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叶摇金万缕丝

广西新闻网

1天前

2024年3月12日,广西区自主培育的桑蚕新品种“桂蚕8号”通过国家审定。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走进广西柳城县冲脉镇冲脉社区,道路两旁桑园中满是翠绿繁茂的桑叶。韦美芬的蚕室里,随着窸窸窣窣的桑叶摩擦声,圆滚滚的大蚕正津津有味地啃食。

“今年因为久旱少雨,桑叶长得慢,3月27日才养第一批春蚕。”韦美芬是冲脉镇春绿桑蚕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带着500多社员编织“致富梦”。

而在田东县思林镇坡塘村那造屯,韦真爽和老伴凌晨5时起床摘桑芽去卖,5亩桑树一年有3万元收入。

片片桑叶变金叶,小小金蚕吐“银丝”。

数据显示,2024年,广西蚕茧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连续20年位居全国第一;蚕农售茧收入近270亿元,连续4年超200亿元。全区54个脱贫县有45个发展蚕桑产业,蚕农售茧收入近139亿元,户均收入4万元以上。

小桑叶“长出”了大产业。

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成功育成“桂桑6号”,该品种植株群体整齐,树型高大、枝态直立、发条多,投产当年桑叶平均亩产量2390.1公斤,投产第2年进入丰产期,桑叶平均亩产量3316.5公斤。

好叶养好蚕。

2024年3月12日,广西区自主培育的桑蚕新品种“桂蚕8号”通过国家审定。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有关人员介绍,强健多抗、高产优质品种成为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的压舱石。

与此同时,广西区创新性地将桑园速成丰产栽培管理技术、标准化小蚕共育、省力高效大蚕共育、方格蔟自动上蔟等技术整合,集成了一套适合南亚热带地区气候的先进实用种养技术体系。“良种+良法+良具”的推广应用,使广西种桑养蚕技术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春蚕到死丝方尽,蚕的生命绝唱是真丝。

据行业数据,2024年全区生丝产量1.89万吨,绸缎产量2067万米。非遗产品香云纱生产从广东向广西快速转移,全区香云纱产量占全国生产总量2/3。

4月11日,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发布,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的南方丝巢成功入选。而在去年12月,广西区首条全真丝壮锦提花生产线在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投产,填补了广西区全真丝壮锦织造的空白。

当前,广西致力构建完整纺织服装链条,重点打造河池、梧州、百色茧丝绸生产基地和玉林、贵港、来宾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2024年3月12日,广西区自主培育的桑蚕新品种“桂蚕8号”通过国家审定。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走进广西柳城县冲脉镇冲脉社区,道路两旁桑园中满是翠绿繁茂的桑叶。韦美芬的蚕室里,随着窸窸窣窣的桑叶摩擦声,圆滚滚的大蚕正津津有味地啃食。

“今年因为久旱少雨,桑叶长得慢,3月27日才养第一批春蚕。”韦美芬是冲脉镇春绿桑蚕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带着500多社员编织“致富梦”。

而在田东县思林镇坡塘村那造屯,韦真爽和老伴凌晨5时起床摘桑芽去卖,5亩桑树一年有3万元收入。

片片桑叶变金叶,小小金蚕吐“银丝”。

数据显示,2024年,广西蚕茧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连续20年位居全国第一;蚕农售茧收入近270亿元,连续4年超200亿元。全区54个脱贫县有45个发展蚕桑产业,蚕农售茧收入近139亿元,户均收入4万元以上。

小桑叶“长出”了大产业。

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成功育成“桂桑6号”,该品种植株群体整齐,树型高大、枝态直立、发条多,投产当年桑叶平均亩产量2390.1公斤,投产第2年进入丰产期,桑叶平均亩产量3316.5公斤。

好叶养好蚕。

2024年3月12日,广西区自主培育的桑蚕新品种“桂蚕8号”通过国家审定。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有关人员介绍,强健多抗、高产优质品种成为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的压舱石。

与此同时,广西区创新性地将桑园速成丰产栽培管理技术、标准化小蚕共育、省力高效大蚕共育、方格蔟自动上蔟等技术整合,集成了一套适合南亚热带地区气候的先进实用种养技术体系。“良种+良法+良具”的推广应用,使广西种桑养蚕技术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春蚕到死丝方尽,蚕的生命绝唱是真丝。

据行业数据,2024年全区生丝产量1.89万吨,绸缎产量2067万米。非遗产品香云纱生产从广东向广西快速转移,全区香云纱产量占全国生产总量2/3。

4月11日,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发布,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的南方丝巢成功入选。而在去年12月,广西区首条全真丝壮锦提花生产线在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投产,填补了广西区全真丝壮锦织造的空白。

当前,广西致力构建完整纺织服装链条,重点打造河池、梧州、百色茧丝绸生产基地和玉林、贵港、来宾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