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宁德时代在首个超级科技日上,发布了四款革命性电池产品: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骁遥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以及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以颠覆性的技术创新,重新定义了新能源行业的边界,引领我们步入一个多核驱动的新纪元。
钠新电池,作为全球首款实现大规模量产的钠离子电池,不仅打破了资源依赖的桎梏,更为新能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首次将钠离子电池推向市场前沿,凭借钠元素的天然优势,有效降低了对锂资源的依赖,为能源的自由利用开辟了新路径。钠新电池的卓越性能,不仅体现在其超宽的温域适应性上——从零下40℃到零上70℃,都能保持高效稳定的工作状态,更在于其超高的能量密度、快速充电能力以及长久的使用寿命,为新能源汽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驾驶体验。
而骁遥双核电池,则是宁德时代在电池技术领域的又一力作。它开创了跨化学体系的全新设计,通过双核架构与自生成负极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电池性能的质的飞跃。双核架构赋予了电池包两个独立的能量区,五大双核功能协同工作,确保了动力输出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自生成负极技术更是原子层级的颠覆性创新,让电池的体积和重量能量密度大幅提升,为更长续航提供了可能。骁遥双核电池的“电电增程”技术,更是智能调控的典范,能够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和用户驾驶习惯,智能分配两个能量区的电量,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用车需求。
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则是宁德时代在商用车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它拥有超长的使用寿命和超低的总成本,相比传统铅酸蓄电池,更加高效、环保、经济。其全电量深度放电、零下40℃一键启动以及久置一年仍可启动的特性,更是为商用车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实惠,推动了商用车行业向“天下无铅,车电同寿”的新时代迈进。
此外,宁德时代还推出了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这款全球首款兼具800公里续航和峰值12C超充速度的磷酸铁锂电池,再次刷新了全球超充性能的上限。它不仅能够实现1秒2.5公里的无感补能,更在低温环境下展现出了惊人的充电速度和动力性能,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宁德时代骁遥双核电池及整个多核电池体系的诞生,标志着电池技术从单一化学体系向多核协同的转变,真正实现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这一创新架构不仅将推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发展,更将在电动巴士、重卡、飞机、船舶、工商业等全领域落地生根,加速新能源全场景产业化的进程。同时,它也将为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绿色、智能、高效的能源未来。
4月21日,宁德时代在首个超级科技日上,发布了四款革命性电池产品: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骁遥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以及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以颠覆性的技术创新,重新定义了新能源行业的边界,引领我们步入一个多核驱动的新纪元。
钠新电池,作为全球首款实现大规模量产的钠离子电池,不仅打破了资源依赖的桎梏,更为新能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首次将钠离子电池推向市场前沿,凭借钠元素的天然优势,有效降低了对锂资源的依赖,为能源的自由利用开辟了新路径。钠新电池的卓越性能,不仅体现在其超宽的温域适应性上——从零下40℃到零上70℃,都能保持高效稳定的工作状态,更在于其超高的能量密度、快速充电能力以及长久的使用寿命,为新能源汽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驾驶体验。
而骁遥双核电池,则是宁德时代在电池技术领域的又一力作。它开创了跨化学体系的全新设计,通过双核架构与自生成负极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电池性能的质的飞跃。双核架构赋予了电池包两个独立的能量区,五大双核功能协同工作,确保了动力输出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自生成负极技术更是原子层级的颠覆性创新,让电池的体积和重量能量密度大幅提升,为更长续航提供了可能。骁遥双核电池的“电电增程”技术,更是智能调控的典范,能够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和用户驾驶习惯,智能分配两个能量区的电量,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用车需求。
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则是宁德时代在商用车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它拥有超长的使用寿命和超低的总成本,相比传统铅酸蓄电池,更加高效、环保、经济。其全电量深度放电、零下40℃一键启动以及久置一年仍可启动的特性,更是为商用车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实惠,推动了商用车行业向“天下无铅,车电同寿”的新时代迈进。
此外,宁德时代还推出了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这款全球首款兼具800公里续航和峰值12C超充速度的磷酸铁锂电池,再次刷新了全球超充性能的上限。它不仅能够实现1秒2.5公里的无感补能,更在低温环境下展现出了惊人的充电速度和动力性能,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宁德时代骁遥双核电池及整个多核电池体系的诞生,标志着电池技术从单一化学体系向多核协同的转变,真正实现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这一创新架构不仅将推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发展,更将在电动巴士、重卡、飞机、船舶、工商业等全领域落地生根,加速新能源全场景产业化的进程。同时,它也将为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绿色、智能、高效的能源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