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映山红
编辑/娜娜
近日,美团闪购的正式发布标志着即时零售行业进入“分钟级配送”新阶段。依托美团覆盖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旗的本地零售网络与“3天账期”的资金支持政策,这一平台正在重塑传统零售企业的生存逻辑。
在“等快递”向“即时达”转型的背景下,传统零售企业犯难了,有三个核心问题摆在眼前:要不要建立独立的线上渠道?怎么平衡流量获取和品牌自主权?又怎么在控制成本和提升效率之间找到最好的办法?
接下来咱就说说三个主流渠道,看看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能给传统零售企业提供哪些帮助。
一、自建APP:品牌主权的终极战场
先说说自建APP,这可是品牌主权的终极战场,优势自然不少。
第一,它能有全链路数据主权。用户在APP上的行为数据,像浏览路径、购买频次、支付习惯这些,都能完整地沉淀下来,方便构建精准的用户画像。例如通过LBS定位和会员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促销的转化率等。
第二,能让品牌价值深度渗透。通过定制化的UI设计、专属会员体系还有私域运营,能强化品牌认知。例如盒马鲜生APP靠着“30分钟达+全品类生鲜”的场景化设计,强化和树立了品牌心智。
第三,还能扩展长尾服务生态。APP可以集成社区团购、到店核销、O2O服务等好多功能。例如可以通过APP接入家政服务提升客单价和会员附加值。
但是,自建APP不是没有劣势。
首先就是高成本投入风险。根据行业平均水平,针对中小企业一般开发成本得50-200万元,运维成本年均30-50万元,用户获取成本单客就得50-100元,这成本就跟小山似的会压得部分中小企业喘不过气。因此,根据行业经验,中小零售企业自建APP的存活率还不到两成,好多都半路夭折了。
其次是流量获取困难。现在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没那么多了,APP日活超过10万的传统零售企业就非常不错了。
最后还有技术迭代压力。得不停地投入AI推荐算法、支付安全、物流系统等技术升级,技术团队成本占比经常超过总投入的三成左右。
二、微信小程序:轻量化转型的平衡术
再说说微信小程序,它是轻量化转型的平衡术,优势也不少。
第一,它有较低成本的流量入口。微信有超十亿的月活用户,就像个天然的流量大池子,小程序不用下载就能用。例如有个母婴连锁品牌通过“小程序+社群裂变”,3个月就新增了近10万用户,拉新能力杠杠的。
第二,社交裂变能力强。小程序能嵌入拼团、砍价、裂变红包这些社交玩法。例如某某咖啡就搞了个“邀请好友领券”活动,进行用户裂变,单日新增用户突破明显。
第三,开发成本可控。基础版小程序开发成本大概10-30万元,迭代周期也缩短到传统APP的1/3,性价比挺高。
但小程序也有“毛病”。
一是功能限制和体验短板。它没办法实现复杂交互,像AR试妆、3D商品展示这些就做不了,而且得依赖微信生态,用户留存率普遍比APP低三成左右。
二是私域运营有壁垒。小程序用户得跳转至公众号或社群进行深度运营,转化链路变长了,转化率就低了。
三是算法推荐依赖风险。微信搜索排名受“用户活跃度”“内容质量”等好多指标影响,中小商家很容易被头部品牌挤到一边去。
三、美团闪购:即时零售的“流量高速公路”
最后说说美团闪购——即时零售的“流量高速公路”,优势十分明显。
第一,即时配送网络广阔。美团能覆盖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旗,有“30分钟达”的履约能力,解决了传统零售企业自建物流的大难题。例如某便利店品牌接入美团闪购后,线上订单占比大幅提升,业绩一下子就上去了。
第二,公域流量爆发力强。根据今年3月21日美团发布的全年业绩报告显示,整个2024年,美团年交易用户数突破7.7亿,年活跃商户数增至1450万,均创下历史新高,搜索流量和“附近门店”功能能让中小商家得以低成本曝光。
第三,资金周转有优势。“3天账期”政策比行业大大缩短了账期,缓解了现金流压力。
不过美团闪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平台佣金和品牌稀释问题。平均佣金率较高,商家还得和竞品在同一页面竞争,品牌差异化能力受限。
二是用户归属权模糊。大部分的美团闪购用户是平台忠诚度用户,商家很难沉淀私域流量。
三是服务同质化风险。平台规则更倾向标准化商品,很难体现传统零售企业的“人货场”特色。
四、综合建议:基于企业基因的动态选择
不同规模的企业该怎么选渠道呢?笔者建议的企业规模与资源匹配模型如下:
1、头部企业:年营收10亿以上的,优先自建APP,然后通过“APP+小程序+美团闪购”的组合实现全域覆盖,这就像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全方位出击。
2、腰部企业:年营收1-10亿的,以美团闪购为核心获客渠道,同时布局小程序沉淀私域,先把流量搞到手,再慢慢把用户留下来。
3、小微商户:年营收小于1亿的,就聚焦美团闪购,靠“平台流量+门店体验”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先在激烈的市场里站稳脚跟。
在用户生命周期管理方面,拉新阶段,通过“满减券+限时折扣”快速把用户拉进来。留存阶段,把高价值用户引导到小程序,用“会员日+积分商城”提升他们的粘性。转化阶段,通过APP推送个性化推荐,提高客单价和复购率。
笔者认为,企业线上化转型的最优策略,就是构建“三位一体”渠道生态,具体从以下三个时间维度来看:
短期策略:0-12个月,核心动作是接入美团闪购,用“爆品策略+本地化运营”快速获取即时零售订单,数据目标建议线上订单占比超过20%+,ROI达到1:3。
中期策略:1-3年,核心动作是开发微信小程序,嵌入“社群裂变+直播带货”功能,把30%的美团用户转化为私域会员,数据目标建议小程序GMV占比提升到40%+,复购率超过25%+。
长期策略:3-5年,核心动作是推出品牌APP,整合“即时零售+社区团购+到店服务”,构建全渠道会员体系,数据目标建议APP用户占比达到50%+,客单价提升到行业均值以上。
写在最后
在即时零售这片红海里,传统零售企业的线上化转型可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自建APP、微信小程序、美团闪购不是只能选一个,而是要根据企业资源禀赋、用户需求特征动态组合的“战略拼图”。只有构建“流量获取-私域沉淀-品牌增值”的闭环生态,企业才能在即时零售时代长久地活下去。
登录 | 注册
京东的声东击西:自营订单被美团闪购赶超?
美团闪购品牌独立,“超车”自营电商?
京东美团决战万亿即时零售,“最后一公里”只拼真刀真枪
刘强东硬刚王兴,到底图什么?
从茶饮店到便利店,卷向“24小时”夜间新战场
美团与京东,即时零售战场上演“持久战”
2025一季度美妆“战报”出炉,有哪些新亮点?
回到顶部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映山红
编辑/娜娜
近日,美团闪购的正式发布标志着即时零售行业进入“分钟级配送”新阶段。依托美团覆盖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旗的本地零售网络与“3天账期”的资金支持政策,这一平台正在重塑传统零售企业的生存逻辑。
在“等快递”向“即时达”转型的背景下,传统零售企业犯难了,有三个核心问题摆在眼前:要不要建立独立的线上渠道?怎么平衡流量获取和品牌自主权?又怎么在控制成本和提升效率之间找到最好的办法?
接下来咱就说说三个主流渠道,看看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能给传统零售企业提供哪些帮助。
一、自建APP:品牌主权的终极战场
先说说自建APP,这可是品牌主权的终极战场,优势自然不少。
第一,它能有全链路数据主权。用户在APP上的行为数据,像浏览路径、购买频次、支付习惯这些,都能完整地沉淀下来,方便构建精准的用户画像。例如通过LBS定位和会员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促销的转化率等。
第二,能让品牌价值深度渗透。通过定制化的UI设计、专属会员体系还有私域运营,能强化品牌认知。例如盒马鲜生APP靠着“30分钟达+全品类生鲜”的场景化设计,强化和树立了品牌心智。
第三,还能扩展长尾服务生态。APP可以集成社区团购、到店核销、O2O服务等好多功能。例如可以通过APP接入家政服务提升客单价和会员附加值。
但是,自建APP不是没有劣势。
首先就是高成本投入风险。根据行业平均水平,针对中小企业一般开发成本得50-200万元,运维成本年均30-50万元,用户获取成本单客就得50-100元,这成本就跟小山似的会压得部分中小企业喘不过气。因此,根据行业经验,中小零售企业自建APP的存活率还不到两成,好多都半路夭折了。
其次是流量获取困难。现在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没那么多了,APP日活超过10万的传统零售企业就非常不错了。
最后还有技术迭代压力。得不停地投入AI推荐算法、支付安全、物流系统等技术升级,技术团队成本占比经常超过总投入的三成左右。
二、微信小程序:轻量化转型的平衡术
再说说微信小程序,它是轻量化转型的平衡术,优势也不少。
第一,它有较低成本的流量入口。微信有超十亿的月活用户,就像个天然的流量大池子,小程序不用下载就能用。例如有个母婴连锁品牌通过“小程序+社群裂变”,3个月就新增了近10万用户,拉新能力杠杠的。
第二,社交裂变能力强。小程序能嵌入拼团、砍价、裂变红包这些社交玩法。例如某某咖啡就搞了个“邀请好友领券”活动,进行用户裂变,单日新增用户突破明显。
第三,开发成本可控。基础版小程序开发成本大概10-30万元,迭代周期也缩短到传统APP的1/3,性价比挺高。
但小程序也有“毛病”。
一是功能限制和体验短板。它没办法实现复杂交互,像AR试妆、3D商品展示这些就做不了,而且得依赖微信生态,用户留存率普遍比APP低三成左右。
二是私域运营有壁垒。小程序用户得跳转至公众号或社群进行深度运营,转化链路变长了,转化率就低了。
三是算法推荐依赖风险。微信搜索排名受“用户活跃度”“内容质量”等好多指标影响,中小商家很容易被头部品牌挤到一边去。
三、美团闪购:即时零售的“流量高速公路”
最后说说美团闪购——即时零售的“流量高速公路”,优势十分明显。
第一,即时配送网络广阔。美团能覆盖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旗,有“30分钟达”的履约能力,解决了传统零售企业自建物流的大难题。例如某便利店品牌接入美团闪购后,线上订单占比大幅提升,业绩一下子就上去了。
第二,公域流量爆发力强。根据今年3月21日美团发布的全年业绩报告显示,整个2024年,美团年交易用户数突破7.7亿,年活跃商户数增至1450万,均创下历史新高,搜索流量和“附近门店”功能能让中小商家得以低成本曝光。
第三,资金周转有优势。“3天账期”政策比行业大大缩短了账期,缓解了现金流压力。
不过美团闪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平台佣金和品牌稀释问题。平均佣金率较高,商家还得和竞品在同一页面竞争,品牌差异化能力受限。
二是用户归属权模糊。大部分的美团闪购用户是平台忠诚度用户,商家很难沉淀私域流量。
三是服务同质化风险。平台规则更倾向标准化商品,很难体现传统零售企业的“人货场”特色。
四、综合建议:基于企业基因的动态选择
不同规模的企业该怎么选渠道呢?笔者建议的企业规模与资源匹配模型如下:
1、头部企业:年营收10亿以上的,优先自建APP,然后通过“APP+小程序+美团闪购”的组合实现全域覆盖,这就像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全方位出击。
2、腰部企业:年营收1-10亿的,以美团闪购为核心获客渠道,同时布局小程序沉淀私域,先把流量搞到手,再慢慢把用户留下来。
3、小微商户:年营收小于1亿的,就聚焦美团闪购,靠“平台流量+门店体验”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先在激烈的市场里站稳脚跟。
在用户生命周期管理方面,拉新阶段,通过“满减券+限时折扣”快速把用户拉进来。留存阶段,把高价值用户引导到小程序,用“会员日+积分商城”提升他们的粘性。转化阶段,通过APP推送个性化推荐,提高客单价和复购率。
笔者认为,企业线上化转型的最优策略,就是构建“三位一体”渠道生态,具体从以下三个时间维度来看:
短期策略:0-12个月,核心动作是接入美团闪购,用“爆品策略+本地化运营”快速获取即时零售订单,数据目标建议线上订单占比超过20%+,ROI达到1:3。
中期策略:1-3年,核心动作是开发微信小程序,嵌入“社群裂变+直播带货”功能,把30%的美团用户转化为私域会员,数据目标建议小程序GMV占比提升到40%+,复购率超过25%+。
长期策略:3-5年,核心动作是推出品牌APP,整合“即时零售+社区团购+到店服务”,构建全渠道会员体系,数据目标建议APP用户占比达到50%+,客单价提升到行业均值以上。
写在最后
在即时零售这片红海里,传统零售企业的线上化转型可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自建APP、微信小程序、美团闪购不是只能选一个,而是要根据企业资源禀赋、用户需求特征动态组合的“战略拼图”。只有构建“流量获取-私域沉淀-品牌增值”的闭环生态,企业才能在即时零售时代长久地活下去。
登录 | 注册
京东的声东击西:自营订单被美团闪购赶超?
美团闪购品牌独立,“超车”自营电商?
京东美团决战万亿即时零售,“最后一公里”只拼真刀真枪
刘强东硬刚王兴,到底图什么?
从茶饮店到便利店,卷向“24小时”夜间新战场
美团与京东,即时零售战场上演“持久战”
2025一季度美妆“战报”出炉,有哪些新亮点?
回到顶部