规范;第五,投顾队伍的发展光靠投顾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基金、银行等机构的共同参与。

银行、互联网平台等机构相比,研究能力是证券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之一,作为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价值发现者,券商研究构成了内部诸多业务的基础,以研究能力赋能财富管理业务,不仅能帮助券商打造净值化时代财富管理竞争力,也是券商研究自身实现价值拓展和业务转型的重要契机。黄燕铭认为,券商研究所同时支持公司的机构业务、财富业务和投行业务正符合时代的要求

在黄燕铭眼中,财富管理从业者应该具备“以人心为上,以未来为向”的买方投顾理念。“以人心为上”是要能赢得信任,真正洞悉并满足人们心底最向往的美好生活;“以未来为向”是要能穿越时间,真正保有并增强财富对人们未来需求的满足能力。

据了解,黄燕铭下一站或加盟东方证券,担任研究所所长一职。2024年,东方证券实现公募佣金(含专户、社保、年金席位)分仓收入3.19亿元,公募基金交易量占比为2.30%。

东方证券年报显示,公司研究所通过拓展覆盖市场、品类、主题等方式拓宽研究广度和深度,打造差异化投研服务。发挥传统权益研究优势,提升固收、金融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实力。对外,公司持续深耕公募市场,在此基础上,非公募客户成为重要增量来源;对内公司积极培育深厚的合规文化,秉承合规创造价值理念,持续完善内部管理与合规风控管理,合规风控有效性不断提升。

截至报告期末,东方证券共发布各类研究报告2165篇,为机构客户提供线上线下研究路演21772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城市经济学会联合发布《中国气候金融发展报告(2024)》,与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联合发布《中国证券业气候风险管理实践报告2024》,为资本市场服务气候风险管理探索可行路径;新增机构客户34家,其中私募、保险、信托等非公募客户32家。

待黄燕铭履新后,业界对东方证券研究业务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4月21日晚间,上证报记者最新获悉,国泰海通证券内部印发文件称,经研究,决定免去黄燕铭财富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层正职级)职务。...在研究所专业赋能的基础上,建立国泰君安投顾标准,打造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国泰君安财富顾问品牌。

K图 601211_0

4月21日晚间,上证报记者最新获悉,国泰海通证券内部印发文件称,经研究,决定免去黄燕铭财富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层正职级)职务。据了解,黄燕铭的下一站或加盟东方证券,担任研究所所长一职。

深耕卖方研究近30年

黄燕铭是中国第一代行业分析师,在业内资历极为深厚。

1996年至2010年,黄燕铭历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证券分析师、研究所副所长,在此期间为申万搭建了完整的研究体系和培养了大量的研究人才。

2010年10月,黄燕铭加盟瑞银证券,担任中国区研究主管,但仅短暂停留了不足两年时间。2012年8月,黄燕铭入职国泰君安至今,担任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一职长达12年时间。2024年3月,黄燕铭改任国泰君安金融学院院长、财富委委员、首席策略官。

人才培养方面,黄燕铭始终秉持着“择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初心,挖掘和培养了任泽平、乔永远、鲍雁辛、邱冠华、孙金钜等优秀分析师,部分人已经成长为所长甚至券商高管。

此外,黄燕铭还担任着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分析师与投资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一职,参与制定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证券分析师参加外部评选规范》等关于证券分析师监管方面的很多规则。

从业生涯中,黄燕铭收获了众多荣誉。在各大奖项评选中,荣获“上证最佳研究所所长”、新财富杰出研究领袖奖等奖项。

黄燕铭曾将证券研究比喻成“三朵花”。他认为,要从哲学角度理解证券研究,并掌握科学的证券研究方法,首先应当能够正确区别存在、认知和符号三个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三个概念来寻找证券投资机会。树上的花,是客观世界;心里的花,是内心世界;纸上的花,是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而特有的、以文字和语言为载体的符号世界,符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

“看着符号的变动时间和变动方向买卖股票是个错,看着存在的变动时间和变动方向买卖股票也是个错(人们更容易犯这种错)。必须看到众人认知的变动时间和变动方向才能够去做投资,这种研究方法对于价值股如此,对于成长股其实也是如此。”黄燕铭说。

“券商研究所应该积极支持财富管理转型”

2024年3月,黄燕铭调往财富管理条线,可以说与他颇有渊源。在证券研究所中,黄燕铭是为数不多的以基层营业部为职业生涯起点的所长。在营业部的工作经历,让他对投顾职群所面临的困境感同身受,亦对财富管理事业有特殊的情怀。

2020年,黄燕铭提议由研究所支持财富委培养投顾人才、发展投顾事业,最终落地为财富委与研究所联合推出了跨条线协作项目“投顾金才”计划。在研究所专业赋能的基础上,建立国泰君安投顾标准,打造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国泰君安财富顾问品牌。

“券商研究所应该积极支持财富管理转型。”黄燕铭表示,第一,券商研究所应当积极支持财富管理业务的转型,既是为公司,也是为机构业务的未来发展打开新的空间;第二,研究所所长和分析师们应当支持投顾职群转型、培训和展业;第三,券商研究所应当将研究资源下沉给分支机构投顾;第四,投顾发展在形成一定体系、积累一定经验后,应适时出台针对投顾职群发展的执业规范;第五,投顾队伍的发展光靠投顾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基金、银行等机构的共同参与。

银行、互联网平台等机构相比,研究能力是证券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之一,作为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价值发现者,券商研究构成了内部诸多业务的基础,以研究能力赋能财富管理业务,不仅能帮助券商打造净值化时代财富管理竞争力,也是券商研究自身实现价值拓展和业务转型的重要契机。黄燕铭认为,券商研究所同时支持公司的机构业务、财富业务和投行业务正符合时代的要求

在黄燕铭眼中,财富管理从业者应该具备“以人心为上,以未来为向”的买方投顾理念。“以人心为上”是要能赢得信任,真正洞悉并满足人们心底最向往的美好生活;“以未来为向”是要能穿越时间,真正保有并增强财富对人们未来需求的满足能力。

据了解,黄燕铭下一站或加盟东方证券,担任研究所所长一职。2024年,东方证券实现公募佣金(含专户、社保、年金席位)分仓收入3.19亿元,公募基金交易量占比为2.30%。

东方证券年报显示,公司研究所通过拓展覆盖市场、品类、主题等方式拓宽研究广度和深度,打造差异化投研服务。发挥传统权益研究优势,提升固收、金融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实力。对外,公司持续深耕公募市场,在此基础上,非公募客户成为重要增量来源;对内公司积极培育深厚的合规文化,秉承合规创造价值理念,持续完善内部管理与合规风控管理,合规风控有效性不断提升。

截至报告期末,东方证券共发布各类研究报告2165篇,为机构客户提供线上线下研究路演21772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城市经济学会联合发布《中国气候金融发展报告(2024)》,与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联合发布《中国证券业气候风险管理实践报告2024》,为资本市场服务气候风险管理探索可行路径;新增机构客户34家,其中私募、保险、信托等非公募客户32家。

待黄燕铭履新后,业界对东方证券研究业务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