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芙妮“复活了”?

财经早餐

1天前

一个童年记忆中以为快要消失”的老品牌,没想到如今活得还挺滋润!

达芙妮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营收3.22亿元,同比增长23%,股东应占盈利1.07亿元,同比增长71%。

在别家公司都抓耳挠腮找出路、搞转型之时,达芙妮已经率先实现转身。

图片来源:公司财报

青春记忆中的达芙妮

提及达芙妮,它绝对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配得上“一代鞋王”的称号。

达芙妮的创始人,并非女性,而是堪称懂女人心的三位男创始人。

达芙妮这个名字源于古希腊神话中,是美丽的代名词。在那个年代起这个名字是相当洋气了。达芙妮把客户群体瞄准15到45岁的女性市场。

在经营策略的众多方面,达芙妮刚开始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为了节约成本,几位创始人把达芙妮从香港搬到了福建莆田。

另外,为了能够快速抓住市场,达芙妮的价格定位也比较亲民,售后服务上也是把“包修、包换、包退”原则做到了极致。门店布局上,达芙妮也非常重视线下。

早在1995年,达芙妮就在港股上市了。1996年开始转型,从传统批发模式转变为零售模式。一路高歌猛进之下,到了2012年,达芙妮年营收突破100亿港元,拥有6800多家门店。

然而,就在达芙妮高歌猛进之时,电商革命也在慢慢崛起。彼时,在一众品牌积极拥抱电商的时候,达芙妮创始人的侄子,决策人陈英杰却依然深信实体店的优势。

不过,陈英杰也并没有完全放弃电商,而是选了一家名叫“耀点100”平台。然而,由于运营决策失利等原因,这家电商平台最终没有发展起来,导致前期达芙妮的投入也打了水漂。

2015年-2019年,达芙妮的亏损飙升至40亿港币左右,关闭门店6000家左右。而后达芙妮开始将重心搬到线上,但随着设计风格的改变,渐渐达芙妮失去了它最忠实的女性群体。

如何改命?

改变,一直都在进行!达芙妮并没有认命,在策略、业务转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型。

2019年,达芙妮明确提出了“轻资产”的转型模式。渠道布局上面,达芙妮开始以电商为主、实体店为辅的策略,开始大量缩减线下店铺。

线上渠道方面,淘宝、京东、抖音等平台,达芙妮一个都不放过。截至2024年,其线上店铺数量由601间增长至790间。2024年“双11”期间,达芙妮曾在抖音电商女鞋类目销售榜单中位居前列。

线下渠道,达芙妮也在谨慎地布局。截至2023年底,达芙妮在全国的实体店数量仅剩87家,到了2024年,其实体店增长至111家。

经营上,达芙妮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推进鞋类产品的授权和分销业务。品牌授权分销业务已经成了其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

2024年,达芙妮来自许可权费收入的营业收入增加23%至1.27亿元,主要由于授权给线上加盟商的鞋类产品单价,以及整体数量较2023年增加所致。

此外,随着公司加盟商产品销售数量的增加,达芙妮批发货品销售的营业收入约1.745亿元,较去年增加15%

当然,达芙妮的“复活”离不开对于品牌的全新塑造。为了吸引不同种类的消费者,其采用了差异化的品牌矩阵策略。

达芙妮把自己拉回到“大众女鞋品牌”的范畴。它的主品牌价格基本在200元至300元区间。因为他们觉得目前市场环境下,大家更注重性价比。看来,达芙妮还是更想做大众的达芙妮。

近年来,“勃肯鞋”、“百搭”的乐福鞋、时尚的“芭蕾鞋”等款式流行,在契合这市场流行趋势上,达芙妮会依次进行款式的多样化。

达芙妮实验室则聚焦时尚前卫风格,专注开发时尚、优质、设计独特的鞋类产品,争取在高消费的年轻世代中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结语

达芙妮现今3亿的营收,与此前巅峰时期百亿元左右的营收肯定无法比较,但转型就意味着一个好的开始。

毕竟,中国市场还是很有潜力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时尚鞋履市场的零售总额居全球第二。预计2022年至2027年将以4.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于2027年达2076亿元。

如此来看,达芙妮,还有很多可以努力的空间。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一个童年记忆中以为快要消失”的老品牌,没想到如今活得还挺滋润!

达芙妮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营收3.22亿元,同比增长23%,股东应占盈利1.07亿元,同比增长71%。

在别家公司都抓耳挠腮找出路、搞转型之时,达芙妮已经率先实现转身。

图片来源:公司财报

青春记忆中的达芙妮

提及达芙妮,它绝对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配得上“一代鞋王”的称号。

达芙妮的创始人,并非女性,而是堪称懂女人心的三位男创始人。

达芙妮这个名字源于古希腊神话中,是美丽的代名词。在那个年代起这个名字是相当洋气了。达芙妮把客户群体瞄准15到45岁的女性市场。

在经营策略的众多方面,达芙妮刚开始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为了节约成本,几位创始人把达芙妮从香港搬到了福建莆田。

另外,为了能够快速抓住市场,达芙妮的价格定位也比较亲民,售后服务上也是把“包修、包换、包退”原则做到了极致。门店布局上,达芙妮也非常重视线下。

早在1995年,达芙妮就在港股上市了。1996年开始转型,从传统批发模式转变为零售模式。一路高歌猛进之下,到了2012年,达芙妮年营收突破100亿港元,拥有6800多家门店。

然而,就在达芙妮高歌猛进之时,电商革命也在慢慢崛起。彼时,在一众品牌积极拥抱电商的时候,达芙妮创始人的侄子,决策人陈英杰却依然深信实体店的优势。

不过,陈英杰也并没有完全放弃电商,而是选了一家名叫“耀点100”平台。然而,由于运营决策失利等原因,这家电商平台最终没有发展起来,导致前期达芙妮的投入也打了水漂。

2015年-2019年,达芙妮的亏损飙升至40亿港币左右,关闭门店6000家左右。而后达芙妮开始将重心搬到线上,但随着设计风格的改变,渐渐达芙妮失去了它最忠实的女性群体。

如何改命?

改变,一直都在进行!达芙妮并没有认命,在策略、业务转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型。

2019年,达芙妮明确提出了“轻资产”的转型模式。渠道布局上面,达芙妮开始以电商为主、实体店为辅的策略,开始大量缩减线下店铺。

线上渠道方面,淘宝、京东、抖音等平台,达芙妮一个都不放过。截至2024年,其线上店铺数量由601间增长至790间。2024年“双11”期间,达芙妮曾在抖音电商女鞋类目销售榜单中位居前列。

线下渠道,达芙妮也在谨慎地布局。截至2023年底,达芙妮在全国的实体店数量仅剩87家,到了2024年,其实体店增长至111家。

经营上,达芙妮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推进鞋类产品的授权和分销业务。品牌授权分销业务已经成了其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

2024年,达芙妮来自许可权费收入的营业收入增加23%至1.27亿元,主要由于授权给线上加盟商的鞋类产品单价,以及整体数量较2023年增加所致。

此外,随着公司加盟商产品销售数量的增加,达芙妮批发货品销售的营业收入约1.745亿元,较去年增加15%

当然,达芙妮的“复活”离不开对于品牌的全新塑造。为了吸引不同种类的消费者,其采用了差异化的品牌矩阵策略。

达芙妮把自己拉回到“大众女鞋品牌”的范畴。它的主品牌价格基本在200元至300元区间。因为他们觉得目前市场环境下,大家更注重性价比。看来,达芙妮还是更想做大众的达芙妮。

近年来,“勃肯鞋”、“百搭”的乐福鞋、时尚的“芭蕾鞋”等款式流行,在契合这市场流行趋势上,达芙妮会依次进行款式的多样化。

达芙妮实验室则聚焦时尚前卫风格,专注开发时尚、优质、设计独特的鞋类产品,争取在高消费的年轻世代中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结语

达芙妮现今3亿的营收,与此前巅峰时期百亿元左右的营收肯定无法比较,但转型就意味着一个好的开始。

毕竟,中国市场还是很有潜力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时尚鞋履市场的零售总额居全球第二。预计2022年至2027年将以4.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于2027年达2076亿元。

如此来看,达芙妮,还有很多可以努力的空间。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